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佳闲王(校对)第1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1/579

另一方面,也可通过水运,将这些士子送到北地。
而运输的这个过程,就是世家的机会。
他们很敏锐的抓准了这个时机,做了一回稳赚不赔的生意。
通过了解,结好一些有潜力的士子,去北地的路费免掉不说,一路上还管吃管住,到了镇北以后,世家又为这些士子提供了住所,甚至是食物,直到他们可以进入镇北书院为止。
而那些没被世家看中的士子,路费依旧要出,船上的吃喝依旧要掏钱,但隔三差五的,世家也会安排人送些食物给他们。
多多少少的,也算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恩惠不大,但对于读书人来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有这一番交情,日后便是找上门去,至少不会被拒之门外。
朝廷要精简人员,但也要补充新鲜血液。
如今李元吉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就是要以镇北书院为主。
以往的那些之乎者也之类的,再也不吃香了。
这一手的确是打了世家一个措手不及,但凡事没有绝对,世家还是找到了重新将手伸进官场的机会。
……
镇北城。
面对着人口日益增多的城市,素乱的秩序,不断增加的政务以及那些头疼的事情,马周可谓是忙的脚不着地。
“都督,又死了一个!”秦援迈步进入都督府,朝着愁眉苦展的马周汇报着。
“第十七个了……”马周暗叹口气,说出了一个数字。
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已经有十七个北上的士子异常死亡。
这件事让马周有些难以处理,甚至是很难插手进去,根本无法从根源处解决。
从相国,变成了都督,换了个名字,职权却没有更换。
反而肩膀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其他方面倒还好,稳中有进,唯独这治安问题令人难以处置。
“都督,要不贴出告示,禁止南部士子进入镇北吧?”秦援提着建议。
马周摇了摇头,道:“那只能治标不治本,且会让镇州成为其他地方的肉中刺,现如今朝廷已经放开了限足令,我们镇州又怎能违背朝廷的指令?”
“那还能怎么办?将他们劝走?或者开放书院,把所有人都收进去?可书院也没那么多地方呀,咱们自己人都还不够用呢,外面眼巴巴等着的少说也有数千人,他们想进书院,根本不可能……”秦援有些绝望的嚷嚷着。
这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身兼治安权力的秦援感觉压力很大。
书院的收人是有原则的,优先收入的,是那些军人的后代,这是当初军事改革的时候就定下的,硬性指标,没人可以更改。
其次是镇州的百姓子弟,凡是通过考试的,都可以进入书院。
之前的时候,压根就没考虑过会有其他地方的士子前来求学。
一方面是大量涌入的士子,一方面是容量不足的书院。
士子们的确为镇北注入的新的生机,也使得镇北的经济得以飞速的提升,最大的好处,就是镇州府的税收比上个月多了两成。
可这些表面上的光鲜,却无法掩盖真正存在的问题。
“书院的学习内容,在考举方面占据着很大的优势,怕是无法劝说他们主动离开,但一时半会儿的,又不可能收他们进来。而出得起钱的,此刻差不多多数也正在抱着书籍自学,等待着入学的考试,出不起钱的,只能在这里一日日的耗着。说到底,还是书院的制度有问题。”马周无奈的叹气道。
以前不这么觉得,虽然负担这些学生的确有很大的压力。
但好在所有的东西都是自产自足,并不需要在外面购买太多的东西,所以压力也并不是特别大。
但是书院免学费,免书本费,免住宿和餐食费,对于其他地方的贫苦学生来说,却是天堂一般的地方。
这无异于有人出钱供自己读书,完后还不求回报。
要说回报,入士以后好好忠心皇上就是了,就算是没有这一茬,也没人敢对皇上不忠,顶多就是在忠于皇上的同时,照顾一下某些人的势力而已。
但不管怎么说,镇北书院都是天下学子们梦寐以求的地方。
期间已经有不少人找到自己,希望能将远房亲戚安排进去。
但却均被自己以山长有交代为由给拒绝了。
山长,就是院长,由李元吉亲自担任,这也就是天子门生的由来,马周只是担任了副山长,并且负责书院的工作而已。
“要么就严打?”秦援继续提到。
不管受限制的理由有多少,镇州府是必须要做出回应了。
不然的话,出事的学生会越来越多。
死的十七个人,基本上已经查清了死亡的原因,清一色的借了高利贷,然后想要跑路而被打死的。
要说这些学子也是没脑子,这高利贷才借了这么短时间,跑个毛的路啊?
“也只能这样了……”马周点了点头,颇有些无奈。
贫穷的学子毕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这些人多数是掏出了积蓄才凑出北上的路费。
原本期望的是来到这里以后可以直接入学,而入学之后,吃穿住也都不成了问题。
可谁曾想到,镇北书院根本就不收人。
学子们曾去书院门口闹过几次,但是在军队介入之后,也就没了这个胆子。
事实上不用马周过多的操心,那些巡逻的军士自己就会很上心,他们的子弟可都在里面学习呢,任由这些人胡闹下去,那岂不是影响了自家子弟的学习?
书院门口没了人闹事,可日子还是要过下去。
于是就衍生了高利贷这个行业。
高利贷分为两种,第一种就是些有钱人自己放贷的,镇北的移民中除了那些实在生活不下去的百姓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南边犯了事,来这里躲避的狠人,而这些狠人们,就是第一种高利贷的主力。
而这一种的模式,主要就是两种,一是等着他们入学,然后考举成功,从而拿到一张长期饭票。
二是被世家看中,然后一次性拿出一笔钱买回他们,这种方式是第一种人最喜欢的类型,期限短,收益高,没什么太大的风险。
而第二种则稍微含蓄一些,主要是以世家为主。
他们不会像第一种那么暴力,动不动就要人性命,他们放贷更多的还是一种投资,当你还不起钱的时候,你这个人就是他们的了。
即便你可以还得起钱,这份人情你也必须得担着。
马周很清楚任由这件事情发展下去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所以昨日才写了封奏折去长安,但没想到奏折才刚刚送走,事情依旧没有收敛的迹象。
“这样……”马周想了想,措施肯定是要做的,但必须要有个限制,不能一棒子打死,也不能一点也不管,总之就是先拖着,一切等朝廷有了回复再说,马周正欲继续说下去,抬头一看,门口却站了个老熟人,楞然道:“老枪?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这里乱的跟个鸟似的,你以为我想来啊?”老枪忍不住的埋汰了句,丢出一只小筒子给马周,努嘴道:“陛下给你的……”
第二六四章:无处不在的惊喜
本想先做出一些措施来压一压的马周,瞬间取消了这个决定。
转而直接以镇州府的名义,在镇北城内贴出了一封告示。
“这……”黄云瞪了大眼睛,不敢相信这封告示上的内容。
与众多的学子一样,在看到这封告示的时候,他们内心充满的并不是希望,而是绝望。
这封告示,彻底的断送了他们进入镇北书院学习的路。
至少在当下,是不可能的了。
“凭什么?”有人不满的嚷嚷着。
“就是,凭什么?科举都还人人都给机会呢,凭什么镇北书院不给我们机会?”
“连个机会都不给,就直接拒绝掉,没这么欺负人的。”
“强烈要求开科考试,择优而录取!”
有人质疑,有人提建议,本已经被军士们的余威给镇压下去的学子们,再一次爆发出了激动的热情。
有些人是有些家底的,但读书可是个大开销,经不起他们这么折腾。
上一次的科举已经证明了,他们通读的那些古典已经不在考试范围之内,他们必须要学习新的知识才行。
所以,他们来到了这里,来到了镇北。
也有些人家中根本就不富裕,读书便是花光了积蓄,想要一鸣惊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1/5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