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佳闲王(校对)第2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2/579

当然了,卖东西只是顺带着的,古代的远程商队,可不仅仅只是商队那么简单的。
每一个商队都担负着一些政治任务,甚至政治任务要远远的大于商业任务。
焉耆王龙谷在得知唐人的官方商队来到了都城焉耆之后,表现的异常激动,亲自设宴接待,亲切之意便是隔着十万里也能察觉的到。
亲身体会了唐人的强大,焉耆王龙谷甚至有了举国内附的想法。
就算不能,起码也要与唐人交好,若有可能,便是让唐军驻军也是可以的。
毕竟龙谷也不是什么傻子,自己的表现,加上已经得知的一些消息,焉耆国现在可并不安全,若是不紧紧的抱住唐人的大腿,焉耆国还能否继续存活下去都是个问题。
“焉耆王这是什么意思?表现的也太热情了吧?”回到住所,项方一脸懵逼的问着。
身为军人,对于这些政治问题天生反应迟钝,虽然也知道事出反常必有妖,但却依旧搞不明白焉耆王到底想干什么?
倒是许靖,对于焉耆王的想法有些初步的判断。
微微一笑,道:“这不很正常吗?前些日子王玄策于玉门关邀请诸国,又令军队进行了演练,听说焉耆国的表现,可是让突厥人很不满意。”
“噗,焉耆王这是想抱大腿了吗?”项方一阵狂笑,这一路虽然辛苦,也危险重重,但所发生的事情还是挺好笑的。
特别是亲眼见识了所谓的西域诸国,原本还觉得八百兵力有些不足,但是现在看来。
恩,高昌国有兵四千,焉耆国有兵六千,虽然还没到其他的国家,但想着应该也差不多。
相反,倒是那个一无是处的伊吾部队最多,可却最不经打。
八百人灭国虽然不可能,但自保还是完全没问题的。
“焉耆很多风俗都与大唐相似,其也在极力的接受汉文化,抱大腿什么的倒也可以算作是,只是……”许靖微微眯着眼睛,这一路走来,路过了三个国家,虽然不多,但自己的见识却涨了不少,比如说以前的自己,就绝对看不透现在的这些问题。
“焉耆王的表现太热情了,热情到连你都觉得有问题,那么这其中就必然有问题。”许靖继续说着。
“有什么问题?不就是想抱大腿吗?”项方愣了下,挠挠头。
“抱大腿只是其一,大唐此番行为,完全是在挑衅西突厥的威望,若是有人如此挑衅大唐,你觉得大唐会有何反应?”许靖反问道。
“当然是打特娘的!”项方猛一挥手,军人气息显露十足道。
“恭喜你,终于猜对了!”许靖忍不住的开了个玩笑,趁着项方还没有反应过来之时,便继续说道:“派人到伊吾传信吧,突厥人可能会有动作,目的很有可能是焉耆,让他们做好准备。”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第二九六章:驻军焉耆?
翌日,商业活动进行的很顺利。
焉耆并不是什么富有的国家,但焉耆王龙谷还是购买了不少价格相对低廉的商品,其主要是以农业为主。
至于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水晶,龙谷也只能远远的看看了。
焉耆的财力,根本让他购买不起这种昂贵的商品。
当天夜里,又是一番隆重的招待,各种美酒美食,焉耆本地以及周边的特色,更是让许靖二人大呼过瘾。
甚至,龙谷还主动的提出了希望唐朝可以在焉耆开设官方店铺,如果有可能的话,焉耆也希望可以到长安去开设一间店铺,这样可以使双方可以更好的进行通商,同时作为沟通所在。
这一提议甚和许靖心意,当下便答应了下来。
别看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提议,但实际上却将两国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
在进行商业的同时,外交也在不断的推进着,双方的店铺,不仅仅只是存在于商业这一层面。
或者说,在这个时代,长期的驻外使馆是不存在的,因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承受起这样的代价,就算是唐朝也不行。
外面的国家太多,根本分配不过来。
所以,官商结合这种方式,还是很有必要的。
同时,接受了这个提议,也就意味着唐朝与焉耆正式的结为了盟友。
虽然没有签订盟书什么的,但这一事实是不可能会改变的,至此,丝绸之路别的不敢说,但至少到焉耆这里是可以完美解决的。
双方谈的很愉快,也没有什么分歧,短短几天的时间,便解决了之前半个月也未曾解决的问题。
商队继续休整一日,同时零散的卖着一些货物,打算于明日起身继续前往龟兹国。
但事情就是这么的突然,正在旅店内休息的许靖,却突然接到了焉耆王龙谷亲自前来的消息。
旅店是官方的旅店,规模不大,但每个国家都有。
今日的龙谷与昨日有些不同,神色有些沉闷,脸上也看不出结交唐朝的喜悦,反倒是掺杂着一丝浓浓的忧愁。
两人静静的喝着茶,龙谷不开口,许靖也没有开口的意思,反正许靖是一点也不着急。
“哎,实不相瞒,本王刚刚接到了消息,高昌国突然调集了大量的兵力,正朝着焉耆国的东部快速移动。”龙谷却是不能不急,若是没有商队在这里,他都想直接派出使臣前往东部求援,目前唯一能救他的,也只有唐军。
“高昌国吗?”许靖微微眯着眼睛,暗道。
早就知道高昌国没安什么好心,只是奇怪为何一路上都没有任何的动静,直到进入了焉耆国也依旧如此。
只是现在看来,麴文泰好像比自己想象的还要能忍。
事实上,携带着巨额财富的商队,注定会是很多人眼红的对象,麴文泰的贪婪,始终是许靖担心的问题。
高昌国向东移动,又是为了什么?
“若只是一个高昌国,本王的焉耆大军必定不怕他,便是来了,他也讨不得好,可高昌国从未有过单独出兵的例子,每一次的出兵,必定有突厥人的身影,甚至是其他更多的国家联合出兵。”龙谷以为许靖不了解这边的情况,所以连忙解释着。“以前焉耆与高昌的关系还算可以,双方也经常一起出兵御敌的。”
焉耆曾经是高昌国的亲密朋友,甚至在焉耆国遇到危险的时候,还是高昌国紧急出手才救了焉耆。
或者说是救了龙氏一族,但是后来双方却发生了一些矛盾,导致他们的关系逐渐的疏远,大不如前。
而高昌在突厥那边的地位又高于焉耆,这便是焉耆为何会主动接触唐人的原因。
高昌王不是什么省油的灯,突厥人也同样不是。
当然,作为一个王者,如果有足够的实力,焉耆王龙谷也一点都不省油。
“放心,本使于日前便以派人前往伊吾通报吾军,大王派人前往伊吾求援即可。”许靖多少还是有些无奈。
有盟友固然是好,焉耆的友好态度,相当于唐朝在西域有了一个更靠西的桥头堡。
但他却并不想总是参与到战争中去,那样风险太大,说不定哪一次就翻车了。
而按照许靖的想法,他的商队应该是本着能谈就谈,不能谈就挑个事,挑完事就跑,然后让军队来搞事的。
他本身只负责搞事,而不负责平事,不然这八百人的军队,又能抗住多少次?
但现在这个情况看来,境况很不妙。
自己想走的想法,只能暂时搁浅下来了。
至少在焉耆安全之前,自己是走不了了。
不说外面还有多少突厥人安排的军队,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全军覆没,而在这种情况下,唐军也不可能,没有精力去分兵救他们。
离开,反而不如待在焉耆安全。
而且还有可能带来另一个负面影响,让刚刚处于蜜月期的大唐与焉耆,有可能会因此而崩裂。
所以,自己非但不能走,反而还要协助他们保住焉耆,至少也要保住焉耆城的安全,等到大军到来为止。
“好!好!本王这就遣使去伊吾,顺便去一趟长安递交国书!”许靖的话,让龙谷心中松了口气,只要唐军答应了就好,焉耆虽然扛不住这么多敌人的进攻,但是扛上几天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只是如此一来,自己必然要向大唐靠拢了,以后甚至没有重回西域的可能。
悄悄的看了眼许靖,这个年轻的有些可怕,却又肩负重任的唐使。
龙谷很纠结,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到底能不能说出来,该不该说出来。
“唐使果真是年少有为,本王的几位王子有比唐使年纪大的,也有不如唐使的,可他们的表现与才能,却不及唐使的一成,本王很是担忧啊。”不知道该不该说,只能先进行一番试探,至于其他的,以后再说。
“是否年少有为,要看肯不肯给机会,若是有足够的耐心,铁杵亦能磨成针,更何况是人呢?”既然不能走,还要帮着守,许靖也就彻底的死心了,与其心惊胆战的,何不坦坦荡荡?看还能不能做些其他的努力?
比如说现在,龙谷这么一说,倒是让许靖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之前在镇北书院的时候,皇上曾经到那里讲过话,也算是上了一堂课,虽然那是唯一的一堂课,但却给他们那些学子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而直到现在,许靖才真正的体会到,意识到那一堂课的重要性,仔细的回忆着当日的情形,悠然道:“本使本是落魄书生一个,因饥饿而不得不移民镇北,皇帝陛下在那里开设了书院,一座与其他各地都不一样的书院。本使只在那里学习了两年,便考取了功名,幸得陛下宠爱,本使才有了这个机会。而在书院中,本使最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便是,与其闭门造车,不如出门合辙。”
“贵使是让本王送王子到镇北?”龙谷愣了下,所谓的送子,其实也就是送人质过去,这是以前经常用的方法。虽然不知道镇北是什么地方,但从许靖的口中判断,那里应该很不错。
“不是镇北,而是长安,长安的书院马上就要开始了,送些王子过去,几年之后,他们便可以带着更先进的思想回来,到那时,焉耆的国力必将日进千里,不说多的,十年之内,将焉耆打造成西域最强之国,也不是没有可能的。”许靖摇了摇头,镇北那是什么地方?天下学子都想去的地方,像这种外邦的王子,能去镇北吗?当然是去长安,学一些他们应该学的东西。
如果要统治一个国家,甚至是奴役一个国家,最好的方式并不是出兵征服他们,打怕他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2/5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