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427


这一点可是尤为重要的,历史上的这一条条款并没有限制驻军人数。
其次便是拆除炮台,虽然同样是拆了炮台,可沿线地区却并没有联军驻军,这就是最大的改变。
其他的条款相差并不大,只有第十条的出现却很让人意外。
王思锐作为战争中后期才加入的一名新人,在这份条约上竟然被冠以了挑起战争的罪魁祸首这一称号,而且还被单独的列出了一项条款,这足以显示列强对于王思锐的重视程度。
事实上,前面的九个条例一共商议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而最后的第十条,双方只用了半天的时间便达成了一致。
很显然,不想让王思锐活下去的不仅仅只有洋人,还有清廷。其实后面的谈判不让王思锐参与,亦劻当时就有这方面的考虑,结果他还没开口呢,洋人那边就主动的提出来了。
虽然双方签订了条约,但是这份条约并没有执行完毕,所以整份条约的内容还处于保密阶段,媒体方面也只能远远的看着,即便是偷偷的看到了条款上的内容,也没有人敢泄露出去。
……
“哼,他们还真看得起我王某人,竟然单独列出了一个条款,看来我王某人给他们的压力也挺不小的嘛!”在得知条款具体内容之后,王思锐自嘲似的笑谈道。
“这他娘的也太欺负人了,咱们辛辛苦苦的打了胜仗不说,狗屁的朝廷还这么给您安了个莫须有的罪名,就这样的朝廷,根本就不值得咱们去效力。”武羊表情愤怒的说道,在得知这份条约的内容之后,武羊的心中忽然间有种莫名的委屈,稍稍犹豫了下,还是坚定的说道:“旅长,要不咱们反了算了。”
“就是,旅长,咱们反了吧!”武自诩也紧跟着附和道。
现在谁都知道,只要王思锐被处死之后,接下来倒霉的便会是他们这些王思锐的心腹,而不仅仅只是他们,甚至连下面的营长,甚至是连长都有可能遭到处置。
而王思锐控制了这支军队大半年的时间,而且还是一手带起来的,下面的人难保会有什么坏心思。
既然这份条款已经出现了,那么清廷为了保证自己的统治,绝对会斩草除根的。
王思锐看了眼下面的几位心腹爱将,颇有些无奈。
不是他不想反,而是以现在的实力,他根本就没有反清的能力。
他固然可以直接占领京城,称霸一方,可清廷依旧可以到其他地方去建都,毕竟存在了几百年的时间,只要清廷一声令下,还是有更多的百姓愿意跟随他们的。
而且,洋人也绝对不会允许王思锐反清的,因为这样他们便会失去一个合法的勒索对象。
迁都,对于清廷来说的确很好,至少洋人想在打到跟前那是不太可能了。而占领了京城之后,洋人将会直接与王思锐交锋。
对于已经尝试过王思锐厉害的洋人,他们会愿意吗?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只要王思锐扯出反清的大旗,联军便会立即兵临城下。虽说短期内王思锐还有抵抗的实力,可这场战争只要拖上十天半个月的,王思锐便会弹尽粮绝。
最后,即便是真的成功了,推翻了清廷,以王思锐目前的实力也无法控制全国,到时候全国将会陷入群雄割据的局面,历史的悲剧将会再一次上演。
条约的内容,逼迫着王思锐的这些心腹爱将不得不作出了最坏的决定。可是他们却没有战略眼光,只看到了眼前的危险,只想着解决目前的问题,却没有想到以后该怎么去做。
“不是不反,只是时候未到!”王思锐叹了口气。
“旅长,这都什么时候了,在等下去就没命了。”马三如情绪有些激动道。
原本他是不相信这份条约的,因为这份条约的内容并不是马三如打探出来的。而是李鸿章身边的心腹,刘学询亲自送来的抄录版本。
马三如等人对于刘学询还是很不信任的,但是在见到刘学询送来的这份条约内容之后,便立即明白了刘学询的意思。
在表示了一番感谢之后,王思锐依旧是拒绝了刘学询的邀请。
而刘学询倒也并未在意,反而挥了挥手,一言未发,满脸笑意的离开了军营。
“想要我的命,没那么简单。”王思锐半眯着眼睛说道。
好歹也算是清廷的功臣,即便作为交易,清廷已经将王思锐给卖了出去,可表面上他也仍然是功臣一个。
清廷想要处死自己,就必须要秘密的进行,然后对外宣称因病或是其他的什么原因,以免引起国内的不满,至于这份条约,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只要在清廷的统治时间以内,这份条约就绝对不会公布。
而洋人那边为了保证自己的脸面,也肯定不会公布这份条约的。
任凭这些人千算万算,可他们愣是不会算到,其实对于这个结果,王思锐也是早有准备的。
这清廷挖好的坑,到底是谁来跳还说不定呢!
第130章
看李中堂的碟中谍
庆王府!
《辛丑条约》的签订,固然让这些朝堂大臣们松了口气,历时两个月的谈判,如今终于将西方那些豺狼虎豹给送走了。
可这些王公大臣们却高兴不起来,合约的签订,并不意味着这件事情就这么结束了。
赔款,放人,甚至是划定使馆区,禁止百姓参与反帝组织,这些对于清廷来说都易如反掌。
毕竟作为国家的统治者,这点魄力还是有的。
甚至,只要他们愿意,可以在一个月内给洋人凑齐三千万两白银,让他们趁早滚蛋。
而现在的慈禧老太后也是悔不当初,要说起这场战争真正的挑起者,其实并不能算作别人,正是慈禧太后。
若不是慈禧太后自以为清军可以轻易的击败洋人,若不是那中看不中用的新建陆军给了慈禧老太后莫大的精神支持,慈禧老太后又怎敢意气风发的同时对十一国宣战?
有一点需要注意,是清朝对十一国宣战在先,然后才有的十一国对清宣战,然后派兵攻打天津。
从法理上来讲,联军并不算是侵略者,因为不是他们无故宣战而导致的这场战争。
不管怎么说,这件事情终归算是过去了。
可要想真正的高兴起来,那还得等将合约上的条款履行完成之后才行。
至于赔款什么的,洋人那边倒是并不着急,反倒是对于最后一条,洋人那边倒显得格外的上心。
并且,洋人要求十一国组成观摩团,亲自观看王思锐的处死仪式。
虽然是答应了洋人要处死王思锐,可这并不代表着他们就敢明目张胆的去处死王思锐,除非他们想激起民变。
可洋人那边却很不解风情的给他们下达了最后通牒,限令清廷在半个月内解决这件事情,否则的话,驻扎在天津的联军主力部队便会亲自过来执行这一条例。
也正是因为洋人们的逼迫,这才让李鸿章和亦劻等人不得不紧急的聚在了一起,一同商议这件事情。
“都说说有什么法子把这事给办了吧!”正堂之上,亦劻作为东道主,独坐正中间,下面则坐着李鸿章和张复华、钮孟磊以及十多个幕僚。
今天这件事并非他们几个人能够解决的,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幕僚参与,至于泄密,这个倒是不怕。
这些幕僚都是跟随了他们多年的心腹,关于这件事情,他们是没有理由泄密的。
亦劻的问话,让下面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不是他们没有法子,而是他们不敢。
“王爷,眼下王思锐手中有上万精锐部队,且驻扎在京城各个要道之处,先前我们曾经试图收买过他们,但最终却无功而返,反而被他们一番嘲讽。所以,在下以为,这件事情最难的地方并非如何杀掉王思锐,而是在于如何才能够压制住王思锐手下的军队。”一名幕僚站起身子说道。
那些新军他们可以不放在眼里,可是王思锐手底下可是有三千百战精锐,这三千人可是从激烈残酷的战场上存活下来的,而且他们又是最早跟随王思锐的。
不说王思锐给他们开的高昂的军饷,就是王思锐带领着他们总是能够打胜仗这一条,就不是他们能够用钱将其收买过来的。
关于这一点,李鸿章要比任何人都清楚,他手下的一些早期跟随他的将领,说句不好听的,就是朝廷恐怕都未必能够左右他们的思想。
一个总是能够带领他们打胜仗的头领,对于一支军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如何解决王思锐手下部队这个问题,成为了眼下的重中之重。
相反,在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之前,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是啊,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后面的事情就没法做。”另一人同意道。
“最怕的就是这些人假意顺从,等到某一个时间内再给我们致命一击。”
关于军队的事情,是每一个掌权者都不敢大意的事情,哪怕这支部队只是一支很普通的军队,在处理他们的事情的时候,掌权者也总是要小心翼翼的。
毕竟他们是军队,手中握有武器,是具备威慑力的,兵变的后果,要比民变更加可怕。
如果是平民,假意顺从他们还有办法去解决,可若是军队,这个谁也没有办法,除非将他们全部杀光。
但在将这些人招安之后,恐怕这些人早就已经成为了惊弓之鸟,只要他们敢有任何的异常,这些人便会立即团结在一起,到时候在想下手,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王爷,在下倒是有一计。”就在众人争论的同时,刘学询站了起来,高声的汇报道。
“讲!”亦劻面色有些难看,没想到堂堂大清王爷,竟然没有办法去明目张胆的处置一个汉人,反而还要这么多人偷偷摸摸的聚在一起商量着来,这让亦劻感觉到了很窝囊,但又很无奈。
“其实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只需要一道圣旨即可解决。”刘学询站起来很随意的说道,俨然一副胸有成竹的感觉。
“一道圣旨就能解决?”亦劻微微一愣,有些不太明白道。
“王爷,我想大家都忘记了一点,那就是这份条约的内容,目前王思锐还并不知情。也就是说,他并不知道我们要杀他。”刘学询一语道破其中的关键之处,既然王思锐并不知情,那他们便有很大的运作空间。
刘学询的话让亦劻等人忽然眼前一亮,顿时恍然大悟。先前他们是带入为主,将自己给带入到了一个误区,误以为王思锐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
其实这也是过于紧张而导致的幻觉,加上没有人点明这一点,所以才让他们产生了困惑。
“如果这个时候,朝廷下一道圣旨,封王思锐为一等爵,授一品建威将军,入军机,兼任兵部尚书,以此来表彰王思锐在这次战争当中对国家的贡献。按照惯例,王思锐肯定是要入京面圣以谢隆恩,但现如今圣上并不在京城,而且一时半会儿的也回不来,所以,让王思锐去榆林堡面圣也无不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