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从吹牛开始(校对)第1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4/700

  “俺翁,那不是老二吗?”田四呵呵笑着,看着远处正跑来的田二。
  “哼,这个臭小子,家里忙的连口饭都吃不上,连他侄子都帮着推车把粮食运回家,他这个当长辈的却连地头都不下。”说起老二田里便是一肚子的气,正是农忙时节,却一点忙也不帮。
  “俺翁,这就是您的不对了,老二现在可是在县府当差的,管吃不说,每年还给十石俸禄呢,家里的地咱们辛苦点种下也没啥。”田四帮着劝说道。
  要不是现在刚好有这个机会,要不是田二机灵,他能去县府当差?
  每个县就一个县府,想去当差的人多了去了,咋就没见其他人进去呢?
  而且,现在在县府当差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都是徭役,一个月换一批,都是免费的劳动力。
  现在都是专职,虽然需要天天在那待着,但是管吃还给俸禄啊,用百姓的话来说,妥妥的吃皇粮,虽然给的少。
  但他也就是个打杂跑腿的,能给十石就不错了。
  “俺翁,家里的活忙的咋样了?”田二脚步匆忙的走到父亲与弟弟身边,直接问道。
  “忙的咋样跟你有鸟关系?咋滴?剩下的活你打算包了?”田里气呼呼的看着田二。
  “俺翁,俺这去县府当差,那不还是您拿的主意嘛!”田二显的有些委屈,这是他出生懂事以来,第一次农忙的时候没下地的,虽然很爽,但也觉得很不好意思。
  “去!去!去!”田里朝着田二挥了挥手,说道:“你若是回来帮忙的呢,就赶紧脱了衣服下田去,你要是办差呢,就赶紧滚蛋,别有事没事天天在老子面前晃悠,晃的老子都想拿着刀结果了你!”
  “俺翁,俺是回来办差的……”田二不好意思的看着父亲。
  “那你还不赶紧去?耽误了公事,你有几个脑袋够砍的?”田里骂道。
  田二继续委屈,很想说一句,现在不流行动不动就砍头了。
  但对面的是自己的亲爹,不能这么怼他,况且,自己还是有求于他呢……
  “俺翁,这次的差事,得您帮忙才行啊……”
  “啥事?”
  “几个月前王庭不是把咱们县的驻军调走了嘛,这官田就没人管了……”
  “这事老子知道,说重点!”田里瞪了眼田二。
  这事他咋能不知道呢,他们家还是既得利益者呢。
  驻军调走了,官田不能不管,怎么办呢?
  县府就召集了一批人过去帮忙打理官田,也不用天天去,隔一天去一次,管吃。
  别说给不给钱,给不给粮食,在这年代,管吃就是好事。
  报名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很多人抢破了头也抢不到名额。
  田二刚好在县府当差,就搞了二十个名额,他家占了一个,其余的名额都跟邻里们分了。
  做人能做到这份上,田里在田家村那也是个一呼百应的人物了。
  “本来王庭的计划是再调一批驻军过来收割的,但是东边有了新的情况,要来咱们县的驻军来不了了,官田就没人收了,但是呢,军队还等着粮食下锅呢,王庭的命令今日传到了县府,十石粮食,换十一石粮食……”田二巴拉巴拉的解释着。
  “啥意思?”田里一脸懵逼,啥十石换十一石的?
  “就是我们拿十石现成的粮食交给官府,然后自己去官田收割十一石粮食。”
  田里微微的皱着眉头。
  事的确是好事,体力对于庄稼人来说,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拿自家的十石去换官田的十一石也是值得的,一来一回,等于自己收割二十一石粮食,得到十一石。
  “时间上来不及了吧?这万一要是下雨了,今年可就倒霉了……”田里说道。
  “俺翁,一家换个二三十石还是没啥问题的,不过就是辛苦一些。”
  “要跟楚国打了?”田里看着儿子,意味深沉的问道。
  田二点了点头:“本来是计划秋收后再去打的,为了保证秋收,王上让原先在赵国的军队开到了边境给楚国施压,但楚国那边好像察觉了,近期正在集结军队……”
  “咱们大汉啥时候在赵国有军队了?”田里愣了下,闻所未闻啊。
  “王离的四十万秦军投降了,就地改编了二十多万。”
  ‘啪!’
  田里猛的一拍手,兴奋道:“换,老四,赶紧回去弄一下,把咱收的粮食都拉去换了,那十一石咱也不要了,一换一就行,楚王小儿竟敢羞辱王上,大汉上下都憋着口气呢,咱就是累死,也得打他个龟孙……”
第214章
楚军为我们准备好了
  百姓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战乱,不需要什么太多的智慧。
  上面下来一个政策,他们很快就能将自己代入进去,然后去分辨出这个政策对他们来说是好的还是坏的。
  汉国成立至今大半年了,都做出了什么决定了呢?
  第一个便是耕地改革的事情,这个褒贬不一,有人说好,也有人说不好。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好的。
  例如田里一家,数量虽然比以前少了,但却能够让一家保证生活。
  直犁变斜犁,让耕种效率提升了不少,得以让百姓能够保证自家的耕地,三分之二以上都是精耕的。
  精耕的产量每亩能够达到两石往上,而那些散养的耕地呢?
  每亩地的产量能有一斗就烧高香了。
  散养就是纯粹的散养,不松土翻地,直接将种子撒下去,然后也不管他,到时间直接去收。
  不是不想管,而是生产力达不到,管不了这么多。
  精耕的是主业,散养的是副业。
  在一个就是立国之初就确定的免赋税三年,田里家没那好命,当初也没想起来加入汉军,所以没能跟上六年的免赋税。
  虽说惋惜,但三年也能接受。
  除此之外,他们还可以耕种官田来减免自家的赋税,虽然累了点,但对他们来说,这是实打实的收入。
  但凡勤快一点的,一来一回,一年都能人让自家额外多出养一个人的粮食。
  家里劳动力多的,干脆就派一两个去耕种官田,这一年下来也能赚不少呢。
  再说田里家,老二在县府当差,每年还有十石的俸禄,虽然不多。
  但家里的耕地父亲和兄弟帮他耕种了,加上没有分家,所以这十石粮食就等于是他们家的额外收入。
  所以说,先前田四站在地头傻笑,感叹今年敢壮着胆子吃饭了也不是无的放矢的。
  放在之前,每一顿饭都得精打细算,而每一顿的标准就是饿不死就行了,哪一顿饭敢说多放一把米的,那就算是特殊日子加餐了。
  所以,站在田里这样的家庭角度来说。
  汉国虽然也在打仗,但是似乎打仗跟他们没有关系似的。
  以往一说打仗,第一件事情就是征召徭役,然后征集粮食。
  现在呢?
  二十万汉军西进关中,没有征调百姓的一粒粮食,也没有征发一个徭役。
  先前说好的一年征调不超过二十天,现在这一年都快过去了,然后他们才愕然惊醒,今年朝廷还没有征召一次徭役呢好像?
  日子过着过着,不知觉得就过去了。
  现在停下来再回头看去,浑然发现,这一年他们的日子过的简直不要太舒服。
  这要是放在以往,这种好日子哪敢想象啊?
  对于现在的百姓来说,不频繁的征召徭役,不隔三差五的增加赋税,能有吃的,这就能让他们感恩戴德了。
  而汉国给他们带来的,远远的超过了他们的心理预期。
  这又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更多的百姓愿意将自己代入到汉国,从而渐渐的对汉国产生好感,将自己与汉国融为一体,对汉国产生归属感。
  跟田里家情况差不多的百姓还有很多。
  希望汉国越来越好,甚至是尽早统一的百姓也是越来越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4/70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