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3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0/427


虽然在性能方面可能会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对于国内这个工业基础来说,能够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而且未来也只会越来越好。
此战虽然大获全胜,但却并非那么的尽人意,这些军舰想要完全的复原,即便是使出所有的力气,至少也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才可以,但是三个月,他们能等的起吗?而且王思锐也已经得到了一个准确的情报,日本正在与德国人进行密谋,目的是希望能够加入同盟国。
日本人的这个决定可就有些让人琢磨不清了,历史上日本最终加入的是协约国,并且出兵占领了德占山东,整体上一战中日本出的力气并不大,但是获得的利益却一点也不小,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在后来的二战中日本也不会打的那么坚决。
那么现在日本人加入同盟国又是什么个情况?难道日本人想用同样的方式,去攻击协约国在亚洲地区的地盘吗?按照日本人的尿性来看,的确有这种可能性,但那也并非绝对的。
还是那句话,以现在日本的实力,根本无法支撑他们远距离作战,光是后勤什么的就能把他们给拖死,而且现在的日本也并不强大,他们没有信心战胜任何一个列强(信心被中国打完了)。
而此次海战过后,日本人的信心将会彻底的被击碎,日本人既然没有实力去支撑他们占领协约国的地盘,那么也就只剩下了两个可能性。
一是他们知道中华帝国跟德国人走的很近,而且也跟英法等国不对付,所以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加入同盟国,而如果日本也能够加入同盟国的话,那么中华帝国和日本将会成为盟友,既然都是盟友了,你总没有理由再去封锁我了吧?盟友有难你是帮还是不帮?问你要点钢铁支援,步兵装备技术支援,你是给还是不给?
所以,日本加入同盟国的话,对于他们来说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而且即便中国人不给他们技术,他们也能够从德国那里弄来相应的技术,而那时候日本以攻击英法在亚洲地区的地盘为借口,德国人为了牵制英法两国的注意力,也肯定会答应的。
还是那句话,中国人跟英法不对付,那么让他们加入协约国,跟一个自己不对付的盟友一起去对付自己的朋友,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如果中国也加入了同盟国,那么对日本人来说可就真的要高声呼喊万岁了。
就算日本人老实一点,不用去奢求的太多,只要求中国人不再封锁日本,日本就能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恢复过来。说不定几年后还能够再一次的反败为胜,重新将中国骑在胯下。
日本人的算盘打的不错,但是千算完算,日本人还是算错了一点,或者可以说,日本人有些太高看他们自己了。
在亚洲的陆地战争中,日本人已经失去了所有的优势,而此次海战的结果一旦传到欧洲,那么将会起到两个效果,一个是再一次的刺激各国对战列舰的渴望,另一个就是让各国重新去权衡日本的实力,陆海两军都被堵在家门口出不来,这种拖后腿的盟友,是没有任何一个集团会要他们的。
要了他们非但不能够对自己起到任何的帮助效果,反而要牵制大量的精力去帮助他们,这他娘的不是各持所需,而是社区送温暖。
那么日本人还剩下什么?台湾,琉球,朝鲜南半部份的几座城市,这是日本人目前在海外仅剩的殖民地,一旦没了这三个地方,那么日本人又有什么资格去跟其他人谈判?
同盟国和协约国已经数次派人秘密联络中华帝国,希望中华帝国能够加入到他们的战团,共同对付对方,英法两国甚至已经开出了放弃协约国盟友在华所有利益的价码,并且归还香港,越南两地。
而同盟国那边也来了人,但是价码却并不足,不过这个并不要紧,因为目前在战场上,同盟国是占据着绝对优势的。
在中国技术的支持下,德军装甲部队可谓是横扫整个欧洲,法国在坚持了八个月之后,于上个月刚刚宣布撤离法国本土,并且会继续与德国战斗,直至同盟国灭亡为止。
陆地上,同盟国占尽了优势,而海面上,德国舰队却被英法舰队打的节节败退,没办法,德国海军是他们的短板,两方各自占据着不同的优势,但是有一点无需置疑,德国陆军的实力正在疯狂的增加着。
年前的时候,德国已经占领了法国的坦克制造工厂,并且成功的将其搬回了德国,使德国的坦克工业更上一层楼,至少就目前来看,德国在陆地上已经保持不败了。
而另一边的俄国还在进行着内斗,一时半会儿的也很难解决,德国给中华帝国开出的条件是,共占英国本土,占据法国四分之一的管理权,并且英国海外殖民地他们可以任意的攻击,只要占领,到时候德国只要三分之一,给哪个,全看中国人自己的意思。
而义务是,在亚洲地区攻击英国舰队,殖民地,并且通过陆路派遣一支远征军前往欧洲征战,德国将会负责他们的补给问题,并且尽快的调遣舰队前往欧洲,与英法海军决一死战。
条件很诱人,但是也不是那么的让人难以推却,总之,现在还没有到加入集团的时候。
“日本人想要办到的事情,那就绝对不允许,协约国和同盟国不是想拉拢我们吗?那就给他们一个机会,准备一下,明天早晨,正式对日本宣战,同时任命冯国璋为台湾战区总司令,部队于明日开始登陆台湾,具体时间由他自己做主。”王思锐忽然间一声冷笑,命令道。
第538章
决定日本命运的会议
1910年4月29日夜,帝国总理王士珍,帝国外交大臣唐绍仪,帝国军部大臣徐世昌,以及皇帝的核心智囊杨士琦等人聚在一起,打算用一整夜的时间来商量对日开战的事情。
虽然军部和总理府早就在准备对日开战的事情了,但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远远的要比想象中的更加困难,中间又有许多的问题需要逐一的去解决,而与中俄战争有所不同的是,这两次的战争完全属于不同的类型,中华帝国虽然战胜了比日本更加强大的俄国,但是在没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却依旧没有十足的把握去战胜日本。
而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这两次战争的性质问题,以及地理位置问题。
皇帝的书房内,此刻整间屋子静悄悄的一片,唯独剩下了重重的喘息声,原本大家只是以为这次跟日本开战不过是为了一雪前耻,就像是打俄国那样,既要拿回属于自己的,又要对方拿出利息,而且还要让他们陷入内乱之中,永无威胁帝国的可能性。
但是随着皇帝讲出了此战的真实目的,却是让一种人等不由的紧紧的皱起了眉头,打日本,并不难,但难的是皇帝提出来的目标。而这个目标不是东南亚地区的其他小国,所以想要实现这个目标,也还是有较大难度的。
而且,稍有不慎,帝国就很有可能会深陷进去,就像九年前的布尔战争那样,强大如英国又能如何?不是照样被缺枪少弹的布尔人在战争中拖了三年的时间?英国国内不照样掀起了阵阵反战舆论?
虽然帝国短期内掀起反战舆论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中俄战争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实在是太大了,帝国的百姓在这个时期内已经被蒙蔽了双眼,他们看到了战胜对手给自己所带来的好处。可一旦战争被持久化,战死疆场的士兵越来越多,到那时候,国内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反战舆论的,而那个时候,帝国又该何去何从?
战争的目的性的不同,那么中间所发生的经历也将会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如果此战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牵制日本,或者占领日本某些领土,那么完全可以只以占领九州岛即可,然后将九州岛打造成前进基地,在哪里屯兵,然后海军袭击其他三岛的沿海城市,逼迫日本不得不集中精力去对付九州岛的中国陆军即可,这份方案所需要付出的精力并不多,而且也很简单。
他们甚至可以让朝鲜人去打头阵,去吸引岸防日军的注意力,然后中国陆军再从其他的地方登陆袭击,各种各样的方法,无论采用哪一个方案,他们都有着九成的把握胜利。
但现在的问题是,皇帝王思锐提出的作战目的并非是占领日本本土某一部分区域,而是要跟日本打一个灭国战。
灭国,这种战争是那么好打的吗?日本有将近四千万人口,是中国人口总和的十分之一,但灭国战便意味着军队将与四千万人作战,而战争中又无可避免的灰发生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一帮拿着各种武器的平民来攻击军队,没错,他们的确是做出了攻击手段,但是手中拿着的却有可能是木棍,是农具,但这的确就是攻击,部队不可能没有任何的反应,那么在某些人的眼中看来,这就成了中国陆军在屠杀日本平民的举动,转而会在国际上妖魔化中国的形象。
中华帝国怕这种抹黑吗?很怕,国际形象没了,以后在各个国家再有任何的动作都不会那么的顺畅,都有可能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便他们是战胜国,也不能够让人从心里面折服。
而历史上关于灭国战的战争几乎没有任何的经验可以给他们参考,所以,应该如何去抉择,如何才能够在既不抹黑中华帝国国际形象的同时,又能够灭掉日本,这成了中华帝国一众大佬们头疼的问题。
“屠杀可以有,但屠杀绝对不是目的,而且也极容易被人抓住把柄,所以,我的建议是杀掉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批人,安抚左右摇摆的一批人,压制蠢蠢欲动的那些人。”徐世昌说道。
杀的平民越多,军队在日本遭受到的阻力就会越大,作为帝国军部大臣,徐世昌自然是想以最小的代价去获取最大的胜利,如果屠杀能够让日本在一个月内亡国,并且不给陆军带来负面影响的话,那么徐世昌会毫不犹豫的上书皇帝,请求调兵三百万登陆日本参与屠杀。
但是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徐世昌选择了比较中肯的一种办法,杀掉该杀的,拉拢该拉拢的,压制那些还没有行动的,逼迫他们自己选择道路,是死还是活,由他们自己选择。
“屠杀会对帝国外交造成较大影响的,特别是目前帝国的这种处境,如果爆发出这种负面新闻的话,那么对于帝国未来的外交将会是一种严峻的考验。所以,我建议如果军队在没有绝对的把握保证保密的前提下,不要轻易的发起屠杀。”唐绍仪也开口道,与徐世昌不同的是,他所站的位置是外交位置,任何的负面新闻,都会对一个国家的外交产生影响,即便其他国家受制于帝国的余威而不敢出生反抗,但是内心深处却也不会主动的去配合他们,这会为未来的外交带来困惑的。
“有的时候,屠杀代表的其实是一种政治态度,它是代表着浓郁的政治色彩的,亦是一把伤敌又伤己的双刃剑,如果遇到全民抵抗的地区,倒是可以采取屠杀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同时亦是给了其他地区一种震慑,但是屠杀的方式一定要做出改变,绝不能是那种赤裸裸的屠杀,也绝不能在国际上引起轰动。”王士珍紧接着也开口道。
关于这个问题,王思锐也是有些难以抉择,打内心来讲,他是恨不能将日本人全部杀光的,因为在他的记忆中,日本人做了太多太多对不起中国的事情,犯了太多太多的罪恶,虽然那些事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来得及发生,但是旅顺大屠杀的事情是已经发生了的。
正是因为心中的那丝执念,所以王思锐才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要跟日本打一场灭国战,趁着列强陷入一战的空当,去解决掉日本这个大麻烦。
但是帝国未来的发展并不会局限于一个亚洲,更不会局限于一个日本,王思锐可是励志于要将帝国发展成为世界霸主级别的国家的,那么太多的负面影响是绝对不行的。这也是很让王思锐纠结的一点。
“或许,我们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解决。”杨士琦忽然开口道,对日本的恨,他不比任何人少,内心深处,他也是支持对日本进行屠杀的,但是目前帝国正处于直线上升期,经不起这种负面新闻的摧残。
但是身为智囊,脑袋瓜不灵敏又怎么能行?这些高层是当局者迷,但是杨士琦却看的很清楚,对于他来说,这个问题并不难。
“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让他们自己动手解决,帝国只需要花些经费,在日本扶植出一个我们的势力即可,我们所占领的区域,全部交由他们负责,而那些战俘,或是需要屠杀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来解决,这样无论事后发生什么问题,都与我们没有任何的关系。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一种弊端,比如,我们无法了解到每一个人的背景以及真实的思想,如果我们下达了屠杀命令,他们没有执行,或是选择将消息外泄,依旧会对我们产生影响。再一个,如果在屠杀过程中,他们故意放走了一些中高层人士,日后依旧会对我们有很大的威胁。
第二个方案,组成中朝流三国联军,日本人在占领朝鲜和琉球时期也没少干这种事情,如果把屠杀的事情交给他们两个国家的话,我想他们还是会很乐意接受的,而且我们也不用有太多的担心。”杨士琦将两个方案讲了出来。
杨士琦的方案让众人纷纷眼前一亮,不禁暗暗的拍手叫绝,还有什么方法是比这个更加适合的呢?琉球目前暂时可以不用考虑,但是朝鲜可是有十个师的军队,加上那里有一个军的皇家陆军驻军,朝鲜的安全问题是不用担心的,朝鲜王李熙虽然没有表现出超人一等的领导才能,但至少也能让朝鲜稳定下来,朝鲜人也乐于如此,有上国的军事保护,他们又可以什么都不管不问的愉快的生活了。
“扶植当地势力的事情要做,联军的事情也要准备,军部去准备一下联络朝鲜王,让他准备五个师的兵力配合帝国,另外尽快的寻找一个忠心的人出来,这件事情必须要抓紧去办。明日正式对日本宣战,限期一周内,所有在华日本人必须到天津集合,等待离境。另外电令驻日官员、民众尽快撤离日本。各个造船厂务必在一周内尽可能的修复受伤军舰,一周后,登陆计划照旧执行。”最终,由王思锐一锤定音道。
第539章
对日宣战
日本,横须贺附近的一所小型沙滩上,五名身着普通服饰的男子与一名女子正神情紧张的站在那里,不大会儿的功夫,海面上出现了一艘小船,这艘船是被经过改装的,木制的船身,加装了大功率的发动机,最大航速可以达到将近三十节。
随后,一行六人走进了海中,在四名壮汉的帮助下,那一男一女两人被拖着登上了那艘小船,紧接着,小船一个转向,朝着远海的方向跑去。
上了船之后,岸边这才出现了一队日本士兵的身影,看着那远远离去的小船,几人不由的一阵咒骂,旋即连忙跑向不远处的横须贺军港。
而在小船刚刚驶向远海之后,被拖上船的那一男一女两人则是被船上的几人迅速的捆绑了起来,并且将其死死的捆在船内的柱子上,任由其肆意的挣扎,也始终无法脱离绳索的束缚。天色渐渐的暗了下来,横须贺军港内有两艘小型快艇迅速的驶离了军港,上面携带着几十名日本陆军,迅速的朝着小船离开的方向追去。
确定身后的追兵并没有追赶上来之后,船上的几人迅速的换上了一整套的服装,每个人身后都背着一个铁质的瓶子,脚蹬脚蹼,眼睛上则是带着潜水镜。
小船渐渐的停了下来,两人分别从两侧跳下了船,然后潜入船底,迅速的将之前堵在那里的木筏取掉,海水瞬间倒灌进了船舱底部。而这艘本就不大的小船,在下方更是被开了大约二十多个直径约二十厘米左右的口子。
小船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的下沉着,随后,船上余留的八人也迅速的逃离了小船,只留下了那被捆绑在小船上的一男一女,连带着小船一同下沉着。大约三分钟后,在十人的目视下,小船迅速的沉入了海底,直至消失了踪迹,确认那一男一女不可能逃离出来之后,十人这才换了个方向,重新的朝着日本方向的岸边游去。
为了避免被海面上的日本人发现,所以几人是提前准备好的,所有人都选择了潜行,速度虽然会稍微慢一些,但却胜在安全,加上这里其实距离海边并不远,充其量也只有不到五海里的距离,潜行游泳五海里,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一个小时后,在海中潜游的十人悄悄的爬上了岸边,在那里负责接应他们的人早就准备好了一切,将设备脱下来扔进深坑内,然后换上一套干净的衣服,迅速的将深坑填满,然后在做上一些伪装,海面上隐隐的还能够看到正在朝着大海深处航行的日本炮艇。
几人只是随意的看了眼海面,然后便朝着日本内陆走去,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没错,这支十一人小队正是中华帝国派来营救琉球王尚典的救兵之一,而这次前来执行任务的也并非只有他们这一队人,此次一共来了四队人手,也就是四十四人,外加一正一副两个队长,一共四十六人。
他们这一队人手负责的是掩护,迷惑,先前船上的那一男一女,其实是他们在途中随意抓到的一队夫妇,不过是付了一些钱,然后告诉他们想去海边游泳,然后这对夫妇就拿钱充当起了领路人,而在入海的那一刻,这对夫妇则是被他们击昏了过去。
除了他们这一队之外,还有两队人马做着同样的工作,不过另外两组中有一组是真的,他们携带的则是琉球王尚典以及他的王妃,至于琉球王的随从什么的,压根就没有救他们。
而最后的一队人则是隐藏在暗中跟随着真正琉球王的那队人,以免遭到日军的追击而导致任务失败。
而得知琉球王尚典逃走的消息之后,日本明治天皇忽然间有种毙了狗的感觉,连忙下令去追,就算是掘地三尺也要找出来,同时又令人将尚典的随从通通杀掉。
大约晚上九点钟左右,明治天皇接到了最不想听到的消息,有一队日军找到了他们的踪迹,但是对方早有准备,已经带着尚典夫妇乘坐着快艇离开了日本,他们的炮艇根本就追不上,现在已经失去了他们的踪迹。
而所有人不知道的是,次日清晨,横须贺码头上,在所有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一艘货船上悄悄的登上了几十名本不属于这艘船的人,而这帮人一半直接进入了船舱底部,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内躲了起来,其余人则是留在船上充当船员。为了避免被人看出来,他们只是选择了一些并不怎么抛头露脸的位置。
这是一艘前往朝鲜釜山的运输船,上面装满了各种物资,原本物资的供应是要从佐世保出发的,但是那里的所有船只都被征调走了,充当运兵舰将三个师团的陆军运往台湾,所以这个月的物资则是由横须贺出发。
货船最终有惊无险的抵达了釜山,不过那已经是两天后的事情了,最终在第三天的时候,这队人越过了边境线,在接头人的引导下进入了朝鲜。
而就在明治天皇还在对尚典夫妇被人救走的事情而耿耿于怀的时候,在不远处的中华帝国的京城,中京外的日本驻华大使小村寿太郎,却是一脸震惊的从唐绍仪手中接过了那封宣战告书。
而一脸懵逼的小村寿太郎压根就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个情况,这好端端的怎么就开战了呢?难道是因为台湾的问题吗?不过想想也还是很有可能的,日本表面上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脱归还台湾一事,并且秘密的增兵台湾,如果中华帝国知道了这件事情,那么以中国人的脾气,宣战似乎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
但是小村寿太郎也很清楚这个时候两国宣战将会意味着什么,日本为什么要在外交方面一再的推脱,拖延归还台湾的时间?说白了,就是日本想从台湾获得更多的资源,同时,也尽可能的将台湾永久的保留在他们的手中。
而日本唯一的依靠便是海军,中国陆军虽然强大,但是海军却一般般,即便他们有几艘无畏舰,但那又怎样?他们依旧不会是日本海军的对手。
而日本也正在谋求着加入同盟国,除此之外,日本也在秘密的筹备着占领协约国方面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地,并且希望以此作为投名状来让德国同意他们加入同盟国。一旦日本加入了同盟国,那么中国人对日本的威胁将会减小许多,至少,德国人会帮他们说一些好话的,而以中德之间的关系,到时候日本不是不可以归还台湾,但你中国总要给点好处吧?好歹都是盟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0/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