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佳闲王(校对)第3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7/579

“保重!一定要活下来!”论科耳深情的看了眼尚囊,犹豫中带着一丝的悲痛。
“放心吧,我这就派人过去请求议和,实在不行投降也可以,能拖一会儿是一会儿,你一定要带着赞普去一个安全的地方。”尚囊点了点头。
议和,投降,说白了都是拖延的一种战术,至于最终的结果怎样,谁也不知道。
但现在的情况,尚囊已经不指望能打退唐军了,事实上他们根本打不退唐军,甚至不能保证内部的安稳。
谁知道内部是不是还有那些隐藏的造反派势力?如果他们在这个时候暴起发难,问题可就相当严重了。
尚囊只想保存实力,投降了,唐军总不能继续杀吧?只要人活着,坚持到唐军撤军,余下的就都好说。
‘轰隆隆……’
大地在微微的颤抖着,不大会儿的功夫,一股山崩地陷的感觉骤然传来。
逻些城为中心,那股剧烈的震动感从四面八方不断的传来。
那种剧烈的震动,让每一个人心头都蒙上了一层阴霾,满脸震惊的看着四面八方的敌军,满脸的不敢相信。
山上的唐军,他们看到的唐军,仅仅不过只是冰山的一角而已。
排在最前面的唐军,以不紧不慢的速度朝着山下奔来,而山的另一面,他们看不到的地方,却在源源不断的出现着新的唐军,谁都不知道山的另一面到底还藏有多少唐军。
如果真的要去形容的话,那么他们的心中只有八个字,密密麻麻,铺天盖地。
对面的唐军很安静,没有喊杀的声音,一个个的唐军,只是紧紧的握着自己手中的兵器,在明光铠的严密防护下,催促着胯下的战马逐渐的加速。
地形优势,对于骑兵而言,依旧拥有巨大的作用。
地形占优的一方,可以在更短的距离内,将战马的速度提高到最快,平地上需要一二里地才能让战马彻底适应这种速度,这种频率,并且保持稳定下来。
但是现在,根本不用那么远,只要他们从山上冲下来,甚至不需要冲下来,战马的速度就已经足够了。
而这个时候,只要让他们冲进自己的军营内,那么不需要多久的功夫,整座营地都将会被对方给冲垮。
看着人手一套的明光铠,吐蕃军心里甚是羡慕,但这种羡慕紧接着却被心中巨大的恐惧所占据。
怎么办?打不过,跑不跑?往哪跑?
一时间,整个吐蕃营地乱作一团,毫无章序。
甚至有人在不断的想念着唐人的拒马之类的装备,如果他们也有的话,在营地外摆上一大堆该有多好?
拒马那玩意儿,规模不大,也不难制作,但是起到的作用却很巨大,虽然不能挡下全部的骑兵,但只要挡住了前排,后面的速度自然会降下来,而降了速度的骑兵,优势已经被削弱了不少。
可惜他们没有,不但没有,整个营地甚至连一百根长矛都凑不齐,他们的武器很简单,弯刀,弓箭,只有这两种,而且质量还很差。
而之前跟唐军已有数次交手的他们,又怎会不知面对唐军时的压力?
压力就像一座大山,而唐军就是背着大山移动的巨人,一步步,迅速的朝着吐蕃营地压来。
好不容易攒起了那么点军心士气,被李靖磨了几个月的时间,基本上也差不多给磨没了,而每天军士甚至每天都在祈祷,不要将自己派去跟唐军作战。
乱,很乱!
吐蕃营地中,有逃跑的,有丢下武器不知所措的,有愣在原地的,有拿着弯刀不断砍杀那些逃跑军士的,叫骂声,哭喊声,在苏定方率领着大军出现的那一刻,整个吐蕃大军的军心就已经散了。
第三九六章:兵锋所指,皆为蝼蚁
冲阵喊杀,一个很普通,却又很有效的方式。
其好处在于可以让士兵通过喊声来释放自己的紧张,同时提醒自己提高注意力,给自己鼓舞打气等等。
说白了,对于自身而言,这就是一个让自己放松的方式之一。
而对于敌军而言,整齐划一的喊杀声,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给对方带来震慑力。
如果十万人同时喊一声杀,虽然未必会做到整齐划一,但这十万人的喊声,会在耳边不断的缠绕着,倘若对方只有一万人,或者五万人以下,那么即便是唐军这种训练有素的精锐战士,在内心深处也多多少少的会有一些颤动。
虽然表面上还不至于表现出来,但这的确是一种很好的震慑方式。
至于面对那些鱼腩、杂牌部队,若是人数足够的情况下,甚至可以通过战前的这一声喊便将对方吓退。
只是这种情况少之又少。
但是,在唐军身上,却看不到这些影子。
没有震耳欲聋的喊杀声,什么都没有,入目之处,只是成群的唐军骑兵,双眼死死的盯着前方,胯下不断的用着力,手持横刀或是长枪,做出一副砍杀的姿势。
稍显沉闷的战场,却是将吐蕃军给吓的不轻。
如果不是在白天,如果不是知道对方的身份,如果这是在夜晚,他们一定会认为袭击他们的根本不是人。
先前唐军出现的山坡上,苏定方带着一些护卫此刻就站在那里,整座战场尽收眼底,一目了然。
一个从不被认为是合格统帅的人,如今却站在了这里,他不仅征服了手下的将领,更是征服了手下十几万的将士。
成功,没有捷径,即便他走了捷径,但也仅仅只是加快了成功的速度而已。
苏定方从不认为自己比别人更有才能,比别人更加优秀。
自己只不过是凭借着皇帝的信任才有了今天,所以,苏定方很清楚自己的身份,清楚自己的位置,清楚自己的目的,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旗帜飘飘,即便是骑兵队伍,也有不少的旗帜。
这些旗子不尽相同,很多都不一样,颜色,字体等等,外人根本看不出这些旗子代表着什么,甚至苏定方也不能说出每一面旗子代表着什么意思。
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于这些旗子的了解,这些旗子的作用,只有一个。
什么旗子插到的地方就是胜利的宣示,什么旗子比人更重要,旗子就是脸面,旗子就是尊严之类的,在这里,这些胡话通通都是狗屁。
这些旗子的真正作用只有一个!
上了战场的,不一定都是战兵,不是每一个上了战场的士兵,他的任务就是杀敌。
郭汜,一个游走于普通将士之外的士兵,但是在这里,他的地位却很高。
当然,不是说身份,而是指他在战场上的地位。
郭汜的身边,是校尉,没有那些杂七杂八的称呼,校尉,在这里只代表一个级别,跟一等兵的意义一样。
改制,也就是打乱,重组,进行新的编队。
有些时候为了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环境下的作战,统帅会根据各地的情况来进行临时的改动,这些都是正常范畴之内的权力,不存在越权什么的。
而他们这里,一个校尉,代表着手下有五个团,即一千人的规模。
郭汜的身边,围着一个队的将士,这一个队的将士只有两个任务,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任务。..
即保护校尉,保护旗帜,杀光所有企图进入这里的敌人。
保护旗帜,无关颜面,它代表的,仅仅只是指挥。
旗子不能丢,原因是丢掉了旗子,会影响校尉的指挥作战,会让一千人陷入短暂的混乱。
这一队既是护卫,也是预备的旗兵。
校尉早已看好了地形,带着部队一马当先的冲了过去之后,便是伸手一指左前方。
作为旗兵,郭汜对于自己的职责也早已是廖记于心,根本不用思考,几乎校尉下令的同一时间,他就能做出正确的反应。
校尉手臂还未打直,郭汜便单手操纵着三米高的旗杆,斜指左前方。
然后,整整一千人的骑兵,开始微微调整自己的方向,朝着旗子所指的方向冲去。
慌乱的吐蕃人,早已被这千军万马冲锋的架势给吓破了胆子。
唐军的异常反应,更是让他们恐惧不已。
没有想象中的喊声,有的只是门头冲锋,整个世界里都充满了大地的惨叫声,战马的马蹄声。
压抑,除了压抑还是压抑。
那种感觉就像是你明明遇见了自己的死亡,也知道了自己会在什么时候死去,可就是不知道杀死你的人在哪里,自己会怎么死掉。
只有真正在这里的人,才能体会到这种感受。
相比较对战前的喊杀声,这种默默无闻的冲锋,显然更具有杀伤力。
‘砰……’
高速疾驰的战马,直接将一名在营地中抱头乱窜的吐蕃军撞飞出去,整个身子狠狠的向后倒飞着,鲜血在空中飘荡着,想要伸手去抓,可怎么也抓不住,想要躲开,可怎么也躲不开。
无论自己躲到哪里,都会有骑兵在那里等着自己,就算是躲开了,可后面紧接着跟上来的战刀自己也躲不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7/5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