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佳闲王(校对)第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579

而骑弓最远的达到了一百六十步,同样是极限。
可这个数据距离李元吉发射的距离还相差甚远,仍旧不服输的程知节,一把从李元吉手中夺过那把反曲弓,接连发射了十支箭,而距离最近的也有两百五十步开外,甚至有一次奔着把弓打废的态度,程知节直接打出了将近三百步的距离。
“是不是不敢相信?”带着浓浓的笑意,李元吉很不合时机的出现在程知节身旁。
第一一三章:地龙翻身?
程知节满脸木讷的点了点头,岂止不敢相信?他宁愿去挨箭射也不愿意相信这个结果,那把看起来那么丑的弓,还那么小,怎么可能射那么远呢?
“这也就是科学院刚成立不久,很多方面的人才都还没来得及招募,所有方面都需要本王亲自去引导。”抬头四十五度望着天,双手置于身后,若是再来股微风轻轻拂过,效果就更好了。
“那个什么科学院真有这么厉害?”程知节依旧不敢相信。
科学院那是个什么地方啊?一个被朝廷承认的衙门,也仅仅于此罢了。
那里有各种各样的‘人才’,可这些人才却连将作监都进不了,更不能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吸引到其他人的重视,从而走上仕途。
李元吉将这么一帮乌合之众聚在一起,真能产生这么大的效果?
“厉害?这才哪到哪啊?”李元吉不禁嗤之以鼻,这样的科学院若算是厉害,那也就真的无话可说了:“科学院也不过才刚刚起步而已,人员虽然都有一技之长,但思想却极为拘谨,缺少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科学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等到什么时候他们能自己提出议题,申请经费开始研究的时候,基本上也就算是出师了,而到了那个时候,科学院将会成为大唐的核心所在。”
“吹牛!”程知节下意识的回应着。
一旁的薛万彻则是在心中偷偷的抹着泪水,为何要抹泪水?只有薛万彻和李元吉两个人知道。
“吹牛?”李元吉微微一笑,却没有反驳,语气平淡道:“或许吧!当空口无凭的时候,任何人都可以说这是在吹牛,但是现在呢?既然见到了实物,却还如此说?这就是思想方面的问题了。”
“往往被人忽略的,那些看似并不重要的,却是可以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文有文的好处,武有武的用处,这个世界上只要是存在的,就没有一个是无用的,看的并不是它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它能够为这个帝国带来什么影响力或者改变,而是看的当权者如何去将这些微不足道的东西揉捏在一起,让他们完美无瑕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东西。”
“自从本王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一切便已经释然了,什么皇权不皇权的,那只能为帝国带来几十年的繁华,让后人有个仰慕的对象而已,那并不是本王想要的,本王要的,是千百年后,华夏子孙可以站在这个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去俯视任何一个民族。”
“大唐科学院能带来这些?”程知节觉得有些头疼,很不想听,但又必须得听,不然没法跟李世民形容。
“当百姓手中的粮食多到吃不完的时候,当百姓可以有闲钱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的时候,当军队出征打仗的时候,将士们可以以最小的伤亡,以最快的时间,换取最大的胜利的时候。
当我们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帝国仅保留二三十万军队的时候,异邦依旧不敢有所异动。
当朝廷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们可以只考虑这件事情是否值得去做,应不应该做,而从来无需考虑所需耗费多少钱财的时候……“李元吉停了下来,没有看向程知节,而是手指着天:“终有一天,我们也可以像鸟儿那样在空中自由的翱翔,飞到任何一个我们想去的角落。”
程知节不断的点着头,一脸你赢了的表情。
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李元吉说的那些,连程知节都觉得很渴望,很期望。
可理智却告诉他,别乱想了,赶紧洗洗睡吧,那样的美梦想想也就罢了,做不得真。
“短时间内我们是做不到这一点,但大唐科学院就像是一颗种子,今日可以造出能射将近三百步的弓,明日便能制作出三百五十步的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总是能够达到那个目的的。我们缺少的并不是智慧,而是勇气!”李元吉继续卖着自己的人生理念。
说是吹牛也好,其他的什么也好,反正李元吉就是把科学院当做自己的事业去干了。
至于这个事业能在自己手中多久,这个就不知道了,埋下一颗种子,剩下的,就看后人自己的努力了。
“啧啧……还真别说,如果这种弓可以全面装备的话,到时候对付突厥,便可以更轻松的取胜。”程知节觉得跟李元吉聊天很无聊,全是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担心在这么聊下去会让自己发疯,连忙将话题扯回来。
“宋忠!”李元吉忽然朝着后面吼道。
“殿下……”宋忠会意的从怀中掏出那份前夜李元吉彻夜编写的计划书。
很详细,也很粗略,对于结果苛刻到了极致,但过程却是一笔带过,程知节与薛万彻都是领兵的一把好手,他们知道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去训练。
“弓和马鞍、马掌,你们自己去将作监那边要,具体的训练计划也都写在上面,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再来问本王。”将计划书交给程知节,丝毫没有亲自住进军营的打算。
“殿下不与我等一起?”薛万彻有些搞不明白,难道齐王就这么放心?还是说,就这么自信?
“你们自己看着办吧,本王事情多着呢。最近还要找人编书,另外科学院面试的情况也很不理想,本王打算开一座书院,招收一些孩子打小培养,忙着呢!”李元吉摇了摇头,旋即便转身打算回城。
城外这么冷,傻子才待在外面不走呢。
自从有了暖气之后,李元吉发现自己越来越堕落了,大冬天的已经懒到了连门都不想出的地步。
无奈的叹了口气,苦笑着摇头,估摸着是懒癌又犯了。
‘轰……’
‘轰……’
接连两道剧烈的声音忽然传来,声音有些沉闷,但却听的很清晰,就连大地也在止不住的颤抖着,震感十足,让人忍不住的心生恐惧。
李元吉面色一愣,心中瞬间狂喜,计划奏效了!
“不好,地龙翻身了!”薛万彻稍稍一愣,急忙高声大呼。
“多事之秋……”程知节倍感无奈,暗暗咒骂了句,然后高声的嚷嚷着:“速速回城!”
“慢着!”李元吉眉头紧皱的拦下了程知节等人,说:“应该不是地龙翻身,书上记载,地龙翻身应是连续性的,而这只有两次便再无后续。”
“速速进宫!”程知节才不管那么多,是不是地龙翻身又有什么卵用?这么大的动静,整个长安都已经知道了,他必须得尽快回宫去商议。
第一一四章:要不让齐王背个锅?
巨大的爆炸声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仅仅两声过后,整座长安便彻底的陷入了寂静。
紧接着,巨大的惊恐似是从空中笼罩着整座长安一般,巨大的阴霾,让所有人心头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长安几乎没有发生过地龙翻身这种事情,但常年为皇城所在,这里的百姓也见多识广,虽没见过,倒也是听说过不少,自是知道地龙翻身的恐怖。
于是,一个乱字便可以形容当下长安的情形。
百姓们纷纷收拾钱财粮食,有车的用车拉,没车的用肩扛,街上的兵士举手无措,大眼瞪着小眼,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
长安、万年二县也陷入了沉寂,或许用懵逼来形容会更合适一些。
‘啪……’
乱糟糟的一团,令李元吉满脸的震怒,抬手便是对着马下军士一鞭,再次将暴躁的性格展漏无疑。
那军士抬头一看,也不敢还嘴,甚至不敢伸手去捂被抽打的部位。
“要你等何用?”李元吉的气愤,并不针对个人,只能说被自己逮到这个士兵比较倒霉,好吧,其实这一切都是装出来的。
长安城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没有人比自己更清楚,这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只是没有想到李世民的反应会这么慢,都这么久了,城中百姓乱也就罢了,连军队也如此混乱。
本不想多管闲事,但如今恰巧被遇见,不管不顾的话,未免有些不大合适,“传本王令,城中所有军队全部出营,上街维持秩序,安抚百姓,若有作奸犯科者,直接拿下,交由刑部从重处置!”
“诺!”那兵士应了声,连忙跑着去招呼其他人,是不是官这个时候已经不重要了,齐王给他下的命令,他就得担负起这个责任。
“你们也去,注意百姓!”程知节朝着身后的兵士也吩咐道,他们是骑兵,速度会更快一些。
“诺!”
……
李世民面色铁青的坐在大殿上,殿中气氛极为沉闷,往日喧闹的场景忽而不见,大臣们一个个垂着头,不知心中想着什么?
“起奏陛下,应当不是地龙翻身,臣早些年走了不少地方,也到过那些经常出现地龙翻身的地方,了解过一些情况,地龙翻身往往不会这么快便结束。”心头隐隐有股不妙的感觉传来,心急如焚,可长孙无忌还是得站在这里替皇帝排忧解难。
“不是地龙翻身?那又是什么?什么能制造出如此巨大的动静?”李世民有些茫然,自打登基以来,好像就没一件事情办的顺利过,每次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难道说?这皇位真的不应该由朕来坐?
李世民不禁在心中暗问一句。
皇权有皇权的好处,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百姓的信仰所在,但皇权也有皇权的坏处,像是一些天灾之类的,皇帝就得主动的去背起这个锅,去承担起这个责任,但皇帝毕竟是皇帝,他可以在大义上承担起这个责任,但具体的惩罚却不可能由他去承担,所以,这个惩罚也只能落在宰相身上。
李世民悄悄的打量了一眼几个宰相,都是自己的得力助手,清一色新提拔上来的,无论拿谁去顶这个罪,都是莫大的损失。
“陛下应当立即下令安抚百姓,避免引起更大的慌乱,同时查清来源,做好应对准备!”房玄龄及时提醒。
这么大的动静,长安不可能不乱,百姓不可能不恐惧,事发到现在,少说也有一刻钟的时间了,朝廷竟然毫无反应。
“报……”拖着长长的腔调,一名禁军卫士双手拱在胸前:“禀报陛下,翼国公在殿外求见!”
“诏!”李世民当即挥手。
秦琼脸色有些苍白,走起路来挺着腰板,给人一种很健朗的感觉,前提是不去看他的气色。
看着秦琼如今这个样子,李世民也心中一软,暗暗惋惜不已。
这个陪着自己征战数年的大将,深得自己喜爱的大将,如今却在大业初成之时疾病缠身,空饷名头,却只能坐在家中静养,一时间,李世民觉得自己有些亏欠秦琼。
“赐座!”对待下属,李世民从来都是以宽厚待人(表面上),当众给身患疾病的秦琼赐座,虽然没什么太大的卵用,但也还是能提高一些他的形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5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