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从吹牛开始(校对)第4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8/700

  将领来回的调动虽然看似很折腾人,但是怎么说呢,这同样也是帝王心术的一种手段。
  一个将领,是不能长期在一个地方任职的。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蒙恬,蒙恬死后,身为他的副手,王离就很难立即接手军队。
  哪怕有朝廷的任命,军队也依旧认可已经死了的蒙恬,而不认可正儿八经朝廷任命的王离。
  虽然这里面有着各种各样的恩怨情仇,但是作为国家,作为皇帝,这个军营离了你他就不转了,那就是朝廷的失败,就是皇帝的失败。
  所以,汉军现在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五百主以上的军官升迁,必然会被调到其他的军营任职。
  而校尉级别的军官,基本上三年一小换,五年一大换。
  而汉军现在基本都是模块化的训练,根据兵种的不同,各自兵种的训练标准和要求都是一样的。
  超纲的内容是军官自己的加餐,但不管你超纲多少,基本的训练要求是要完成的。
  这也就保证了汉军的下限,一个军官不管被调到哪去任职,起码你能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带的军队是什么水平的。
  而为了防止军官担心三年后就走,到时候便宜了其他人,从而不认真训练。
  兵部在这方面也是做出了一些应对措施的,军队战斗力上升,有奖,你接手后军队战斗力下降了,那么抱歉,你的能力是有问题的。
  当然,这种调动也只是本兵种内部的调动,而且通常也不会太折腾人。
  比如韩信的云中兵营,军官调动基本上就限制在云中兵营内部,最多就是调少量的人去渔阳兵营。
  其他军营也是同样的操作模式,基本上来说,除了高级将领以外,很少出现跨兵种的调动。
  而周勃在成为骑兵之前,他就是南郡兵营的将领。
  目前东方没有大的战事,也有足够的时间给卢绾去适应,这也是为了增加帝国高级将领的储备规模。
  会议的最后,王不饿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
  二十天前的内阁会议上曹参曾经提了一句,然后就没了下文。
  最近因为中书令调动这事让王不饿又想起了这件事情,隐隐之间的也有些期待。
  不由得好奇道:“吏部那边现在准备的怎么样了?洛阳书院那边又是什么情况?”
第464章
我太难了
  洛阳书院是早就开始修建了的,其校址位于西北城。
  也就是官署区。
  单从这个名字上就看看出一二,这是大汉等级最高的书院。
  整个大汉,就此一座。
  就目前而言,大汉的教育制度是分为三级教育的。
  位于各县的基础教育,主要就是用于启蒙,扫盲。
  位于各郡的中级教育,前面两年用于普及一些基础的知识,后面三年则用于进行专科的基础教育。
  一般来说,启蒙三年起,尔后考入郡学,经过五年的学习,然后在考入洛阳书院进行五年的学习。
  这三级教育制度,基本上就是小学,初高中,大学。
  而在这一套教育制度下,王不饿特意进行了分科。
  一些经典学说,自然是要学的,但他在大汉的地位,远远没有历史上的那么重要。
  能做好一篇文章就能当官的事情,在这里是不可能发生的。
  当然,历史上的古代,也是不太可能会发生的。
  很多人其实对于科举制根本就不是太了解,总觉得成败就在一篇文章上面。
  其实并不是。
  文章考的是考生的思维,看你考虑问题的切入点角度是如何的。
  而过了这一关之后,后面还有策论,这个才是真正决定你能不能当官的关键。
  而所谓的策论,就是拿出一些政事来考验你,看你会做出怎样的应对方案。
  对于古代来说,这种方式其实还是很不错的。
  但是王不饿却远远不满足于此,时代要发展,科技要进步,靠那些文学典故,之乎者也是做不到的。
  所以,郡学的前两年,要学那些文学典故之类的,陶冶一下情操,灌输一下忠君爱国的思想。
  后面三年,这些学科就逐渐的淡化了,在考试的过程中,也只是占据了很小的一部分内容。
  当然,现在的教育制度只不过是刚开始,还有很多的不全面。
  所以整个教育体系,分为工科和文科两个类别。
  而洛阳书院的第一批学生,若是走正常渠道,最快也要十年后才能出道。
  但是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王不饿还是打算给他们一些甜头的。
  制度什么的还需要时间去完善,而朝廷总不能等十三年后再去搞科举。
  没错,王不饿要搞的,就是科举。
  虽然有人反对,但面对王不饿,反对的声音并不能叫的太响亮,加上王不饿适当的做出了让步,所以这件事情便这么定了下来。
  听到王不饿问起了这件事情,曹参有些忧虑道:“陛下,整体而言水平并不高,符合要求者寥寥无几,臣还是建议推后一年在举行科举……”
  洛阳书院的学制是五年制,现在第一批学生不过才快要念完了第三年,距离毕业还有两年呢。
  时间还早着呢,而且后续每年都有一批学生进入。
  今年若是让他们科举走了,那么接下来两年还搞啥?
  “陛下,洛阳书院文工偏科严重,短时间内这个问题怕是很难解决,即便是郡学,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真正想要解决的话,恐怕还需要很多年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萧何对于这件事情也了解过。
  第一批进入洛阳书院的都是一些大佬们加狗大户的后代,他们的基础知识本来就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但是现在实行的是文工分科,而且每一个科目下面还有一些更细腻的划分。
  让人专攻一个类别虽然是好事,但这些类别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所以学习的进度很慢。
  也就是说,你让一个只会只会读圣贤书的书生,去搞算术,他能搞的来吗?
  搞不来,没那个能力你知道吗?
  而对于偏科,谁也没办法。
  现在的情况是学生少,缺口大,所以学生完全可以自己随意去选择。
  人家梦想是坐办公室,坐在衙门掌管一方,你现在让人家去研究图纸,干一些木匠或者铁匠的活,人家愿意来吗?
  所以,虽然当初在这么设立的时候,王不饿就提出了这个问题。
  并且言明等将来学生多了,就设置每个科目的名额,以此来引导更多的人进入工科学习。
  但是现在,一切都是白搭,甚至十年内都不太可能。
  “先让他们试试吧,好坏也算是有了个体验,也算是为明年做准备了。”王不饿微微笑了笑,直接做下了决定。
  不过对于这些人,王不饿还是有些无奈的。
  叹了口气,接着道:“你们这些人啊,还是对工科有偏见!”
  “朕也说了不止一遍了吧?工科虽然要学习木匠铁匠,建造城池房屋,甚至还要亲自动手去做!”
  “但你们也不想想,这些活儿用得着让他们待在书院学习十年吗?”
  “找个老师傅跟着,学个几年就差不多了。”
  “作为官员,你想管理某个方面,首先你得懂这个东西他是怎么回事,若是管理的官员全都不懂,那还怎么管理?”
  说着说着,王不饿自己都没了脾气。
  这帮人的后代没有入学的就算了,凡是入学的,全部学的文科。
  而王不饿又是信奉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来干这个思路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8/70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