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传承(校对)第3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1/385

  这次台下的窃窃私语声更大了,所有人都不自觉的看向前排坐在一起的微软跟英特尔的两位代表了,从此刻来看,今天这场技术演示似乎对于这对传统联盟厂商冲击最为剧烈啊!
  王世子在台上玩起了游戏,只是刚开始操作,突然又开口道,“光玩游戏没什么意思,不如边玩游戏的时候,顺便看看电影。指令,播放《生存与死亡》2D版。”
  话音落下,游戏的上方再次弹出一个虚拟屏幕,没等众人反应过来,电影开始播放了……
  “如果这些还没让在座众位感觉震撼,那么,指令,运行全球卫星云图识别计算器。”
  这一回游戏跟电影弹出,整个屏幕开始变成三维模式,缓缓旋转的地球模型出现在芯片上方的中间位置,地球模型周围蒙住的层层云系将地球笼罩其中。
  而完成这些转换不过是一瞬间的功夫。
  “模拟二十四小时普特利岛的天气卫星云图,并给出预报分析。”没有理会台下越来越大的喧闹声,王世子很冷静的下达了命令,下一刻虚拟地球开始放大,显出某块位置的云图走势,云图上方还出现了一个计时器,以小时为单位飞快缓缓跳跃着数字,而下方云层则开始实时运动,还有标线指出不同时间段的风力变化对云层的影响……
  台下所有人都震撼了,要知道精确的计算跟分析天气模型,对计算器的性能要求可是超高的,毕竟需要的参数太多,即便是构造数学模型都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更别说还能这样实时显示了。
  正如王世子刚才所说的,这哪里只是一块芯片?完全就是一台超级电脑有木有?
  震惊到极致,反而寂静无声,整个现场很突然得便进入落针可闻的诡异气氛中。
  “好了,看来大家都对这块芯片的性能有了大概认知,但我刚才也说了,光凭这块芯片显然无法做到这些,事实也是如此,因为这块芯片其实就是一块同时集成了声卡跟显卡的芯片而已,它的不普通之处就在其中又蕴含了一些创新的技术,大家请看PPT。”说完王世子再次用鼠标点下了桌面上的PPT档案。
  随后,虚拟屏幕跟他身后的大屏幕上同时出现了极简单,却又让人傻眼的四个大字,中文的!
第770章
量子互联
  “量子缠绕”,四个大字直接显示在大屏幕上,甚至没有英文单词翻译过来,对于前排大多数的华夏企业老总来说,看起来基本没有任何障碍,但是对于其他国家企业老总,显然是有着阅读障碍的,好在王世子直接读出了这四个字,而现场的同步翻译装置,也为这些外国大佬们解释了疑惑。
  “没错,就是量子缠绕,刚刚大家看到的这一切都是基于我们星空集团的工程师们对于这项理论的深刻解读跟研究。关于量子缠绕这个理论我想大家都不会太陌生,它定义的是一套符合系统,大概解释便是处于量子缠绕状态的粒子间的相互影响,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其中一枚粒子的状态,可以直接影响到另一枚粒子的状态,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其中一枚粒子,得知另一枚粒子此时的状态,这一种犹如鬼魅般的超距反应。”
  当王世子开口的时候,台下已经鸦雀无声。台下都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而王世子口中所述说的却是一个甚至在物理学上还不能统一认识的概念,但所有人都听的分外认真,原因自然不外乎之前一枚芯片给这些人造成的震撼。
  “但之前的量子缠绕概念在很多物理学家看来是不能进行信息传递的,为什么呢?我们以自旋微粒,按照量子缠绕这个概念的说法,不管两个相互影响的粒子距离多远,在我们测量两个粒子前,它们的自旋状态都是未知的,但是当我们测量其中一个,就能同时知晓两个粒子的状态。但是测量不是通信,大多数物理学家认为,只有你询问一个粒子你处于什么状态时,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的测量时,量子缠绕才起作用,但如果你对一个缠绕态粒子实施测量的同时迫使它成为一个特定的状态,你就破坏了缠绕,两个粒子间的缠绕状态将不复存在。也就是说只要你迫使纠缠系统的一部分坍缩为一个特定状态,你就无法通过测量系统的其它部分得到信息,所以我们根本无法实现超距通信。”
  “这个理论已经成为历史,因为星空集团的物理学家们已经攻克了这个难题,我们制造出了一种量子计算机,跟现在在座各位领导的企业研发方向不同的量子计算机,这种量子计算机最大的特点除了远超普通电子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外,就是它能够在特定的条件下,通过量子缠绕理论实现信息的交互,而且这种信息交互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也就是说,刚刚我用这枚芯片进行的所有操作,实际上是在另一台量子计算机上进行的。无需网络,无需计算,这枚芯片实际上只起到信息输入跟输出的作用。我在这里的操作让这枚芯片内的量子态按照固定的方式运行,而在另一侧的缠绕量子即时做出反应,并反馈信息,一个完整的纠缠态通讯宣告完成,也就有了刚才大家看到的一幕。”
  当王世子解释到这里,台下瞬间炸锅了。
  谁?谁?谁?这特么是谁啊?这么牛逼?不但证实了量子缠绕理论的正确性,还将这一理论用到了科技领域,之前根本没有一点点防备,没有在任何场合公布过这一消息,莫名其妙的就应用到实践了?还讲不讲点道理了?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发明,而是牵扯到基础物理学的革新,牵扯到人们对于宇宙基本定理的认识,哪能如此草率?
  按照正常的步骤难道不应该是先被曝出量子纠缠的理论被实验室证明是真实存在的,甚至可以人为去干涉粒子运动轨迹去观测,然后在全世界引起轰动,发布这项技术的科学家被全世界各大学术机构邀请轮回讲座,什么诺贝尔奖、世界杰出科学家奖、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称号等等荣誉拿到手软,然后大家在愉快的借助一研究理论去努力探索,应用与实践,然后一批批的成果面试,然后那位研究出量子缠绕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传送信息的科学家各种名利双收,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哪能像这样,之前半点风声没有漏出来,甚至大多数物理学者们对于量子缠绕这一理论还心存疑惑的时候,实践成果都搞出来了。这也就算了,研发出这一成果的科学家,王世子竟然只是轻描淡写的丢出一句,隶属于星空集团的工程师们……
  这特么不符合常理啊!还特么给不给别人一条活路了?没见过这么操作的啊,难道研发出这项技术的科学家就没有半点名利之心?就算那位让人尊敬的科学家胸怀宽广,研究团队的其他人呢?助手呢?为什么大家都没听到过半点消息?
  总之,王世子这番话对于现场这些大佬们内心深处带来的震撼绝对堪比十级特大地震,太蛮横了!这项技术一出,对于业界的颠覆简直让人不敢想象。
  “好了,大家静一静,”说着王世子双手向下虚按了两下,“我相信大家也很想看一下这枚芯片连接的量子电脑真身吧?”
  一句话后,众人总算安静下来,王世子拍了拍手,下一刻他背后的大屏幕上画面立刻做了切换,看上去像是一个监控头给出的视频信号,右上角还显示着时间,视频中是一个房间一角,整个房间全部由透明玻璃构成,中间最醒目的位置是一根金属圆柱,圆柱上嵌满了各种芯片,无数管道围绕着这跟金属柱连接着分落在玻璃房到处散落的电路板上,看上去有些凌乱。
  “大家正看到的就是跟这枚芯片连接的量子计算机主体,因为只是一台用作测试的样机,所以布线各方面不算严谨,但就这么一台量子计算机主体它的计算能力差不多是这个世界上一半电子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总和,当然也包括了遍布世界的无数超算中心。它可以同时为大概一亿枚刚刚展示的这枚芯片提供同样的计算服务!”
  简单的介绍,台下前排几名大佬脸色立刻不那么好看了,这是要闹哪样啊?随随便便这么一台电脑竟然同时可以给一亿个终端提供服务,意味着生产个百来台这样的量子计算机,整个世界就不需要个人电脑了,大家一块芯片就够用了。
  更扯蛋的是,这种芯片同步量子电脑还比他们的产品性能还完爆了他们的产品,以后还怎么混?
  或者唯一此时能够保持正常神色的就是蒂姆·库克了,之前王世子已经给他打过预防针了,所以此时他还能保持冷静,甚至他心里很清楚,王世子这还只是开了个头,因为真要达到像王世子之前跟他说的,颠覆整个互联网,现在所介绍的显然还不够。
  果然,就在蒂姆·库克这个念头升起时,王世子继续开口了,“当然,既然我们开发出了这种技术,就绝对不会仅仅只满足于生产这种最基本的超级量子计算机,实际上大家到岛上都应该看到了普特利岛的标志建筑,没错,就是在岛正中心的超大型烟囱。从外表看,它似乎平平无奇,但是今天我将向众位展示它的内部结构,请注意大屏幕。”
  说完,王世子让出了位置,将背后的屏幕完整的展示在所有人眼前,画面再次转换,这一次先给了一个远景显示,包裹在玻璃墙外的金属外墙收起了一部分,露出里面的透明玻璃幕墙,无数机器人像小蜜蜂意义在里面辛勤忙碌的场景展现在众人面前。
  随后镜头逐渐拉近,所有人也看的更为清晰,无数超大的电路板正在被压制、焊接,无数的各种芯片正被机器人装配到电路板上,无数各种型号的连接线正有序的被归类,在巨型的电路板映衬下,那本来看上去极为高大的机器人显得分外迷你,而许多本就迷你主要负责精细处理的迷你机器人在画面中则成了一个个小黑点。
  镜头继续拉近,集中到了其中一个电路板上,密密麻麻的机器人正在各种精细电路上忙碌着,就好像一群蚂蚁正在构筑自己的巢穴……
  台下一片寂静,大多数人正在脑补着在岛面上时所看到那栋圆柱形建筑,绝对能够堪称全世界最大的一栋单体建筑,当时许多人还怀疑过这么一个算不上美观的圆柱形建筑放在岛中央到底是干嘛的,现在王世子终于揭开了谜底,如此大的一栋建筑竟然是个机箱,一个史无前例的巨大机箱。
  终于没人吭声了,这是怎么个意思?这么大的量子电脑,要逆天么?
  “没错,整栋建筑其实就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机箱,它的内在将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台单体超级量子电脑,这台电脑预计将在三个月后正式完工并开始试运行。它的性能根据我们的设计目标是现在地球上所有计算机计算能力总和的五倍到八倍之间,这里的计算机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超算中心、超大型服务器、一般企业级服务器,卫星,以及数以亿计的个人电脑,当然也包括了我们使用的手机、随身携带智能电子产品,以及各国军用网络所包含的所有电子设备。使用的是量子光存储协议,64维量子态,存储空间更是惊人,大概是10.08的27次方TB,足以装下目前世界上所有的电子信息并同步备份,整台电脑包含了六十四个超级计算单元,一百零八个同步计算单元,以及两百一十六个数据备份单元。”
  “那么众位要问了,它能做什么呢?除了替代我们的电脑服务器?实际上它能做的太多了,在未来它将就是互联网,因为它足以将所有互联网数据都纳入到它的数据库内,并可以被随时调用,它遵循一套自己的量子寻址系统,所以之前我们互联网基础十三台根服务器将走下历史舞台,所有用户只需要刚刚我所展示的那枚芯片,就能在第一时间随时调用所有的互联网数据,而且没有任何网络延时。”
  “所以连带着,曾经的互联网准入协议标准、各种数据通信协议标准、包括但不限于TCP/IP、OSI、UDP、HTTP、2G、3G、4G、5G,等等,等等都将作废,被量子互联标准所取代。所以下一代的量子互联网络将不再需要光缆,不需要IDC中心机房,不需要路由器、交换机,所有曾经互联网赖以生存的主干、支线设备、基础设备都将成为鸡肋。因为所有设备之间都将直接由量子网络连接,所有的数据交换都在这台量子电脑内部完成,不在需要各种转换,因为信号长距离传递而引起的衰减降低到可以被忽略。”
  “人们可以使用芯片进行任何形式的即时通讯,纯粹的电话这种设备将会逐渐消失,因为在这种量子网络中,未来将不再会有流量的概念,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各种即时通讯软件进行联系,无需消耗任何资源,而且保密性将比现在的无线电技术安全一万倍以上,量子加密技术以目前的技术手段,根本无法破解。”
  “游戏公司再也不需要担心带宽不够或者服务器老化的问题,他们所要做的,只是租用空间,将服务端放到这台超级量子电脑上,并通过专门的工具按时更新就够了,超级量子电脑将会动态计算出在线人数,并给于每一个玩家最为完美的超快网络体验。”
  “视频提供商同样如此,实际上互联网上的一切产业都能在这里安家,并给消费者带来数倍优秀于传统互联网的体验,没有了流量跟带宽的限制,没有了上传跟下载的概念,所有终端上的操作实际上就是在对这台超级电脑某一个计算单元的操作,所以随时都能调取,甚至可以省去开机的时间,因为用户所使用的系统将是永远保持开启状态的。”
  “这是一场技术革命,大家准备好了么?”
第771章
进阶技术
  “这是一场技术革命,大家都准备好了么?”当王世子这句话在会场上回荡,台下已经不止前排的大佬了,所有人都是一脸懵逼模样。
  “准备好了么?”这个问题问的很好,答案是显然没有!
  一言不合就直接颠覆几十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颠覆所有标准,谁特么敢说自己准备好了?硬件厂商、世界各大代工厂老总们傻眼了,一台超级量子电脑就能替代全球所有电子设备了,以后大家都不用传统电脑、智能设备了,他们的生意怎么办?
  各大网络运营商傻眼了,花数千亿到处铺设光缆,建设机房,购买各种基础设备,各种网络协议说作废就作废了,这些投入从哪收回来?更别提王世子刚刚也说了,电话都要被淘汰了,电话费收入这一块自然是被砍掉了,没有流量了,这部分收入也砍了,没有网络使用费了,大家都用量子网络了,不需要成本,也不需要基础设施,这一块也没钱进了,那他们还从哪赚钱?把之前的投入都拆了卖废品么?别说最大头的光缆不值钱,就算真的之前能抵消拆除设备的人工费么?
  系统软件提供商也傻眼了。好吧,量子系统,虽然从界面上看来跟微软的Win12很相似,但大家用屁股都能想的到以星空集团的实力肯定不会用Windows系统,更别提这款针对电子计算机时代的系统跟量子计算机兼容性的问题。那么当这种量子芯片普及的时候,他们还有活路么?再弄出一个“全民来编程”量子计算机版,基本上大家都能下课了。
  至于其他相关企业,也同样没法准备好。因为今天来的都是大企业,为了公司发展,之前都花大价钱组建了自己的服务器、防火墙,现在看来这笔钱都白花了,而且还找不到接盘侠了,未来量子网络不需要普及,只要消息泄露出去,估计就没谁会对他们花了大价钱购入的服务器感兴趣了吧?
  王世子说的没错,这的确是一场技术革命,但尼玛没人做好了准备。
  当然,在座的人中有一群人心情是极其复杂的。这群人都是在之前王世子在全球三次以公司名义大肆借贷进程中,通过种种途径融资给了星空集团的那群人。
  如果按照借贷合同约定,他们拥有率先分享星空集团研发的新科技带来收益的权益。利用这一点或许能够未来这广阔的市场中分上一杯羹。但是复杂之处便在于根据合同约定,他们享有的收益份额并不算太高,而当这种量子计算机技术推向市场后,他们现在的生意基本上可以告别利润了,一时间根本无法判断两边的收益孰轻孰重。
  总之,大家都很纠结,而现在蒂姆·库克也终于明白王世子之前单独跟他聊的那些话,的确没有半点夸张,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更多的是疑惑。
  任何一项新技术的面世都应该是循序渐进的,给老式科技退出历史舞台充足的准备时间。不过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现世,机器代替手工,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步入电器时代,有过这第三次工业革命,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生物工程渐渐步入人们的生活,终究都是遵循了一个逐渐更替的过程。
  哪有像星空集团这样,在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一个巅峰时期的时候,不给人一丝丝防备,突然就蹦出这么一款已经成熟的技术出来,来一次出乎所有人意料的革命。太意外了,根本来不及做任何应对。
  甚至可以想象,让这款技术真的在全世界流行起来,一批曾经创作过辉煌堪称伟大的公司将被历史淘汰,而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星空集团将凭借这一技术一家独大。
  太作弊了,就好像大家都还在石器时代你一棒槌我一斧头厮打的时候,王世子这个家伙突然拿出一把AK47来,还是无限子弹的那种,直接一个扫射把所有人全灭了……这尼玛谁敢说自己准备好了?
  “好吧,我知道刚刚给大家展示的那些,信息量大了些,所以大家没有准备好是正常的,但是时间不等人。更重要的是,如果现在你们没准备好,那么当我开始展示通过刚刚展示技术而实现的进阶技术,你们又如何面对?”
  王世子这句话再次引得台下一片哗然。
  这特么还有完没完?一个超级量子电脑难道还不够?还有以此为基础的进阶技术?能给条活路不?
  这一次的哗然真的是纯粹的哗然,没有任何讨论,只是发出无意义的噪声,整个现场都快炸锅了。这尼玛真没法活了,基础技术都已经让他们感觉世界末日到了,还有进阶技术展示?这是让他们等会集体跳海的节奏么?
  “安静,请安静,各位都是站在这个世界金字塔顶端的企业家,我相信你们同样拥有最快消化这些现实的能力。当然,如果你们对接下来的展示不感兴趣,那么可以继续这样吵下去,就当刚才我没说好了!”
  王世子这番话落下,台下终于渐渐安静下来。当然不是因为前一句恭维的话,实际上如果今天演讲的对象是一群普通人,或许大家还能更冷静些。人都是这样,当牵扯到于自己利益攸关的巨变时,自然会激动一些,每临大事有静气也是有个底限的,好像今天触碰到的是千万亿美元的利润的问题,此时的反应绝对在正常不过,大家都很冷静才叫异常。
  当然,既然王世子将话摆出来了,没人不想看看还有什么进阶技术。既然之前无法想象的技术已经是现实,那么他们更要看看还有什么逆天技术会更让他们震惊。知道总比被蒙在鼓里强,起码可以有个心理准备。
  王世子满意的点了点头,作为站在台上的讲演者,没人希望台下的听众一片乱糟糟的,会很影响心情,严格遵守纪律才是一个合格的听众嘛,哪能动不动就随便乱叫?在王世子看来,他现在展示的技术都是为了之后的太空城建设以及更遥远的宇宙航行做准备性技术,如果连这点变革都无法接受,未来太空城真的建起来了,台下这帮人岂不是要疯了去?
  “谢谢大家,也请大家继续像现在这样遵守会场纪律。”王世子笑了笑,继续道,“刚才给大家介绍的量子互联网络的一些特征,以及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改变,那么问题来了,我们都知道量子互联是基于现实中粒子反应的一种信息传递模式,完全不同于以往电波或者光缆为载体的数据流信息传输模式,是物于物之间的微妙作用,那么它还能实现什么呢?”
  “说到这里就必须要介绍星空集团研发出的互联重组协议,这就是基于量子信息互联协议的一个进阶协议,或者说高级协议。至于这个协议有什么用,接下来我会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展示。”
  台下一片寂静,不过明亮的会场可以让王世子将所有人的表情尽收眼底。虽然这些顶尖企业家的表情各异,但是惊异此时绝对是主旋律。随后有人开始交头接耳起来,显然对于王世子的介绍并不是很明白。
  不过王世子没有再次维持会场纪律更没有在开口解释,而是再次拍了拍手掌。这回两个机器人同时捧着一箱子零件走上了台,随后便在台上的两边忙碌起来。
  一个个零件被两个机器人快速的拼装在一起,两个造型看上去一模一样的设备很快便组装完毕。不过造型比较怪异,有点像垃圾桶,圆柱形的身体,上方开出一个接口,最顶上还有一层盖板。
  “好了,设备现在组装完毕,可以开始演示了。首先我这里有一台最新的即将发售的下一代苹果手机,还没拆封的,这是蒂姆·库克先生专门带到岛上送给我的礼物。大家请看!”王世子举起从机器人机械臂接过来的小盒子,冲着台下展示了一下,随后开始撕起了最外层的包装塑料。
  很快,打开盒子,这款迷你精致的苹果手机以及所有配件便展现在所有人面前。蒂姆·库克则一直苦笑着,根本没将王世子提前将这款还未发售的苹果手机样机展现在同行面前的行为放在心上。在见识了刚刚王世子展现的量子通信技术后,这一切真心不重要了。反正接下来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未来苹果还能生存多久,甚至能否继续生存下去,都已经是未知数了,哪还会在乎这点小事儿?
  “那么库克先生,还想请您帮个忙,这有一张卡片,我希望您现场在这张卡片上随笔写上一句话,然后署个名,可以吗?”王世子突然点名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1/3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