明天子(校对)第12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71/1314

  更不要说敌人了。
  更不要说什么军功了。
  再加上条件艰苦之极,虽然北海在夏天的时候,温度并不算低,但是温暖的天气实在太短了,根本不能种植什么庄稼,只能种一些蔬菜。当然了,这里并非一点都不出产的。靠山吃山,靠湖就吃湖了。
  北海这种完全原生态的地方,鱼是非常多的。
  更不要说,北海有很多奇特动物,比如说海豹。在别的地方,抓到一两条等人高的大鱼,是非常重要稀奇的事情。但是在这里,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
  北海千户所虽然每年在入冬之前,都有龙城押送好大一批物资来到这里。其中就有大量的粮食,北海千户所的粮仓之中有一万石粮食。足够这小城中的人吃上一年有余。不过北海千户所的人,都习惯了吃鱼。
  即便是在冬季之中,他们也会组织在冰上凿洞,自然会有大鱼噗噗通通的从湖里自己跳出来。
  当朱祁镇来到北海千户所之中,北海千户所上下,兴奋非常,根本没有好想到,皇帝会来到这里,于是立即派人去北海之中打渔,也不知道是不是运气好。真打到一条非常大的鱼。这条鱼如果竖起来,比人都高上不少。
  在很多人看来,几乎都成精了。
  朱祁镇也不知道是什么鱼,但是从这鱼的一些特征来看,好像是海鱼。
  只是鱼是好鱼。
  北海当地人的厨艺是相当的差劲。而且什么样的工具配料都没有,来的御厨,只能建议吃鱼脍。也就是生鱼片。
  生鱼片并不是日本人专利,而是古人早就吃惯的食物,脍炙人口,这个脍就是知生鱼片。不过朱祁镇还真没有怎么吃过。
  一方面是生鱼片之中有寄生虫,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脍吃的就是一个鲜味,而北京附近有什么大江大河,别处运到北京的鱼,即便是活着,也不新鲜了。
  朱祁镇享受过鱼脍之后,就在北海岸边眺望。
  倒不是朱祁镇不想上船,只是北海之中的船太小。
  北海并非内流河。
  但是北海的出海口在北极圈之内,与其他河流并不相连的,北海上的船只,都是北海千户所用来打鱼的船,都是北海千户所的木匠建的,北海附近的大木不少。只是这木匠的手艺,却值得怀疑。
  虽然在古代中国木匠是很普遍的,几乎每一个村子里面都有几个木匠,甚至但凡是大部分农夫都会一点木匠活。但是真正木匠高手,是不会在北海千户所里面。
  这渔船毕竟小也就算了,但是质量也存疑。
  怀恩等人力劝朱祁镇不要上船,朱祁镇也没有办法。
  不过在,北海南岸纵马一番,朱祁镇也觉得心旷神怡。他对石彪说道:“你知道我为什么一定要来这里吗?”
  石彪说道:“臣不知。”
  朱祁镇笑道:“父皇去的早,朕几乎是措不及防,就位居九五。当是时也,大明西至哈密,东至辽东,南到南海,北不过是九边而已,朕奋力五十年,大明在朕手中,几乎扩大了一倍的土地。西至伊犁,东至长崎,甚至东南最远之处,已经在爪哇之东,北至此地,西南新定缅甸。是大明前所未有之盛。只是朕都看不了了,也不可能看到了。”
  南洋地区情况复杂,再加上海上风险,群臣都不可能允许,至于去伊犁?更不可能。
  朱祁镇根本不能对伊王有特别的关注,他去伊犁,对伊王本身并不好。
  而北海就是朱祁镇唯一能去的地方了。
  朱祁镇叹息一声,说道:“况且,此地从来是中原王朝之大患,臣自觉登基以来第一大功,就是北征草原,列郡漠北。此乃朕第一大功,朕总要来看看吧。”
  很多人说,人老了,会有这样那样的特征。
  比如不关注具体事务,反而关注于身后名声,历史地位,后人评价等等。
  朱祁镇也是如此。
  朱祁镇也知道,他在内政上的很多措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甚至他去世之后,恐怕要好一阵子争斗,朱祁镇的身后名,恐怕有何多争议。只有当关于这些利益相关方,一一跟随朱祁镇走进历史,成为历史的一个剪影,朱祁镇的身后名大抵才有一个盖棺论定的评价。
  朱祁镇估计,他最没有争议的功绩,就是开疆扩土了。
  所以他心中一直有这执念,想要来这里,大明最北方看看。
  石彪说道:“陛下之功,列代先帝大有不及,如果宣宗皇帝地下有知的话,也足以慰藉平生了。”
  朱祁镇轻轻一笑,也没有多说什么。
  游览北海之后,朱祁镇顺便令跟随的翰林写碑文一篇,刻在北海之畔。也算是为后世子孙,有史以来留一个证据,却不知道后世有没有不肖子孙,将这里给丢了。
  当天夜里,似乎是为了来迎接朱祁镇。
  北方的天空之中,五彩斑斓,似乎有一支巨大的手,将无数的颜色洒在天空之中,来回涂抹,将整个天空都渲染得无比绚烂。
  朱祁镇都看待了。
  说实话,朱祁镇两辈子也是第一次看见极光。他虽然知道,这极光不过是地球外太空的高能粒子射线,与地球大气层摩擦的结果。但是依然被这种大自然的瑰丽所震撼。
  一时间,在大自然的奇迹之前,朱祁镇一时间都默然了。
  想来,他不来到这个时代,这大地山河,北海极光依然在,他来到这个世界,这大地山河,北海极光依然在。
  纵然没有他,中华民族经历多少年磨砺,终究能站立在世界之巅。
  纵然有了他,地球是太空之中一颗砂砾而已。
  人,总是高看自己,人类也喜欢抬高自己。
  其实,人改变不了什么,人类也改变不了什么。
  朱祁镇虽然做了很多事情,或许在很多事情在人类的历史上都可以打写特写,但是在宇宙星空面前,有什么好说的?
  朱祁镇只觉的心头一松,或许是自己的开解自己。
  他虽然决定将位置传给太子,自己退下来,但是内心深处,却是对权力有深深的不舍。
  毕竟掌控数十年的生杀大权,说放下就放下,谈何容易?即便朱祁镇觉得这是正确的选择,但是正确并不代表情愿。
  此刻他心中却有一丝丝的释然了。
  戴上王冠,如果要承其重,但是摘下王冠,也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朱祁镇在极光之下,轻轻一笑,心中的块垒,也同这极光融在夜空之中。
  左右大臣见此,纷纷恭喜道:“陛下圣德,天降异像,请立碑以记。”
  朱祁镇轻轻一笑,也知道,这是无稽之谈,但,这样的事情偶尔一用,也能鼓舞人心士气。说道:“准。”
  于是乎,在《高宗皇帝本纪》之中,就有这一段话:“正统五十二年,高宗北巡,出东北,过龙城,到北海,当夜,见五色之光,旋于天穹,见于北辰之见,或云:高宗治政五十年,兵威镇于六合之内,斗米十钱,内外库积累银四千万石,粮六千万石,虽汉之文景,唐之贞观,亦不胜也,天地有感,降此瑞兆。”
第八十二章
燕然战场
  第八十二章
燕然战场
  朱祁镇在北海并没有停留多长时间。
  食过大鱼,见过北海之波澜,见过极光之绚烂。朱祁镇对北海,已经没有多大的想法了。
  回到龙城之后,朱祁镇让石彪将漠北事务交接给副将。石彪带着百余亲卫,跟随朱祁镇西进。
  有石彪在,朱祁镇这一路就有趣多了。
  在龙城以西,朱祁镇就弃了马车,减少了仪仗,骑马而行,大部分随从都纷纷弃车就骑。
  不得不承认,而今的文官也大大不如太宗皇帝那一批了。要知道杨士奇,杨荣,杨溥,胡濙等人,都是有过从军打仗的经历,朱祁镇看过这些人从政笔记,当初也不过一人单骑,跟随大军挺进大漠。
  甚至有人连马都混不上一匹。只能骑着一个小毛驴。
  但依然没有什么承受不了的。
  而今的文武大臣们,却变得娇嫩多了。
  甚至比不上朱祁镇。
  朱祁镇好歹是从小弓马骑射都算精通。有底子在,这一段时间,也慢慢适应了马山颠簸,再加朱祁镇出来,毕竟不是打仗。不会有什么急行军,也不会有什么粮食突然不够用了,等等意外情况的出现。
  但是即便如此,很多大臣们都受不了。
  反倒是一些老臣,如同丘浚,却能承受得了。
  丘浚与朱祁镇年纪相当,而且是海南人,也没有经历过完整的马术训练。就马术而言,丘浚的马术,只能赶赶路而已,长途跋涉,对他的负担很大,但是他依然挺过来了。
  要知道骑马从来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如果没有掌握窍门的人,一天骑马下来,大腿内侧磨掉两块皮,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丘浚就是这样的。
  朱祁镇很少出北京,但是每天都练习骑马。再加上朱祁镇的马都是一等一的好马,最通人性,朱祁镇骑上去,几乎人马合一,并不觉得怎么累的。
  但是大部分文官,都与丘浚一般无二了。而这些文官的反应却与丘浚不一样了。
  丘浚是咬牙硬顶,上了年纪的人,硬生生在马背上磨得两腿流血,也没有多少一个字,但下面的官员,却一个个高喊受不了,甚至有人来请愿,要大军行军慢一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71/13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