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佳闲王(校对)第2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7/579

如何评定罗尘的工作做的怎么样?很简单,口碑与收入。
或者说,单纯的通过收入,就可以看出结果。
因为太平坊早在一年前便已经改制完成,所有的租金全部改为抽成模式,较之之前的收入,提升了不是一星半点。
生意好,自然也就代表着罗尘做的不错,毕竟钱是不可能作假的,除非罗尘自掏腰包来做假账。
“不错!”简单的看了眼账簿,李元吉便满意的表扬着。
账面上显示,上个月进账三百六十五贯一百零一钱,除去运作成本,实际利润为三百四十五贯。
加上之前的累积,账面总余额已经达到了两千七百六十九贯。
一年的时间,两千七百多贯的利润,按照抽成的点数,也就意味着太平坊一年内就吞掉了至少两万贯的财富。
简直可以用恐怖如斯来形容,而且罗尘还单独列出了一个表格。
上面清晰的显示着每个月的收入与利润,这个数字是持续上涨的,但在最近三个月,上涨的幅度却已经接近平稳,每月也仅有二十贯以内的涨幅。
数据不会说假,数据虽不能说明一切,但却可以说明当下的问题,太平坊已经基本达到了饱和程度,想继续提高收入,倒也不是没有可能,只是问题也很严重,有点划不来的感觉。
“陛下,小的打算将太平坊模式搬到洛州去,也初步的计算了一下前期的投资成本,账面上的这些钱勉强够用。”罗尘继续说着自己的计划,之前提出的四个太平坊计划,现在也是时候实施了。
“你是怎么算的?”李元吉愣了下,当初修建太平坊可是花了不少钱的,好像整套下来差不多花了六七千贯左右。
将太平坊模式搬移到其他的地方,这是当初自己提出来的,但两千多贯的资金就想启动,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细算的话可能不太够,但精打细算一下,也不是不可以,比如,征召一些劳役,这就可以省去一大笔资金,朝廷直接划出来一片地,又是一笔不小的资金,另外就是水泥什么的,也都可以低价购进,毕竟咱们是一家人,就算为了照顾其他人的利益,这么大的项目,也可以用代理商的价格购进……”
“等等!”李元吉毫不犹豫的叫停了罗尘的幻想。
感情你特喵的是在褥鸡毛啊?老子征召劳役修个路,都还免了他们一年的课赋呢,你征召劳役就特喵的一句话的事?
虽然是省了钱,但这事若是做出来,你让皇家的脸面往哪放?
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思想问题,思想问题就是病,必须得治。
“太平坊是商业化运作模式,虽是皇家产业,但也必须要遵循商业规则,若是依托着皇室的背景,到处低价,或者免费圈地,让其他的商户怎么办?这是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朕即为皇帝,便理应严令于己。”李元吉直接指出了罗尘的问题。
虽然这是左手换右手的问题,但自己既然想要做好,承担一个引导市场的榜样,这些事情就必须要做的让人无可挑剔,同时为其他想要效仿的人提供模板。
若是按照罗尘这么说的来搞,这朝廷推行商业化的想法,也就是一个笑话,根本不可能成功的。
但说真的一点好处也没有?那是不可能的,顶多也就是在政策上,或者一些消息上占据一些优势,要给人一种可以竞争的感觉。
若只是一个皇家在玩,搞的再大也不过是一潭死水,根本不可能出现百家争鸣那样的情况。
“钱不够可以去钱庄贷款,或者去集团借款,这都可以,但是表面上的那些事情,必须要做到让人无可挑剔。”李元吉继续说着。
罗尘被李元吉说的有些抬不起头,也意识到自己可能犯了巨大的错误。
心中不断的暗算着新的数字,早已凭借着优势趁着夜间学习了数学的罗尘,这些算数什么的已经不成问题了,就是不用纸笔,也能靠着心算计算出一个大致的数字。
“陛下,这样的话,整体的费用可能会在一万贯以上,而且还要看洛州那边的选址如何,若是繁华地段,整体费用可能会更多,甚至逼近两万贯。”罗尘郁闷的说着,按照当下的收入,差不多的六七年才能搞定,然而当初计划的可是五年开四座呢。
水泥以代理商价格购进不成问题,毕竟大客户嘛。
但即便是这个价格,也要一百钱一袋,整个太平坊差不多就需要几千贯来购买水泥,还有砖头什么杂七杂八的,人工也同样是个不可忽视的地方,再加上买地,没有万贯妥妥的下不来。
之前罗尘也只是计算了水泥的费用,其他的几乎全部忽略掉,所以才会只有两三千贯的预算。
“去找钱庄贷款吧,那边的规模可以适当的减小一些,另外先建造几间样板房,可以提前销售进行资金回笼。”集团有钱,但这么大的缺口,那边把钱拿出来,就会导致其他地方出现缺口。
所以,再三思索过后,李元吉还是让罗尘去贷款。
也正好扩展一下钱庄的业务,原本已经濒临关门的钱庄,在灾害过去之后,又渐渐的恢复了元气,账面上也已经差不多有二十万贯左右的资金,贷个一两万贯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皇帝开口了,罗尘只能照做,只是贷款可一点也不简单,虽说都是一家人,但该有的程序还是要有的。
比如列出一份详细的规划,去洛州进行交涉,商定计划购买的地块以及价格,然后拿着一个完整计划的去贷款,同时还要以太平坊作为抵押担保才行,一来二去的,没个两三个月根本搞不定。
罗尘是着急,但李元吉却一点也不急。
从太平坊出来,又直接来到了城外,看着崭新的水泥路面,上面人来人往的走着。
马匹车辆行进的速度似乎更快了一些,驮马也不像以前那样吃力,李元吉的脸上便是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长安通往洛州的水泥路,基本已经建成了,能够绕开的,全部绕开了,不划算的,则修建桥梁。
往来的商队也更加方便了许多,甚至也为沿途的百姓提供了一个谋生的出路。
日子渐渐的好了起来,天下也太平了不少,李元吉暗暗嘀咕着,接下来又该干点啥呢?当个基建狂魔?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第二九一章:坑的如此完美
事实证明,基建狂魔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首先,你手里得有钱。
就算一些基建工程可以因为朝廷的优势,而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将各项成本降到最低。
但那所需要的费用也是庞大的,隋炀帝杨广大搞基建,到底有没有错?
站在李元吉的角度上来看,自然是没有错的,基建,任何一个时代都少不了的东西,也正是因为隋朝大肆的搞基建,才能有了后来的辉煌,才能让后面几个朝代都因此而获益,甚至到了后世,在这一时期建设的项目,在经过修补过后也依旧在为百姓造福。
后世的华夏堪称为基建狂魔,但效果也很明确,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便超越了无数的强国。
虽然现在没有火车,没有汽车,什么都没有,但基础建设还是很有用的。
比如说长安通往洛州的道路,全程大约一千百里,这是七拐八绕之后的距离,核算下来大约比直线距离多了一百多公里,也就是不到三百里的距离。
但效果却是极为明显的,比如先前商队从长安到洛州,途中就需要至少七日的时间,稍微慢一些的,或者拉的货物多一些的,十日,甚至半个月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放在现在,就算货物拉的再多,只要稍微赶一点时间,最多不过六日,在庞大的商队也能走完这段路。
而换做是军队,速度就更快了,只需要四天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路从洛州狂奔至长安。
无论是商业还是军事亦或者农业,修路都具备着很强大的效应。
但隋炀帝错就错在,大搞基建的同时,他采取的是义务制。
是个人就得出力,还是免费的出力,哪怕是耽误了农耕,也不能耽误工程的进度。
一个两个也就罢了,年年如此,百姓怎能没有怨言?
所以李元吉是充分的吸取了隋炀帝的教训,大搞基建的同时,采取的是有筹劳动。
朝廷拿不起钱,就用来年的课赋来相抵,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只有那些没有分到名额的百姓才会有怨言。
这样做固然不错,可朝廷的收入却是大大的减少了,之所以没有继续修建其他的道路,李元吉也是担心朝廷会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所以暂时先缓一缓,然后看能不能还有其他的办法。
“陛下,大和使臣求见!”宋忠有些不大在意的汇报着。
“大和使臣?”李元吉一愣,宋忠若是不提起这件事,怕是自己也都忘了。有些不满道:“那货竟然还活着?”
宋忠咧了咧嘴,道:“反正挺狼狈的……”
两年了,将近两年了,自从两年前说过要合作之后,那个大和使臣便再也没有任何的音信,如同消失在大唐一样,就连暗卫也只能打听到他好像出海了,然后就断去了消息。
李元吉就这么白白等了两年的时间,可就是等不来大和使臣的消息。
虽然不知道李元吉想要白银干什么,但女人还是很短缺的,特别是扩充镇州人口。
“陛下,小臣……小臣终于回来了呀……”物部穴洞整个人显的很狼狈,尽管进入宫殿之前,已经按照礼部值班官员的要求整理了一番,可依旧无法退去身上的狼狈之意,刚一进入大殿,便是直接跪倒在地,满脸委屈的朝着李元吉诉说着。
“说说你有什么苦吧!”本想说把你的不高兴说出来让大家伙高兴一下,但又觉得有失皇帝的身份。
说实话,对于这个一走就是两年的物部穴洞,李元吉还真没报什么希望。
“小臣这一路也是颇为不顺啊,先是好端端的回到了大和,废了半年的时间才好不容易凑了一些金银,打算先行运来交易的,结果刚出发就遭遇大浪,船翻了,好不容易打捞起来,又凑了些金银,结果……”说到这里,物部穴洞的脸上已经出现了绝望。
“船又翻了?”李元吉瞪大了眼睛,一趟出行翻两次船,话说你们小鬼子出门不看黄历的吗?
“没……没翻……”物部穴洞摇了摇头,继续道:“快到的时候船沉了。”
‘噗……’
一个没忍住,李元吉险些喷了出来,这特喵的跟翻船有什么区别?
“东西呢?”忍住狂笑,李元吉有些心痛的问着,虽然基本上知道了结果,但还是有些不甘心。
“救出了一部分,其他的还在海底呢……”这也正是物部穴洞失落的原因,好不容易凑了那么多,结果一路上还翻了两次船,物部家族在大和基本上被挤压的毫无生存空间,若是再得不到那种神兵利器,怕是只能卷铺盖滚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7/5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