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校对)第10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2/1314

  朱祁镇说道:“无妨,于公也是我的老师。”
  朱祁镇上了香之后,随即就离去了。骑马回程,又远远的看见了波光粼粼的三角淀。朱祁镇叹息一声,说道:“此湖景色甚美,只是名字太过俗。传令下去,从今日起,这个湖就叫做于公湖吧。”
  朱祁镇心中暗道:“于先生,这是我给你最后的礼物了。”
  朱祁镇一声令下,将三角淀改名,不过是朱祁镇南巡的一件插曲的,但是在这一代却成为了永恒的民间传说。
  就这样,朱祁镇的车架以固定的速度南下,而朱祁镇却视沿途的情况,提前或者拖延一段时间,带着数千士卒的护持之下,去参观了很多地方。
  这些地方大多都是重要的水利枢纽。
  比如说山东张秋镇。
  历史上山东张秋镇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水利枢纽,但是而今的张秋镇要比历史上要重要太多了。
  因为而今的张秋镇就是黄河河道与运河河道相交的地方。
  是一座非常繁杂的水上立交桥。
  如果黄河水位固定,这里的闸门也就常年开启,但是很遗憾,黄河水位季节性是非常明显的,夏季与春冬时期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运河在这里,就要换船,换成在黄河里面航行的船只,到了对面之后,然后再换一次船。
  于是南北客商就被迫在这里停留,或等船。很多人干脆将这里将货物发卖了。于是乎张秋镇就越发繁华起来。
  成为运河经济带的一个重要节点。
  一路上沿着运河南下,视察了运河沿岸大部分地区,这毕竟是大明最繁华的地带。虽然运河在大明官方运输的重要性大幅度下降,但是民间利用运河的商人却变得更多,似乎大明放弃漕运大部分走运河的行为,并不妨碍运河沿岸的繁华。
  当然了,这也与驰道也是走这一条路的有着密切的原因。
  不过,朱祁镇也发现一个问题。
  大明行政区调整之上,也有一些滞后,特别运河沿岸很多镇,人口比一些偏远地方的县人口都多上不少。
  但是每一个镇上的常驻管理人员并不多。
  这还是好的。
  这是因为吏员改革之后,府县的人手多了,这才是管理人员并不高,而不是根本没有人怎么管理,镇子上几个大家族,商议一下,就能将这一件事情给定下来。
  所以,朱祁镇给韩雍写了一封书信,就是讨论一些地方的是不是要增设县数量。其实运河沿岸的情况,并不是单单是运河沿岸的问题,而是很多经济高速发展的地方都有这样的问题。
  一条鞭法之后,土地对农民的束缚大大减轻,与此同时城市化自然会开启了。
  当然了,这个时代城市化,与后世的城市化根本无法相比,但是道理却是一样,在江南,浙江北部很多小镇都有好几万人之多。
  这些小镇该不该设县?
  这个问题,朱祁镇一时间也没有答案。只能与韩雍商议。
第四十七章祖陵
  第四十七章祖陵
  当韩雍的奏疏到的时候,朱祁镇已经到了两淮地区。
  韩雍提议再次一次进行清丈,并以此为基础,重新统计人口。对于人口少的地方合州并县,而对人口多的地方,多设县治。
  韩雍详细写了他的理由。
  韩雍认为数年之前清丈,是不准确的。当然了,他也承认这种程度的清丈,已经是当时所能做的极致了。
  但是而今情况有了极大的变化。
  那就是一条鞭法的实行。丁税赋役大规模折现,人口数量已经并不是地方行政的基础了。
  而今清丈,不敢说能得到确切的数据,但是最少要比当年清丈的时候要好上太多了。
  朱祁镇也明白,统计数据其实是有一定的误差的。
  很难做到百分百的准确。
  即便是放在后世也是一样的。
  各种因素对统计出来的数据都有影响。
  而今一条鞭法与吏员法的推行,对大明行政能力都有很大的影响,前者免除了百姓们主官上隐瞒人口的理由。之前朝廷多查出一个人,就要承担多一个赋役,但是而今却不用了。
  而后者大大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
  别的不说,最少这一次清丈,中央还要派人,但是更多是监督,因为地方上的人口,是有能力负担起这个清丈黄册的任务的。
  所以而今再做一次全国范围的清丈,结果与之前绝对有很大的出入。
  而韩雍对设县与否都确定在地方有多少人上,却也是古代官府一行逻辑。
  在汉代,也是万人就设县管理。
  而今虽然不是这样的人,但是以韩雍的意思,人多就多设行政机构,而人少就少设,这个思路却也是一脉相承的。
  而且韩雍的用意也不仅仅如此,他隐隐约约要对冗吏现象做出一定的清理。
  朝廷在实行官吏法的时候,对地方吏员数量的审核,是有一定的放宽的。因为之后一条鞭法推进,是需要大量的人手的。
  朱祁镇在乎的是有些地方县治设的不合理。但是韩雍在意的是,有些地方虚报吏员多报吏员。特别是面对总数六十万的吏员数量,韩雍作为首辅觉得压力山大,这都是要开工资的。
  所以,韩雍这一次清丈主要实现两清理一批吏员,将吏员数量压缩一些。
  要知道大明之前的官员不过数万而已,最多的时候才十几万,其中十万是武官的,文官才二三万而已。
  这个数量对韩雍来说,实在太多了一点。
  朱祁镇对韩雍的意思是原则上同意。但是怎么实行,却要回京之后再说了。
  朱祁镇刚刚回复了韩雍的书信。怀恩就在外面说道:“陛下,祖陵到了。”
  在朱祁镇心中,他并没有想过南巡多少次,如果一切安堵,什么事情都能好好的解决的话,他估计这一次南巡,很可能是他这一辈子最后一次南巡。
  所以很多事情他都做了。
  比如说祭拜祖陵,比如说祭拜孝陵。
  这都是皇帝应该做的事情。可以说在朱祁镇提出南巡的时候,礼部不等朱祁镇说话,就已经将两件大事都安排在行程之上了。
  朱祁镇想不做都不行。
  所以朱祁镇就先到祖陵祭拜。
  明代在两淮地区有两座陵园,一座是明祖陵,一座是明皇陵,这两个地方,都是朱祁镇不能回避的。
  祖陵乃是大明祖上,而皇陵乃是太祖皇帝父母家人合葬坟。
  只是祖陵在泗州,而皇陵在凤阳,朱祁镇要先去祖陵再去皇陵。
  如何祭拜陵墓,自然是有一定之规,而今就不多废话了。
  但是朱祁镇祭拜祖陵的时候,看到了祖陵的地理环境,脸色非常难看,祭拜完祖陵之后,并没有休息,而是带着文武百官上了大堤。
  这个大堤就是洪泽湖南边的高家堰,很早就有了,但是在本朝平江侯陈瑄治理漕运的时候,也是加固过的,历代治理河道的人,无不加固这个堤坝。
  到了而今朱祁镇看到的样子。
  高家堰大坝高数丈,比大多数城墙都要高出不少来,而祖陵就在大坝南边不远处,在朱祁镇看来,恐怕洪泽湖湖底都要比大明祖陵最高的地方要高出不少来。
  这种情况,可以用危如累卵来形容。
  当然了,这么多年都没有事情,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祖陵的重要性,而且从这里往南,几乎一马平川,如果这里决堤的话,洪水会直接冲到扬州入长江。
  所以即便到了清朝,这里的大堤依旧是重点保护对象。
  朱祁镇在大堤之上什么也没有说。
  只是跺跺脚,却见这大堤全部是石堤,大块大块的青石叠加在一起,可以说坚固非常,也是花费非常之高。
  朱祁镇说道:“工部来人了吗?”
  “臣工部都水司主事陈翼,拜见陛下。”一个小官立即出列说道。
  朱祁镇说道:“你是水利学院出身吗?”
  陈翼立即说道:“启禀陛下,臣正是阮师的弟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2/13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