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剑说(校对)第12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2/1943

第1156节
种地
  华夏维和部队长官给孙南正划出来的种植区域面积并不小,足足有上千个平方。
  毕竟这是好事。
  自种自吃,就地解决一部分的补给困难,士兵们也能吃到来自家乡的各种新鲜蔬果,傻子才会拒绝孙南正的请求。
  吃不完的还能送人,拉拢关系,润物细无声的人情就可以一点点的攒下来。
  “从这儿,到那儿,全是我的,还可以向外面扩张,这一片到墙根,全是我的。”
  孙南正意气风发的用工兵铲比划着。
  天大地大,种地最大,他指东,那些士兵就不会往西。
  “种子够么?”
  李白按照炮兵测量距离的小技巧比划了一下,发现眼前的土地远远比孙南正所说的一千平方还要多,实际面积至少得再翻一倍。
  恐怕孙胖子带来的那些种子不一定够用。
  “呃!没关系,可以分株嘛!土豆番薯,一分一大片,包在我身上,只要收完一季,肯定全够了。”
  孙南正拍着胸脯,这正好专业对口,他带来的种子不是杂交种,意味着良种优势可以继续遗传下去,无论繁衍多少代,都不会发生劣化。
  如果选优的话,还能进一步提升良种品质。
  “先整土地,如果有拖拉机就好了,再不行,弄个铁犁也行。”
  李白觉得自己的小工兵铲,挖挖沟渠还凑和,如果翻地堆地垄的话,这工程量就大了。
  妈蛋,被这个死胖子给拖下水了。
  “先干着,我去插桩。”
  孙南正倒是一点儿都不在乎,将工兵铲往肩膀上一扛,走了两步,直接一铲斩到地上,一步步往后拖,以铲为笔,以地为图,把地块先划出来。
  由简至繁,想要把这里的土地全部用上,那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好在这里地处赤道,全年炎热,只分旱雨二季,气温变化不大,随时可以耕种,种子撒下去就能活。
  只要收上来一季,接下来萧规曹随,基本上就妥了。
  挑了好几根带着皮的木桩,照着地方一根根砸到地上,然后挂上绳子,将土地全数划分好。
  孙南正拿着纸笔绘图,指指点点的口中念念有词。
  “这一片就种瓜,冬瓜,南瓜,菜瓜,黄瓜,西瓜,顺带着种点儿萝卜,胡萝卜和青白萝卜,边上种挂果类的,西红柿,茄子,朝天椒,青辣椒,甜椒,玉米,小番茄可以种一点儿,再是叶菜类的,芹菜,西芹,青江菜,大白菜,甘蓝,饵菜,花菜,西兰花,芦笋,韭菜,芥蓝,生菜,剩下的种小土豆,红心番薯,花生,大豆,嗯,大葱,生姜,大蒜,香葱多种点儿,如果水够的话,再开一块水稻田,其他角角落落撒点儿茼蒿、荠菜和马兰头。”
  到底是农科院出来的专家,一张口就将各种蔬菜瓜果如数家珍。
  市面上常见的各种叶菜,其实大部分都是十字花科一族,这次带来的种子品种有不少,否则他这般叽里咕噜不是装逼而是傻B了。
  将土地规划好后,仔细一折,和笔一块儿塞回口袋,孙胖子指着其中一块地,大声喊道:“把土全部挖松,把石子都挑出来,堆成一步宽,一尺高的松土垄,长度不限,小心有蛇。”
  土垄种菜容易控制土壤中的水份,不易烂根,而且根茎菜类也好收获,一拔就出来了,抖落几下就能将土甩干净。
  最后一句小心有蛇纯属多余,方圆两里范围内,蛇虫鼠蚁大部分死光光,只有边缘一部分侥幸逃出生天,却是死也不肯回来。
  被派过来跟着孙南正整理种植土地的士兵都是擅长土工作业的好手,挖掩体坑道,完全不在话下,除了挑捡石子稍稍麻烦一些以外,堆土垄就跟玩一样。
  不过这么繁琐的工作还有李白呢!
  随手捡了根小树枝,插进土壤里,轻轻巧巧的一挑,各种大小的石块就被挑了出来,撇在垄沟上,再用工兵铲一溜的铲飞。
  噼里啪啦的石子不断划过抛物线,落在远处,渐渐越堆越高。
  李白的这一手让孙南正和帮忙的士兵们叹为观止,经过这么一捯饬,土垄的质量立刻提升了许多,如果再施上肥料,就跟调养多年的熟地没什么分别。
  肥料很好弄,草木灰,人粪尿,连钱都不用花,只要攒到一起堆肥,注意调整酸碱度,别看臭气熏天,但是弄到土垄里面绝对能让农作生的生长势头更上一层楼。
  要不然也会有一句话说的好,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如果不会用,辛苦全白搭。
  太阳渐渐落下地平线。
  华夏维和部队营地内规划出来的种植土地终于有了一些模样。
  孙南正在先整理出来的几条土垄上埋入种子,用工兵铲的柄端轻轻一捣,把浸泡过生根水的种子丢进去,覆上松软的土壤,基本上就完事了。
  如果不下雨的话,隔两天浇上一些掺了生根粉的水就可以了。
  气温和保持一定湿度的土壤会自然催发种子冒出芽尖,接下来只要定期施肥,检查病虫害和土壤营养,就能够让这一批作物健康成长。
  孙南正带着人足足忙了一个星期,才把所有的地垄全部收拾出来。
  第一批种下去的种子已经纷纷从土壤中探出了肥壮的子叶,一片点点绿意让人心喜。
  不过也有一些野火烧不尽的野草也跟着探出头来,用心些全数拔掉就行了,斩草要除根,作为农业专家的孙南正可不会手软。
  许多士兵经常会跑过来观望,等着第一批生长出来的蔬菜好让他们大饱口福。
  毕竟人在异国他乡,水土迥异,如果不想开罐头的话,就只能入乡随俗的就地取材,当地人吃什么,华夏人就只能吃什么。
  特么乱七八糟的,谁知道自己这一天究竟吃了什么鬼玩意儿,要多糟心就有多糟心。
  所以孙胖子的到来,成为了九位随行人员中最受欢迎的一位,他确确实实的解决了华夏维和部队的伙食问题,万里迢迢带来的这一批种子,简直比金子还要珍贵。
  菜地里的各种作物生长走上了正轨,孙南正却被派遣了出去,还有维和战士随行保护。
  种菜只是附带的,他还有真正的任务要做。
  毕竟索马里和周边国家刚刚爆发了蝗灾,飞蝗扑天盖地,老百姓们面临着食不裹腹的大饥荒,解决粮食危机光靠国际援助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而且是杯水车薪,还得靠来自华夏的农业专家来协助当地人民自力更生。
  论起种田流的水平,种花家如果自称第二,那么这颗星球上没有人敢称第一。
  ……
第1157节
第一位病人
  维和部队里面没有一个人是吃闲饭的。
  除了肩负重任的孙南正以外,和李白一起来的其他人都有自己的重要任务,而且分工各有不同。
  九个人中的三位医生,中医科乐思源和内科医生贺铭增强医疗队的医生力量,李白这位精神科则是补漏,填补了医疗队诊疗领域的空白。
  毕竟全科医生再怎么十项全能,也不可能兼任心理治疗的工作。
  要不然怎么说精神科是医学诸科里面的装逼犯呢!
  初来乍到的李白医生担负着无可剔代的重任。
  水利专家毛端平紧跟着农业专家孙南正之后出发,考察各地的水源情况,为农业建设做配套设计和规划,畜牧业专家米军则是补充,人不能光吃饭和蔬菜,摄入肉类可以大大减轻种植业的压力。
  商界人士申智庆寻找经济增长点,与专长于组织协调能力的民政干部解江元互相打配合。
  两人苦学索马里语和阿拉伯语,他们的工作不可避免要与当地人打交道,语言关必须得过,尽可能想办法调动当地的人力物力,发展自救工作。
  否则光凭着那几个专家,特么就算活活累死,也休想能养活多少人。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在专家们的指导下,发动群众,重新恢复农业。
  工作刚一开始,也不知道是不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还是语言障碍,互相搭档的申智庆和解江元就连连碰壁,工作进展的相当困难。
  如果再有人敢说什么勤劳的非洲人民,他俩绝对会毫不犹豫的请对方吃一顿官商勾结版的殴打。
  土著老黑又懒又笨又言而无信,天生就是偷奸耍滑的料。
  神马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在这里统统都不好使,如果傻乎乎的原搬照抄,非被坑死不可。
  难怪来非洲搞基建的华夏企业往往都是自带华夏员工,如果找当地人,明明一天就能干完的活儿,能够一星期给你弄个七八成,就已经是谢天谢地,甚至拖成一个月都不是没有可能。
  如果这里的工作好弄,恐怕也轮不到他俩来索马里刷经验。
  一出场连非酋都比不上,满眼脸黑,这张地图太尼玛难了啊!
  ……
  华夏维和部队的官兵们都是个顶个儿的棒小伙子,哪怕在异国他乡,连个头痛脑热都很少有,只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哪怕是常见的疟疾和痢疾都不太有。
  所以在营地里面,医疗队的工作并不算太繁忙,诊疗的对象大多是慕名而来的附近老百姓,连药费诊金收的都很少。
  至于李白这个偏科的装逼犯,业务就更少了,给他设立专门的诊疗室,恐怕充当科室空白的吉祥物意义更大于实际意义。
  最起码从整体上看,医疗队已经是各主要科室齐全,与一家县级医院并没有什么分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2/19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