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传承(校对)第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85


第13章
考完了
  跟三年的寒窗苦读相比,两天的高考对于考生来说简直就是一瞬即逝,当高考完后,则是虽然有人哭有人笑,但对大多数考生而言,却是如释重负的轻松感,毕竟这场辛辛苦苦准备了三年的人生大考终于过去了。
  不过王世子却没有这些感觉,他感触最多的还是一个字,累!当然不是身体上的劳累,而是心累。这两天的生活简直是曾经根本不敢想象的,不用上山砍柴、劈柴,摸不到他最熟悉的大斧头,不能像在山里一样到处乱串,什么都得循规踏距的来,对已经自由惯了的王世子来说简直就是煎熬。
  当然这种不习惯并没有影响到他高考中的发挥。
  虽然这话说出去很讨打,但他真的只感觉这高考题目也太简单了些,简直就是信手拈来。当然,有了在校长办公室做题得到的教训,所有的理科大题他都老老实实的把过程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每道题都用了三种不同的解法。
  他记得在闫校长发怒时就是这样要求他的,所以作为一个从善如流的好孩子,自然认为高考或许就是这样的,需要用三种不同的思路去解题。所以他很确定,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他考个满分的承诺。
  当然,他并不肯定自己能考满分,毕竟语文作文跟英语作文这种纯粹的主观题还需要阅卷老师来评审,所以当学校组织的估分之后,陈泽明专门叫住他询问他考的如何时,王世子很诚实的回答道:“别的题都跟正确答案一样,现在就是不知道语文跟英语的作文会不会扣分了!”
  陈泽明直接翻了个白眼,不过在得知韩京京、唐浩、王宇等他心目中的优等生考的都还不错时,心情大好之下,让他没有着恼,只是揶揄了句:“这么说,如果你能拿两个满分作文的话,真的会考出个满分成绩出来?”
  “是的,陈老师!”王世子很认真的点了点头。
  “好吧,今天估完分后就没什么事了,25号会出成绩,最迟28号你还得赶来学校,到时候我会指导你如何填报志愿,千万记得不要错过了,28号是网上填报志愿的最后一天,记住了吗?”这些事情陈泽明早就已经跟班上同学再三交代过了,自然无需另行交代,所以只是特别跟王世子强调了一下。
  “谢谢您,陈老师!到时候我会及时赶来的!”王世子点了点头。
  “行了,闫校长找你,你赶紧去校长办公室找他吧!”陈泽明笑着挥了挥手道,对于高三的班主任而言,高考完后他也算是松了一口气,可以好好休息两天了。
  只是让他意外的是,眼前的王世子却压根没有挪动身子,依旧站在那里。
  “嗯?还有什么事吗?”陈泽明疑惑问道。
  “额?那个陈老师,我的斧头您是不是可以还给我了?”王世子期期艾艾的开口道。
  “哦!”陈泽明一拍脑门,他还真把这事儿给忘了,立刻爽快道:“行,等你离校的时候到我办公室拿,还有啊,听老师的,下次出山别带着这把斧头了。外面的世界没有你用这玩意儿的地方!”
  “谢谢,陈老师!”王世子兴奋的点了点头,随后一扭头便朝着校长办公室跑去,对他而言,今天就算是放假了,他还得赶紧回村里一趟,跟老头分享一下自己得好成绩呢,虽然他很肯定,那老头肯定会对自己得成绩嗤之以鼻。
  陈泽明则站在那里,看着王世子的背影,一脸唏嘘……
  ……
  等到王世子跑到校长办公室门口,便听到办公室里头闫村长独特的吆喝声。
  “……你说世子这孩子不诚实?我看是你们都被猪油蒙了心,考满分怎么了?我记得去年过年的时候,我来县城你还夸奖咱们家丫丫考了双百,那不就是满分?怎么世子就不能考个满分了?”
  “爸,您这说的是哪跟哪啊?丫丫才读小学,那小学的一次期末考试能跟高考比吗?”
  “什么小学高中的?不都是考试嘛?怎么?你这是在讽刺我没读过书,没文化?”
  “我真没这个意思,我只是想跟您通个气,毕竟您跟那个孩子比较熟,比较好沟通……”
  “别竟跟我扯这些没用的,沟通什么?我告诉你,世子是个好孩子,很诚实……”
  听到这里,王世子吐了吐舌头,没有在继续偷听下去,而是直接敲响了校长办公室的门。
  房内的争吵声戛然而止,随后闫校长无可奈何的声音飘了出来:“请进!”
  “闫爷爷,闫校长!”王世子走进门,便礼貌的冲着两人打了招呼。
  “嗯,好孩子,考的怎么样!”闫村长慈祥的走到王世子身边,用一双满是老茧的手在王世子头上抚了两下。
  “挺好的!除了作文不知道能不能得满分,其他的题都对了!”王世子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嗯,好孩子,我就知道你能有出息!”闫村长喜笑颜开道,随后转过头狠狠的瞪了眼正在翻白眼的闫校长。
  此时这位闫校长也懒得再说什么了,跟这一老一小争有半点用吗?老的无条件信任小的,小的一开口就是全部正确,好像如果作文能考满分就肯定高考能满分一样,他在教育行业也干了十多年了,除了加入自选题模块的浙省外,他还从来没听说过哪年只看满分750分的高考有人考的超过740分的,就算730分也是凤毛麟角,更别提满分了,反正成绩二十天左右就出来了,现在还有什么好争论的呢?
  “对了,还有个不好的事要通知你,你先做好心理准备!”瞪完自己的儿子,刚刚还喜笑颜开的老村长,神色突然黯淡起来。
  “嗯?什么事啊闫爷爷?”王世子微微困惑的看着脸色突变的老村长,开口问道。
  “前天晚上山里突然发了地震,山下还好,你们住的山腰上不知道怎么就裂了道口子,房子塌了,你爷爷也找不到了。口子下面是条暗河,王老爹怕是慌忙中跌进了暗河故去了!”老村长满脸愁容道。
  通知这种消息,的确不会让人感觉好过。
第14章
阅卷两、三事
  感谢日愈发达的网络,让每年高考的主角绝对不仅仅是当年的考生跟考生家长们。
  虽然两天的高考时间是一晃而过,但在网络上的盛宴却才刚刚开始。
  如果把高考比作一部青春大片,上半部自然是由考生跟以及考生家长们在社会各界的配合下上演人生百态,而下半部则是活跃在网路上的段子手们开始对准高考试题开启疯狂吐槽模式。
  尤其是语文。
  每年高考过后,高考分压根都还没公布时,网络上总能突然出现一大堆的高考零分作文。这些作文大体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对现实世界、社会制度、或是命题老师各种吐槽,让人看了忍俊不禁,却又颇有同感,直让人大呼过瘾、有才。
  不过对于那些正儿八经的阅卷老师来说,却又是另一番光景了。实际上,每年的高考阅卷工作都是个苦差事,甚至可以说毫无美感可言。
  虽然电脑技术发展到今天,一大部分的试题都已经是用电脑阅卷、人工复核的方式来审阅,但是对于主观题来说这显然不可能交给电脑代劳。而为了发挥最快的阅卷效率,保证录取工作的有序进行,大多数省市都采用的是每个阅卷老师只管批阅一道题的流水线阅卷形势。
  任何流水线式的重复性工作都绝对谈不上轻松,更何况是高考阅卷这种关系到一个学生一辈子前途,自然让人压力颇大的事?所以在阅卷办公场所的气氛之严肃可想而知。每个参与阅卷的高校老师或是研究生都不会觉得这是个很愉快的活计。
  尤其是作文阅卷的老师更是如此。他们的阅读量最大,而且往往是主观打分,自然要求更高。往往一篇作文只用不到半分钟就得给出一个分数。
  张小春就是省城大学的一个语文讲师,也是今年高考的语文作文的阅卷老师之一。连续三天的阅卷工作已经让他感觉审美疲劳了,基本上一篇作文他只用二十秒左右就能给出成绩。直到系统突然刷出一篇作文,其中很多字甚至他都不认识时,才这位资深语文讲师,直接放慢了进程。
  “呱呱小儿,但饮牛湩,至于弱冠,不明犍状。佌佌之豚,日食其羓。洎其成立,未识豜豭。每啮毚臑……”
  第一段还没看完,他整个人就晕了去。很显然这个学生所用到的不仅仅只是简化的汉子,其中有不少的古字,而这些古字有些他都不懂意思,甚至读不出来。
  当一篇作文读都没法读时,甚至不知道这些古字书写的正确与否时,他自然没法做出评判,张小春硬着头皮花了整整三分钟时间,将通篇读完,只能确定考生通篇都用了骈体古文的形式写下的这篇作文,那些古字连猜带蒙他也只能猜出大半的意思,到是挺贴合今年这道作文题。当然更让张小春欣赏的是,能在短短2个半小时内,不但完成了前面的习题,还能写出这么一篇高质量的骈体古文来,这个考生的古文造诣该有多高啊!
  “有意思!”最终张小春没有给这篇作文给出任何分数,而是视做疑问卷,直接在电脑上提交给了专家组,随后他便直接恢复了之前的判分状态。
  很快,一天的阅卷工作终于完成,张小春伸了个大大的懒腰才从电脑前站了起来。此时阅卷室内的老师们已经渐渐散去,他则跟在人群之后,走出了阅卷室。
  “嘿,老张,你们作文阅卷的完成进度怎么样了?”张小春刚刚走出考试院,准备搭院里准备的班车回到学校宿舍时,突然有人直接拍打了他的肩膀招呼道。
  只听声音,张小春便知道这是他在学校里的同事兼好友韩文清。别看着家伙的名字取得挺文艺范儿,不过这位韩老师教的却是高数,两人之间还是因为有个打乒乓球的共同爱好才熟络起来的。
  “大概还有四天就能完成了,你们呢?”张小春随口道。
  “我们只剩下一天的任务量了!基本上后天就能休息了!对了,跟你说个新鲜事,我们数学阅卷那边都传开了,今年有个理科学霸,几乎把所有数学大题全部用三种不同的解题思路给出答案,还全部正确,挑不出一点毛病,很厉害啊!要知道今年我们省的数学题可是公认的偏难,尤其是最后一道题,可要花不少时间。他竟然有功夫琢磨出三种解法!现在的孩子,太狠了!”韩文清直接走到了张小春的身边,兴致勃勃的开口道。
  “哦?每道大题都用三种解法?”张小春眨巴着眼睛道。能在大学当上老师,自然都是经历过高考的,想当年数学可不是张小春的强项,否则他也不会报考文科专业了,听了自然颇为惊异,“那到的确是个好苗子,你也改到他的题了?”
  “嗯,我改的是倒数第二题,我看了看他的第三种解题思路甚至已经用到了微积分方面的知识,显然是自学的。”韩文清挑了挑眉道:“我估计我现在带得几个班里,都找不出一个数学基本功能像他这么扎实的!”
  “说起这个,今天我也碰到了个很牛的学生啊。他竟然在高考上用骈体古文的形式写了篇作文,不瞒你说,他这篇作文我都读不通顺,其中用到了很多古字我压根不认识,还有些能大概猜出意思也不会读,想一想这还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听完韩文清分享完他遭遇学霸的情况,张小春也感叹了句。
  “不是吧?读个作文你还能碰到不认识的字?还根本读不通?”韩文清诧异道,“不就是写了个文言文嘛?有那么夸张?该不会是那考生胡乱写的把你都糊弄住了吧?”
  显然理科出生的他对于什么骈体什么古字压根就没有任何研究,所以才会问出这么个让张小春完全无法回答的问题。
  “好吧,你赢了!”张小春郁闷道,跟理科生讲什么骈体古字,他的脑袋真的秀逗了吧,“你只需要知道,我敢肯定能写出这种作文的考生很厉害,最起码他的古文造诣绝对在我之上。”
第15章
专家组的评价
  对于阅卷老师来说,一天的工作结束就能休息了,但是专家组的工作却还没结束。对于他们而言,每一篇由阅卷老师提交的存疑卷或者多评制度下给出评分差异太大的争议性作文都需要他们认真对待。
  毕竟对于高考而言,每一分对考生都极其重要,甚至影响一个考生一辈子。这一点都不夸张,尤其是对于那些目标是华夏最顶级学府的考生而言,一分的差距往往能决定他能否进入心仪的顶级学府。
  所以作文专家组作为最后把关人员,或许日常比阅卷老师轻松不少,但是一旦碰到一些争议较大的作文时他们还是相当慎重的。往往需要几位专家仔细研读,并讨论一番后,才会给出最终分数。
  当然这里说的仔细研读也只是相对而言,毕竟作文只有八百来字,专家组又是由起码有十年以上一线教龄的资深老师组成,虽然每个人喜好有别,但是学生的作文水平如何都能给出一个相当中肯的评价,就算偶尔有些争议,但最多十分钟就能统一意见。
  直到张小春上传的这篇古文作文出现在专家组的面前。
  通篇读完这篇文章就花费了比平常阅读多出多出两、三倍的时间,而当阅读完之后,这由四位高级教授组成的专家组更是开始面面相觑,半天都没有人开口评价。
  这些专家教授的水平自然要比普通阅卷老师要高出一大截,甚至其中还有专门做古文研究课题的教授,只是看完这篇文章后,还是将他们深深震撼了,实在是这篇文章不但是用古文骈体一蹴而就,其中还用到了大量的生僻古字,虽然他们都能确定这篇文章不管是立意跟切题都很贴切,甚至可以用精彩来形容,但是当文章中很多古字他们都不能确认使用的否合适,甚至其中是否有错别字时,这分还真不好打了。
  当然,能在高考考场,用最多一个小时的时间完成这么一篇作文,所有的教授此时心里自然是对完成这篇文章的考生评价颇高的,这篇文章能得高分大家估计都没有异议,但是高到什么程度却是有待商榷了。
  “陈老教授,您是专门做古文研究的,要不您先来说两句?”见久久没人出声,负责这次高考作文评审工作的郑平安开口点起了将。
  “这个考生有大才啊!”被郑平安点名的陈教授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先感叹了句,才苦笑着继续道,“说来惭愧,我虽然是研究国学、古文这些,但是让我像他这样在短短一个小时里写出这么一篇文章,能将古字用到如此举重若轻的境地,也是力有未逮,更重要的是这文章用到的古字,大部分我斟酌一番还能注释出来,但还有些就是在古代都堪称生僻的字,我也需要古字典的辅助才能释义,所以要让我现在就给出分数,还真不行。”
  别看这位带着眼镜穿着白色短袖衬衣的小老头其貌不扬,但是他却是省城里全国重点大学、华夏最好的师范大学中华师范大文史专业的教研组长、博士生导师,更是国家级国学会的副会长,在这次负责最终审稿的专家组中,他的古文造诣也是公认的最高的,此时就连他都说暂时无法给出最终分数,其他人自然干脆闭嘴不言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