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427


甚至还有一个传言,据传当时西方列强的军舰都已经开到了家门口,只要慈禧宣布废帝,他们就会立即发动战争。这不是一场简单的侵略战争,而是保卫皇权的战争。
光绪帝被囚禁了两年的时间,心性也磨灭了许多,但是光绪皇帝身边还是有他自己的人的。
对于王思锐这段时间的表现,光绪皇帝也是一直都有耳闻。
甚至,光绪皇帝还曾想过,等到回京以后,便秘密的召见王思锐,他希望王思锐能够帮助他摆脱困境,同样的,光绪皇帝也会给王思锐他想要的东西。
慈溪发动政变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军队,光绪皇帝手中只要有了军队,他也同样敢发动政变,不对,应该是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利。
只可惜,光绪皇帝并没有能够等到那一天,王思锐死了,这让光绪皇帝浑身像是抽空了一样,等待了几个月的人,最终却是不会来了,光绪皇帝的梦想,再一次的被慈禧太后给扼杀了,这也让光绪帝对于慈禧的怨恨更深了一些。
“启禀太后,王思锐确实已经死了,只不过……”载漪稍稍有些犹豫,也不知道到底该不该说。
载漪是负责这次事情的主要人物,虽然军队的指挥权并不归他,但是载漪却是以督军的身份前去的,他亲眼看到了那一幕的发生。
“只不过什么?”慈禧太后刚刚展露出兴奋的表情,紧接着便僵硬在了那里。
“王思锐好像知道了朝廷要杀他,但他还是义无反顾的来了,而且只带了几十人的护卫,我们至于到了轻微的抵抗。”载漪说道。
“哦?你怎么知道王思锐他提前知道的消息?”慈禧问道。
“禀太后,李大人于前一日密折告知我们伏击地点,第二日却要我们改变伏击地点。而且,我从庆亲王那边得知,李大人身边的一个叫刘学询的幕僚死了,中毒而亡,就在王思锐离京的当天晚上。”载漪说道。
“一个幕僚死了有什么稀奇的?”尽管慈禧深知这个幕僚不简单,否则的话也不会引起亦劻的重视,难道是这个幕僚将消息告知的王思锐?
“诱骗王思锐前来面圣,半路伏击的主意便是刘学询出的。”载漪说道。
慈禧的脸色瞬间落了下来,她已经猜到了事情的原委。
主意是他出的,所以对于整件事情的细节方面,恐怕没有人会比他更加清楚,只要他将详细的细节告诉王思锐,那么王思锐便会躲过这一劫。
可是王思锐却偏偏没有躲,而刘学询又恰巧在王思锐离京当天死了,除此之外,李鸿章还又临时的更改了伏击地点,这显然是王思锐已经知道了实情,而刘学询则是通敌,李鸿章不得不杀掉刘学询,以便保住他一家老少。
不过,既然王思锐已经知道了朝廷要对他下手,可他又为什么不逃跑呢?
王思锐手握万余军队,以他的实力,若是想跑,恐怕没人能够拦的住吧?明明可以活下来,却又非要来送死,这又是为何?慈禧一时间想不明白这里面的缘由。
“你可看到王思锐的尸体?”慈禧继续问道,随着对细节知道的越来越多,慈禧心中的疑惑也就越来越多,不由的出口问道。
“王思锐的尸体被他身边的亲兵用炸药包炸的粉碎,根本辨别不出。不过从远处看,的确像是王思锐,那些与王思锐交往过的洋人也没有看出问题。”载漪说道。
诈死!
当听到载漪的回答之后,慈禧立即想到了诈死这种可能。
找一个替死鬼,这一点以王思锐的能力并不难办到,可是他诈死又是为了什么?绝对不是为了苟活,要是为了能够活命,他大可直接逃跑,没理由明知朝廷要杀他,却还用这种极其危险的方式来活命。
对于玩了一辈子阴谋的慈禧来说,任何的事情到了她这里,她都会先甄别一下这件事情是否是个阴谋。
因为对于她的地位是怎么来的,慈禧很清楚,她不希望有其他人也通过同样的方式来取代她。
可是他诈死又有什么好处呢?难道是?
慈禧不禁被吓出一身冷汗,如果真的被自己猜中了,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而以王思锐表现出来的军事实力,若是真的如慈禧猜测的那样,恐怕一旦慈禧进入了圈套,到时候连反驳的力量都没有。
可是现在这一切又都是她的猜测,难道真的要在外面过年不成?
比起京城而言,这榆林堡简直太简陋了,这只是一个规模稍微大一点的驿站罢了。
假如他们年前不能回京的话,恐怕整个国家将会陷入混乱,可若是回京,慈禧又担心这里面有什么阴谋。
一时间,慈禧也有些犹豫不决,不知道该怎么办。
慈禧挥了挥手,示意所有人都离开,她要缕一缕这里面的一些细节,看一看这到底是不是一场阴谋。
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慈禧彻夜未眠,整夜都在想着这件事情。
京城肯定是要回的,晚一天回到京城,那么朝廷对于国家的掌控便会小上一分。这次的战争,也让慈禧看到了东部地区的一些总督、巡抚们的嘴脸,慈禧还急着回京去跟那些人算账呢。
眼下她身边的军队并不多,满打满算也只有八个营,近四千人,回到京城也无法控制京城的秩序。
不过李鸿章和亦劻那边应该会有一些兵力,勉强控制住京城倒也并非不可能,只不过,万一要是有人来攻打京城,那他们的兵力可就不足了。
慈溪可不想刚回京就在一次的被人给赶出来,那样的话也就太丢脸了。
“不行,京城是一定要在年前回去的。”许久之后,慈禧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
随后,慈禧拿出了一道折子,亲自在折子上写下了一道道的命令。
第一封命令是写给李鸿章的,命其将直隶地区的兵力调集到京城周围,将袁世凯调入京城,负责拱卫京城的安危。
第二封命令是写给亦劻的,命其尽可能的收编王思锐手下的军队,但是这些军队不能驻扎在城中,将他们安置于城东以防不测。至于王思锐的那些心腹,秘密的控制起来,待完全控制了部队之后,便找个机会杀掉。
第三封同样是写给亦劻的,命其负责打扫皇宫,准备迎接两宫圣驾。
第四封是写给河南巡抚的,命其秘密监督王思锐家族,不准任何人离开。
写完这四道折子之后,慈禧喊过了李莲英,命其让人按照折子上的地址派人送去,不得有任何的耽搁。
做完这一切之后,慈禧不由的抬头望向了京城方向,口中低声的念叨着:“希望不是一场阴谋吧!如果你真的死了,哀家便让你王家飞腾黄达,可若是敢骗哀家,那你整个王家就等着死吧。”
虽然慈禧算尽了一切,可她却没有算到,她算到的事情,王思锐早就已经算到了。
当河南巡抚接到慈禧的密折之后,却已经发现王思锐家族已经人去楼空,其实他们并没有走远,只是临时搬到了山西的一座秘密的宅子里。
而王家离开的时候,也是在夜里离开的,所以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怀疑。
当然了,慈禧也没有算到亦劻的私心,更是遗漏了要让他们搜查京城内的情况,她自以为对王思锐的兵力了如指掌,却并不知道王思锐已经秘密的发展了一支规模更大的军队。
第135章
太不要脸了
京城内,随着王思锐的“死讯”渐渐的传来,在上层的这个圈子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焦急不安了起来。
而此时的庆王府内,两位老者更是坐在高堂之上,一脸的惆怅。
“唉,悔不当初啊!”庆亲王亦劻满脸的悔恨之意,但却又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身旁的李鸿章脸上倒是没有表现出后悔的意思,不过此刻李鸿章的脸色也并不好看。
很显然,他们还是低估了王思锐对于整件事情的影响。
七日之前,王思锐身死于南口,连一具完整的尸体都没有能够留下,而跟随王思锐的一个排的战士,也全部战死。
这一幕让李鸿章内心深处感到了深深的震撼,假如清廷能够拥有如此忠贞之士,如今又怎会落到这一步?
不过震撼归震撼,在看到王思锐身边的战士们的反应以及后续的事情发展之后,李鸿章也更加坚定了他们的做法是正确的。
王思锐必须要死,否则他将会威胁道清廷的正统。
至于其他的事情,那些都不算是什么大事,只要能够保证清廷的正统,保证国家不再次遭受到战火的侵扰,损失一些又有何妨?
不过亦劻却并没有李鸿章看的这么开,现在的亦劻,满心的只剩下了后悔。
为什么不多留王思锐一段时间呢?为什么当初不选择其他的方式呢?为什么要答应洋人最后一个条件呢?
这一系列的事情,让亦劻一时间有些喘不过气来,他甚至都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去跟朝廷交代了。
当亦劻手持圣旨前去收编王思锐手下那一万将士的时候,那场面,让亦劻感到了害怕。
尽管朝廷已经将王思锐的几位心腹册封为统领,这个与王思锐之前平级的官职。可这些人依旧不满足,或者说是不为心动。
没错,他们拒绝了亦劻的收编。
现在回想起当日的那一幕,亦劻都还有些后怕。
两日之前!
亦劻在接到朝廷的圣旨之后,便兴奋的绕开了李鸿章,带领着心腹手下马不停蹄的赶往军营,想要宣布圣旨上的内容。
不过当他抵达军营的时候,却被军营的那一幕给吓到了。
其实当日亦劻便察觉到了京城里面似乎有些不太对劲儿,以往街道上到处都是巡逻的士兵,可是今日这街道上却并未看到一个士兵的身影。
一直等亦劻走进军营这才发现,除了少数士兵留在城墙上以外,其余的八千人都是聚集在城南的军事禁区内。
而这八千士兵更是竖成列横成排的站在了一起,身上散发出一股浓浓的杀气。
而当时亦劻的第一反应便是感觉到了后怕,他担心王思锐的死,会引起这些人的不满,从而发动暴动,甚至是控制整个京城。
而当亦劻宣读圣旨的时候,那些士兵并没有下跪,而面对浑身杀气的士兵们,亦劻也没敢去维护自己王爷的尊严。
不过当亦劻宣读完圣旨之后,他却失望了,因为并没有从任何一名士兵的脸上看到一丝丝的兴奋之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