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传承(校对)第3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5/385

  ……
  木卫二附近。
  终于抵达目标的鹰眼号开始放慢了速度,缓缓接近着这颗在科学家认为很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
  从大小上说,木卫二比月球要小上一圈,表面重力相差无几,但或许是因为距离太阳系唯一的恒星太阳距离过远,这颗星球常年处于冰封期,星球表面温度极低,从而抑制了分子的活动能力,让大气无法逃逸,从而形成了一层稀薄的含氧大气层。
  一枚探测器悄无声息的从鹰眼号上滑入太空,朝着木卫二的方向惯性运动着,直到进入大气层中,探测器上自带的引擎开始工作,让探测器开始沿着设计好的轨道,围绕着整个星球开始做起了运动,收集到的资料也开始同步朝着鹰眼号上传送。
  这枚探测器将在微型卫星引擎的驱动下,在木卫二的大气层内环绕星球一圈,收集到足够的资料之后,在配套机器人的帮助下,登录木卫二进行取样工作。当然,这些样本是没法回收的,不过这枚中型探测器上自带的各种分析仪器会将土壤、冰层样本进行自动采集跟分析,然后将资料同步到鹰眼号上。
  如果有了特别值得研究的发现,就会申请远征一号派出登陆舰在木卫二上登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按照探测器的速度,探测器在大气层内环绕木卫二一圈大概需要三个小时二十分钟,登录后的工作时间大概是在十个小时左右,所以对于船上众人来说,接下来的时间无非就是等待。
  “谭教授,如果木卫二上真的碰到智慧生命,我们该怎么跟他们打交道?”
  等待的时间通常都是无聊的,萧炎开始主动跟谭振文沟通起来。
  “我到不希望在木卫二真的看到智慧生命!”谭振文一边关注着探测器上不停发送的数据,头也不回的开口道。
  “为什么?这可不应该是科学家的想法,按道理,你们应该最希望能找到地外文明才对!”萧炎好奇道。
  “很简单,木卫二的环境太恶虐了。”谭振文耸了耸肩,“要知道,虽然木卫二上有着充足的水跟氧气,但是它不但温度极低,更是紧邻着木星这个庞大的辐射源,这颗巨行星发出的辐射是地球的近两万倍,你看这是探测器刚刚传过来的数据,根据这组数据我们可以判断出木卫二表面的日均辐射值大概在5000豪西弗特左右,你知道这是个什么概念么?我们做一次X光胸透,接受的辐射剂量因为设备的诧异大概在10-15毫西弗特的范围内,常规的X光胸透辐射量也仅有0.01-0.15毫西弗特。按照国际放射委员会给出的数据,人类身体每接受1000毫西弗特的辐射,就会增加0.0165的致癌率,2000豪西弗特左右的辐射剂量就会导致人类早逝,而6千豪西弗特的辐射剂量则有可能马上致人死亡。可以想象,在这种极恶虐条件下如果真的能孕育出智慧生命,这种生命该有多顽强!起码他们能够在人类望而生畏的环境下生存,面对这样的生命族群,反正我是完全不想跟他们打交道的!即便他们现在的科技还很落后。”
  萧炎点了点头,谭振文表述的意思很好理解。如果木卫二上真的存在着生命,那的确是够坚强的,即便是地球上爆发核大战,都不会影响他们生存,正好相反的是,或者地球上爆发了核大战,还会让地球的环境更适宜他们生存,有这样的智慧文明做邻居,对于地球文明来说显然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当然,现阶段而言也没什么好怕的,就算木卫二上真的有文明存在,那么可以肯定的是,现在他们的技术还很落后,起码在木卫二附近没有看到任何人造卫星之类的太空文明痕迹存在。
  “好在木卫二上有足够深的海洋,如果之前的推测结果没错的话,木卫二表面有厚度超过三十公里的冰层,深度超过100公里深度的海洋,冰层跟海水将会散射吸收大部分的辐射,所以在大洋深处,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至于这些海底木卫二生命是否能够形成文明,那就是两说了。不过真要说起来,一个目前只能存在于海底的文明,对于地球的威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谭振文继续补充道。
  萧炎大概理解了谭政文的意思,地外文明可能以任何在人类看来不可思议的方式存在,然而不管这些文明的生存条件在人类看来有多么不可思议,如果连星球的地面都不能到达,而且只能生存在纯液态环境里,对于地球的威胁等级自然要远远低于一个地面文明。
  毕竟现在地球文明已经进入到星际太空时代,对于任何还固守在星球本土的文明来说,已经前进了一大步。这种文明程度对于那些还没能脱离地面的文明而言,远征一号就好像人类理解中的神灵一般。
  “哈,如果我们能够碰到一个还处在中世纪科技水平的地外文明,我们是不是也能去扮演一次救世主的角色!”萧炎兴致勃勃道。
  “那到很可能的。”谭振文自顾自的点了点头,“我们的飞船如果出现在古文明面前,绝对超过了他们的理解能力,被当成神来崇拜也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情。放大到宇宙层面,高级文明被低级文明当神来崇拜是很正常的情况。因为高级文明对于宇宙最基本规则的理解更为透彻,所以他们看来很平常的事情,对于低级文明来说无异于神迹!就好像我们的星际跃迁,但当我们习惯了之后,却感觉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只是高能粒子的一种运行模式而已,而在低级文明看来,我们突然消失,或者突然出现,无异于神灵才能具备的能力!”
  两人正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突兀的警报声突然在舰内响起……
  “注意,注意,远征一号研发层SSS级通报,请接到该通报的舰长立刻暂时放下现有任务,立刻前往通报附件星图上标注的坐标点三十万公里附近,到达指定位置后以单舰为单位里立刻进行立体侦测布局!”
  突兀的通告让舰内所有人同时一怔,看到飞快回到自己岗位上众船员望向自己征询的眼神,谭振文才神色严肃的解释道:“一般来说研发层的SSS级通告代表着母船科研中心有极为重大发现,通过论证或者船长许可之后,才会发出这种通告。一般来说这一发现可能关乎整个远征计划的命运才会被首可发出通报。”
  就在谭振文解释的时候,萧炎已经坐到了船长的指挥位上,调出了通告附件中包含的星图,将星图跟此时鹰眼号所处的位置进行对比,随后随舰星图上立刻显示出两个图标,闪烁的绿色坐标代表着此时鹰眼号所在的位置,闪烁着的红色坐标,则是他们必须赶往的坐标。两点之间相隔并不算远,让萧炎疑惑的是,目标坐标为什么在这片星空的空处。
  “那么谭教授,我们?”萧炎耸了耸肩道。
  “我手头上的事情可不能跟三S级通告相提并论,赶紧过去吧!”谭振文看了眼手头上的操作台开口道。
  反正监视器已经丢到木卫二上了,大半的工作已经完成,如果足够幸运的话,指不准不需要人为控制,探测器也能安全的在木卫二上着陆,各种数据一样会汇聚到鹰眼号上。
  相比而言,显然3S级通报更为重要,谭振文心里也在好奇着,究竟是怎样的发现会让母舰在太阳系内就发出如此紧急的通告呢!这可是很违背常理的。
第859章
稳固虫洞
  鹰眼号并不是第一个赶到3S通告目标区域的侦查舰。
  当它从木卫二赶到坐标上的位置,已经有两艘侦查舰开始在坐标位置附近布置起各种侦测器。立体的侦测构造很复杂,顾名思义,大概便是在整个目标区域放置足够多各种功能的探测器,让它们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轨道运动,对整个目标区域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侦测。
  当然这些探测器可不是随便一丢了事儿,实际上要建设一个立体探测构架其实是一个非常庞大而繁琐的工程,首先各种功能不同数以万计的探测器需要互不干扰,必须对每个探测器放置的位置以及运行轨道都要经过精密的计算,如果是在曾经的电子计算机时代,光是计算这些繁杂的数据,就需要几个超算中心进行协作,而布置这个监测系统时,对于侦查舰操作人员的要求同样很高。
  每个侦查舰都要负责一个特定区域进行协同合作,这些都需要远征一号上的数据中心进行分析处理。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可能造成整个立体侦测构架出现问题,小到因为侦测器间的信号相互干扰,导致获得的数据结构出现问题,大到两颗侦测卫星轨道出现交点,发生碰撞,并对整个侦测构架造成不可逆的打击,最后只能重新布置。
  总之,这是一项精密而繁琐的工作,一般来说是为了探测一个极具价值的星球来设计的。然后这一次却是对着一片虚空。
  “不对,这里不是虚空,我们要探测的目标点是距离这里大概23万公里的位置,而这个位置却是一个小型辐射源,如果是虚空怎么可能有不停的有这些宇宙射线发散出来?还充斥着高能粒子?”
  刚刚赶到目标区域还没来得及开始工作的鹰眼号上,谭振文率先从已经构其他两艘侦查舰布置好的侦测器所返回的数据上发现了不对。当然,这本就是他的专长所在。
  “也就是说虚空中有一个辐射带?”萧炎随口问了句,对于突然出现的3S级通告,他其实也挺好奇的。
  “不对,也不是辐射带,这个能量图谱为什么看起来感觉很熟悉?你等等!”谭振文头也不抬说了句,随后双手快速的在虚拟屏幕上操作了几下,随后一个存在于远征一号量子超脑上的能量图谱被他调了出来。两张图谱摆在一起,虽然萧炎看不出什么名堂,不过两张图看上去很相似却还是看的出的。
  “我懂了!”谭振文突然一拍大腿,激动道。
  “怎么了?”萧炎二丈摸不着头脑。
  “你知道这张能量图谱代表什么么?”谭振文激动的指着他刚刚从远征一号量子超脑上使用自己的权限调出的能量图谱道。
  萧炎颇为无语的摇了摇头,这些科学家到底会不会聊天?如果他知道的话也到研究层去混日子了,在远征一号上他们这些科学家过的可是比他这个舰长还要滋润许多。比如科学家在忙碌完的闲暇后还能享受一下在地球上才能享受的虚拟美食,研发层可是有虚拟美食的接口,但是对于其他人来说这种享受可是很奢侈的。
  “这张是粒子能量侦测器对我们试验时制造的虫洞洞口进行侦测后绘测的能量图谱,这张就是我们所探测坐标返回的能量图谱,看上去很相似对不对?”谭振文激动道。
  萧炎怔怔的看着两张图,看上去的确很相似,“你的意思是,我们在这里制造了一个虫洞?”
  “不!虽然说两张图看上去的确很像,但是细节部分却又有区别,最简单的是你关注一下两张图的峰值,我们探测虫洞的图谱明显比我们制造出的虫洞能量输出要稳定很多。这说明我们现在正在面对的虫洞比我们的虫洞制造技术要更加先进,虫洞空间架构更加稳固,这足以说明这个虫洞通道要比我们制造出的虫洞更加完美!以我们现阶段的技术根本无法制造出如此稳定的虫洞通道!”谭振文笃定道。
  虽然这位物理天体学家还并不清楚这个虫洞是通过整个木卫系统的天体运转来实现的,但他的分析却是一针见血。
  “所以木卫系统真的有智慧文明存在!?而且技术远比我们更加先进?”萧炎悚然一惊道。
  “从现在的情况来说,这种可能性不大!”谭振文摇了摇头,“道理很简单,如果木卫系统真的有如此发达的地外文明,我们的天文探测不可能完全没有察觉。早在1989年,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就从亚特兰蒂斯号上发射,历时6年多,1995年底便抵达了木星轨道,并传回了许多珍贵照片。要在这里制造出这么一个完美的虫洞通道,其能量反应不可能让我们完全没有察觉。更别提自从星瑶城建成之后,各种类型的高规格天文望远镜项目大批量的开始建设,星瑶城的太空观测大楼几乎可以对整个太阳系进行无死角的观测,如此剧烈的能量反应不可能被漏过!”
  “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木卫系统存在一个天然的虫洞?这虫洞通向哪里?”
  “按道理说这也是不可能的,天然的虫洞应该不可能这么稳定。现在说什么都只是猜测,还是赶紧按照完成任务,开始放置探测器吧,或许我们可以通过捕获粒子,通过侦测粒子的衰减状态来大致推测这个虫洞的存在时间,在通过其能量强度,推测这条虫洞通道的大概距离,说不定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谭振文摇了摇头道。
  典型的科学家口吻,的确在没有足够的证据之前,一切都只能是假想跟推测而已。
  “大家都听到了,各就各位,现在看来要回到远征一号上喝酒得多等段时间了。立刻向母舰报告我们所处的位置,顺便跟另外两艘侦查舰取得联系,问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萧炎兴奋的冲着船员下达了命令,不得不说下定决心离开地球不就是为了碰到这种稀奇事情么?这应该才算是精彩的人生吧,每次任务都可能有不可测的发现,这可比每天在地球上过同样的日子要精彩的多嘛。
  ……
  远征一号研发层,天体研究中心。
  艾丁顿·罗斯正在操作台前忙碌着,不光是他,此刻的天体研究中心可是热闹非凡。许多科学家都暂时放下了手头上的项目,开始来这边帮忙,其中就包括了瑞典老头尼尔斯。不过对于这个瑞典老头来说,这到不是算放弃了本职工作,他的工作本身就是要对空间跃迁的技术进行改进,而现在守着一个更加完美、结构更加稳定的虫洞自然勾起了他的兴趣。
  虽然说这种依靠天体来设计的虫洞以现在整个地球的科技水平来说,还完全无法企及,可以说是神迹,但是通过对于这种虫洞的观测跟分析却能够给未来的研究带来更多启示,让现阶段的空间跃迁技术有质的提升。
  王世子也守在了这里。
  这个意料之外的状况打乱他原本定下的所有计划。
  甚至让他有了强烈的冲动,让远征一号进入虫洞通道去看看另一头陌生的星域究竟是什么样的,又是否真的存在一个高级的地外文明传承,甚至跟这个文明进行接触。当然,理智却又让他不得不更加谨慎的思考这个动作的得与失。
  此刻远征一号已经到达了木星轨道,进入巡航模式,大部分的引擎已经暂时关闭,只是维持最低的动力,保证飞船不会受到木星牵引力的影响,不过只要他一声令下,远征一号便能够迅速进入全速状态,到达虫洞只需要不到十分钟的时间。所以现在他正在等待着这帮科学家分析的结果,甚至主动参与到计算工作中去。
  目前已经有三艘侦查舰赶到了坐标,按照指令发放了大概数百枚探测器,这些探测器已经在调试过后,开始源源不断的回馈各种数据,王世子也将大脑中的生物芯片激发到了极致,计算着这些反馈的数据。
  接下来还五分钟内还会有近百艘侦查舰抵达坐标附近,大概十个小时后,整个立体侦测框架便能搭建完成。不过对于王世子跟现场的科学家来说,现在这段时间也不能浪费了。已经工作的侦测器发回的数据虽然比较零散,但是也具备很重要的参考意义。这些数据将被整理、归纳,并与现阶段远征一号所掌握的跃迁技术进行对比,看能否找出改进远征一号上跃迁技术的办法。
  而当整个侦测工程完毕后,这些科学家的工作将更为繁重,最终的目的是要通过这些数据,研究出整个木卫系统到底是以何种方式改变了这一块的磁场,让整个黑洞通道进入完美运行状态的。虽然说现在地球文明还远远达不到布局星球的水平,但只要消化了这些数据了解了原理,将这些东西发回星瑶城,那么未来地球文明将可以通过类似的手段开始搭建星际虫洞。
  这种技术的意义就在于将能使得一个文明在宇宙中扩展变得更为可能。
  这就好像地球上将无数城市连接在一起的铁路跟高速公路一样,如果没有遍布的铁路跟高速,城市之间的联系将会削弱到极致。
  而一个文明在宇宙中的传播同样要面临这种问题。
  在现有的条件下,即便是远征一号在遥远的外星系找到了适合人类生存的殖民星,并将之改造成功,后续飞船也将星际移民带到了这颗星球,但是地球跟殖民星之间要如何联系?
  按照现在的技术就是开辟出临时虫洞,然后进行空间跃迁。
  但一来这种技术容错率低,大规模的使用稍有不慎就将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二来,每次开辟临时虫洞都需要消耗巨量的资源,以此为手段来让两颗星球间保持流通状态显然并不靠谱,三来,同一个空间位置开辟多次临时虫洞之后,可能会导致原本空间出现乱流,这基本上必然的事情,临时虫洞对于空间结构要求本就很高,适合的地方并不好找,频繁使用二到三次后,就会导致本来适合进行空间跃迁的位置,出现空间碎片跟乱流,就必须再次找到新的位置开辟临时虫洞。
  这种情况下,如果未来地球文明只有一个殖民星还好说,殖民星多了,估计整个地球附近空间结构都会因为频繁开辟虫洞而变的不太稳固。
  而搭建稳定的虫洞通道就不一样了。
  当地球掌握了这种技术,便可以充分利用整个太阳系的行星,构建出无数通向各个位置的虫洞通道,将未来地球文明找到的所有殖民星球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就好像在茫茫宇宙中搭起了无数快速通道,对于整个地球文明扩张的意义之大简直无法想象。
  否则艾丁顿·罗斯也不会骄傲的宣称这一发现的意义甚至超越了黑洞炮的意义,而尼尔斯在知道详情后,甚至没有提出任何反驳意见,显然是认同了这一点。
  王世子此时便正通过脑海中的生物芯片在做着类似的运算。
  除了研究这些之外,王世子还在计算着远征一号是否拥有毁掉这个虫洞通道,同时又不会对整个太阳系造成太大影响的能力。
  当然,这是王世子在做最坏的考虑,如果最后的分析结果认为在这个通道建成的时候,整个太阳系还没出现智慧生命,为了保护地球,他肯定会下达这个命令。
  而就在计算中,王世子眉头突然皱了起来。
  “等等,罗斯先生,先放下手中的工作,我需要立刻调出木卫二跟木卫三的详细潮汐数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5/3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