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3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8/427


可以说,沙俄倒台,这个已经成为必然,而在沙俄倒台的过程中,中华帝国肯定会占到大便宜的,但是这个便宜到底有多大,能占到什么地步?这个就要好好的考虑一番了。
毕竟王思锐也不想推倒一个独裁统治的尼古拉二世,却扶植起一个不受控制,且战争潜力巨大的苏联。那样纯粹的就是作茧自缚。
“陛下,难道俄国国内真有什么不稳定的因素?”王士珍微微有些震惊,沙俄的实力虽然不怎么强,但毕竟是个老牌帝国,曾经又给予了中国那么大的军事压力,现在好好的说他就要倒了,一时间还是有些难以接受的。
“不稳定的因素肯定是存在的,但这股力量到底有多大?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尼古拉二世的独裁统治,轻视工农阶级,早在几年前就已经为他敲响了警钟,但是很可惜,尼古拉二世并没有觉悟,反而依旧我行我素,甚至变本加厉,在加上我们双方之间的战争,又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或许,在俄国民间早就已经对尼古拉二世很不满了。这时候只要有人站出来表示要推翻沙俄,那么我想成功率应该会很大的,而一旦这股反对势力取得了优势,那么当下沙俄政府高层不免会有人选择叛变,就是为了自己的将来,他们也要这么干。所以,沙俄会不会倒,唯一的不确定因素就是这个人会不会站出来?”王思锐眺望着远方,说道。
王思锐的评价很中肯,没有任何偏激的理由,甚至所有人都找不出反驳的借口。
当年中华帝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不就是跟王思锐说的一样吗?汉军取得了绝对的优势,张之洞等人为了避免各自辖区遭受战火,便与王思锐签订了协议,只要达到条件,那么几省之地便直接并入王思锐旗下。
虽说张之洞他们没有为他们自己考虑,但是出发点却是为了当地的百姓,而张之洞虽说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但是他在两湖的威望还是极高的,即便是王思锐也不敢去跟他硬碰硬。
这个其实也是很无奈的,在其他各省都不同程度的遭遇到战火的袭扰之后,唯独两湖地区没有遭受任何的战火,虽然改名换姓了,张之洞也下台了,但是当地的百姓还是很感激他的,一旦朝廷想要拿张之洞开刀,那么就要先考虑到两湖百姓的反应。
好在张之洞本人也深明大义,并没有借助着自己在百姓之间的威望去做些让朝廷下不来台的事情,而朝廷的一些政策,在两湖地区也毫无阻拦的可以推广开来。加上张之洞年岁已大,基本上也没几年的活头,只等张之洞过世之后,再等个几年的时间,朝廷基本上就已经能够彻底的控制两湖地区了。
当然,这只是最保守的估计,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张之洞依旧还活着,但是朝廷通过几年的努力,也至少取得了一半百姓的信任,或许会随着未来的发展,也许在明年就可以达成这个目标。
张之洞敢这么做,俄国人会这么做吗?恐怕那些高官不一定会这么想吧?
所以,王思锐的说法还是很具有参考价值的。
“陛下,您指的是列宁?”杨士琦再次开口道,王思锐曾经不止一次的提起过列宁这个人,甚至还通过中华帝国驻德大使秘密的与列宁取得过联系,这些事情杨士琦都是知道的,杨士琦只知道王思锐在国内的布局安排,在国外的他还真的不太清楚。
“对,就是他。”王思锐点了点头,“沙俄是否会倒台,很大程度上要看列宁推倒沙俄的决心到底有多大?但是此人身性极为谨慎,轻易不肯冒险,除非能够让他看到明朗的局势,否则的话,他宁肯待在后方摇旗呐喊,隔空指挥,也不会麻利的站出来。”
恩,想王思锐这种敢杀到前线去跟敌人火拼的皇帝,这个世界上本就没有几个,而除了开国皇帝以外,又有几个敢这么干的?而即便是开国皇帝,敢上前线的其实也没有几个。
列宁待在后方隔空指挥也纯属正常,而且这样做其实也是有利于指挥,毕竟一个经常上前线的高层,虽然能够激励士气,但那也是个非常不稳定的因素,一旦他死了,那整个政党就完蛋了。
“要想沙俄倒台其实很简单,我们只需要做两步即可,第一步是命令部队加紧攻势,在前线给俄国制造更大的压力,另一方面暗中协助列宁,给他提供武器装备,甚至可以为他提供军饷,或者战术指导。但问题在于,沙俄倒下之后,我们能够取得什么样的好处?而如何才能够将我们的利益最大化?”杨士琦提问道,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他们必须要确定自己的底线在哪里,然后便以这个底线去做整个计划。
“目的还是那个,必须要彻底的占领秋明。”王思锐立场坚定道。
现在部队已经推进到距离秋明大约不到八百公里左右的位置,上千公里都推进了,难道还差这八百公里吗?况且,王思锐可是很清楚秋明油田的储量到底有多大的,说白了,王思锐之所以会答应英法等国进攻苏联,其根本目的就是因为王思锐看上了秋明油田。
多的不说,只要他能够将秋明油田拿到手中,那么基本上可以肯定,未来一百年,甚至两百年内,中国都将不会为石油的问题而发愁。用一场战争去解决未来几百年卡在国人脖子上的链锁,对于王思锐来说还是很值得的。
“如果部队恢复攻势的话,最快也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彻底的占领秋明,慢则半年。”徐世昌想了下目前的情况,根据不同的战况做出了一个大致的推算,虽然未必准确,但起码有了个参考建议。
“如果是这个速度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做两手准备,一边命令部队不慌不急的推进,一方面去联络列宁,为他提供武器装备,让他去推翻沙俄,而唯一的要求就是,等他控制俄国局势之后,我们立即停止攻势,将以实际占领区来划分新的领土。而部队接下来唯一要做的就是,确保在列宁控制俄国以前,彻底的占林秋明。”杨士琦说道。
如果以秋明为界,那么基本上等于中华帝国划走了俄国四分之一的领土,至于北边的无人区,那个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列宁控制沙俄,短期内必然无法理清国内的事情,中华帝国有的是时间去占领那些土地,让他们变成中华帝国的实际控制区域。
杨士琦的这个提议,是直接将列宁不可能答应他们直接将秋明划给中国的前提下而做出的改变计划,而且可行性也比较高。更重要的是,一旦这项计划能够成功,那么今年入冬以前,战争将会彻底的结束。
第469章
列宁
德国,柏林街道的某座小屋内,列宁匆匆的从外面的街道上进入了这间屋子,打探了眼屋内的情况之后,缓缓的将头顶的帽子脱下。
德国可以说是列宁的大本营,但这里却并非列宁唯一的大本营,表面上,柏林是列宁活动的最活跃的区域,因为这里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家乡,列宁所采取的也正是这二位的思想。但是德国人对于列宁也并不算友好。
可即便如此,列宁也无法放弃柏林,这是政治需要,但是秘密的,列宁却将主要的活动地点安置于更靠近俄国本土的立陶宛,以及西部的芬兰境内。
不过列宁最近的日子并不好过,虽说沙俄最近遭遇了寒潮,无论是军事上还是经济上,亦或者是政权的稳定上,沙俄都遭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这也让列宁再一次的感觉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但是因为欧洲各国的封锁围堵,让列宁倍感失望,他根本无法得到任何的支持,寻求德国的支持?这个一点也不靠谱,列宁甚至不会怀疑,德国会不会直接将他交给沙俄?
大好时机就在眼前可列宁却始终无法集中精力去推翻沙俄政权,而他最缺少的便是资金和武器装备,什么信仰能够战胜一切,虽然列宁对外这么喊,但实际上他却比任何人都清楚,信仰的确可以幻化成战斗力,但是信仰却不能够直接让一支毫无战斗力的乌合之众瞬间变成一支军队。
信仰也不会变成武器装备,变成辎重粮饷。列宁有信心不发放给那些布尔什维克们一分钱的军费,但是他手中却不能没有钱,总不能让部队拿信仰当饭吃吧?活动经费总要有吧?
而正在列宁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的一位外国朋友找到了他,并且宣称可以为他提供帮助,并且想要约见列宁见上一面。
“中田先生,很抱歉,最近外面的警戒实在是太严密了,我不得不小心一些。”列宁刚一进屋,便急忙道歉道。
“列宁先生,我可以理解,近期我们都需要谨慎一些。”中田郡英微微一笑,表示理解道。
“中田先生,之前您托人传话给我,说您愿意支持布尔什维克在俄国的行动,请问这是真的吗?”列宁也没有含蓄,直接道出了此次会面的主题。
列宁的谨慎,要远远地超出所有人的预计,沙俄虽说在欧洲的影响力不怎么样,但毕竟还是有些影响力的,一旦被沙俄的人给盯上了,列宁可就真的玩完了,而这种谨慎,让列宁在第一次起义失败之后可以全身而退。
所以,会面不可能会太久,列宁必须要抓紧一切的时间去商讨更重要的事情,而不是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嘘寒问暖方面。
“是的,大日本帝国准备资助给您一百万英镑的活动经费,以及五千支毛瑟98A步枪,马克沁重机枪二十挺,步枪子弹十万颗,机枪子弹六万颗。”中田郡英缓缓的点头说道。
“哦?”列宁心中猛然一喜,一百万英镑的活动经费,还有五千支毛瑟98A步枪和二十挺重机枪,配备的弹药虽然不多,但是对于列宁来说,这已经足以称之为弹药无数了。
不过也仅仅只是那么一喜,列宁便淡定了下来,日本人为什么要这么大方的资助自己?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
列宁可不认为日本人会是那种喜欢助人为乐的好人,日本人的贪婪,是整个国际上都很清楚的,而世界上讨厌日本人的国家也有很多,更重要的是,日本和俄国之间有过一些矛盾,但是因为中华帝国的强势崛起,让两国未能够在陆地上交接,所以到目前为止,双方并没有爆发出战争。
毛瑟98A步枪,若是放在以前,列宁肯定不知道这款步枪到底是什么样子?是不是毛瑟兵工厂研发的最新步枪。
但是随着中俄战争的深入,列宁对于前线的了解也是越来越多,所以他知道,毛瑟98A步枪并不是毛瑟兵工厂设计生产的,而是中华帝国自己根据毛瑟1898步枪自行改造生产的最新型号,这种步枪更加适合东亚人种使用,步枪与身体的协调性是经过重新的设计的,而如果支援列宁的话,那么无疑,选择毛瑟1898才是最好的选择。
日本人为什么不选择他们自己可以生产制造的三零式步枪?而要花费大代价去选择毛瑟98A?这里面又有着什么含义?
列宁隐隐的有种感觉,中田郡英似乎是在给自己挖坑,似乎只要自己一答应下来,那么就再也难以跳出来了。
“中田先生,很感谢贵国对布尔什维克的支持与信任,如果我们接受了这批援助,那么我们能为贵国做些什么呢?”列宁始终搞不清楚日本人的目的,但有不能久拖,还是决定隐晦的旁敲侧击一下,希望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你们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即可,而这件事情对于你们来说,其实也只是一句话的事情。”中田郡英笑着回应道:“沙俄倒台之后,你们需要立即派人与中华帝国方面进行联系,协调停战示意,并答应他们的一切条件,同时以此为基础,反向中华帝国所要一批工业设备来发展自己。”
“可是这样的话,俄国也会陷入被动的。”列宁深深的皱着眉头,他算是明白了日本人的如意算盘。
以前欧洲各国是防备着俄国,同时也防着德国,现在俄国不行了,但是中华帝国却起来了。但是近期德国人的表现又是极为的活跃,让列强不得不将目光转回了欧洲,东亚地区的精力减小了,那么日本人的压力自然也就增加了。
日本人这么做,是希望能够对外造成一种假象,列宁所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是在中华帝国的支持下推翻的沙俄政权,那么,一旦沙俄倒台,布尔什维克上台,基本上已经坐稳了这种假象,而列宁若是答应中华帝国的一切条件,在反过来向他们所要工业设备的话,那么就成为了一场交易,以俄国的领土来交易工业设备。
不管这件事情的真实情况是怎样,但是在其他列强眼中,俄国在做出这一步之后就等于是跟中国人站在了一起,中俄两国将会成为盟友,而不是敌人。那么,这种情况下,欧洲列强自然要重新将精力转回亚洲,日本人身上的压力同样的也会锐减。
但是这件事情从头到尾,德国人是一点力气也没出,但是德国人所得到的利益却是最多的。真是躺着睡觉都能够将列强的注意力引开。
“很抱歉中田先生,这个条件我无法答应。”尽管列宁很在意这笔支援,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条件,他无法答应。
这根本就是再要布尔什维克的老命,一旦协议公布于众,布尔什维克在俄国都很难继续生存下去,一口气丢掉四分之三的领土,这还怎么玩?而日本人付出的只不过是一百万英镑和几千支步枪而已,这个代价未免太过惨重了一些。
“列宁先生,表面的一切,都只不过是暂时的而已,并不能表明心中的态度,布尔什维克推倒沙俄,在短期内的重要目标便是稳定国内,巩固自身的权力,此时布尔什维克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实力去跟中华帝国硬碰。如果你们不这么做,中华帝国是很难停下来的,仅仅一年不到的时间,他们便占领了一半还要多的俄国领土,那么在你们彻底的稳固俄国之前,你又能保证他们不会占领莫斯科吗?
根据我们日本方面的情报,中华帝国正在秘密的扩军,预计两年后陆军总人数将达千万之多。而届时,他们一方面从现有的战场继续向西推进,另一方面则从新疆地区攻击哈萨克,两方其攻,你们能够守住吗?
虽然表面上是损失了不少的领土,但是你们却能够得到最大的发展契机,把握好这个机会,潜心发展几年,然后,在乘机与欧洲列强联合围攻中华帝国,到时候你们损失的领土不但可以拿回来,甚至还能够拿到更多的土地。
而现在领土的缩小,对于你们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你们可以用更短的时间去完成新国家的筹建,稳固自己的政权。
想想中华帝国的开国皇帝是怎么崛起的,现如今的中华帝国如此强大,然整个世界都不得不重视他们,但是谁又能想到,就在几年前,他们无论做什么都需要偷偷摸摸的,生怕其他人发现而制止他们?”中田郡英先是为列宁点明了厉害关系,最后又拿中华帝国作为例子,给列宁树立了一个正面的形象。
听着中田郡英的话,列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干这一行的,列宁又怎么可能不去研究这个近几年才突然崛起的强大帝国呢?可以说,世界上叫得上名字的列强,列宁都仔细的研究过,唯独对中华帝国倾佩不已。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够像中华帝国的皇帝那样带领着俄国崛起。
第470章
上钩
中田郡英说的很有道理,中华帝国的强大,就连此时的沙俄都不是他们的对手,就连陆上强国德国都需要去跟中华帝国进行相关的合作,就连英法美等国都需要想尽了办法的去阻挠他们,去给她们设置各种各样的拦路障碍。
那么自己推翻沙俄之后,组建的新国家,能够是中华帝国的对手吗?如果他们推翻了沙俄,在前线又无所作为的话,那么前线的沙俄军队一定会无心恋战,现在是有沙俄在后面镇压着,那些士兵即便明知不敌,也不敢轻易的后撤或是逃跑,一旦沙俄这个卡在前线部队脖子上的枷锁消失了,他们还能够控制住那些部队吗?
一旦前线的部队放弃了抵抗,一心只顾着要逃命,那么对于俄国来说才是灾难的到来,中华帝国可以轻而易举的推进,不费一枪一弹的就可以占领更多的领土,那时,或许要不了半年的时间,他们就会打到莫斯科了吧?
该死的西伯利亚铁路,如果没有这条铁路,那么中华帝国的推进速度绝对不会这么快,而现在,中华帝国完全就是依靠着这条俄国人花费了巨资修建的铁路去跟俄国人作战的。
而俄军为了能够确保自己的物资不受影响,所以他们也不敢对铁路进行大肆的破坏,更有些地方,甚至在失守的时候,部队都来不及去破坏铁路在离开。
如果没有这条铁路,漫长的补给线就能耗死中国人,可是现在有了这条铁路,俄国人自己修建的铁路却即将耗死他们自己,说来也真是讽刺。
可这是自己答应日本人的关键吗?如果这样的话,推翻沙俄给俄国带来的影响,或许还不如暂时不去推翻他们,至少可以保证前线始终都在作战。而一旦答应了日本人这个条件,那么对于布尔什维克来说,结局将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极端。
要么被人民称之为卧薪尝胆,要么就成为那个卖国贼的丧家之犬。
该死的,到底该如何选择呢?
列宁的心中来回不断的左右摇摆着,这个抉择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太难了,无论做出哪个选择,都会带来无比严重的影响,无论哪一个,列宁都无法轻易的做出决定。
许久之后,列宁从内心的挣扎中摆脱了出来,抬起头看着中田郡英,说道:“中田先生,这不是一个容易决定的事情,我需要与其他人共同商议过后才能够给您答复。”
“可以!”中田郡英点了点头,同意了列宁的请求,但是也并没有给列宁太多时间的打算,“三天,三天之内希望你能够给我答复,这件事情无论成与不成,三天后我都将返回日本。”
列宁点了点头,三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足够他们讨论出个结果来了,唯一遗憾的就是,可能在某些方面想的不是那么的周全。
离开了这座小房子之后,列宁将自己紧紧的包裹着,迅速的钻进了人流之中,七拐八绕之后,来到了郊外的一座小农场内,不久之后,另外三名男子也紧跟着进入了小农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8/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