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校对)第12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6/1314

  这固然是知道汪直乃是太子身边的红人,却也是因为汪直所言符合他们的心思,毕竟大部分明军在屡战屡胜之下,都生出一丝傲气,瞧不起这些小国家。
  当然了,他们也是有傲气的资本。在这种明明兵力并不占据上风,居然还敢分兵。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人都觉得理所当然,不觉得有风险。
  太子想了想,虽然觉得有些不稳妥,但是也没有多少时间了。
  如果没有麓川之事,太子自然会坐镇此地,扫清外围,巩固根基,甚至屯田一阵子,然后在北上阿瓦。
  这也是太子用兵的一惯风格。
  以国力压人。从不做什么悬危之举,毕竟对于太子来说,胜再多次,对他来说都称不上锦上添花,但是败上一次,就打破了他的不败金身。
  所以,凡事都是先求不可败而后求胜。
  这固然是兵家正道,但是这样做所消耗的军力,物力,国力都要多上很多。
  也幸好,太子身后有一个大明,单单大明南方几个省份的人力物力,就能压制整个动东南亚地区。
  而且太子还是国之储君,也不没有人对太子这种铺张浪费的行为提意见。
  唯独这一次,他不能按部就班的来了。
  他想了想,说道:“汪直,你年纪尚轻,经验不多,单独领兵,孤信不过,就由平江侯陈锐西征阿拉干吧。”
  其实,太子这样说,并非信不过汪直,而是太相信汪直了。
  这一次在太子看来风险有些大。当然了,太子没有想过失败,但是也做好万一战败的准备,汪直是他最亲信的将领,也是最相信的将领。
  即便真是一场大败,汪直估计宁可自己死了,也会拼命将太子救出来。用自己的命来换太子的命。
  至于其他将领,能不做到这一点,太子就不知道了。
  所以,这种情况之下,太子宁肯将汪直放在身边,护卫中军,也不会外放了,虽然如此一来汪直就少了一个打胜战的机会。
  但是比起简在帝心也算不了什么了。
  陈锐听到这个命令,简直欢喜要跳起来,说道:“臣遵命。”
第三十八章
逼近恒河口
  
第三十八章
逼近恒河口
  王英年老体衰,早已回南京故乡了。前番依然故去,朝廷还赠海国公。当然了只是赠,他的儿子们都年纪大了,而且没有通过武学毕业,只能由孙子继承航海侯的爵位。
  王英的孙子虽然也二十多岁了,但是此刻却是乾清宫护卫领班之一。
  在朱祁镇大病一场后,更加多疑,就将这些年轻勋贵编入乾清宫侍卫。而今乾清宫侍卫,几乎没有一个伯爷的头衔都上不去。
  当然了,因为朱祁镇强行推行,但是继承爵位都要在武学毕业,这些人基本的军事素质还是有的。
  但也是最基本的。
  毕竟而今大明的军事教育还不足以教出一个大将军。
  可以说每一个大将军都是自学成才的。
  如果在大明水师之中,也就是平江侯陈锐为第一。
  太子自然要将这一件事情交给陈锐来办。
  事不宜迟,一旦定下分兵之策,就兵分两路,一路分出一万多水师,百余艘战船一路西征阿拉干。
  另外一路就是太子亲领,南宁侯毛锐,西宁侯范广等十几员战将,共五万水陆之军,大举北上。并一路召集反对阿瓦的各部力量,比如白古,东吁等部,号称盛兵十几万,水陆并进。
  这样的政治行动,极大的鼓舞了明军北上的声势。但是在速度上就有些慢了。
  所以西征的第一战,并没有由太子的主力打响的,而是平江侯陈锐所打响的。
  准确的说,阿拉干王国所在的地区,虽然在后世相当大一部分被缅甸所吞并,但是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缅甸地区。
  阿拉干虽然在缅甸之西,但是有一道长长的山脉将两地分隔开来。
  阿拉干地区长时间独立于缅甸之外,甚至与印度的联系,似乎都要比与缅甸的联系大一些。
  阿拉干王国对大明敌意是基于海贸利益分配,并不意味着他们是阿瓦王朝的盟友。
  特别是阿拉干王朝几乎都靠航海吃饭的。
  商人基因深入骨髓。
  此刻虽然他们都动员起来了,担心明军西进,但是明军阵势如此之大,也将他们震慑住了。
  其实真放在一边不管他,阿拉干未必敢攻击仰光断大军后路。
  但是军事行动的安全性,是不能寄希望于别人未必敢如何上面。
  就在阿拉干王国内部,战和之议,不能相下的时候,反而是大明帮他们下定了决心。
  在发现陈锐船队之后,阿拉干王朝立即派人送信给陈锐,就是开出了很多条件,比如开放港口为大明商船所用。比如向大明称臣,给陈锐本人一点好处。等等等。
  但是陈锐看完,只是轻轻一笑,令人将使者割掉耳朵送回去。
  如果不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斩下的就是人头。
  陈锐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阿拉干低估了大明的胃口。他们开出的条件,似乎是阿拉干能给出的极限了。但是在陈锐看来,依旧是不痛不痒。
  太子对陈锐有过指示,这一次要大明立威于西洋。
  如果单独因为商船的问题,兴师动众,太子以为不大合适,但是既然好容易来一趟,就要将事情办漂亮。
  太子要的不是金银钱帛,不是称臣纳贡,而是鲜血与复仇,要让整个印度都知道,大明的商船不是那么好动的。
  另一方面也是陈锐的私心了。
  陈锐在平定南洋之战中,积功不小,他早就想将头上的侯爷,换成国公了。
  而今灭一国的战功,为他晋升国公加砖添瓦。
  这几乎是所有大明勋贵的通病了。
  而今大明武勋集团,一个个满脑门都想着打仗。只是大明战略大权一直是在文官集团与皇帝手中的。
  否则大明武勋恐怕要满世界的开战了。
  因为只有开战才有他们想要的一切。
  陈锐怎么肯将一场战事,和平处理了。
  陈锐从来不担心阿拉干人怎么打,最担心的阿拉干人不打。
  只是阿拉干人以海洋立国,他们也在大明文化圈外,对大明只是听过名字,并没有怎么接触过。
  并没有多少畏惧。
  而且大明商船的西进,更是严重影响到阿拉干,本来是这一段海洋的霸主,阿拉干占据的贸易份额,在一天天的下降。
  这更是让阿拉干很多人承受不了。
  临阵求和,已经是阿拉干国内做出最理智的选择了。
  陈锐做出如此激烈的应对。自然会引来激烈的反对。
  于是,陈锐的船队与阿拉干船队在恒河口附近遭遇了。
  陈锐站在船头,拉开望远镜,细细看了看阿拉干的船只。
  不得不说,阿拉干人不管是造船还是水手,都是有一些东西的。但是依然不能与大明相比。
  别的不说,大明这些年建立单独的战舰达到数百艘之多。
  就是阿拉干人不能想象的奢侈。
  虽然,大明造船用了很多工艺,比如拼接木头,不用整块的大木料等等。但是多一艘商船,就多一点盈利,但是军舰是纯消耗。
  负担这么多军舰,可以是一个阿拉干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所以,在双方战舰拉开的事情,大明已经胜在船台之上了。
  这种胜利不在士卒英勇,不在将领指挥艺术,甚至不在天时地利人和,只能说战胜于朝廷之上。
  陈锐细细看过,也想明白这一点了。
  随即有些失望,他估计今日即便有灭国之功,恐怕也不足以让他封国公,毕竟这阿拉干太弱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6/13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