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从吹牛开始(校对)第6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0/700

  这里是朝廷为他们兜底的地方。
  大汉的年假是十天,对于官员来说,实际上只有九天的时间。
  正月初一那天是要进行大朝会的,这一开就是一整天的时间。
  从少儿城回来之后,余下的几天,王不饿便一直待在了宫中,跟自己的家人好好的团聚了几日。
  直到这个时候王不饿才发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了。
  创业至今,已有十一年,遥想当年在荥阳外小山沟的一幕幕,似在眼前一般清晰。
  回头再看身边,发现竟然连孩子都七八岁了。
  长子王邦,文静而优雅,年纪虽然不大,却也彬彬有礼,那一套学习的还是很到位的。
  七八岁的年纪,虽然在外面只是刚到上县学的年纪。
  可由于宫中的特殊环境,加上其特殊的身份,所以王邦实际上的文化水平,已经达到了县学毕业的年龄了。
  但是七八岁的孩子去郡学,未免也显的太过于夸张了一些。
  可是只让皇子待在宫中,学的不过是空中楼阁罢了。
  短时间内或许没什么问题,但长久以来,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的。
  王不饿不是个贪权的人,甚至打一开始他就没打算当这个皇帝,不过是被手下给架的没办法了这才上位的。
  所以,对于皇帝这个位置,王不饿并不贪恋,甚至还想着可以早些交班,自己舒舒服服的过日子呢。
  没有体会过这种权力的人,永远都不会体验到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说不快乐是假的,但说到愁人的时候,头发那也是一缕一缕的掉的。
  当一个皇帝很容易,但是当一个好皇帝,却很难。
  什么是好皇帝?
  不仅要考虑自己在位时的事情,也要考虑到自己不在位时的事情,而重中之重,就是储君的人选。
  只要能够选一个优秀的储君,不说别的,起码这个皇帝的历史评价就不会差到哪去。
  例如说历史上的文景二位皇帝,汉景帝那是什么人?
  长安街头的小霸王,见谁都敢跟你掀桌子的那种人,连吴王的太子都敢给你一棋盘撂倒。
  就算下棋的时候起了纷争,就算吴王的太子对你有些不够尊重,但这也不是让你当场弄死人家的理由。
  单凭这件事情,放在普通人身上,那就足以断头的了。
  但是汉景帝却没事,上位之后,延续了他爹的政策,虽然经历了七国叛乱事件。
  但世人只知道文景之治,只知道两位皇帝勤俭节约,为汉武帝反击匈奴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然而却鲜有人知道,汉景帝一边喊着节约,一边却可以转眼就把一座富矿送给自己的宠臣。
  所以,凡事都是有两面性的。
  趁着过年,难得有了闲下来的时间,加上如今国家已经渐渐的稳定下来,各项事情也都进入了正轨。
  剩下的就是按部就班,夯实基础就可以了,并不需要皇帝再像之前那样事事操心。
  如此,王不饿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考虑关于培养接班人的事情了。
  其实早在后世的时候,王不饿就曾经考虑过这个问题。
  华夏王朝的寿命短则几十年,长则四五百年,而每一个王朝总是不可避免的,在经历了前面的一段时间后,都会进入衰败期。
  这个衰败期有快有慢,但更多的还是像人换上了慢性病一样,浑然不知,等到发现了,等到想去治疗了,却发现为时已晚,根本无力乏天。
  究其根本,还是在于君主对于国家的不够了解所导致的,盲目的听信某些人的言语,丧失了自己最基本的判断。
  历史上汉朝最伟大的皇帝是谁?
  王不饿自认为应当是汉宣帝刘询,孝宣之治远非汉朝历史上任何一个所谓的盛世能比的。
  而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刘询年少时的经历,正是因为这种经历,形成了刘询未来的政治风格。
  还是那句话,一个不知道手下有多少人,不知道手下百姓过着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不知道自己的真正实力的皇帝,怎么可能会治理好一个国家呢?
  “邦儿,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确定了基本的培养方略,王不饿看着自己懂事聪明的长子问道。
  “父皇,儿臣最想去的地方是荥阳,那里是父皇反抗暴秦开始的地方。”王邦认认真真的回应着,似乎早就想过这个问题。
  “谁跟你说秦是暴秦的?”王不饿有些好奇,自己从未提过暴秦这两个字,自己的长子却出口便是暴秦。
  “父皇,秦末暴政横行,政令屡屡更改,民不聊生,这不是暴秦吗?”王邦如同一个小大人一般的回应着。
  王不饿有些无语,虽然王邦说的对,但有些事情是不能这么看的。
  “秦末真正施行暴政的也就二世那三年而已,始皇帝虽被人称为暴君,但他所施行的一些政令,其实并不能被称之为暴政,长城防线在之前的战争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若是没有长城的存在,大汉将要付出更多才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始皇帝很多的政令虽然看似残暴,实则是为了消除故国思想,真正的完成大一统,这件事情现在朕也在做,只不过跟始皇帝采用的方法策略不太一样而已。”
  “用二世的三年来评价整个秦朝,太过于武断了一些,为君者,不仅要看当下,更要看以后,始皇帝也算是为大汉做了不少的铺垫,虽有过错,但也足以称为千古一帝!”
  “老天真要是敢再给始皇帝十年的时间,恐怕现在就不会有大汉的存在了……”
第620章
要练小号的张不衣
  王不饿的话没有丝毫的虚言。
  越是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就越是能体会到秦始皇的高瞻远瞩。
  唯一的遗憾就是,他的野心太大了,也有些太过于急功近利了。
  有些事情,并不是一代人就能完成的。
  民族的大一统,是需要时间的沉淀的,不是说你做了什么事情,就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个目标的。
  同样,民族的大一统,也是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的。
  秦朝做这件事情,本来就是难度拉到最高的,所以在具体的操作上面,就更需要耐心了。
  可偏偏,秦始皇在这上面的耐心并不是特别好。
  反倒是秦亡之后,王不饿的汉朝做这件事情比较顺畅了一些,而百姓对于汉朝的抵抗,也没有秦朝那么强烈。
  换句话说,百姓对于汉朝的认可度,要比对秦朝更强烈。
  而原因同样很简单,汉朝一不属于旧敌,二执行了各种让百姓认可的政策,百姓都享受到了实惠,并没有觉得自己在这个国家中就是低人一等。
  你怎么看待他们的,他们就是怎么看待你的,这就是王不饿的执政方针。
  古往今来,开国伊始,在选择第二代皇帝的时候。
  所有的君主都会遵循一个惯例,那就是第二代君主,都下意识的选择比较文静一些的人。
  当然也有例外,但那只是特殊情况下的产物。
  而这么做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经历了开国战争,对于国家的各方面都有较大的打击。
  所以需要第二代皇帝的文治来帮助国家恢复。
  而这个惯例也不仅仅只是存在于开国期间,往往一个皇帝经历了大规模的战争,下一个皇帝必然会倾向于文静类型的,除非真的挑不出人了。
  若是每一代皇帝都这么能折腾,那么这个国家也是长久不了的。
  “过完年后,你便去荥阳县学吧,朕给你一年的时间,从荥阳县学毕业,考入洛阳郡学,期间也不要只顾着学习,多去下面走一走,多跟同窗进行交流。”王不饿直接说道。
  “陛下,邦儿才八岁,让他自己去荥阳是不是太早了一些?”听着王不饿的安排,陈卫有些急了。
  “百姓家八岁的孩子已经能下地干活了,还能照看弟弟妹妹,不说能撑起一个家,起码很多事情已经知道该怎么干了,连寻常百姓的孩子都能做到,朕的儿子为什么做不到?”王不饿不由得反驳道。
  以王邦的知识储备,一年从县学毕业并不是什么难事。
  就算现在让他去考试,他也能毕业的。
  这一年的时间,其实王不饿是希望他能多走一走,多跟同窗交流,了解一下民间疾苦的。
  八岁,看似很小,但是在这个年代,已经算是个小大人了。
  这个年纪的孩子,在这个年代已经很懂事了,甚至是有自己的思想了,虽然还不太成熟,甚至是显的有些幼稚。
  但现在这个年纪,正好是建立一个人性格的大好时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0/70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