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2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2/427


而王思锐也同样没有放弃他自己的“黑科技”,卡车,各种各样的卡车,这是未来军队机械化的重要配套设施,一旦完成部署,皇家陆军将进入半机械化时代,去跟列强的那些军队打仗还不跟玩似的?
就说句最简单的,你跑了几百公里过来打仗,对方坐着卡车过来的,你累就累死了,哪还有多余的精力去打仗?而坐着卡车过来的军队,几乎可以立即投入战斗,而且卡车上面还带着大量的物资以及火炮,这样的战斗还怎么打?
普通的步兵卡车在首都搬迁之前就已经定型了,改装的油罐车也差不多了,这个问题并不大,坦克的牵引车也进行的很顺利,一旦生产出了坦克牵引车,那么装甲部队的战斗力续航将持续的更久,好处不言而喻。
“黑科技”时代即将来临,光是想想,王思锐就觉得有些兴奋,甚至,他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期待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到来。
第383章
坦克运输车
“嗡……”
巨大的发动机声,响彻正座试验场,伴随着发动机声音的增加,黑色的烟雾也是越来越浓密,但是与之相随的,是那台看起来样子很怪的卡车,速度越来越快。
那台卡车的与普通的卡车从正面看倒也没什么不同的地方,但若是从侧面看,不同的地方可就大了。
首先,这台卡车并没有普通卡车的那种车斗,在后面,是一辆长约十米,与卡车车斗底部相同高度的平板车,平板车的最后方,还有两座移动式搭桥。
而此时,这台卡车的拖车上,一台野猪式坦克正静静的停在那里,任由卡车拉着他到处乱跑。
相比较于坦克来说,卡车的保养就相对简单了许多,而且卡车也比较耐操,不像是坦克那样,稍微出现点问题就会罢工,所以,别看坦克的生产成本才一千多两银子,可实际上运用起来的话,这个成本可就不是一般人能够享受的了。
现在帝国组建了两个师的装甲部队,而这两个师也并没有全部配备野猪坦克,主要是工厂这边产量跟不上,原本他们是想扩充产能的,但因为新首都的启用,加上北平那里也不太适合大规模的建造坦克,同时又为了方便皇帝能够随时莅临工厂。
所以工厂方面计划在洛阳新建一座大型工厂,有任务的时候就生产坦克,没任务的时候就生产拖拉机这种农用车,至少可以确保工厂能够勉强活下来。
而洛阳的工厂是早在王思锐宣布启用中京为新首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筹建的了,所以工厂要比新首都更早投入使用。
此时的试验场,就是在洛阳西南部的山区与平原交界处,这里基本上可以满足实验需求,只要样车能够在这里通过实验,那么到国内至少一半以上的地区都可以保证没问题。
与王思锐一同前来观看测试的,不仅仅只有帝国总理王士珍,同时还有正在新首都汇报工作的炮兵总司令段祺瑞,以及回京述职的驻朝鲜军团总司令曹锟。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个设计似乎有些鸡肋,坦克自身本来就能移动,完全没必要在花费精力去研究一款专为坦克设计的拖车,甚至大多数人认为,设计这个拖车,还不如多生产一些卡车呢,又能拉人,还能拉物资,多划算啊?
“陛下,这台一型拖车经过数次修改,基本上已经符合了您的要求,而这台样车已经连续的实验了一个月的时间,行驶里程已经达到了一万五千公里以上,一共进行了五次保养,不过都是一些小保养,只要更换机油以及滤芯,检查刹车系统就可以了。
因为采用了三百匹马力的新式柴油发动机,所以在空车情况下,最大时速可以达到90公里每小时,搭载一台坦克的话,最大速度可以达到60公里每小时,不过这是极限速度,连续使用的话,会对车头产生一定的影响,再加上道路状况,所以在试验的时候,我们是保持三十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测试的。”已经荣升为帝国汽车工厂总工的商祝又一次的站在了王思锐的身旁,为他悉心的介绍着这台拖车的情况。
而作为帝国第一批大力培养的工业型人才,本就有着不错基础的商祝等人,在福特团队的帮助下,也并没有辜负王思锐对他们的期望。
这台坦克拖车其实并不复杂,因为坦克本身只有十一吨重,即便是搭载乘员以及相应的作战物资,也绝不会超过二十吨。
况且,这不是商用车,不需要考虑什么舒适性,他们要的是质量,是性能。
有着大量设计经验的商祝,很快的便按照王思锐的要求设计出了新的拖车,并且进入了建造实验阶段,不过刚开始的时候还是遇到了很大问题的,比如,因为车体设计的不太合理,长时间的载重运行导致车体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而导致断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商祝采取了最简单的方式,加固底盘,增加车轮,使承重力更加分散,再比如刹车系统,本来设计的是只有车头的刹车系统,但是因为拖车太重,结果导致刹车的时候拖车继续推着车头向前冲。
这也就是在试验场里,要是到了外面,这可是要出人命的。
所以,为拖车单独的加装刹车系统也就被提了出来,但是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家工厂有分离式刹车的制造经验。
拖车与车头是可以拆分的,所以刹车系统也只能是两套。在一次巧合之下,商祝忽然来了灵感,于是,在车头上做出了一个一拖三的刹车线,即驾驶室那里分出一根主刹车线,在车体中间一分为三,两侧的分别控制左右两个车轮,中间的则预留出来,在拖车上同样做出一套这样的装置,不过前面的那根线并不与驾驶室相连,而是与预留出来的那一根刹车线相连。
这样的话,一旦两根刹车线连接在一起,驾驶员只需要踩下刹车,便可以同时控制车头以及拖车。
虽然这只是一种笨方法,但是就目前而言,效果显然很不错。
对于这台拖车,王思锐似乎没有任何不满意的理由,但是唯一让王思锐皱眉头的是,保养的频率也太高了一些吧?
一万五千公里就保养了五次,平均三千公里一次,虽然这个距离也不是不能够接受,但总感觉有些操蛋。
“越野能力如何?”王思锐并没有在保养的问题上去纠结,虽然三千公里保养一次有些频繁,但是比起坦克的娇贵来说,还是很值的。
“满载的情况下,单车最大爬坡度数为五度,但是对于驾驶员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从爬坡开始,到爬坡结束,中间不能出现任何的问题,若是停在了中间,则很难再次启动起来。考虑到这台车的实际用途,所以我们也给出了解决方案。
如果遇到坡度较大的地形时,可以将两辆车并在一起,用两台车的拉力来拉动一台拖车爬坡,虽然速度会稍微慢一些,但是以我们目前的技术,最多也就只能做到这一点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我们设计的这台车主要是用于运载坦克的,而坦克本身就有着强大的越野能力,换句话说,即便遇到这台车爬不上去的坡度,我们也可以让坦克启动起来自己爬上去,或是用坦克在前面拉着空车往上爬。
所以,如果只是用于运载坦克的话,那么这台车的越野能力几乎可以不用考虑,只要有坦克在,就是陷进泥潭里也能轻易的被拉出来,这方面我们已经做过数次的实验。”商祝解释道。
这尼玛……
王思锐怎么忽然觉得自己有些被骗了的感觉呢?让你设计这台车主要是为了运载坦克的,可尼玛倒好,连坦克都给算计进去了,虽然听起来很有道理的样子。
但问题是,车头可不仅仅只是用来运载坦克的,否则的话,为什么不把车子设计成一体的?这样岂不更加方便?
分离式的好处在于,把拖车换成斗车,那不是现成的运输车吗?不说军事方面的,就是民用方面也很划算啊。
“这个设计用于坦克拖车还可以,但必须要增加车头的马力,后期它还要去搭载其他的货物,那些可是没有移动能力的,而且,下一代坦克是什么样子的你也知道,到时候你这台拖车还能不能拉的动?你比谁都清楚。试验通过之后,先生产五百套,对于研发方面,也不要怠慢了,务必要尽快研制出马力更大,承载力更大的车头与拖车。”王思锐想了下,最终还是认可了这一设计。
最大五度的爬坡能力,其实也不算太差,后世高速公路最大的坡度为三度,就这那些后世的重载卡车还需要专门的爬坡车道来慢慢爬,而地库的坡度最大也才八度,所以,这台车的性能还是很不错的。
但是考虑到当下道路的情况,这还远远不够。
“陛下,坦克自身就有移动能力,再搭载这个的话,怕是有些浪费资源了吧?”段祺瑞质疑道,最近段祺瑞一直都在打报告,申请为炮兵部队配备足够的卡车用来运载火炮。
去年的朝鲜战争,可是让炮兵丢尽了脸面,如果当时他们就有卡车的话,估计步兵就是撒开了脚丫子,也未必能追上他们的步伐。
后来倒是配备了五十台卡车给炮兵,段祺瑞也专门组建了一个炮兵机动团,结果效果却是好的吓人,在演习中,数次出现了炮兵已经就位,而步兵还没有抵达战位的情况,这也让段祺瑞有了其他的心思。
但是步兵那边也不好招呼,眼见炮兵都有了卡车,步兵却只能靠两条腿,于是也打报告要求配备卡车。
但是产能就那么多,步兵和炮兵更是争着要,明着的暗着的,双方不知道早已交手多少回了。
可谁也没有想到,本就不缺乏机动能力的装甲兵也要横插一脚进来,而且还是皇帝钦点的,这就让人有些尴尬了。
而在王思锐看来,坦克拖车只不过是众多黑科技中的一个而已……
第384章
要有机械化概念
王思锐最大的黑科技,其实就是领先了世界数十年之久的机械化步兵,不过要想实施却并不容易,就连机械化步兵的鼻祖德国人,在二战结束的时候,也没有达到百分百机械化的程度,顶多也就算是个半机械化。
虽然王思锐的理想很好,很远大,但是短时间内想要做到这一点,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王思锐最低的目标是,在一战爆发时,至少也要做到半摩托化。
摩托化是机械化的上一个步骤,两者有着天壤之别,而且在后世也很容易被混淆概念,事实上,如果要想完全的达到机械化的话,那么部队现有的编制也必须要打乱重新整编,而整编力度将远大于之前的整编。
“一台坦克发动机,最多也就只能使用三百个小时,然后就要进行大修,三百个小时,以坦克的速度,又能够使用多久?如果真到了战时,每天按十个小时的使用量,那么也仅仅只能保证一个月而已。
而发动机大修一次要多久?就算设备齐全,也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如果有了这些拖车,坦克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战斗,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坦克多出现在战场上一个小时的时间,步兵会减少损失多少人?”王思锐淡淡的问道。
这次喊他们几个一起过来参观坦克拖车,并不是来向他们炫耀什么的,而是王思锐发现,手下的这些将领脑子里根本就没有机械化步兵的概念。
甚至连摩托化的概念都不存在,要这么多卡车是干什么的?炮兵的理由是运输弹药,运输火炮,能够节约行军时间。步兵的理由也是同样的,他们只是为了减少部队的行军疲惫度来使用这些卡车的,这就等于是给了他们一把机枪,但是他们却把这把机枪当步枪来使用了。
连这些高层将领都不明白,又怎么去让底下的军官和士兵明白?难道非要给他们配备了一百分的装备,最后却发挥出了五十分,或者更低的水平?
换句话说,帝国现在手里有钱,虽然要花费的地方也有很多,但若是真要给全军配备足够的卡车,咬咬牙还是能够做到的。
但是那样的话,油料方面就有些吃紧了,现在国内的油料全部来自于进口,都是前几年趁着洋人不注意,王家悄悄大肆进口的油料。
可是王家进口的毕竟数量有限,仅仅只是目前的机械化设备,短短一年的时间,就耗掉了王家进口石油的一半,所以,王思锐一直都在为石油的事情而头疼,帝国有能力装备那么多的卡车,但是却没能力养活那么多的卡车。
而手下的这些将领也有些不开窍,每个部队配备的卡车,除了辎重队以外,其余的并不是让他们当马车来用的,他们挥霍着宝贵的石油,却没有能够拿出让王思锐满意的训练效果,所以,王思锐很生气。
“未来战争,是联合战争,虽然现在咱们军内泾渭分明,但是该有的合作也还是不能少的。卡车,可以给你们配备,但是你们必须要拿出一套准确有效的方案来,配备卡车,是为了能够让部队战力最大化的,而不是为了让你们尽可能的去偷懒的。按照你们现在的思维,步兵也能够做到,无非就是浪费一些时间而已,若只是为此,朕何必要把这些卡车配备给你们呢?只把他们配备给辎重师,只要能够确保你们的物资,部队不一样能够打胜仗吗?”说到这里,王思锐稍微停顿了下,紧接着继续说道:
“你们是朕的高级将领,如果连你们都无法改变思想,仍旧守着老一套的战术思想的话,那帝国军队还如何变的更强?
配备卡车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部队达到突然性以及高效性的,现在你们倒是让朕看到了突然性,可是高效性呢?朕看到的跟几年前的战术一模一样,炮兵轰,步兵冲,炮兵轰玩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这样的战术谁都会,帝国的优势呢?帝国花费了如此巨大的代价,为的是什么?
步炮分离,那只是为了能够让你们更加集中精力的去训练,力保将业务水平最高化,而本质是为了能够让最优秀的炮兵与最优秀的步兵结合起来,形成步炮协同作战。
可是实际上呢?炮兵忘了步兵,步兵忘了炮兵,因为步兵的分离而搞的各自为战,这样的军队,何来的战斗力?”
军队被他们搞成这个样子,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已经很强大了,但是王思锐心里面还是很生气的。
而王思锐主要是吸取了元首的失败教训,所以才不会过多的去干预军队,而是希望军方将领能够自主创新,自主去改变老旧的思想观念。
但是王思锐却忽略了一个现实,现在别说是机械化了,就连小汽车都很少,世人的思想观念里压根就没有这个观念,又怎么去搞那些?
即便是后世的德国,为了搞机械化,那也是潜心发展了十多年的时间才勉强做到半机械化的,王思锐因为有提前预知历史的优势,只要把握准了大方向,时间上肯定是能够缩短的。
尽管技术上并不优秀,但现在大家都是一样的,王思锐知道什么东西有用,什么东西没用,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以及资金,将钱用于有用的地方,这就是最大的优势。
但是现在,事实告诉王思锐,他已经不得不站出来进行干预了,再这样下去的话,只会浪费更多的时间,而丝毫起不到任何的效果。
被老大训斥,没有人心里会很爽,更重要的是,他们并不觉得他们做错了什么?虽然在一些配合上还做不到完美,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炮兵跟不上套以外,步兵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2/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