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4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3/427


枪炮声,也引起了畜生们的恐慌,原本还略显吃力的畜生,在受到惊吓之后更是瞬间爆出了惊人的力道,直接拉着沉重的车辆以及货物,四处乱窜着。
在它们看来,可没有什么敌我之分,横冲直撞的车辆,瞬间将日军的队形冲散,而那一个中队的老兵本来还打算抵抗一下的,但是本就吃力的他们,又被车辆这么一搞,瞬间失去了所有的仰仗。
而很快,那些横冲直撞的畜生们也被无数的子弹击中,最终浑身无力的跌倒在地上。
狙击手寻找着日军的指挥官,所有的指挥官都在狙击手的攻击范围之内,包含了军官,军曹,甚至是班长,亦或者军衔高一些,或者表现出指挥的架势的日军。
机枪则是进行着无差别的攻击,但凡是看到哪里的日军比较密集,直接就是一排子弹打过去。
步枪和自动步枪则是弥补着机枪与狙击枪的不足,一点点的清理着残余的敌人。
第653章
缴获
冯四喜所采取的战术是围四打三,这种战术其实很古老,在中国代的兵法中都曾经出现过,而最最闻名的,则是元朝时期的时候,而元朝当年能够打到欧洲,其实用的战术只有两种,围三打三,屠城。
因为元朝当年全部都是骑兵部队,在速度上有着绝对的优势,所以他们没有必要去围四打三,这样会浪费更多的兵力。
所以,当年元朝人总是喜欢留下一面不打,这样既不会让城内的人感到绝望,使他们奋起抵抗,亦或者抱着与敌同归于尽的态度。而留下一面给他们,这其实也是给了他们生的希望,让他们心中始终保留着一丝可能,让他们知道他们并没有陷入绝境,这样的话,在抵抗起来的时候也就不会那么的顽强。
而当城内的人发现他们的确抵挡不了敌军的时候,这个时候就会从留下来的那一面逃出城去。而这个时候,远超的骑兵就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在骑兵面前,任何步兵都不堪一击,岳家军虽然勐,也不怕金人的骑兵,但那毕竟只是少数,并不适合大多数步兵作战。
而逃跑的步兵,就更加不是骑兵的对手了,这时候的骑兵就犹如是犹入无人之境一般,举起手中的弯刀疯狂的屠戮着,而失去了防御工事的步兵,加上又是逃命,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抵抗。
另一个就是屠城,说白了元朝人就是希望利用这种方式去吓住敌人,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放弃抵抗,给他们一种错觉,只要不抵抗,元军就不会屠城。
现在冯四喜用的也是这一招,只不过因为部队机动能力不足,所以无法去用围三打三的战术,他只能提前安排一队伏兵在另一侧,等日本人逃命的时候在暴起发难。
迫击炮这次没有派上用场,那玩意儿虽然攻击力挺强的,一旦用上之后,那些物资还能剩下多少可就是未知了。
可即便是迫击炮没有派上用场,光是机枪和步枪火力就依旧是让日本人难以吃消,短短几分钟的接触,日军便开始了溃败。
辎重兵配备的武器只有三分之一,加上一个中队的步兵,加在一起也就不到三百条枪,没有任何的重火力,单单依靠三百条步枪去跟中国人一个连的兵力硬抗,日本人是毫无胜算的。
加上冯四喜这边还有好几个狙击手埋伏着专挑日军的重要人员攻击,而这些日军也同样是被日本高层给迷惑的军人,他们事先并不知道中国人到底已经强到什么地步了,日本政府只告诉他们,中国人并不可怕,先前的失败只是指挥官的问题,他们没有做出正确的指挥,所以才让中国人钻了空子,而且中国人也是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才获得的胜利。
日本政府这样做固然是为了鼓励日本军人,让他们不再抱有怯战的心思,可实际上呢?日本军人的确是变的有自信了,但是却盲目的自信了起来,他们并没有打心底里认识到敌我双方之间的差距,而带着这样的心态去上战场,必然会遭到惨痛的教训。
这一点,日本政府跟史上二战时期的做法是一样的,凡是不好的事情,一律不准传回国内,包括日军给家人写的信件,上面不准出现任何关于战争的负面新闻,如果你写写你们以一个小队干掉了敌人一个团的部队,战斗是多么多么的英勇,敌人是多么多么的不堪一击,这些自然是没问题的,可你要是说敌人以两倍的兵力打败了我们,对不起,信件重写,更严重的甚至会剥夺你这次写信的机会。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这几十年的时间,其根本思想也差不多已经确定了,而史上二战时期的日军,基本上也延续了明治时期的一些风格。
几个退无可退的日军躲在车辆的一侧,尽管已经身中数弹,但是因为有马车的遮挡,所以并没有被命中要害。
这些日军并没有配备手榴弹,所以他们想要炸掉这些物资已经是不可能的了。用火烧倒是有可能,但现在是下雨天,他们连火都点不着,所以这一招自然也就失效了。
受伤的日军再一次的做起了老板行,背靠在马车的轮子上,一动不动,假装尸体,但是手中的步枪却依旧保持着战斗的姿态,他们想尽可能的给人一种他们是在战斗中死去的假象。
然而已经吃过无数亏的中国人,压根就不信日本人的这一套,但凡是看到有嫌疑的日军尸体,不管是不是真的死了,他们要干的第一件事,绝对是用步枪对准你的脑袋,狠狠的扣下扳机,他们甚至连刺刀都懒的用,万一你手里要是有手榴弹该怎么办?
那几名受了伤,还想着发挥出最后的余热的日军,最终也并没有得逞,中国人完美的缴获了日本人的所有物资,歼灭了所有的日军。
此战一共歼灭日军五百三十三人,缴获车辆一百零四辆,其中四辆车上装载有大量的日本三零式步枪弹药以及三八式步枪弹药,车上没有步枪。余下的一百辆车为尚未完全晒干的小麦,基本上可以肯定,这些小麦来自于今年夏收的新小麦。
每台车上放有七八袋小麦,大约四五百斤左右。整整一百台车,大约也就是四五万斤小麦左右。
这明显的已经超标了,按照正常的运力,一匹驮马除去马车的重量,基本上也就是拉个二百斤左右的货物就算是差不多了,即便是采用了四轮马车,可以最大限度的减轻马匹的负担,但是重量增加一倍的话,驮马倒是不会被压死,只是想要正常的行驶却会变的异常困难。
或许这也就是日军为什么会在半个小时内才刚刚行驶了不到两公里的距离的原因吧,而且这还是在平均一辆马车有五个人照看的情况下,如果是在正常的天气下,这一情况或许会稍微好一些。
抢到了日军的物资,可是战士们却并没有太过于高兴,因为这是没有经过加工的小麦,而这里是战场,炊事班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加工,那么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为了减轻后勤负担,接下来炊事班很有可能会直接将这些小麦丢进锅内,就像是煮大米粥那样一锅煮了。
小麦因为有很厚的皮,加上这个时候的小麦表面基本已经硬化,虽然日本人的小麦是提前抢收的,没有达到最佳成熟期,但是经过这么多天的晾晒,其硬度也没差多少。
虽然可以保证不饿肚子,但这玩意儿吃多了可是不好消化的,对于一名战士来说,不消化?这他喵的是什么鬼?你一个天天运动几十公里的人跟人说说吃了不消化?好意思不?
而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因为刚才那迅勐的火力,日本人的这一百零四台车辆的畜生已经全部被打死了。所以,接下来他们可以好好的吃一顿肉食了,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后面赶来增援的两个连在抵达战场的时候,战斗就已经结束了,而肉没吃着,汤也没有喝上,倒是一来就有活干了。
三个连的部队迅速的将战场打扫了一番,清理尸体,以免阻塞道路,尽可能的仍远一些,以防止瘟疫爆发对过往的部队形成影响。
收拾日军的武器装备,依旧是烧掉,然后就是守在这里,等着后续的大部队过来接收这些粮食。
来到日本之前,所有人都会想着这里到底会有多么多么的危险,可是来了之后却勐然间发现,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
天上的雨渐渐的停止了下来,战士们也开始三三两两的脱下自己的雨衣,稍稍的收拾了一下,就直接塞进了自己的背包内,也不管上面是不是还沾有水珠。
大部队在半个小时后抵达了这里,接收了这里缴获的物资,派出了另外一个连去接替冯四喜的连担任先锋侦察连,冯四喜的部队则是回归建制,跟随大部队一同行动。
而冯四喜倒也乐得清干,他一个连在短短的一个半小时内干掉了五个中队的鬼子,这战功也算是一顶一的了,这时候他也不会继续傻乎乎的去请战,让其他的战友们对他表示鄙视。
一时间,冯四喜是乐的嘴里不断的哼着小曲,脸上的那股得意劲更是别提了,看的旁边其他连队的人更是醋意大发。
不过身位五十一师师长,华春勇在得知前边缴获了四五万斤粮食的消息以后,却很是反常的陷入了沉默。
日本人已经提前抢收了粮食,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而这一路上走来,五十一师也没有发现太多的粮食,所以怀疑日本人很有可能将粮食都转移到了军营,或者其他不为人知的地方。
所以之前的时候,华春勇也并没有太过于在意这件事情,但是现在,这四五万斤粮食是从哪来的?这一路上他们几乎没有见到任何的壮年男子,说这些粮食是刚收的根本不可能,而且他们也没有见到粮仓。
但是这些粮食却偏偏是从他们过来的方向出来的,那么,这些粮食到底藏在哪里?
第654章
特殊申请
鹿儿岛是个县,而日本的县级单位跟国内的省是一样的,下面都分别下辖了好几个城市。
鹿儿岛的规模并不算小,包括登陆的场地,阿久根,也同属于鹿儿岛县,而此时五十一师正在进攻的,是鹿儿岛市,相当于国内的省会地区,是一个县区的治所所在。
此时的鹿儿岛,基本上已经看不到昔日里繁华的样子,原本作为整个鹿儿岛县最热闹,最繁华,人口最多,人流量最大的城市,此时鹿儿岛倒显的有些寂静,街道上安安静静的,偶尔的只能看到一队队的日军匆忙的穿梭于其中。
码头上,几艘军舰无奈的停靠在那里,冷森森的炮口严严实实的对准了西侧的方向,军舰上的日本海军,则是严阵以待,所有人都待在自己的战位上。
在不远处的港口外围,也有几艘军舰正停在那里,炮口依旧是对准了西面,唯一不同的是,这些军舰并不是停靠在码头上的,而是停在港口外航道上的正中央。
“城内的日军情况没有能够探查清楚,日军的防御比较严密,而且城内的情况也有些特殊,所以我们的侦察兵没办法安全的离开,所以没有进入侦察。但是根据外围的侦察来看,鹿儿岛内至少部署了一个联队的步兵,不过根据我们与日军交手的经验,以及从日本人那里得到的那些未曾验证的情报来分析,并不排除里面窝着一个师团的小鬼子的可能性。
另外就是海军,有四艘军舰是停靠在港口内的,且军舰上方没有任何的烟雾,由此判断他们的锅炉并没有启动,所以理论上来说,从战斗打响那一刻开始,我们有最多半个小时的时间去俘虏它。
但是另一侧,在港口外的航道上,有五艘军舰正游弋在那里,他们的锅炉始终保持着运作状态,从军舰停靠的位置上来看,他们应该是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并且准备好了随时撤离。
综上所述,总结一下就是说,城内表面上的敌军或许只有一个联队,但是城内却没有见到任何的平民,而在这么大一座城内,藏下三个联队的兵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日军很有可能将大部分兵力都藏了起来,等着与我们打近战,肉搏战。
停靠在码头的四艘军舰虽然日本人将他们拖回了港口,但是很有可能已经失去了动力,而游弋在外围的五艘军舰一是可以为码头,乃至整个城内提供火力支援,在一个就是,不排除在日本海军认为鹿儿岛战败已成定局的时候,在撤离之前事先摧毁码头上的四艘军舰。
所以,在登船的时候,我们要小心,日本人有可能会用外面的军舰来攻击,也有可能已经在船体的内部铺设了不少的炸药,就等着我们上船了。”五十一师参谋长潘石拿着侦察到的情报说道。
而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还有一个问题,太阳即将落山,他们到底是否应该立即起战斗?一方面是不想给日本海军更多的时间,另一方面是夜战他们的确不太擅长,如果贸然的起夜战,部队的损失也必将很大。
战损,这是目前为止每一个指挥官都必须要在意的一件事情。
华春勇紧紧的皱着眉头,脑袋中飞的旋转着,九艘战舰,其中一艘战列舰,两艘巡洋舰,六艘轻巡舰,如果这九艘军舰能够交给中国海军来使用的话,造船厂那边至少可以节约一年的时间,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只要俘虏了这九艘军舰,基本上就等于是让造船厂用一年的时间造出了两倍的船只。
但是如果没有拿到这九艘军舰,其实整体上对于中华帝国来说影响也并不大,毕竟未来海军的主要战斗方式已经开始转变到了航母身上。
不过这些情况华春勇却并不知道,而海军那边希望能够得到这九艘军舰,其目的在于可以用这九艘军舰去替代本土海防舰队的九艘军舰,这样他们就可以抽调出九艘新的军舰补充到其他的舰队中,直接的增强海军的实力。
所以,无论是从哪一方面来说,俘虏这九艘军舰,对于海军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虽然表面上跟6军没什么关系,但中国可不是日本,他们并不需要为了一些资源就去争的头破血流的,6军的装备这些年在不断的革新,可海军那边也没停着。
加上王思锐历来很反感军队内部的内讧,换言之就是正当的竞争可以,但恶性的竞争一旦出现,那就只能对不起了。
因为有这些之前几年时间了潜在的意识侵袭,所以华春勇这个时候即便是遇到了难题,在没有完全否定之前,他也仍旧是希望能够缴获这九艘军舰的。
抬头望了望天,此时的风向正好刮向东面,风力也并不算大,只能说是微风,这种天气,又是在夜间,这让华春勇想到了一种可能性,但是却又有些不太敢确定。
但是一想到停靠在鹿儿岛的那九艘主力军舰,华春勇便猛的咬紧牙关:“用t弹!”
t弹,真正的名字是特种弹,但是为了防止引起外界的恐慌,所以在军队的内部又为他们起了一个内部代号,t弹,意指特种毒气弹,再具体一些的话,那就是芥子气。
1822年,德斯普雷兹现了芥子气。
1866年,德国人迈耶次人工合成了纯净的芥子气,他明的合成方法至近(现代)仍是芥子气重要的合成方法之一。他刚开始以为试验中的不适是相关人员皮肤过敏,但后来的动物实验中让他意识到了某种危险。
历史上直到一战末期,为了打破战场上的僵局,芥子气才被大范围的投入到战争中。
而在此之前,一战中使用的毒气弹只有三种,一种是德军早期型的催泪瓦斯乙基溴,这也是目前为止德军在战场上正大量使用的毒气弹,随着战争的推移,德军对于催泪瓦斯乙基溴的使用频率已经越来越低。
因为材料稀少,后方的补给根本就跟不上使用,所以这也迫使德军不得不将有限的毒气弹用于最近要的战斗中。
目前德国方面正在加紧研究替代品,也就是氯丙酮。英法联军此时也才刚刚研究出了第三种毒气,光气与氯气的混合化学武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3/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