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佳闲王(校对)第2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4/579

在所有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李元吉,房玄龄,杜如晦,李靖四个人便已经商定了要打吐蕃的决定,不仅做下了这个决定,还拿出了具体的方案,效率之高,简直让人惊讶。
府兵制,战斗力的确不错,但这却是基定于租庸调制之上的,随着人口的增多,土地的减少,这一制度早晚会崩溃。
宋朝不缺钱,采取的也是募兵制,军饷什么的也很高,各种装备也很先进,理论上说宋军的战斗力应该很不错才是。
但宋朝的文官治国理念,愣生生的将军队给压制成了二流,甚至是三流,所以才导致了这个结果。
身为后世人,李元吉很清楚这两种制度的弊端,也很清楚,为什么唐朝在改变租庸调之前,很少远征的原因。
简单的说,就是府兵并不适合远征作战,他们更适应本土作战,对于远征他国,从心里面就没有完全的接受。
募兵制倒是不存在这个问题,常年待在军中,会让他们渐渐的放下这种戒备,这样的军队才更适合远征。
比如说历史上的唐军,曾经以三万人的驻军规模,控制了整个西域、中。东等地,李元吉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
朝廷高层发生的一些转变,并没有对基层的百姓产生什么太大的影响。
异邦在长安附近打了汉人,这事倒是传的沸沸扬扬的,但百姓们的态度却也很让人惊奇。
憎恨的倒是没有,或者说极少,大多数都是觉得那些异邦挺可怜的,估计还能不能回去都是一个问题。
对于外邦的傲气,整个大唐是深入到骨子里的,上到皇帝官员,下到普通的黎民百姓,就是奴隶们也敢拉着异邦一顿暴揍。
话题只能是话题,日子还要继续。
水泥作坊依旧是一片的忙碌,来来往往的车队,一车车的水泥被运往各个地方。
路上偶尔的也能看到急着赶路的车队,出了吐蕃那档子事以后,沿途的驻军也都派出一队,在自己的辖区主路上来回的巡视着。
太平坊的生意依旧很火爆,最赚钱的还是李元吉的火锅店,皇帝开的,就算味道不怎么样,生意也不会差,况且味道可谓是冠绝整个长安。
特别是每日只有一份的新式辣椒火锅,更是成为了众人哄抢的对象,价格一路从五百钱暴涨至一贯,便是如此,也很难吃到。
牢房内,辛苦的刑部官员,牢房的牢头,努力了好几天的功夫,终于得到了他们想要的消息。
好人不好做,坏人谁不会做啊?
“你确定他是来求亲的?”得知结果的李元吉,险些惊掉了下巴,没见过这么虎的人,来求亲还敢找事,到底是来求亲的?还是拉仇恨的?
“他就是这么说的,除了求亲以外,还想从我们这里引入一些手雷,吐蕃内部最近并不安稳,虽说他们的赞普刚刚平反了叛乱。”张亮一脸无语的说着,他只觉得那货脑子有病,有大病。
李元吉在脑子里快速的搜索着,历史上好像出现过这么回事,松赞干布派人来长安求亲,结果被李世民拒绝,然后就出兵攻打边境,李世民觉得恶心,便派兵反击,很轻易的便打退了他们,但追击的时候却发现了问题,唐军根本上不去,然后只能无奈的退回来,结果松赞干布又来了。
一直恶心的李世民想吐,于是便册封了一位宗室女为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至此,唐朝与吐蕃这才算是安稳了一些年,著名的布达拉宫,就是为这位公主修建的。
和亲,卵用也没有,李元吉是不打算把唐朝的女儿远嫁外邦,哪怕是宣扬上国的威严也不行。
不过,松赞干布那货今年好像也没多大吧?刚平定了叛乱,就派了这么个脑袋缺根筋的家伙来长安,真的没有问题吗?
“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另外告诉他,大唐不会远嫁任何一位公主,如果非要娶大唐的公主,就让他们的赞普到长安来当朕的驸马……”
第二七七章:有多少来多少
外面的纷争与热闹,似乎永远都影响不到程知节。
从镇北归来之后,程知节也只担任了个左领军大将军的职位。
这其实是个实权的职位,十六卫大将军之一,地位自然不用说。
但对于左领军,程知节却是毫不关心,事情全部交给两位将军去负责,他自己要么就是打瞌睡,要么就是找人聊天,日子闲的不能更闲。
事实上程知节的选择很对,没有将精力投入到没用的地方。
左领军大将军看似很不错,也是实权职位。
实则不然,随着军事改革的推行,十六卫将逐渐的退出历史的舞台,说白了,现在的十六卫,站好最后一班岗就行了,其他的用不着你去操心。
吐蕃人闹事,吐蕃人被抓,吐蕃人被打,各种各样的传闻,犹如雨后春笋一般传遍整个长安,整个大唐,成为了唐朝百姓饭后闲谈的热门话题。
从未有人敢在大唐境内如此放肆的,以前有过,但那些人现在早已不知道死了多少年。
长安城外,几年前作为交换,李元吉得到的那片土地上。
在荒废了几年之后,如今这里已经大变了模样。
数百亩的土地上,出现了一座座模样奇怪的房子,房子很长,一座就有数百步那么长,一端还冒着微有些刺鼻的白烟。
不用多想也知道,那一定是黑石燃烧后散发出的味道。
黑石,也就是煤炭,现如今已经成为了一门不错的生意,价格不贵,还好用,特别适合于暖气,用量最大的是太平坊,那里全部通了暖气,也必须要用黑石来取暖。
程知节家里也有不少,很便宜,虽然比之前涨了一些,但六百钱一车,一车足有好几石的模样,这个价格还是可以接受的。
百姓们接受不了,那就只能多费些体力,趁着天还不冷的时候多去砍些柴备着。
“那是啥?”指着一排房子,闪闪发光的地方,程知节极为好奇的问着。
“到了你就知道了!”余仁微微一笑,卖了个关子。
有生意上门,他高兴还来不及呢,大棚蔬菜前景很不错,但市场也并不大,毕竟吃的起的也没多少人。
卖菜,卖材料,只要是能卖的,余仁都很欢迎,有钱赚才是最主要的。
‘嘶……’
带着疑惑走到近前,程知节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
还隔着数步之远,程知节便能一眼看到里面绿油油的蔬菜,而先前那闪闪发光的东西,这下也看清楚了。
看到这一幕,程知节瞬间有种想要撤退的想法了,这太特喵的奢侈了,根本不是自己能玩的起的。
“别……别走啊!”程知节由喜转悲,掉头就走,却是急坏了余仁,连忙伸手去拉。
程知节满目怒意的扭过头来,怒斥道:“不走干啥?你这货若是早些说要用这么多水晶,老夫也就不用白跑这一趟了,没找你算账已经算是不错,还敢强买强卖不成?”
“宿国公,这是水晶,但也并非是水晶,总之,这东西没你想的那么金贵。”意识到程知节是被这么多的玻璃给吓跑了,余仁有些无语的解释着。
水晶的珍贵程度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别说是那么大一片,就是一件水晶器物,那也是价值连城的。
种个大棚蔬菜,要用这么多水晶,就连余仁也觉得很浪费,很奢侈。
但是没办法,这事他说了不算,反正价格已经知道了,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贵,糟蹋了也就糟蹋了呗。
“没那么金贵?多少钱?那么大一块十贯你卖不?有多少来多少!老夫照单全收了。”程知节被气的乐了出来,有些置气的问着。
“这里差不多还有一千块左右呢,宿国公您看要不咱们先签个合同?就十贯一块,买五十块送你一块,这个奴婢就做主了。”余仁心里瞬间乐的想要喷笑出来,暗道这程知节咋知道玻璃一块就是十贯呢?
“我……”程知节正欲破口大骂,但却回味过来余仁说的是卖,瞬间愣在那里,问道:“到底多少钱一块?”
“卖给宿国公您是十贯一块,但是卖给其他人,少说也得二十贯起!这是陛下亲自定的价格。”余仁很坦诚的说着。
“这玩意儿真这么便宜?”觉得有些难以置信,程知节不由加快了步伐,跑到跟前看了看里面。
透明的,虽然透明度不是特别的高,但站在跟前基本可以看到对面的墙,也能看到一缕缕绿色的菜叶子,其实放在大唐来说,这样的水晶已经算是上等的好货了。
用手敲了敲,有些凉意,但又不是特别的凉,里面还有不少的雾气,还能看到正在忙碌的老农。
“老夫从你这拿走,然后到外面去卖掉,你有意见不?”程知节瞬间感觉到自己好像要发财了。
十贯一块,卖出去二十贯,转手就是一倍的利益,而这东西在长安好像也根本不缺销路,奢侈品永远是不愁买家的。
而且看着这里的模样,这水晶完全可以做成窗子嘛,到时候屋子里亮堂堂的,多好,简直就是为那些有钱人量身打造的。
正愁着该怎么给皇帝找点乐子呢,没想到一个意外倒是让自己找到了个不错的主意。
“这个,官不经商……”余仁白了眼程知节,重复着说道。
“无趣……”程知节无聊的摆了摆手。
在余仁的陪伴下,程知节在整座庄子里转了个遍,很奢侈,虽然里面除了蔬菜还是蔬菜,但却给人一种很高大上的感觉。
转了几座棚子,亲自摘了不少的蔬菜。
给钱?钱是不可能给的,就算是皇帝亲自问起,这钱也绝不可能会给。
自己只不过是摘了些回家吃而已,又不是拉出去卖了,凭本事来摘的菜,凭什么给钱?
大棚里有暖气,加上蔬菜需要大量的水份,所以里面的感觉有些潮湿,但却不冷,若是水份能少一些就更好了。
于是乎,程知节有了个大胆的想法。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4/5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