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校对)第10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8/1314

  太子说道:“孤即便不能回京长住,也要见父皇。这样天南海北,是那家的父子?”
  刘大夏说道:“殿下说的对,殿下是必须回去一趟了。毕竟当今也上了年纪了。殿下也该在膝前尽孝了。”
  五十岁对现代人,还能划为青年人的行列之中,但是在古代的确是老人。刘大夏也知道以当今的身子骨,或许能长寿。
  但是出于对大明社稷的考虑。
  最好能让太子在京师,一旦有了变故,也好顺利的完成权力交接。
  毕竟如果大明权力处于真空状态,太容易出事了。
  别的不说,单单说宣宗皇帝,宣宗皇帝秋天还出塞,腊月二十三还接见大臣,但是正月没有出初五就去了。
  所以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太子是根本不可能赶回京师的。
  朱祁镇对自己的身体是相当的自信的。这种自信也不是没用的道理的,这种自信建立在朱祁镇几十年如一日的锻炼基础之上。
  但是别人却不这样想了。
  太子大喜说道:“还是刘卿知孤心意。”
  刘大夏说道:“殿下,臣愿意为走一趟京师,请陛下下旨召回殿下。只是能不能留京,却不是臣能左右的。”
  太子说道:“只要能让孤回父皇身前尽孝,就够了,其他的不敢妄想。”
  太子虽然口中说的不敢妄想,但是眼睛之中的神光,却告诉了别人,他就在妄想之中。
  太子虽然没有督促刘大夏的意思。
  但是刘大夏也很明白,很快交代事务,并带了各色礼物上路。从嘉定出发,乘坐冼家的船只,先来到广州,停留数日,与重庆公主送到京师的礼物一并上路。
  重庆公主与冼景一直在佛山居住,后来重庆公主不喜欢佛山的环境,又在附近寻了一座小山修建了一处别院。
  重庆公主虽然在广东,但是对京师的亲戚每年年礼重来是很丰厚的,特别是父皇与母后,最多的一次送上价值十万两的礼物。
  被朱祁镇好好训斥一番。
  但是重庆公主并没有什么变化,每年依旧送上重礼,但是也算是有一点收敛,每年送到京师的不超过三万两,不过有些东西都是别具巧思。
  不是单纯的钱可以衡量的。
  刘大夏就乘着这船,因为刮得北风,从广东到天津,用了两个月左右。
  他再次来到天津港的时候,却发现天津港的变化不小。
  似乎这北京城每年都以固定频率在变化着,身在其中的人并知道,但是如果几年不来,从远处回来,就会发现其中的变化。
  刘大夏发现天津港有各种大大的烟囱,冒着滚滚的黑烟,将天空的颜色都抹黑了一点。
  刘大夏自然知道什么是蒸汽机。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蒸汽机在北方普及这么多。
  很多河道边上都有蒸汽机房,就是等待春旱的时候提水用的。而在木材加工厂之中,也都用了蒸汽机用来加工木材。
  推行蒸汽机,从来是朱祁镇不变的目的,在别的地方,朱祁镇或许鞭长莫及,但是在北京附近,是朱祁镇掌控最为严密的地方,更不要说有少府掌控经济。
  故而朱祁镇有太多办法来推行蒸汽机。
  北京,天津两地也是大明蒸汽机推行最普遍的地方。
  刘大夏甚至在入京之前,看到了从遵化到北京的铁路,蒸汽机车就好像一条铁龙一般,拖着十个车厢,冒着滚滚黑烟,以势不可挡的速度的开进了北京城。
  只留下刺鼻的黑烟。
  让刘大夏就惊呆了。
  火车的速度并不快,载重并不是太多的,这些车厢也明显比后世车厢小太多了,不是别的原因,就是因为蒸汽机的动力是相当有限的。即便是这蒸汽机在贝琳的主持之下,改进过好几次了。依然如此。
第四十三章
余子俊
  
第四十三章
余子俊
  这种平常人见了之后,惊奇一阵子也就过去了。
  北京人更是看惯了蒸汽机了。
  他们更愿意说一些稀奇的事情,比如说某一个锅炉爆炸了,一个零件飞出两道街砸死一个官,后来一查,这个官做事丧尽天良,这是报应来了。
  诸如此来的事情。
  很多人身处与高速的变化之中,却不自知。
  但是刘大夏并不一样。
  仅仅是片刻之后,他就成为了铁路派。
  因为他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利益与作用。
  如果能将铁路遍布大明每一个省份,对大明作用,不亚于打通了任督二脉。
  这也是为什么以韩雍为首很多官员愿意跟随朱祁镇的理念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朱祁镇的权力,也是朱祁镇给他指出了一个很光明的方向。
  辟雍之会已经过了十几年了,但是辟雍之会中提出的很多东西,而今才缓慢而坚定的深入人心之中。
  因为中华民族本性就是务实。你说的天花乱坠,也没有什么用处。
  只有让人看到好处,才能让人相信。
  刘大夏进京之后,在宫中抵了牌子,剩下的就只能等消息了。
  而此刻,朱祁镇正在召见余子俊。
  余子俊以这一次赈灾的组织能力,让朱祁镇看重,有意让他代替马文升为户部尚书,而马文升调入内阁之中,代替徐有贞的位置。
  在此之前,朱祁镇自然要与余子俊一次谈话。
  余子俊五十多岁了,与朱祁镇的年龄相差仿佛,但是与朱祁镇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状态。
  朱祁镇养尊处优,用心保养,甚至得了胡濙的保养精要,每日按时习练,所以身体很好,头发乌黑,少有白发。
  偶尔有几根,也让人在早上梳头的时候给拔掉了。
  但是余子俊就不一样了。
  余子俊乃是四川青神人。以清廉著称。更是一个员干吏,很多时候都是亲力亲为,比如这一次赈灾,余子俊忙起来更是日以继夜,不敢有一丝拖延。甚至亲自跟着灾民徒步从宁夏到关中。
  各种安排很是得当,尽量让百姓活下来。
  只是这样的工作强度,即便是年轻人未必能熬得住,更不要说一个五十岁的人了。
  而且他不是仅仅今年如此,在此之前也常有的。
  故而,这种过度的劳累,提前透支了他的身体。
  当他与朱祁镇对奏的时候,任何看见余子俊的人,都不会觉得他与朱祁镇是同龄人,只会觉得余子俊要比朱祁镇大上十几岁才是。
  只见他身体微微有些驼背,不知道是不是伏案时间太长了。头发近乎全白,只有几根头发顽强的保持着黑色。
  他的官服的颜色,也褪下好多。有些脱色了。
  以余子俊的官职每年最少几百两银子。如果保持余子俊而今的生活状态,绝对够了。甚至可以过的相当不错。
  其实百官只要不追求声色犬马,他们俸禄大体是够的。余子俊从来不做这些事情,但是他每年的俸禄从来没有结余。
  只因为他长年在自己的俸禄之中留下来一些接济百姓。
  所以才有这样的情况,带着几分寒酸。
  朱祁镇见了有些心酸,更生出几分敬意。只是一问话,余子俊带着浓浓四川味的官话,就扑面而来。道:“陛下,陕西苦啊。”
  余子俊一五一十的将陕西的苦楚说来出来。
  第一土地贫瘠,粮食不产粮,陕西很多地方,每一亩地不过产几斗糜子。与江南平均每亩二三石的产量,根本不可比。
  更不说,江南极限产量甚至有七八石的。这就是精耕细作的威力,只是这都是特例了。
  第二,就是转运之苦。
  西域战事不熄,转运之苦就压在陕西百姓头上。
  就整个天下来说,也就是陕西百姓承担的转运之苦最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8/13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