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校对)第10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1/1314

  而且是大量的存在。
  在八十年代,新中国还有大量的车匪路霸。指望而今大明各地的宗族势力,与地方势力,都是温良恭谦的小白兔可乎?
  这里面层层敲诈,却不会到了大明朝廷的手中。
  对于这样的情况,朱祁镇有意收拾,但也仅仅是有意而已。
  朱祁镇想不想收拾这些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双方力量的对比。能不能收拾。
  朱祁镇作为皇帝,自然是可以针对某一个地方,某一个家族,一声令下诛其九族,这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很多时候,杀人是不解决问题的。
  吏员改革之后,大明基层的行政能力大大加强,很多事情都有专门的人负责,这才清理地方的前提。
  仅仅是前提而已。
  朱祁镇首先要解决的而今要面对的财政危机。
  能喂饱天下之间,一百多万军队与近一百多万官僚,才是朱祁镇首先要做的事情。
  只有喂饱了这些人之后,才能做其他的事情。
  比如清理地方。
  这就为什么韩雍选择大宗货物专卖,将大宗货物专卖之后,针对每一项大宗货物制定一个专门的税率,而且用引税制度,确保大宗货物只缴纳一次赋税就可以了。
  对于,很多小批量货物可以逃税。
  但是对于大批量运输的货物,根本不能逃税。
  或者说逃税的成本,未必比得上交税的成本。
  而且从源头征收,尽可能将所有大宗货物都纳入税基之中吧,对于那些零零散散的货物,就不用花费太多的精力了。
  毕竟这也是需要行政成本的。
  这些大宗货物专卖之中,盐铁茶马这四项,是最容易达成的。
  毕竟这本来都是在朝廷官制之中,甚至可以说,管制程度要比所谓的专卖要强大的多了。
  王恕在苏州调查之后,在所有大宗货物之中,他选择的突破口,就是棉布与丝绸。
  因为这也是江南最大宗的货物。
  所谓,江南衣被天下,并不是假的。
  而且这两样征税的时候,最容易征税的就是棉布。
  无他,丝绸的种类其实有很多种的。
  什么绢、纱、绮、绫、罗、锦、缎、缂丝,等等。
  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高等货色,就好是蜀锦一样,很多时候,一寸蜀锦一寸金之说,这说明了蜀锦的珍贵,但是江苏所产的丝绸,有很多是不下于蜀锦。
  但是这样的珍品反而不容易征税。
  因为货物量不大,很容易逃税。
  只有中低等的丝绸,还有棉布才是最佳的征税对象。
  王恕从各地海关与钞关的征税资料与各地其他少府,锦衣卫,东厂的各种资料之中汇总之后,最少王恕可以查看的棉布数量在于一亿匹上下。
  这还是大明官府对各种棉布不完全的统计,如果从源头来算,这个数量还要翻上一倍不止。
  而棉布每匹的价格,因为质量不同,在于三钱与五钱之中徘徊。
  也唯有这么大的市场,才能让棉布产业之中,有徐家这样的大富豪迅速的崛起。
  王恕即便粗粗估算,哪怕每一百匹棉布加银一两。
  这也是一百万两了。
  如果真做到毫无遗漏的征税,单单这一项,最少能为大明增加三百万两的赋税。
  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
  诚然,而今的产业局面之中,棉布是大明最大的产业之一,关系到山东,江苏,浙江上下游好些地方。
  但是并不说,其他各部产业就比不过棉布产业。
  从这个角度估算,如果能够做到十几种大宗货物专卖的话,大明最少可以增收一千多万两银子。
  而且棉布生产是比丝绸更加集中话的。
  江苏虽然产棉花,但是大明最大的棉花产地,还是在山东。山东棉花大量南运,这种生产资料更多控制在很多工厂主上,而丝绸很多是小农生产,当地的蚕茧,从养蚕到丝绸,一条龙一个女的都走了。
  总不能让吏员深入每家每户去征收一点点赋税,根本是得不偿失的。
  而各种纺织厂却是跑不了和尚跑不了庙。一抓一个准。一家征收的税银就不少,如此也大大减少了行政成本。
  如此一来,再加上之前的盐税海关税等等,大明商业税收就能远远的超过了农业税收了。
  王恕理清思绪之后,就召来陈钺,将这一个想法说了出来。说道:“首辅要求大宗货物专卖,但是此事不可轻动,我在江南这么多天,决定以棉布专卖为试点。进可攻退也可守,刚刚开始,也不征收太多赋税,就以太祖之制三十税一吧。”
  “陈大人,以为如何?”
  陈钺自然不愿意与王恕唱对台戏,但是有些事情,他也必须提前与王恕说清楚了。他沉吟片刻,说道:“大人,其实各地织机并非不收税,地方上已经按织机征税,每一张织机每年数钱不等,看形制而定,如此一年可得银数十万两,乃丰江苏府库。”
  “必须欲加税棉布,此事不得不考虑。”
  王恕皱眉。
  这就是地方大员在很多事情上的权变之权。
  纵然王恕久任地方,之前才从湖广巡抚上迁过来,但是湖广与江苏虽然都一省,内部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有些湖广有的税种,江苏是没有的。
  有些江苏没有的税种,湖广是没有的。
  而今也知道为什么陈钺能提出开辟江北棉田,甚至不用朝廷拨款的原因所在了。
  江苏实在是富。
  王恕沉吟片刻,说道:“无妨,只要他们纳引之后,从此过各地钞关,就不用纳税,这也是一大好处。”
  陈钺听了,也只能说道:“大人所言极是。”
第十九章
陈钺之心
  第十九章陈钺之心
  陈钺其实很明白。
  大部分棉布都是不交税的。
  首先,大明官员士绅过钞关是不纳税的,很多人都夹带的货物过钞关。
  之前于谦清理过钞关。
  可以说,大明钞关也好,海关也好。
  从来是一清理,赋税数额就爆炸般的增长,但是如果不去管他,就会维持在一个固定的数字,一般不会变动。
  但是一般人都知道。
  经济发展自有规律。
  怎么可能让赋税固定到一个数字之上。
  这根本就是赋税被大规模贪污。
  朱祁镇虽然屡屡让御史督察,但是又怎么样?不过是每年查处几个贪污犯而已,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有什么改变。
  有时候也让朱祁镇感觉,是不是自己想错了?
  这一次从赋税源头征收,会让很多人不习惯。
  而且很多生产棉布的工厂主,其实就是士大夫推出来的白手套,或者自己家族的旁支。
  但是陈钺很清楚,他是怎么步步高升,固然有贵人相助,但是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在变法之上,冲锋在前。从不退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1/13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