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427


“我要与清廷展开谈判!”瓦德西忽然说道。
“朝廷已经全权授权于我了!”王思锐嘴角微微上扬。
虽然假传圣旨是死罪一条,但是现在王思锐已经什么都不怕了,朝廷?哼哼……
“我不与你谈判,我要求换人。”瓦德西看了眼王思锐,旋即态度坚决的说道。
他宁可去跟李鸿章那个铁公鸡谈判,也不愿意去跟王思锐谈。
李鸿章虽然很难缠,但更多的也只是在赔偿条件方面斤斤计较。跟王思锐谈判?谁又能知道,这家伙会不会搞出点什么大动静出来?
再者,这仗就是王思锐打的,万一到时候一言不合,王思锐一拍桌子不谈了继续打又该怎么办?
“你好像忘记了你的身份,还有,跟我谈判的并不是你。作为俘虏,你没有资格与我谈判。”说着,王思锐将笔和纸丢到了瓦德西面前,“把你想跟国内说的话写下来吧,我会帮你传达的。”
一个时辰后,王思锐拿到了所有国家最高指挥官给国内的电报。
对于这些电报,王思锐一一的进行了修改,觉得差不多了以后,这才命人将电报发往天津。
王思锐可没有那个义务去将这些电报发到他们本土,再说了,王思锐也不知道该怎么发。
还不如统统的将电报发给天津,然后让天津那边留守的人去操这个心。
自从占领了京城以后,王思锐对于未来的思路也逐渐的明朗了起来。现在的他,虽然手下的实力还不是很强,但是最起码也算是有了自保的能力。
而现在,王思锐最希望的就是让这场战争暂时的停止下来。
这样便能给王思锐更多的时间去做准备,若是能够拖个一年,那么自然是再好不过。
到那时候,按照王思锐目前的进展,手下至少会有五到十万的军队。
而到那时侯,即便是洋人再来进攻,他王思锐也不怎么担心,大不了放弃沿海,与洋人在内地进行陆战。反正王思锐有的是钱,一时半会儿的也不用担心军饷的问题。
然而王思锐没有想到的是,当这封电报被传回各个国家以后,各个国家的高层顿时乱作一团。
本来联军司令部消失半个月的时间就让他们感觉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可是他们都没有想到,整个联军司令部都已经被一锅端了。
虽说他们还有几万人的部队在,可连高层都被抓了,要这几万的部队又有什么用?
然而,更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也不知道是谁走漏的风声,在各个国内的报纸上,第二天的头条便是联军司令部被俘虏的消息,一时间将各个国家逼上了绝路。
第108章
朝廷有心思了
“什么?你说京城被收复了?”宣化府,慈禧太后在接到小德子派人传回来的书信以后,极为震惊的问道。
“启禀太后,王思锐呈给太后的信件中的确所言如此,而小德子也派人前往京城打探了一番,已经基本上印证了王思锐书信中的内容,只不过……”端亲王载漪汇报道,脸上不由的呈现出一丝丝的喜意,终于可以回京城了,再也不用待在这破地方受委屈了。
“只不过什么?”原本慈禧听了心里面还挺高兴的,只不过让载漪后面的话给说的心里面猛的一咯噔,暗道该不会又出什么幺蛾子了吧?
“京城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被收复,只不过城内仍有零星枪炮声响起,而且依小德子所言,此战王思锐伤亡甚大,即使能够彻底的肃清京城残敌,恐怕也无法守住京城。”载漪一边说着,一边将王思锐和小德子的书信呈给慈禧太后。
一直站在慈禧太后身旁的李莲英走到载漪身旁,接过了载漪手中的两封信件,就在下面当着所有人的面将信件打开,确认没有任何问题以后,这才回到慈禧身旁,将两封书信一同递给慈禧太后。
片刻钟的功夫,慈禧便将两封信件阅览了一遍。
心中小小的有了一丝的得意,但更多的还是担忧。
王思锐的确有能力,这一点慈禧太后并不否认。
别人办不到的事情,他王思锐办到了。慈禧太后给王思锐的最终时间是三个月内收复京城,虽然中间拖沓了一些,但到现在为止也不过才两个半月的时间就已经收复了京城。
按理说,国家出现了这么一位能人异士,朝廷理应高兴才是。
但是在慈禧看来,这恰恰正是她最为担忧的地方。
毕竟王思锐是个汉人,慈禧无法彻底的对他放心。
而且王思锐此人又出身于野路子,不喜按套路出牌,所以也无法让慈禧太后像是信任李鸿章那样去信任王思锐。
所以,对于该如何去对待王思锐这个问题上,慈禧陷入了两难。
“这信上的内容你们也都看过了,都说说想法吧!”许久之后,慈禧将这两封信放下,看着下方的王公国戚问道。
尽管她知道这些人并不是什么优秀的治国良才,但至少他们的忠诚度是没有问题的,至少他们知道什么叫做唇亡齿寒。
虽然慈禧并不会肯定的去采纳他们的建议,但多个人也就多一个参考不是?
“臣等愚昧,还请太后明示!”载漪等人连连请罪。
信上的内容既有让人提心提神的东西,也有让人觉得大逆不道的东西。王思锐一个没脑子的年轻人敢乱说,他们这些王公国戚们在没有了解清楚慈禧太后的心思之前,可是绝对不敢乱说的。
“行了,都收起你们的那一套,今儿个关起门来,都是咱们自家人,有什么就说什么,即使说错了也不打紧。”慈禧太后深知这群人的心思,但很无奈的是,她就喜欢这群人这样,来个精明能干一点的反倒是会惹她生气。
“启禀太后,臣有言!”军机大臣王文韶先一步站出来。
毕竟这次战败有他们军机处的责任,虽然实际上责任并不大,但毕竟顶着个军机处的名头,现在王文韶也只能硬着头皮站出来发表意见。
至于结果,王文韶已经没有心思去想那么多了。
“讲!”慈禧看着王文韶,随后又看了看其他大臣,心中略有些无奈,但也有些感动。
无奈的是,那么多的满族兄弟,都没人敢第一个站出来说话。感动的是,自打洋人进京以来,王文韶就一直追随在她身旁,甚至连家人都不顾了,而如今王文韶又是第一个站出来的。
“太后,打内心来讲,臣是很想痛骂王思锐一番的,身为朝廷从二品大员,却处处长他人志气,灭自家人威风。但是从道理上来讲,臣却开不了这个口。经此一战,军队的战斗力是什么样的?我们已是心知肚明,王思锐这一点看的非常准确,继续打下去,对于大清来说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反而会将大清拖入深渊。
而洋人既然想逼着朝廷与其谈判,那么现如今我们既然占据了主动,为何不反过来逼着洋人去谈判呢?臣觉得,若是能以最小的代价化解这场兵祸,自然是再好不过。
所以,臣同意王思锐的意见,尽快与洋人展开谈判,逼迫他们退兵。”王文韶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王思锐在信件上可没有说的这么详细,王思锐的原话只有两句,今联军司令部已被我俘,我部伤亡惨重,已无再战之力,应借此良机,尽快与洋人展开谈判,臣愿请命负责此事,定以最小之代价使洋人退兵。
像洋人内部的情况,以及南边联军的辎重问题,王思锐可没有说出一句这方面的话来。
对于王思锐来说,他的才已经漏的够多了,在将战略眼光展露出来的话,那反倒会坏了事。
清兵不经打,新军又全军覆没,虽然还有袁世凯的武卫右军在,但那几千人也不顶什么用,况且几万的新军都已经没了,袁世凯来了难不成直接去送死吗?
原本还抱有幻想的慈禧太后,其实在洋人打进京城的那一刻就已经明白了,他们根本就打不过洋人。
“启禀太后,臣有异议。”载漪突然站出来说道。
“讲!”
“臣大体上是同意王大人的意见的,但是关于一些细节方面,臣有不同的意见。谈判可以,但是主事人绝不能是王思锐。另外,王思锐话语中有让朝廷准许他扩军的意思,臣觉得,可以将新编京畿陆军六营改编为新式陆军,暂由王思锐统领。同时命其将新式陆军训练之方式撰写出来,待洋人退兵之后,将此方式用以全国推广,增强陆军之战力。”载漪说道。
“卑鄙!”王文韶在心中暗骂一声,但表面上却不敢露出任何不喜的面色。
虽然载漪并没有明说,但话音里的意思却已经很明显了,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
改编为新式陆军,这也就意味着王思锐手中的部队已经从杂牌军转身成为正规王牌军了。
同时诱导王思锐交出练兵方法,使其与洋人谈判,待事件解决之后,便给王思锐安排一个更高的职位,至于是什么职位,这个以后再说,但至少要是正二品的职位,甚至从一品也是有可能的。
当然了,如此一来,王思锐手中可就没有任何军权了,到时候,这支新式陆军还是会落入朝廷手中。
眼瞅着新建陆军不行了,便想着法子的整一个新式陆军出来,以此来昭告天下,朝廷已经秘密编练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就是洋人也打不过我们的假象。
“就依载漪所言,让亦劻和李鸿章去谈吧,至于王思锐,让他当个协同使罢了。”慈禧说道。
协同使,并没有这个职位,是慈禧临时想出来的,同时这也是个临时的职位,放在谈判这项任务上,这三个字已经很好的诠释了它的指责,协同钦差谈判。
第109章
影子部队
“哼,真是打了一副好算盘!”王思锐将朝廷的圣旨直接扔到了桌子上,这若是让那些所谓的“忠臣”们看到,绝对会参他一本蔑视皇权。
一旁的马三如在看过圣旨以后,也不由的皱起了眉头。
不得不承认的是,见得多识得广,马三如在军中常年演绎着各种各样的角色,接触的人多了,这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就开始出现了转变。
马三如是在场的这些除了王思锐以外的军官们当中,唯一一个看出这道圣旨里面所涵盖的意义的一位军官。
一共有两封圣旨,圣旨上的内容不多,其中一封是将他们改编为新式陆军的命令。
另外一封就是任命王思锐为大清国钦差全权大臣协同使,负责协助与洋人谈判的任命,同时命令王思锐,不得亏待那些联军俘虏,对其提出并不过份的要求,要尽力满足的要求。
另外就是要求王思锐撰写新式陆军的训练方式,以待全军推广。
简简单单的两道圣旨,却让王思锐和马三如两人看出了朝廷的意图。
用过河拆桥,卸磨杀驴这些话来形容朝廷的做法或许有些太过份了,但是想要架空王思锐,这是肯定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