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佳闲王(校对)第3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4/579

房玄龄虽然表现的完美,可问题的核心也同样展现的很清楚,从不轻易的,从不独断的做下某个决定。
别说什么老麻烦上级会给人一种无能的感觉,其实不然,上级其实就喜欢下属来麻烦自己,不过不是那种无厘头的麻烦,该麻烦的麻烦,不该麻烦的不麻烦,能做到这一点,绝对会是一个上级喜欢的下属,前途无量的下属。
“不用去管那些,你我只需牢记自己的身份,不忘初心即可,这些事情暂时还落不到咱们头上。”马周轻轻的摇了摇头,说道。
皇甫无逸虽然年纪稍微大了一些,但在这些问题上还是很看重马周的。
毕竟马周跟皇上在一起的时间更久,有些东西也比他理解的更透彻。
的确,身为皇帝的心腹,他们要做的事情有很多,需要担忧的事情其实也并不多。
只要牢记两点即可,自己是皇帝的人,自己要给皇帝挣面子。
……
关于房玄龄被撤一事,虽然在内阁的风波算是渡了过去,可是在吏部,在各部,这场风波才刚刚开始。
但这毕竟是高层的事情,底下的人再怎么讨论,也只能是吓唬讨论,影响不了任何事情。
内阁会议结束之后,房玄龄便在吏部收拾了一番,然后将吏部官员召集了起来,宣布了自己的卸任,以及接任者是谁。
其他的话倒是没有多说,对于吏部这个待了几年时间的地方也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留恋,而是直接带着几个中书省的属下,搬着自己的东西就离开了这里,接下来,他将坐镇中书省。
或许是商议好的一样,房玄龄前脚刚刚离开,萧瑀后脚便跟着进了吏部。
虽然正式的任命还没有下来,但内阁会议已经通过的提案,提前过来是没有问题的,况且房玄龄已经离开了这里。
进入吏部之后,在两位吏部侍郎的介绍下,逐一的跟这里的官员们见了个面,算是稍稍的熟悉了下。
想象之中的风暴并没有到来,见完面之后,萧瑀便让众官员散去,各自干各自的事情。
而他自己,则是让人调来了吏部近一年以来的工作日志,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从头看了一遍。
接下来的一个月内,每日早中晚,萧瑀都会去尚书省一趟,处理一些必要的公务问题,若是有急事,也会有尚书省的官员拿着文件跑去吏部找他解决。
除此之外的所有时间,萧瑀都会待在吏部。
除了必要的事情以外,他很少在吏部走动,更没有动不动就去召集各部门的官员开会什么的。
就连例会,也是由两个侍郎负责主持。
日子过的太清闲了,皇帝仅仅只是一句话,萧瑀的生活便彻底的改变了。
现如今,从不加班的萧瑀,也不得不跟着众多的同僚一起加班,不过人家加班是处理公务,他加班则是看资料。
吏部官员的个人资料,工作日志等等。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事就这么过去了,新来的,在官场中名声‘并不好’的萧瑀没打算大动干戈,也没打算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时候。
萧瑀却出人意料的,在上任一个月后烧起了第一把火。
朝廷改制后最大的改变在哪里?
官员不再是铁饭碗,只要能力不足,就有被清退的可能性。
现在不是后世,古代也没有那么多的规章制度,虽然清退一名官员并不容易,所需要经过的流程也很复杂,先是需要部门的负责人写一份报告,然后由提起人写一份报告,交由吏部尚书审核签字,并写上自己的意见,观察结果,走完这些以后,在呈交皇上,如果皇上也签字表示同意,那么就只能说再见了。
再见不是内退,这时候还没退休那么一说,更没有买断工龄之类的,真的是一分钱的补偿也拿不到,直接就这么走人的。
当然,流程虽在,但在改制过后,真正被清退走人的是一个也没有,最终全部被皇帝给打了回来,但是这些人留在原部门也同样一个没有,全部被调往了别的地方,算是勉强给了口饭吃,如果表现依旧如此,那就只能再见了。
萧瑀直接在内部进行了小范围的工作调整,将一些不如意的,自己认为有能力的人调到了更重要的位置,讲那些自己认为实力不行,或者有明显缺陷的,调到了其他的位置,虽然没有进行清退,但所有人都明白,那些被调离的人,如果依旧如此的话,这次怕是要真的倒霉了。
第四二九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各衙门内部的人员调整,皇帝是没心思去管的。
唯一需要皇帝做的,也只有当吏部以书面形式呈交的时候,直接盖个章就算通过了。
除非是一些重要职位,或者皇帝重点关注的人才有资格得到皇帝的询问。
否则的话,一个国家单是朝廷就有一千多人的规模,连带上各个州府,这个人数会更多,皇帝哪有心思一个个的去管?去看?
萧只是拿着一份申请去见了李元吉一面,整个过程更是连一盏茶的功夫都不到,然后问题就解决了。
且李元吉甚至没有仔细的去看关于吏部人员调动的详细情况。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房玄龄想再回吏部是不可能了,而且他也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能重回吏部,对于这些人的去留任用,也不是他一个离任的尚书能做主的。
“房相,这萧也太欺负人了简直……”
古往今来,国内国外,无论是封建,法制,亦或者民主。
无外乎一个人情社会而已,无论是什么制度,都逃脱不了这个基调。
在吏部混的不如意的一些人,下了班以后便来到了房玄龄的府上诉苦。
虽说房玄龄已经不再担任吏部尚书,但是毕竟他还担任着中书令,还在内阁之中,所以下面的人也搞不清楚,到底是房玄龄犯了错而被罢免了吏部尚书职位?还是皇上对他另有任用?
毕竟在之前,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再者,以他们对房玄龄的了解,似乎也更倾向于后者。
“就是,工作多一些,苦一些,这些大家倒是能理解,毕竟其他的衙门也都这样,咱们也没理由清闲着不是?可这萧也太不讲情面了,庞斌不说功劳,苦劳总有吧?哪一天不是最后几个走的?只要是交到他手里的工作,哪一件没有做好的?可就因为犯了一点小错,萧连给他解释的机会都不给,直接就给降了。”有人继续愤怒的鸣着不平。
遥想房玄龄在的时候,不说日子过的多好,可通情达理还是没问题的。
一些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即便是犯了错,没有造成影响的前提下,顶多就是训斥几句,在严厉一些也无非就是罚奉。
可到了萧这里,人情不讲了,连个谈话也都没有,直接就拿刀子开始杀人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可这火也不是这么烧的。
“庞斌的事暂时还不太好说,毕竟他犯的错误有可能是原则性的问题,这一点咱们现在也不能肯定,但是杨渠被降可就真的很冤枉了。”又一名官员站出来发着牢骚,丝毫没有避讳的继续说道:“不是我护短,杨渠是我小舅子不假,可我任及是什么人大家也都清楚,事后我详细的询问过杨渠,大的问题的确没有,就是有些马虎,总喜欢把资料给放错,除了这些以外,根本没有其他的错误,仅仅因为这些问题就被调到了存档处?”
“的确,举贤不避亲,杨渠虽然马虎了些,但在任主事麾下,即便是出了问题,也能迅速的解决,而这些年来杨渠的问题也是在内部,从未出过考功司,而任主事的工作怎样?这也是有目共睹的,杨渠的确是个人才,被调往存档处,这是在毁掉一个人才呀……”有人立即附和道。
任及官职不高,只是考功司下辖的一个主事,从八品下,按理说这样级别的人别说是跟房玄龄坐在一起吃饭,就是登门拜访,都未必能有资格。
而从他的年纪,以及职位来看,任及也不可能是房玄龄的心腹,哪有自己当了几年吏部尚书,连自己的心腹都没能提上去的?多的不说,起码也得是个从六品上的员外郎吧?
事实上,今日登门拜访的,级别最高的也不过才是两个员外郎,连个郎中都没有出现。
这种级别,来个主事也并不奇怪。
房玄龄没有将人拒之门外,哪怕这件事情有可能会传出去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
可在权衡利弊之后,房玄龄觉得自己不见他们,对自己的损失将会更大一些,所以这才忽略了对方的身份级别,统统给请了进来。
吏部没有问题吗?
有!
可在房玄龄看来,那些都是小问题,不去清除的话,反而有利于当下的工作。
毕竟各个衙门里都需要高强度的工作,甚至是连轴转,短期内倒是没什么问题,可日积月累下来,总要给人找个发泄的地方。
可这是朝廷,又不能任由他们胡来,所以,在不影响整个大局的前提下,房玄龄是可以容忍一些并不严重的小问题的。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房玄龄卸任了,继任者可不是那种好说话,懂梳理的人。
萧那是什么人?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的人,一丁点小错就要狠狠的批评的人,这种人的确可以做好所有的事情,可也仅仅局限于此。
长久以来,下级对他虽有敬畏,但更多的是恨意,上级虽然无话可说,可时间久了,对于这种不懂变通的下属也未必会喜欢到哪去。
如果是因为别的原因而导致自己卸任,萧上台的话,那现在房玄龄并不会手软。
说真的,对付萧这种忠厚耿直的老臣,房玄龄有一百种办法。
可是现在,他一种办法都不能用,非但不能用,还必须要帮助萧稳定吏部,否则的话,萧没事,第一个倒霉的必然是他房玄龄。
“诸位……”想了想,房玄龄还是摊了摊手,尽可能的提高了腔调。
这些人官职不高,但却是打前站的,如果自己不能杜绝他们现在的想法,后面来的会有地位更高的人。
自己倒是不怕麻烦,可以一遍遍的去解释,可有人却不这么见的。
“老夫知道诸位心里苦,可老夫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所以这个忙,是注定无法帮助你们的。”房玄龄直接为今天的宴会定下了基调,帮忙是不可能的,谈谈友谊倒是没问题,而在这个基调下,后面的问题也好去解释一些。
虽说房玄龄做的没错,可这话听在这些官员们耳中,感觉可就不一样了。
但却碍于官职太低,身份低微,能进来跟房玄龄说说话就算是不错的了,谁还敢去顶嘴,反驳?
虽然心中不爽,可还是得耐着性子继续听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4/5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