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剑说(校对)第10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74/1943

  医疗队到这里来是送医下乡,不是来搞事情的,弄的大家都不高兴又是何必呢?
  就在这会儿,朱干事身上的手机响了,他看了一眼屏幕连忙接起来。
  “喂,林科长,有事?……巧了,我们刚到东王乡,正到连南村的路口呢,准备到乡街道上去……啊?你在连南?要具体怎么个安排?嗯嗯!好吧,我们就拐个弯,先到连南!”
  坐在副驾驶座上的朱干事指了指前方的路牌,说道:“师傅,待会儿往右拐,过石桥,先到连南村。”
  接着他又跟电话说道:“林科长,你等着啊,我们这就过来!”
  放下电话,转回头对李白说道:“巧了,咱们县扶贫办的林新华科长就在连南村视察,先改个路线,从连南村开始怎么样?”
  既有计划赶不上变化,又有县官不如现管,扶贫办的头头就在左近相召,他这位小干事只好老老实实的领着医疗队去报到,林科长倾听民生疾苦,当即解决群众困难,这个忙不得不帮。
  连县电视台的人都在,这是很明显在刷政绩啊!
  “这样啊,还真是巧了!”
  李白点了点头,他也没有想到事情发展竟然会这样,实在是太巧了。
  “不好意思,陆主任,我们需要临时改变一下行程,等到了连南村,咱俩再商量新的路线,您看怎么样?”
  之前定下的行程计划临时变化,朱干事只好先向省里来的接待人员陆力陆主任告罪一声,以免流程衔接上出现差错。
  毕竟陆力是要将医疗队的工作情况跟踪报告给省里。
  ……
第991节
军令状
  “没事没事!你做好安排就可以了。”
  陆力什么也没有多说,对方是地头蛇,只要妥善安排好就行了,眼下支会自己一声已经足够。
  “行行!”
  道完歉后,朱干事拿出自己工作用的笔记本,在上面划拉了几下,重新规划了自己的路线,再次拿起手机,一一通知下去。
  之前预定的路线方案涉及到各个头头脑脑,都是提前准备好的,如果更改计划不能及时通知到位,搞不好会引起乱子。
  作为主要负责人,朱干事恐怕难辞其咎。
  这会儿有扶贫办的领导发话,他只好让医疗队改变行程,至于其他人那里,少不得要多听一些抱怨和牢骚,明明早就定好的事情却出尔反尔,会让下面的人很难做,群众们也会多有怨言。
  但是眼下又有什么办法,只好替领导背锅了。
  医疗队倒是没什么意见,入乡随俗,一切行动听指挥,朱干事和陆主任让往哪儿,他们就往哪儿,反正迟早要走完的,早一天和晚一天基本上没什么区别。
  考斯特公务车拐了个弯,跨过一条水泥桥,进入了连南村的地界。
  比起被群山包围的偏远贫困村七水坳,东王乡连南村的条件要相对好的多,至少这条水泥路能够一直通进村里,不仅是双车道,而且还能照顾到自行车和摩托车之类的小型交通工具,不必担心两车交汇时靠路边的小型车辆和行人的影响。
  不过依山而建的屋舍,依旧还是老旧的吊脚楼,夯土屋,茅草顶和灰扑扑的瓦片,空气中却弥漫着一股子草腥味儿。
  时不时有“嗯嗯啊啊”的声音随风飘来,传入考斯特的车厢内。
  “这个村子看来不穷啊!”
  中医卫锦看到了村子依山傍水之间,挖出来的不少水塘,还有不少成群结队的大家禽。
  “连南村的主要产业是养鹅,对外出口鹅肝,对内销售鹅毛,还有咸鹅蛋,五香鹅掌,腌咸鹅等特产,等还完帮扶贷款,整个村子算是真正的富裕了,咱们县扶贫工作采用包干负责制,有专门的考核,这个连南村就是林科长负责的村子之一,他一个人管着六个村子,并下了军令状,三年脱贫,不然自行双开。”
  不愧是折楼县专门安排的公务人员,对下面各乡村的情况,朱干事了若指掌,张口就来。
  提及林新华科长的军令状,朱豪春忍不住由衷的佩服,换成一般人,还真不一定敢有这样的勇气。
  捧着公家铁饭碗混日子不是很好么,何必如此折腾,事实上有这样想法的人,大有人在。
  军令状尽管意味着压力,不成功则成仁,但是如果扶贫成功,那好处将是大大的。
  对于上级领导来说,不止是脱颖而出与简在帝心那么简单,更会赢得一顶能吏干将的金帽子,哪个领导不喜欢有这么一个敢打敢拼的手下。
  所以这样的人才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非常吃香,前途无量。
  “嚯!自行双开,这不是犯错误了么?啧啧啧,这是拿自己的政治前途在拼啊!”
  领队医生孙书辉也算是半个体制内的,自然晓得这个结局意味着什么,直接削平官身,被打回平头老百姓,不,甚至比平头老百姓还不如。
  吃了双开的干部还能有好果子么?连家人子女都要受到牵连,谁管你是不是自愿的,为什么被开,有这闲功夫调查,还不如干脆一刀切。
  这是在拿自己和家人的政治生命来拼一把,成功了升官晋级,失败了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只比吃枪子儿差一步。
  下这种军令状,没有点儿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勇气可不行,一般人还真的没有这样的胆量。
  “可不是,至少我没这个勇气。”
  朱干事倒是很坦诚,直言自己虽然佩服林科长,却没有这样的胆量跟着一块儿下军令状。
  “人之常情,毕竟已经过了冲动的年龄。”
  孙书辉点了点头,没有半点儿嘲笑的意思,十个人,五个中庸,三个懒鬼,一个坏人,一个勇士,敢做敢当的人永远都是少数,但他们一直都是起到带头先锋作用的重要群体。
  “前面有人,是不是啊?”
  司机是从省里下来的,看到前面有人冲着考斯特挥手,当即减速。
  五十米开外,七八个人站在路边,不断向车子挥手致意,不知道是几个意思。
  “咦?是林科长,前面第一个,胖胖的,就是林科长,我们靠过去。”
  朱干事定睛一看,随着双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也看的越发清楚,他当即确认了。
  考斯特公务车的速度越来越慢,终于靠在路边停了下来。
  车刚一停,空气中那股子草腥味儿就更重了,其中还混合着腐臭的味道,风吹过,甚至能够看到像柳絮一样的白色羽绒在飞舞。
  那是饲养大家禽的特有味道,量变引起质变,引起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依靠自然环境的净化,根本来不及使其分解与消散掉。
  闻惯了药香的中医卫锦捏着鼻子说道:“这家伙,村子里是规模养殖啊!”
  他有些受不了这样的家禽粪便腐臭味道。
  李白默默的戴上3M口罩,特么这得养多少只鹅和鸭子啊?!
  从村口开始就是这个味儿,眼下味道越发浓浊。
  谢天谢地,他们是医疗队,最不缺的就是口罩。
  “香包有谁要吗?”
  卫锦配置了不少除臭辟邪驱瘴的香包,这会儿正好贡献出来。
  黔南多山多林,有时候会遇到湿瘴之地,这里的辟邪当然不是封建迷信的辟邪,而是指中医所说的邪气,就是病气,病菌,添入了香料的香包可以散发出一些挥发性物质,保护人体,提高免疫力,也算是某种防护。
  以前没有口罩的时候,进入山林的人往往会带上这类的东西,保护自己不受外邪瘴厉侵害。
  “给我一个。”
  坐惯了办公室,哪里见识过这种味道的儿科医生孙书辉要了一个。
  “我也要。”
  其他人纷纷开口,每人一只,连李白也没有例外。
  不过医疗队遭遇的气味袭击还算是好的,要是遇到规模养猪和养兔,那味道才叫绝了,直接将一口气闷到肺子里,既进不去,又出不来。
  看上去约四十多岁,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向车厢内探入脑袋,笑容满面地说道:“欢迎钱江省的医疗队来到我们折楼县,欢迎欢迎,大家都辛苦了,实在是不好意思。”
  他上半身穿着蓝色牛津纺衬衫和夹克,下半身则是藏青的西裤,只不过原本应该锃光发亮的皮鞋上却脏污不堪,甚至还能看到一个十分清晰的爪印,也不知道是被谁给踩了。
  “林科长,我来介绍一下。”
  毕竟对方的级别比自己高,朱干事连忙替双方做起了介绍。
  跟着折楼县扶贫办科长林新华的还有东王乡扶贫办主任及几位干部,以及连南村三位当家人,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村长,村支书和大队长这三驾马车,分别管土地、人和生产力。
  到底是领队,孙书辉的表现非常得体,带着医生们下了车,与林新华等人一一握手。
  “黄书记,赶紧把场地安排好,一定要注意卫生。”
  短暂的寒暄过后,林科长直奔主题,他临时把医疗队喊过来,就是为了优先照顾连南村,做为村子这两年来不打一丝折扣执行脱贫方案的奖励。
  立下军令状,相应的也有资格多争取一些资源,这是林新华的权力。
  如果不能要人给人,要资金给奖金,冒冒然在领导面前下军令状,那绝对是真的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74/19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