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佳闲王(校对)第2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4/579

而两者相比,泾阳距离作坊的距离更近一些,虽然长安很方便,但这里人也多。
“其二,泾阳距离长安更近一些,也更有利于让朝廷随时了解情况,以便做出改进。”
“其三,可吸引部分有钱人前往那里……”
“其四……”
“其五……”
李元吉一口气说了五个理由,有些是足以让人信服的,有些则是让人抱有怀疑态度的,但也是那种说不明白,也找不出具体反驳理由的,只能将问题交给时间去处理。
“那就在泾阳先试验一年吧,不过臣建议,将宵禁时间推迟至子时即可,毕竟还有太多的未知,也算是有个缓冲。”眼瞅着李元吉一口气摆出了这么多理由,房玄龄只能点头答应,并且稍稍的提了点意见。
除非他傻了,才会在这个时候拒绝李元吉。
没瞅见人家准备的这么充分吗?也真不知道马周那货是怎么说动皇上的。
同样坐在内阁的皇甫无逸悄悄的打了个冷战,他可是知道实情的,这事还真不是马周说动陛下的,而是自己跟陛下提了句,然后引起了陛下的兴趣,这才召见的马周询问的此事。
当然,昨日才召见的马周,而马周之前提出的观点也远不如今日陛下所说的观点,皇甫无逸倒是觉得,似乎陛下也早有此意,只是一直没找到机会罢了。
猛的摇了摇头,管他呢,宵禁取消了也好,至少户部的税收会更多一些,蚊子再小也是肉,咱皇甫无逸也会幻想着有朝一日钱多到花不完的地步。
“取消宵禁可不是什么小事情,所以……”李元吉继续缓缓的说着。
房玄龄心中猛一咯噔,感情重点在这里等着呢?
我说咋总感觉少了点啥,一时间,房玄龄有些欲哭无泪,现在自己已经答应了,那么下面不管李元吉说什么,自己都不好再去反驳,虽然李元吉这么做是为了保住这一帮老臣的面子,可这也太委屈了点吧?
“此事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官府,现在官府的体制根本无法满足取消宵禁以后的需求,所以,朕决定对泾阳官府进行重新的划分……”
李元吉这一席话可是将不少人都给吓的不轻,重新划分?说的轻巧,可谁都知道,一旦成功,那将是对整个大唐的官场进行改革。
虽然朝廷已经改过了,各部门的职责也划分的很清楚,可若是涉及到下面的州县,那可就没朝廷这么容易了。
毕竟朝廷在高级,也就那么几千人,下面的州县可是涉及到几万人,数十万人规模的,若也是来个大裁撤,以后这日子还好过吗?
恩,就以县来说吧。
县设县令一人,负责统筹全县政务,一县的老大哥。
县丞一人,副长官,负责协助县令。
主薄一人,是勾检官,负责勾检文书,监督县政。
县尉一人,这也是个老大哥级别的人物,虽然他做不了决定,但这位手里的权力很大啊,全县所有的政令,都要经过这位的手,上面的三个做完决定,勾检过后,具体的执行就要交给县尉,包括行政,司法,财物等各个方面,是具体负责庶务的官员。
下面还有上百官吏,若是减去一些的话,估摸着这些人得头疼死。
刚欲反驳,李元吉却紧接着开口道:“现在这些主官要负责的事情太多了,以至于根本无法顾及全面,所以很多地方,也都会因为人手不足等问题而暂时搁置一些事情。
朕觉得应该为他们减减负,比如说县尉只负责行政,司法和财务等独立出来,由县丞负责各衙门的协调。
而独立出来的司法,则归朝廷直管,但受县令调遣。除此之外,县令无需再去审案判案,在各州县设置专一的审案衙门,由这些衙门来负责。独立出来的司法,只负责维护治安,抓捕罪犯,搜寻证据等事情。
而财务独立出来,依旧属各县管辖,只是级别与县丞相等。
此外,设立专业的消防衙门,用以保障防火等安全隐患,而消防衙门则以军制为核心,人员也均享受军人待遇,而他们的主要任务,一是灭火,二是防范,所有开业的店铺,都需要接受他们的检验,合格之后方可开业……“李元吉噼里啪啦的拉出来一大堆的说法,让人听的有些晕晕乎乎的。
但不管怎么样,他们还是听明白了李元吉话音里的意思。
一是削弱了县尉手中的权力,二是提高了各州县下面曹事的级别,曹事就是县尉手下具体负责各种事务的官员。
三是司法独立了出来,由朝廷直接管辖,剥夺了县令判案审案的权力。
四是设立了专一的审案衙门,这也就意味着,未来这种模式将会成为常态,所有的州县,都将失去独自审案的机会,这样做的好处是徇私舞弊的可能性被降低。
五是设立消防衙门。
五个要点,算来算去,除了对县尉的影响较大,对县令有些影响以外,对于整个县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具体的影响。
而之前他们最担心的人员问题,非但不会被缩减,反而会得到扩充,这样又能增加一些就业岗位。
司法独立……
脑子里不断的回味着这四个字,在联想到李元吉对其的解释。
片刻之后,房玄龄心中黯然一惊,不由得抬头望向李元吉。
然后在看看周边的其他同僚,虽然早就知道李元吉并非常人,但这一次房玄龄还是被深深的给震惊了。
与其说是为了配合解决取消宵禁后的一些问题,倒不如说是李元吉想借此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而这一次,李元吉更是直接斩断了地方上的命根子,准确的说,是斩乱了他们心怀不轨的最后一丝希望。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李元吉这么做其实也没什么不对的。
只是这一手很高明,先是抽走了兵权,取消了折冲府,后又收走了州县的判案权,治安权。
武侯这种职位,比起军队的确没什么战斗力,但却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而这个时候,一但县令或者都督想要谋反起事,那么他手下也就只有那些行政人员可以调用,说句不好听的,只要朝廷牢牢的掌控着司法力量,对于这些行政人员造反,连军队都不用出动就能解决问题。
“如此一来,刑部是不是也要改动一些?”房玄龄问道。
李元吉微微一笑,不得不再次感叹房玄龄的脑袋瓜是真的聪明,自己说了那么一大堆,他却这么快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如果不是房玄龄这么问了一句,其他人怕是现在都还晕晕乎乎的搞不明白呢。
特别是一脸懵逼的张行成。
“刑部的确需要做出一些改动,但只是在内部对于职责进行细分,一是要配合各州县司法独立出来以后的接洽问题,二是关于死囚的处理问题,朕觉得朕也总会有出错的时候,大权在握,有时候真的会让人失去理智,朕不想错杀一人,也更不想放过一个该杀之人。
所以,朕决定,以后所有关于死囚的处理,先由刑部进行内部审核,然后在拿到内阁来讨论……”
“什么?”房玄龄等人大吃一惊,连连惊呼。
皇帝为什么至高无上?就是因为有掌握天下苍生的生杀大权,现在他竟然把这个权利拿了出来?不管怎样,反正他们是惊的一笔……
(本章完)
第三六九章:上官仪的选择
皇帝将独属于自己的权力拿了出来,虽然他们的决定未必就是最终的决定,但是很显然,如果所有人都反对的话,皇帝也不会太过于执着自己的认定。
如果非要将皇帝的特权排个顺序的话,那么生杀大权一定会排在首位。
什么人事,财政云云的,统统靠边站着去。
“变了,一切都变了……”上官仪在接到消息以后,有些无奈的抬头望着天,仰天长叹道。
代理县令,如今还是那个代理县令,在上任这大半年之内,上官仪真正做的事情并不多,但是泾阳县却起死回生了。
当然,主要的功劳并不在他这个代理县令的头上,而是在于发展省,如果不是发展省牵头引来了啤酒作坊,泾阳县如今并不会比以往好多少。
这种感觉,让上官仪多多少少的有些挫败感。
但就此离去的话,也稍显有些不甘。
“这事对明府来说,未必就是一件坏事!”上官仪的师爷宋刚微笑着摇了摇头,劝说道。
“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腾飞,这也并非吾愿!”上官仪继续摇着头。
上官仪虽是第一届科举的第三名,但他的脑袋瓜却一点也不比前两名差,对于自己的未来,上官仪有着明确的规划。
什么不管不问,就是埋头去干,用成绩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些在上官仪来看,顶多也就是个辅助性质的行为而已。
一个人,一个官员,如果不能对上级投其所好,就算你干的再怎么出色,永远也只是执行的,干脏活干累活的那个人。
上官仪要做的,可是六部的尚书,四省的长官,甚至是那内阁首臣,将来他要让人称他为上官相,那个与房玄龄齐名,甚至是超越房玄龄的存在。
所以,真刀真枪的去干,不能忽视,但是在这个前提下,有一件事情必须要排在他的前面。
研究上级的喜好,更准确点的说,是研究皇帝的喜好。
一个能干事,又懂皇帝心思的大臣,和一个能干事,却屡屡让皇帝生气的人,哪个成才的几率更大一些?答案几乎不用多想,肯定是前者无疑。
师爷宋刚并不是泾阳人,而是自己的好友,两人结识的时间不长,是在上官仪担任监事的时候认识的。
那时候的宋刚,脑袋瓜很庆幸,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很刁钻,但接连考了几次也没能考中,加上家中经济已经支撑不起,所以便来了这里当师爷。
师爷不是正规的官府编制,但却是每一个县衙都必不可少的职位。
直白点说,师爷就是县令的私人助理,私人智囊,他的俸禄什么的,由县令自己负责,在官府里,师爷没有任何的话语权,但却没人敢小视,而一个没有任何官职,一届布衣的师爷,往往在一个县里,甚至连县丞,县尉等正是官员都要避让三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4/5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