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传承(校对)第2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1/385

  但这种表面上的繁荣依然是因为它们一直跟星空科技保持着相对不错关系的前提下。
  没错,这些公司面临的同一问题便是,研究动力不足,直接导致研究效率下降,创新能力大不如前了。
  这个问题早已经引起了管理层的警惕,但是却一直没有太好的办法去解决。
  终究还是太打击人了。
  谷歌研究AI,英特尔研究AI,苹果研究AI,但当他们还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时,星空科技已经跳过了中级阶段,直接推出高级阶段的产品了,这些研究以及巨额的投入就显得毫无意义,连成本都不可能收回,谁还有动力?
  即便管理层意识到这样不行,还是需要继续努力,但是下头的研究人员也会失去信心,而失去信心之后自然就少了动力,甚至很多人才,忍受不了诱惑,开始像星空科技迁移。
  这是这些世界性的高科技公司普遍遇到的问题,甚至一些中等、发达国家基础学科的研究室,著名大学培养出的高材生,此时都将星空科技公司作为了入职的第一选择。
  这是威胁,能够看到却暂时无力解决的威胁。人终究不是仅仅只要追求生存的生物,汲取的知识越多,教育程度越高,越是如此。毕竟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会人们去独立思考,越聪明,自然想的越多,追求便越高,不容易被洗脑,甚至很容易便能跨过了所谓的种族跟国家界限。
  这便是通常所说的崇高理想了。能够到世界第一的高科技公司入职,接触世界最前沿的科技理论,跟科技实践,这对于那些一心扑在科学研发方面的人才来说,绝对是根本无法拒绝的诱惑。
  于是便形成了恶性循环,研发能力下降、人才流失、研发能力进一步下降、加剧人才流失……
  虽然形势还没恶虐到完全不受控制的境地,但已经初现端倪。在这个现代商业社会,精确的统计数据往往能够说明一切。
  2016年美国、欧洲各大著名学府科学类专业最优秀的那一部分毕业生,毕业后选择到华夏谋生的仅有百分之1.8,大半还是本就是华夏的留学生,最终选择留学后归国。
  2017年这个数据提升到了百分之8,而到了今年这个数字已经恐怖的跨越了数个台阶,到了百分之61.7!
  而这百分之61.7中,百分之九十都是直接被星空科技悄无声息的吸纳了。对于这一家财大气粗的公司来说,在华夏生存的各种难题都不是难题。只要是人才,通过应聘了就有房子,待遇在业界也是极好的,最重要的是,星空科技的研究中心不但聚集了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而且据说还风景优美,景色怡人。
  为了吸引人才,这方面星空科技的宣传工作那可是不遗余力。
  总部研发中心所在地,已经被开发得如同风景区一般,只是这个风景区是不对外营业的,只提供给内部员工生产、住宿、修养。
  所以那风景如画,通过各种夸张的拍摄手法,将最美的一面放入每年招聘的宣传片中,电视台、网络、招聘会现场,任何地方,星空科技都会见缝插针的把这些视频播放出去,总能带给人这边风景独好的错觉。
  如果在加上谷歌、微软、苹果、英特尔这些本来极具吸引力的公司都已经在科技研发上像星空科技俯首称臣,这些对于年轻人来说还是颇具吸引力的。
  更吸引人的还是星空科技招人那句口号了,“不是世界上最顶尖的人才,我们不要!”浅白的一句话,对于年轻人那颗争强好胜的心,还是极有杀伤力的。就为了争口气,也得去试试啊。
  然而试了之后,便出不来了。
  当然,绝对不是星空科技用什么龌龊办法限制了这些人的自由。整个星空科技研发中心只有一个人享受了这种待遇,那是个倒霉的韩国人。
  其他人真的只是被吸引了。一流的研发资源,一流的研发环境,在这里做项目一切都是那么的顺手,只要是关于研发方面的合理请求,无一例外都会被满足,甚至本来只是一个项目组的小研究员,只因为突然一个灵光一闪,发现可以用另外的做法可以让现有技术更进一步,只要提出来获得审批并通过,马上就能立项一个新的研究小组,自己成为研发主管,负责这个项目的研究,如果这个项目被重视,还能获得更多的计算资源……
  这里对于那些研究者而言,就是天堂,来了,谁还愿意走呢?
第596章
基本的公平,以及人心
  这种研究模式吸引的不仅仅只是年轻人。星空科技研发中心是神秘的,但那只是针对普通人而言,实际上在整个科学圈里,星空科技研发中心的管理模式并不是什么秘密。
  毕竟都是研究科学的,世界上关于各个学科的大会不少。王世子不喜欢参加,并不代表研发中心里那些科学家们不能参加。而实际上,在星空科技担任研发主管的科学家们可都是这些科学类大会的香馍馍。
  比如唐燕秋,每年接到的邀请函基本要按斤计算。
  当然,其中大部分还是不会去的。但偶尔也有含金量足的会议会去上一趟,跟业界众人交换一下心得,总能让思维开拓一些,指不准就能又有什么新想法可以应用到工作中去。再不济,指不准也能帮星空科技挖两个真正的人才过来。
  所以业界都清楚星空科技的研发中心是怎样的科学圣殿,很难不动心。
  管理便是这样,不管是哪个群体,都没法做到绝对的公平。哪怕是如今的普世价值观——民主,无非也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
  但是对底层人民来说,需要的最基本的公平便是一个能够通往上位者的通道。人生来不可能平等,最普通的大众占据了绝大多数,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毕竟只是少数。
  一个政体要保持活力,最关键的便是给下层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跟奋斗,能够实现通往上层社会的一个通道。这个通道越宽阔,人们对于公平的感受便越强烈,而一旦这个通道被既得利益者给逐渐封死,有才之人无法通过这个途径像上走,便愈发感觉到社会不公,久而久之便累积成了怨气,怨气大了,便会出乱子。
  这也是华夏老百姓重视教育、重视高考的根本原因。因为那就是这样一条通道,能否鲤鱼跳龙门,就在于这一跳能有多高。跳过之后,便多了选择。所以当本该公平的高考,出现成绩被冒用的事件时,许多人都会出离愤怒。
  这一点放到科学界同样是如此。
  明明我们都是普通的研究员,就因为你比我更加努力一些,在实验室呆的时间比我更长一些,看到了一些我没能看到的规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然后就被提拔了,成了另一个项目的研发主管,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仪器给仪器,未来这个项目如果做成了,钱赚到了是小事儿,在整个业界名声大噪,发条微博,都能让人们敬仰,这种荣誉多么让人向往啊!那么,为什么他可以?我不可以?
  竞争便因此而起,在加上科学的管理,足以让这种竞争良性发展。不但新人跟新人竞争,就是老人也要跟新人竞争。
  其实身在内部大家都知道,这种制度的确是挺好。但是真正能够通过这种途径成为一个项目研发主管的太少了,平均下来,每年也不过三、四个项目被批准通过而已。
  但当这种模式流传出去,效果便不一样了。因为这能让人看到希望,而且不是渺茫的希望。一年三、四个项目听起来不多,但是这四年下来就累积了十多个项目,其实也不少了。
  最重要的是,虽然人们常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往往文人更为自傲。科学家同样如此,他行?我不行?一个新人都行?凭什么我不行?这家伙立项的时候不过刚毕业没多久,我可在谷歌研究过好多年了,经验比他丰富的多,如果是我早些去了,说不定这个项目就是我先想到的了,现在他的荣誉都是我该享受才对……
  人心是种很难解释的东西。一个想法一旦生根,就会日日夜夜浮动在脑海间,心动久了便成了行动,尤其是对于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教育程度越高,心思便越多。
  于是在继各大名校的优秀毕业生被星空科技如海绵吸水般收走之后,许多在大型科技公司任职的那些工程师们开始心动了。
  最初或许只是一个、两个无足轻重的工程师,因为各种原因,提出提前退休,或者以各种理由递交辞呈,其实这是小事儿。现在这些公司的情况摆在那里,没办法在研发方面像之前那么肆无忌惮的投入了,因为谁也不知道他们此时研究的是不是星空科技要出成果的。
  即便这些人不辞职,可能未来也会被裁员。
  请求得到批准,如果是涉及到机密研发项目的,可能会签署一份保密协定,甚至规定多久不能在竞争对手的公司任职,但是时间一过这些人便投奔星空科技了。
  然后这样的人越来越多,自然便引起了警觉。
  从大学、到公司,到整个国家,当许多尖端行业发现优秀的人才越来越难找,矛盾就爆发出来了。似乎有些突然,但却也是必然。
  21世纪,人才是最珍贵的财富啊!
  所以这次突然爆发的时间,这些联盟内部的公司,完全没有参与,也不大可能。
  终究还只是一个目的,概括一下便是六个字,“打土豪,分田地!”
  很熟悉是不是?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虽然分的不是“田地”,但是不管是技术、还是人才,在这些公司看来可都是比田地更为稀缺的资源呢。
  只是等待终究是让人揪心的,尤其是不知道对手会怎么出牌的前提下。
  美国的反垄断调查按部就班的进行着,把星空科技的办事人员叫去谈话,向星空科技发出一些公函提出一些要求,比如提供一些涉密的技术资料,让公司高管出面,配合调查,等等,等等。不过是寻常的调查手段,很稳,有理有据,WTO的大框架之下,大家都是这么玩的,这是规则嘛,作为规则的制定者之一,自然玩得溜熟。
  然而得到的应对却是,没有应对。
  没有人出面回应,收到的这些函件也如石沉大海,结果便是星空科技在美国的利益开始被压缩,一些海外账户开始被冻结,联盟内每个月应该缴纳的会费已经停缴,但是产线还没停,甚至有消息传出来,通用汽车已经开始寻找某些元件的替代品……
  当然,这是在联盟内部一直要求进行联盟大会未果的前提下,像是种试探,又似乎合情合理。毕竟,订单还是要完成的嘛……
第597章
你太闲了
  身在漩涡中心的王世子这一周来过得日子,如一定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应该是惬意。没错,就是惬意的日子。
  白天上上班,处理一下公司事务,晚上偷偷跑出来,跟颜晓夕一起逛逛街,看看电影,偶尔被人认出来了,便被偷拍了下来,下一刻,这些偷拍照便会在网上泛滥。
  “哈,王世子出现在王府影城门口,疑似偕其女友准备观影!”
  “我在民俗村看到王世子了,陪他女朋友购物呢,好温馨!”
  ……
  “王世子跟颜晓夕回学校了,我在华清园亲眼看到两人手拉手散步,有图有真相!”
  零零总总的,到是让媒体规划出一条路线,这家伙是要把整个京城好玩的地方逛上一遍,顺便回学校缅怀一下往日的青春岁月么?只是这个时候……
  是啊这个时候,不大对啊!
  其实华夏是个处处充斥这辩证思想的地方。比如一个人有钱又讲义气,喜欢请客什么的,大家往往会给个豪爽、大气的证明评价,但如果某天这个家伙遭遇什么意外,家财散尽,得到的评价往往便是不务正业、败家,零零总总大抵如是。
  所以王世子此时的做派,在喜欢他的人眼里得到的评价大都是正面的,一个每临大事有静气的评论是少不了的,但是在另一些人眼里,这边是典型的不务正业了。
  可以理解,美国人把麻烦找到这个份儿上了,你还每天带着女友在京城到处瞎晃,哪有你这么当公司董事长的?就算不去美国,你加加班总可以吧?你,竟然都不加班的!这,成何体统……
  持后者论调的比较多,所以网络上对于王世子的评价多是负面。毕竟在大多数人看来,一个公司的精神领袖此时应该干的大抵便是一个接一个的重要会议,商讨事件发展,如何解决难题,如何应对,如果把人救出来,等等等等。每天不开七、八上十个会议,加班到深夜,来解决问题,你好意思当一个身处漩涡中央的大公司董事长么?
  别提竟然到处游玩,还泡妞了!岂有此理,我们可还在网络上帮你揪心呢……
  当这种论调看的多了,就连颜晓夕都心怀忐忑了。
  “世子,你最近是不是太闲了?”
  “太闲?哪有?”显然这个状似无意中随口问出的问题很让王世子觉得怪异。
  “美国那边的反垄断调查怎么样了?”女孩儿坐在街边的咖啡厅里,很严肃的问道。
  一般情况下,颜晓夕不会问关于王世子事业的问题。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大部分到是颜晓夕在说,王世子在听。就好像颜晓夕将她的生活分享给了这个年轻人,一种很特别的感觉,王世子也很享受这种感觉。至于自己每天做些什么,王世子是懒得提的,因为太过无趣。
  总不能每天都汇报一下,自己今天又批阅了哪些文件,跟谁谁谁谈了话。这种事情,说出来在陌生面前装一装,用来收获一些羡慕嫉妒恨外加崇拜至极的目光,满足一下虚荣之心,肯定是不错的。但是拿出来跟已经下定决心要共度终身的爱人分享,难免显得太刻意。
  最关键的是,王世子不是那样的人。他现在的成就,也不需要他每天说这些来自夸,无数媒体已经在帮他歌功颂德了,哪怕是用骂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1/3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