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传承(校对)第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385

  主要还是王世子标准提的太高了,按照他的标准来修,即便是山区内只要求二级公路标准,每公里的造价要超过五百万,更何况还是在地形复杂的山区,不但前期需要较为复杂的勘察跟设计,正式施工中还可能碰到各种意外,甚至还要在山间凿洞开路,还要保证质量,那所需要的费用可就更高了,每公里造价破千万甚至两千万、三千万都跟玩儿一样的。
  而山区外如果按一级公路来修,即便只建双向四车道,造价也得三千万往上走。
  这样算下来这条路预估的造价工程款就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五、六十亿。如果在算上施工中间可能遇到的困难,就算最终造价破七十亿岳少华也绝对不会感到奇怪。
  “你心太大了,王……世子!”说道王世子名字时,岳少华明显犹豫了一下,现在他已经没法将眼前这个少年当做一个单纯的考生,而是将王世子放到了一个跟他平等位置上,所以也叫不出王同学这个称呼了,而是直称姓名。
  “你知道一级公路的标准可是双向四车道,中间还要配备隔离带,年平均日交通量达到一万五千至三万辆,你要想想,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县城通往山区的路哪会有如此大的交通吞吐量?同样山区里的路按二级公路来建设,日平均行车量也在4500到7000辆,即便在闫家村附近开发旅游资源,你能确定就能有如此多的游客?如果都按照你要求的来建设,最后这条路的造价可能要七十多个亿。”
  “如果你真想尽快帮助闫家村走出目前的困境,我觉得最现实的方法还是首先建设一条通往最近乡镇的乡村公路。即便是山路,每公里造价预估在百万左右,这样总体造价能控制在亿元之内,这才是比较现实的方案!如果未来这条路不够用在扩建也是可以的嘛!”
  虽然岳少华心里对王世子的观点也有认同,但在他看来自己的建议才是最为合理化的方案。按照王世子的规划,投资太过巨大就不说,关键是还没有什么收益,投入跟产出不成正比,甚至还有资源浪费的嫌疑。
  不过他的良心建议王世子似乎并不认同,只是在埋头思考片刻后,才开口道:“嗯,您说的也有些道理。或者山外的公路的确不需要一级公路的标准。不过全程二级公路是我的底限。要修就修条好路出来!”
  王世子的回答让岳少华有些无语,不过还是忍不住开口道:“即便整条路都按二级公路来修,最终投资也在四十亿左右,这可不是笔小钱!”
  “钱的问题总能想办法解决的,但是这条路一定要修好!”王世子倔强的坚持道。
  如果不是手上拿着王世子刚刚给他优化过的手机,岳少华绝对只会将这句话当成一个还没见过世面的孩子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之言,但是现在他还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个少年的坚持了。不过他还是决定在多说两句:“好吧,那你告诉我,你为什么一定要坚持把这条路一次性修到位?”
  “人总在第一次实现自己的梦想时,才会保持最大程度的激情。如果真按你说的,先随便修上一条乡村公路,或许未来这条路就很难在扩建了。”王世子抬头望了岳少华一眼,很有哲理的如是解释道。
第38章
两个单纯的人
  王世子只用了这一句话就让岳少华不在劝说什么。
  事实本就是如此。有多少人对于梦想不在坚持,总想着先将就一下应付过去吧,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一将就或许就是一辈子。
  这样想想岳少华甚至觉得自己压根就没有资格再去给王世子什么建议,毕竟他连曾经踌躇满志走出山村时的理想都没能坚持,哪怕只是一条普通的乡村公路都没能给家乡带去,这让岳少华感觉很惭愧,甚至有了重新找回最初理想的冲动。
  当然,暂时也只能是冲动。毕竟他已经有家庭的人了,也并不算特别富裕,哪可能毫无顾虑的把自己养家的钱丢去修一条路?更何况就算他肯砸进去也不够啊!
  “好吧,如果你一定要坚持你的想法,我说不定还真能帮到你。咱们华清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在全国来讲也是数一数二的。正好我跟土木的院长很熟,等你第一批资金到位后,我去跟他说说,到时候让土木工程研究院的教授带些学生来免费来做勘察跟设计。”
  说到这里,岳少华犹豫了一下才继续道:“另外,如果你放心我的话,我这次回京城句会把你修改了系统的手机拿去给一个懂行的朋友看看,他是我们华清大学的客座教授,研究的就是电脑、手机系统方面的东西,而且跟很多业内大佬都有交集。他应该能够给你系统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价,也能帮着你把这套系统推销出去。不过可能需要你提供一份你这个系统的源文件给我,你看怎么样?”
  “谢谢你,岳老师,暂时我肯定不能跟你到京城去,所以一切就拜托你了!”王世子点了点头,毫无异议的开口道,随后他又挠了挠脑袋,继续道:“不过如果你要找人帮我推销的话,那还得等等,纯粹得机器语言可能很难被理解,不如我用C语言重新写一段给你带去。”
  说起来王世子似乎有些单纯了,甚至在很多人看来简直是愚蠢至极。随便一句话就将一个价值上亿甚至十多亿的软件交于一个甚至还不算熟悉的陌生人。
  只是一来从没真正接触社会的王世子对于金钱还没有特别深刻的认识,还没有想过金钱对于人性是怎样的考验;二来,或许是缘分,虽然两人交往不多,但是偏偏对了眼缘,这让王世子对岳少华有种莫名的信任;最重要的是,这个系统在王世子看来只是涂鸦之作,他并没有太过放在心上。
  实际上在他的设计中,这套系统可绝对不仅仅只是给岳少华手机上增加的这一点点内容,只是因为时间有限,所以他只是更改了系统最为核心的部分。换句话说,此时让岳少华原本卡顿的安卓系统变得流畅只是一个残缺王世子所设计的系统一部分而已。还有很多功能并没有加上去,所以他也并没有将它看的有多重。
  不过最重要的是,王世子有这个自信没人能夺去他开发的系统。虽然他没有刻意去留下后门,但是这系统毕竟是他亲手开发的,而且并不完整,还没有将保护系统安全性的部分写进去,如果真有人敢不经过他的允许大规模使用,他能有一万种办法让使用了这系统的手机全部瘫痪。
  当然岳少华此时可没想这么多,王世子平淡的表态甚至让他升起了一丝士为知己者死的感动情绪。毕竟这年头想收获被人信任的感觉可太稀缺了。
  而岳少华会提出这个要求其实也跟他长期在学校这座象牙塔里工作有关。说起来他被调到鄂省做招生组负责人也不过两年,之前一直在华清大学内部工作。这也直接导致了他这个人同样相对单纯跟真诚。
  如果真是那些社会上的老油子,如果没有存什么坏心思一般根本不会提出这种要求。因为他们压根就不相信有人会将有如此价值的东西托付与人,就算王世子干脆的将这系统交出去,估计他们都还得想想是不是会反被算计。
  “行,那你需要多久,我等你!”岳少华立刻道。
  此时岳少华整个人也激动起来,或者因为自己曾经有着跟王世子同样的梦想,这让他突然很希望参与到眼前这个少年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中来,也算是圆了一个自己在现在看来遥不可及的理想。
  “也就是二个多小时就够了,我会把一个C语言的版本直接存你手机上。现在是十点十分,大概午饭时间能全部搞定!”王世子一边说着话,一边将注意力再次放到了面前的电脑前上,手指更是已经在键盘上跳动起来,很快颇有节奏感的键盘敲击声开始回荡在这间办公室内。
  “对了,接下来一个月你肯定会过的很精彩,如果你真想快些把你说的那条路修起来,应该适当多跟那些来联系你的媒体或者企业打打交道,多认识写这些人结个善缘,多少会对你未来修路提供帮助。毕竟现在是个人情社会。”就在王世子埋头在电脑前打字时,岳少华突然开口交代了句。
  “嗯,我知道了!”哒哒的打字声突兀的停止了片刻,王世子认真思索片刻后,答应了句,之后才继续认真对着键盘敲击起来。
  看到王世子进入心无旁骛的工作状态,岳少华也不大算在继续开口说些什么。其实此刻缓过劲来后,他到是的确有很多话想跟王世子谈谈,比如他突然觉得让王世子去学法律似乎有些不靠谱,以王世子此时展现出的编程能力不进计算机学院或者软件学院简直就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啊。
  “等会吃饭的时候,一定得跟他好好谈谈这个问题,争取让他改变主意。”岳少华在心里暗暗下定了决心,虽然王世子报考什么专业对他来说关系不大,但是既然王世子展现出了这方面的才华,怎么也不能埋没了才是。
  不过明显不是技术出生的岳少华似乎忽略了一点,以王世子展现出的技术真的是学校那些老师们教的了的吗?
第39章
高考卷的终章(上)
  岳少华没有将问题想透彻,他的劝说自然是无疾而终。所以他在中午主动请王世子吃了顿饭后,便直接离开了别山县,赶往了省城。
  王世子果然如他说的那般在午饭前将一份他看不懂的文件保存在了他的手机中,当然在电脑上的备份直接被王世子彻底删除。
  虽然岳少华一心想要赶紧赶赴京城先去忙跟王世子商量好的事情,不过毕竟他手头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现在第一批招生工作才刚刚展开,他作为鄂省的招生组负责人自然还有很多事情要安排下去。
  不过岳少华也打定了主意,在省城呆上几天将工作分配下去后,便直接回京城。反正这次能够如此顺利的将王世子纳入囊中他也算立了大功。更何况如果王世子像那些高考状元一样左思量右考虑的,他也得一直在别山县呆着不能离开。毕竟得等着这家伙做出决断啊。
  所以王世子的干脆也让他省了不少时间,起码在此期间赶回京城一趟绝对不算太过分的事情。而王世子则正如岳少华所说的那样,每天的生活突然变的精彩起来。
  一批批的记者蜂拥而来,几乎每天都有媒体记者跟闫校长联系上要求给王世子做个专访。不仅如此,正如岳少华所说的那样,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厂家代表也出现在了别山县,有做青少年营养品的、有做实体学习机的、做辅助学习APP软件的、甚至连华夏做牛奶最有名的两家企业牛牛、跟尹利都有公关代表来到了别山县。
  这些人自然是来邀请王世子做产品代言的。没办法,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王世子现在已经在整个华夏彻底火了。就算他想低调都不行。这个发现也让王世子感觉分外苦恼。在高考前他还真没想到不过是一次考试而已,竟然能让华夏民众们如此疯狂。
  实在是他接触社会太少了!压根就不清楚每年一界的高考已经成了华夏一年一度热炒的盛宴。更何况这次王世子不但成绩惊人,更是提供了太多可供媒体炒作的素材。
  比如没得满分作文的满分作文。这个时间各省市的优秀作文已经都在网络上发布了出门,王世子的作文绝对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篇。这可不仅仅因为王世子的考分高,更因为他的作文几乎没人看的懂。就是能把整篇作文字认全的都根本没有!实在是这篇文章里用到的古字太多了。
  更夸张的是还有位老教授专门为王世子这篇文章写了注释,足足一万多字,是原文的十多倍!而通过这些注释网友们完全读懂这篇文章后才发现这篇文章有多牛!
  用骈体古文写文章或许很多人都可以做到,即便用到古字也不是不行,但是能用到如此多的复杂古字,没写错一个,文言语法也没有任何错漏,还能够完全贴题这全华夏还真没多少人能做到。如果在加上这篇文章出自于高考,最多只给考生一个小时时间便要酝酿出如此一篇佳作,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也难怪网络上有无数人都在为王世子鸣不平!这篇作文竟然没能得满分简直太亏了!
  为此还有媒体专门采访了这次鄂省语文作文阅卷专家组的成员之一,也正是为王世子这篇文章写注释的中华师范大学的陈老教授。老教授面对媒体的回答也相当耿直。
  “网上爆料没错,当时由四位教授组成的阅卷专家组有三位都给了这篇文章满分,就是因为我不满古文有如此功力的考生竟然选择理科,所以力排众议坚持扣掉了0.5分。但当时我可不知道这个小家伙竟然数学也这么厉害,竟然把所有大题都用了三种解法,理综更是考出了前所未有的满分,如果我早知道他的理科成绩同样如此优秀,或许就不会坚持在作文上扣这0.5分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华夏讲究一个凡事不能至极,盛极必衰!所以最后出个749.5分的成绩我并不认为比750分要差!现在高考已经过去了,分数也无法更改了,而且我也听说王世子已经确定了会被华清大学录取,现在计较这些也没有任何意义了!不过我希望这位王世子同学能够再接再厉,在华清大学中再续辉煌。当然我更希望未来有一天这个小家伙能来考我的博士生,我可以帮他申请免试,不过这估计是不可能的了!”
  这段老教授的采访视屏发布到网络上后,短短一天内就被播放了二十多万次,到目前一周过去了,更是已经突破了百万次,仅次于三个王世子的专访视频。尤其是老教授在接受采访末端说出那番话时脸上难以掩饰的失望之色,更是让人们看的出这老教授对王世子那绝对是满满的真爱啊!所以他所说的一切自然应该是发自肺腑之言呢!
  如此之多可供炒作的内容加在一起,王世子此时炙手可热的程度可想而知。关于他的新闻时不时的都能上个头条,毫不客气的说,这些天他的曝光率甚至超过了很多华夏一线的明星们。
  但这还不是炒作的顶峰,真正被炒作最高峰的时候还是王世子的身世被万能的记者曝光,并发挥想象再经过一番艺术加工,呈现在大众面前之后!
  “他是大山里的孤儿,无父无母,只有个爷爷守在身边,住在不足三十平米的危房之中,从来都吃不饱,穿不暖!艰辛的生活让他从小就要靠上山扒柴维持家用,即便缀学也从不放弃。在没有电的山里,利用月光跟古朴的煤油灯学习到深夜!感谢闫家村的老村长有一个在县城一中当校长的儿子,给这个山里的贫困少年提供了无数学习资料。再加上有个颇有文化的爷爷这才让他一天天成长起来。”
  “而就在王世子走出大山开始高考的前夜悲剧发生了!孩子的爷爷因为山里地壳的突然变动加上本就住的危房,在即将能看到自己疼爱的孙子可以出人头地时,这位可敬的老人却永远闭上了双眼,甚至尸骨无存!”
  “村里人按照这位可敬爷爷的遗愿,没有通知正在高考的王世子,而是等到高考后才由老村长赶到县城将王世子接回了闫家村,当然这也直接导致了王世子没能见到最亲的爷爷最后一面……”
第40章
高考卷的终章(中)
  这篇所谓的纪实新闻一出,当即便赚取了无数不知情的感性读者们的眼泪。更让王世子被评为了华夏二零一五最励志的人物,没有之一!
  没法啊,这篇故事几乎集合了现在各种选秀节目所有催泪经历的元素啊!更符合所有励志元素啊!
  留守孤儿,贫困家庭,悲惨身世,苦难童年,却从没有自暴自弃,相反却是每日秉烛夜读,发愤图强,自强不息,终于逆袭成功,金榜题名天下知!
  当然这个故事中爷爷这个角色更是死得太是时候,也太符合剧情发展需要了!在高考时失去了唯一的亲人,爷爷临终前嘱咐村民千万不能通知正在高考的孩子,到最后没能见至亲之人最后一面的遗憾!
  尼玛这整个故事随便截一小段,都足够吸引人们眼球,博得无数或同情或敬佩或感动地目光了,更何况王正宇还全特么占全了!
  当然这些故事太多巧合自然也惹起了不少质疑的声音,认为这绝对不是真的!甚至有人专门找起了文章中的破绽,比如一个穷困山村的老村长怎么会有一个县城一中校长的儿子,又比如既然山里那么穷没饭吃,为什么接受记者采访的王世子在视频中看起来那么胖,等等!
  关注跟质疑就代表着收视率,当王世子成为全国热炒的话题人物时,央视果断出手了。没错就在网络上关于这篇描述王世子身世文章的争论愈演愈烈时,央视果断联合鄂省卫视推出了一期特别节目《状元郎的身世之谜》。
  摄制组以别山县一中为起点,开启了一段探寻王世子身世真相的探询之旅!摄制组先是在别山县一中采访了闫校长,了解了他跟老村长的真实关系。当然在采访中记者问到这位闫校长是否定期向山里送教材跟学习资料时,闫校长毫不犹豫的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只要是孩子,只要他想读书,不管他是不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我都要为他尽一份绵薄之力,这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应秉持的信念。”
  随后摄制组便在闫校长这铿锵有力声音缭绕中,踏上了前往闫家村的征途。
  通往小镇的破旧公路,只能容一辆摩托车穿行的盘山小路,没有通电的村庄,贫瘠的山里土地,留守的老人,满脸是泥的留守儿童,人畜同住的破旧房屋,山腰上房屋倒塌后的烂砖破瓦,闫家村村民们那一张张朴实的脸,以及他们用带着浓重乡音的声音,对王世子的交口称赞,成为了这部记录片的主旋律。
  “……这里真的没通电,我们的摄像师为了拍摄更多的镜头不得不背了三块电池!但就是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孕育出了一个华夏前所未见的高考状元。”
  “白天他要为村民们劈柴,换取家用,晚上他靠着别人用过的课本、卷子来学习,在爷爷的辅导下终于成才,可当他走出大山,亲爱的爷爷却永远的离他而去了,状元郎甚至没来得及赶回闫家村见可敬的爷爷最后一面,大家又有什么理由对他苛责更多?……”
  在准备从闫家村离开时,节目住持人深情的话外音更是惹得无数人潸然泪下!除了王世子。
  当摄制组再次回到县城一中,将在闫家村内拍摄的视频放给他看,并最后开始采访他时,这家伙的神色一直很古怪。那是尴尬、茫然、不解、迷惑还有些忍俊不禁却要拼命强忍下来后,多种表情混杂在一起所展现出的神色,看上去虽然谈不上特别悲伤,但却像淡淡的忧郁。
  所以在节目组接下来的摄制过程中,王世子大多数时候都是垂头不语。节目组的人认为是因为他们拍摄的视频勾起了王世子心头的哀思,其实却是王世子怕他开口过多会忍不住笑出声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3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