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剑说(校对)第10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1/1943

  “我去,你还带茅台酒了?”
  看清楚酒瓶子模样的几个医生纷纷惊呼出声。
  “八零年的茅台,怎么样?再来一瓶五粮液,咱们兑着喝?正好暖暖身子,葛村长?”
  李白一手茅台,一手五粮液,故意望着正猛咽口水的老村长。
  “好,好的,就来,来一盅。”
  意志坚定的葛村长终究还是降了。
  “把五粮液给我。”
  李白将开了盖的茅台夹在胳膊底下,准备拧五粮液的时候,却冷不防被孙书辉劈手夺了过去,往军大衣口袋里一塞,没好气地说道:“特么兑着喝,亏你想的出来,好酒也让你给糟蹋了!”
  酱香型的茅台与浓香型的五粮液,两种酒针尖对麦芒,兑完后就像一口同时闷了两杯酒一样,仿佛酒液里面有一道无形的界线,将彼此的口感径渭分明的划分开来,浓香与酱香都十分分明。
  “真土豪无双,连茅台都囤了,你到底还囤了些啥?”
  中医卫锦实在是按捺不住好奇,李白在车上“囤”的那些东西,简直就是信手拈来,要什么有什么。
  “枪支弹药,飞机大炮,要什么有什么,二十年的茅台要吗?”
  李白一点儿都不在意被孙书辉医生抢走的那支五粮液,而是继续吆喝自己手上的茅台酒。
  “来一杯吧!不多,只要一杯。”
  卫锦也降了。
  在国酒面前,哪怕不会喝的,也会尝尝味道。
  要不是天气实在太冷,他也不会放弃原则酒后上岗,幸亏不是酒后驾车,一杯酒暖暖身子,还能让自己在寒冷中多坚持一段时间。
  “那么且看我变个魔术,眼睛瞪大,看好了。”
  李白伸手一抓,平空抓出五只玻璃酒盅,依次分了下去,茅台酒特有的瓶体随手一倾,晶莹剔透的酒线落了下去,直至盈满,一滴都没有溢出来。
  然后又是五只酒杯,再次分发,满斟。
  “就知道你会这个!”
  孙书辉揣着五粮液酒瓶子,一脸理所当然的早知如此。
  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医生李白的魔术在湖西市卫生系统是出了名的,甚至有资格去上大场面。
  ……
第1008节
高山深夜
  “好酒,好酒,真香!”
  葛村长眼前的世界里只有手上的那一只酒蛊,贪婪的嗅着酒香,如同朝圣般抿了一小口,登时陷入满脸的陶醉。
  以云岭村的经济水平,即使是村长,不吃不喝的攒上两三年,才能买的起一瓶茅台酒。
  但是这种事情就是打死他,也万万不敢做。
  为了一瓶酒倾家荡产,完全不值当。
  一杯酒落肚,葛村长一脸满足,不愧是国酒,比自己买的散装土烧要好多了,随随便便甩出十七八个山头去。
  领队儿科医生孙书辉是个有节制的人,一杯酒就是一杯酒,绝不再多沾一滴,看到其他人依旧意犹未尽的模样,当即提醒道:“酒不能再喝了,就一杯,随便便便吃点东西垫垫,早上要吃饱,中午要吃好,晚上要吃少,待会儿准备开工。”
  五粮液还揣在他的军大衣口袋里,是万万不能再开的,得亲自保管。
  “嘿嘿,我们又沾了李医生的光,是不是啊?”
  中医卫锦嘿嘿笑着,在偏僻的小山村里,外面大雪纷飞,居然还能烤着火,喝到茅台酒,艰苦的条件立刻变得有情怀起来,忆苦思甜啊!
  烤土豆和茅台酒,还是真的挺搭,啃一口土豆,抿一小口酒,别提多有滋味。
  从墙缝里渗进来的寒气和在众人头顶打着旋的冷风,登时不值一提。
  “好了,酒先放你这儿,我去外面收拾收拾!”
  李白将还剩有大半的茅台酒瓶子往葛村长怀里一塞,随手挑了个土豆,蘸了蘸剁椒酱,一边啃着一边出了门,在院子里忙碌起来。
  待到孙书辉等人垫了七八分出门的时候,却看到院子外面架起了一座帐篷。
  长五米宽三米,高也差不多两米半,看样子应该是折叠式帐篷,将村长家门前的平地占了大半。
  整个云岭村就属葛村长家门前的平地面积最大,尽管有些坑洼,直接铲了冻土垫平,勉强能用。
  帐篷四面不是敞开的,用免工具活扣挂上牛津布,再对角交叉几道钢丝,撑脚用几块大石头堆叠着压住,连风都吹不动,山里头,最不缺的就是石头。
  “这儿可以吗?”
  朱干事和医生们一样,见到李白一言不合的拿出各种东西来,已经见怪不怪。
  从挑担开始,就已经能够看出这位医生是个喜欢有备无患的人,提前准备好各种东西,完全可以理解。
  “应该没有问题!葛村长,帐篷放这儿,没有影响吧?”
  孙书辉在短暂的惊讶后,拍了拍钢丝加固的厚实牛津布,整座帐篷巍然不动。
  “没关系,没关系,我这儿地方大,随便用,占满都没关系。”
  抱着茅台酒瓶子的葛村长颠颠的哪里还有什么介意,更何况这座在短时间内立起来的帐篷只占了一大半,还留出一小半可以走人,更加完全没有影响。
  他原本还在考虑怎么给医疗队腾地方呢,现在看来医疗队自己就能解决,实在是有些出乎意料之外。
  帐篷里面的梁上挂着几支LED灯管和灯泡,全方位无死角,照得有如白昼,角落里摆着一台便携式户外移动电源给它们供电,持续照明几个晚上都没有问题。
  若是再不够,还有奔驰房车里面连接车顶太阳能灯板的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仓,完全不用担心供电续航问题。
  帐篷外面立了几根户外野营灯杆,权充作路灯,照亮了小半个村子。
  毕竟只有十几户人家,一个三岔口就像所有民居覆盖了进去,四五支灯杆一立,整个巷子里都是亮堂的。
  村民们往地上抛洒了不少草木灰,使积雪不再湿滑。
  “再来几张桌子和椅子就能齐活儿了,晚上要是收拾收拾,应该还可以住人。”
  孙书辉对这座帐篷满意的不能再满意,无论如何也比村长家到处漏风的破屋子要强。
  还有两台煤油暖炉,炉火烧得通红,释放出来的热量足以抵得过四台立式柜机空调,使帐篷里面多了几分暖意,至少不会让人冻得连手指头都失去知觉,这样的话,活都没法儿干了。
  “桌子一张,椅子四张,没有了。”
  李白摊开双手,这一桌四椅还是随车赠送的,储物纳戒里倒是还有,但都是一些傻大笨粗的木桌木椅,怎么都圆不过去,摆明了是彻底的不科学。
  “桌子有,凳子也有,还要啥,尽管说。”
  捡了大便宜的葛村长激动的拍胸脯,大包大揽。
  寻遍整个村子,桌椅总能凑齐了,再不够,还可以用箱子来代替,大不了拆门板,总归能找到办法。
  没一会儿功夫,医疗队的摆设就张罗齐全了,虽然有些简陋,但是并不影响诊疗工作。
  即使附近村子的一些村民提前赶到,但是因为架起的帐篷足够大,来看病的患者依然可以在里面排队候诊。
  毕竟是外省来的名医,技术水平比县里的医生还要好,难得来到他们这个穷乡僻壤,加上有政策扶持,诊疗费与医药费双免,看病不要钱,所以但凡有个头痛脑热的,可不逮着劲儿来看。
  那些看热闹的村民们就只好在外面好奇的张望,围成了一大圈。
  村子里面的孩子们兴奋的不行,围着帐篷跑来跑去,还试图往里面钻,好显示自己的勇敢和机灵,却很快被大人喝斥住,也不管哪家的,拎起来就往屁股蛋子上啪啪两下,揍了个嗷嗷直叫。
  帐篷里面空间本来就不宽裕,再挤进几个闹腾到不行的孩子,医疗队就别安心想看病了,搞不好一次性的注射针头都得莫名其妙的少好几套,拿去当作嗞水枪,或者给猪鸡羊打水针。
  这些熊孩子根本不懂什么叫生化安全,好在大人们知道分寸,没让这些小家伙们得手。
  晚上来看病的人,除了云岭村的村民以外,还有邻近两个村子的十几个人,都是在云岭村有亲戚的,看完病后,晚上回不去,干脆就在村里借宿。
  到了晚上九点多钟,最后一个诊断完毕,领到药品的患者千恩万谢的离去。
  医生们伸着懒腰,活动筋骨,这才察觉到外面的积雪已经足足有十多公分厚,已经是一片冰天雪地。
  不过医疗队很快遇到了新问题,因为有外村的患者来不及返回本村,只好留宿在村里。
  云岭村本来就不大,一下子来了那么多人,有些接待不过来,医疗队的住宿成为了问题。
  好在李白的奔驰房车可以睡下五个人,车头架高床睡两个,车尾床睡两个,过道里再睡一个,还有自带卫生间。
  村长家的火塘边,铺上大块的防潮垫,再压上充气床垫、毛毯和床单,喜欢羽绒被的盖羽绒被,喜欢压大棉被的压大棉被,再盖上军大衣,添个煤油暖炉,剩下的十一个人凑合着挤一挤,勉强可以对付一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1/19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