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佳闲王(校对)第5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9/579

而其授课过程等等,也与职专极其类似,只不过更加庞大一些而已。
“殿下,学生觉得,造成此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学艺不精!”科学院的现状,书院的现状,屈突仲翔通过半天的时间也有所了解了,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几句话就能概括的问题,思考了两天的时间,屈突仲翔终于是找出了问题所在。
“学艺不精?”李承光愣了下,虽然很符合现状,但敢说四大书院毕业的学生学艺不精的,这还是头一个。
当然,李承光再怎么精干,也不过是一个九岁的孩子,其智力远远没有发育到成人阶段,有些问题想不到,想不明白,也是很正常的。
“正是,或者可以说的再详细一些,书院的课程设置存在着巨大的问题。”屈突仲翔直言道,身为书院的学生,对于课程设置什么的他自然比谁都清楚,作为一个学生,他没资格去谈论这些,但现在作为寻找问题的人,他有资格去讨论这个问题。
“说说看!”李承光有些疑虑的看向屈突仲翔。
课程有问题吗?
这个真不好说,以前的研究员,要么就是光杆出身,不过那批人进步的空间已经不大了,现在大多数担任一些普通的职位,真正顶梁的,是前几批书院毕业的学生,他们的知识更加充足。
既然他们都可以顶梁,那为什么现在毕业的学生不能去完成接班的任务?
课程的确有所变化,但这个变化是增加了一些更深奥的东西,以及最新的一些不涉及保密的知识。
从这一方面来说,现在的学生学到的知识,要比当年那批人学到的更先进,可结果却恰恰相反,现在的这些学生,即便在进入科学院两年以后,依旧不堪重任,这就很尴尬了。
“就拿学生的课程来说,其实整个书院都一样,只不过学生选报了机械专业的课程,但是机械专业的课程,书里面讲解的知识,却是最简单的知识,平地机的运作原理,马车的运作原理,蒸汽机的运作原理等等。到处都是原理,可到了现实中,这些知识不能说没用,但大多数都是用不到的。
如果是研究蒸汽机的,学习马车的运作原理或许还有些帮助,毕竟蒸汽机搬上马车,那就是最简单的卡车,可为什么又要去学平地机的运作原理?这两者是完全不相符的知识。
知识没有没用的,但问题在于,所学的知识太过复杂,而无法达到专一而精的地步,学生最感兴趣的便是蒸汽机这一块,若是可以放弃其他不相关的知识,或者说,只学习蒸汽机这一块,用一两年的时间彻底的吃透这里面的技术,然后在用接下来的两年去摸索,去改变,就算无法研究出最新的蒸汽机,至少这个时候进入科学院蒸汽机相关的单位,只需要短时间内的学习,基本就可以胜任的。
再不济,也可以到蒸汽机厂去担任技术岗位,可是现在什么东西都只能学个大概,没有深入研究的机会,需要将大量的时间用到其他的地方,这不就是一种浪费吗?
反正学生现在就一种感觉,在专业技术方面,好像什么都懂,但是又什么都不会。“屈突仲翔拿着自己的感觉来亲身分析着。
“这改动的太大了……”李承光犹豫了下。
书院的制度是固定的,李元吉不可能没发现其中的问题,可这种制度依旧是固定的。
所有的书院学生,都有大约三分之二的相同课程,这类学科被称之为必修课,每个人都必须要学习的。
而余下的三分之一,则根据个人兴趣来进行选修,屈突仲翔选择的是机械专业,也有学生选择的是行政管理,这也是选修最多的,因为这对他们日后进入仕途有巨大的帮助。
两者泾渭分明,一个就是当官,一个就是往技术岗位走,各有各的好处,各有各的劣势。
“殿下,其实并不需要改动什么,殿下还记得先前学生提起的预科吗?”屈突仲翔自然不是什么愣头青,好歹家族在那摆着呢,所见所闻,都不是那些普通人能比的。
连李承光都能意识到的问题,皇上意识不到吗?
再说,皇上会出错吗?自己傻乎乎的去提出来书院要改革,这不是在打皇上的脸吗?
这话一旦传出去,先不说外面,就是家里的二老都能把自己给打出翔。
所以,皇帝是没错的,错的是下面的那些大臣,思想太过固化,没想过要更进一步的去完善,恩,这个锅甩的很合适,很完美。
“你的意思是,书院课程依旧,单独设置预科,进入预科的学生在专业方面进行专一的学习,从而达到精通,如此一来,只需两三年的时间,便可进入科学院,从最基层做起?”李承光倒是明白了屈突仲翔的意思。
这么操作其实也是可以的,而且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而且这么做,好像也很符合现在的情况。
科学院内就是分工明确,每个单位只负责自己的事情,比如火车组那边,有人只负责蒸汽机的研究,有人只负责动力系统如何布局能在相等压力的情况下,提供更多的动能,有人则只负责整个火车的布局,诸多的小组,共同组成了一个火车组。
研究蒸汽机的,未必懂火车该如何布局,也未必懂如何布局才能提供更大的动力,但这有影响吗?毫无影响,做好自己的事情,其他的让其他人去做就好了。
用现在的流水线来形容这个问题,显然是最合适不过的,特别是卡车生产线。
“对,就是这个意思,等于是在外部直接让这些学徒变的更强大,与科学院的差距变的更小一些。”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第六五五章:预科
有了明确的方向,接下来对于李承光来说就简单了许多。
派人去走访各处调查,拿回来详细的情报之后,在对其进行综合整理。
而现在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书院的老师这个问题。
其他的还好说,但是那些专业科目的老师,大多数都是从科学院出来的。
说白了,就是在科学院几年的时间了,水平却依旧没有达到要求,但是比起外面,他们的水平的确提高了不少,这部分人是没希望进入科学院的,但是就这么流落出去也是一种损失。
于是就将他们安排到书院去负责教授相应的科目,也算是给他们安排了一个去处。
如果想考科举的,倒是也可以再给他们一次机会,不过对于这部分人来说,考中的希望并不大,因为跟选择了行政管理科目的学生来相比,他们并没有什么优势。
所以这部分人大多数都进入了学校当了教员,专业课的教员。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教授这些初次接触的学生,他们的确是游刃有余,但是再往深层次进入一些,他们的水平就有些不够看了。
所以,接下来的计划就必须要变更。
在拿到大量的数据以后,李承光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完善了这份计划,至少在李承光看来,这份计划是没什么问题的,屈突仲翔也觉得很不错。
于是乎,这份计划就被提交到了李元吉那里。
看着手中的这份计划,李元吉还是很满意的。
太子的动静,他又怎么会不关注?
事实上太子能够拿到如此清晰的数据,这里面也有自己这个当父亲的功劳。
不过李元吉只是负责在一旁辅佐,真正下功夫的,还是李承光自己。
甚至在这份计划的制定之初,李承光也很少让其他人参与,等到他制定的差不多了,才拿出来让大家讨论完善。
不得不承认,李承光的学习能力以及态度还是挺不错的,且单看这份计划的内容,就知道他肯定接受了不少人的提议。
当然,最让李元吉满意的,是李承光把屈突仲翔给招募了过来,虽然当下还没有明确,但这个态度是毫无疑问的。
这个决定,无形中的又为李承光拉拢了一批老臣。
虽然现在李承光的地位很稳固,但是这种日常的维护,还是必不可少的。
话归正题,李承光的这份计划,在李元吉看来是没什么太大的问题的。
李承光虽然年幼,但他身边的那些人可不年幼,且这份计划还有马周的润色,除非自己故意去挑毛病,不然的话,是很难找出什么问题的。
首先提出的就是这个预科的设置。
什么预科不预科的,其实在李元吉看来,这就是一个研究生的设置。
所有的教员,不再从其他地方招募,也不会随意的让人加入进来。
对于教员的甄选,只有一个渠道。
或者说设置了一个门槛,只有在科学院内担任副主任研究员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才有资格担任这个教员。
而所教授的科目,自然就是自己所在的领域。
其实这个计划就是让那些专家级别的研究员抽出一定的时间来教一下这些学生,同样的,为了不浪费专家更多的时间,也不浪费学生的时间。
这个教学制度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而最大的改变就在于,只学习专业科目,若是有相关科目需要学习,则由学生自己去解决。
当然,李元吉还是从中找出了一些问题。
“专家们整日忙于研究,鲜有休息之日,哪来如此多的时间去教授学生?若是有这个精力,科学院内那些学徒会沦落到这一步吗?”李元吉直接说道,不是他想找问题,而这个问题就摆在这里,根本绕不过去。
至于解决办法,他自然有,但这个时候就说出来,岂不是白费了一番苦心?
“这个……”李承光愣了下,他之前找人问过这件事情,那些专家表示每个月还是可以抽出几天的时间去做其他事情的,于是便有了这个计划。
但现在李元吉却说不行,反正作为太子,作为儿子来说,老子都说不行了,那就是不行。
从某个方面来说,这些考入预科的学生与科学院内的学徒没什么区别,甚至在专业方面还不如他们。
所以,李元吉提出的问题又是切实存在的,很遗憾,关于这一点,所有人都忽略了。
也不算忽略,只是考虑的出发点不一样。
李承光和马周考虑的是用两三年的时间来培养这些人,而李元吉的出发点则是专家们没那么多的时间去浪费在这上面,与其有精力去跟他们讲基础,为什么不直接在科学院内对着那些学徒讲?何必要多跑这么多次浪费时间呢?
“父皇,是否可以从研究员中抽调一两位来担任第二教员,由他们来负责讲解一些基础的知识,待到一定程度之后,再由专家来负责进行更深层次的指导?”李承光提议道。
主任忙不过来,没那么多时间,普通的研究员总没问题吧?
研究员的知识能力不如主任,但也比那些学徒强的多,来教一些基础的知识,对他们来说未必是什么坏事,况且一个主任手下少说也有十个研究员,隔三差五的抽一个出来,总没问题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9/5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