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2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7/427


忽然间,王思锐很想高呼一声,总有刁民想害朕。但是将近十一个亿的收入也很让他满意了,当然了,事实上到目前为止,王思锐基本上已经花光了这十一个亿的资金,手里还掌握着的,甚至已经不足五千万了。
另一半则是被投入到了军队那里,不然的话,真以为那一百多万军队是给一支枪就能上前线卖命的吗?没有钱,谁肯去啊?虽然王思锐是皇帝,又有主角光环加成,但他也没想过要做白日梦……
当然,如果你真的以为王思锐手中仅仅只剩下了不足五千万,那么只能说,你太天真了。
这五千万,是那十一个亿里剩下的,王思锐用了四年的时间,才差不多将那十一个亿给造光。同样的,这四年间的收入,王思锐可是一分没动的。
虽然中间经历了一些战乱,导致中央政府的收入锐减,但是四年,不,准确的说应该是三年的时间内,帝国政府手里还是多了差不多1.5亿两左右的税收的。
虽然不多,但应急的话,用上一年还是没问题的,若是省着点,到也能够拖个两年。
同时,王思锐还有福特工厂在为他赚着足够的外汇,不仅仅只是美国那边,位于燕京的福特工厂生产基地所制造的小汽车,其中一部分被运往了美国,一部分则被运往欧洲,而凭借着福特汽车那恐怖的销量,王思锐在海外掌控的资金也不低于五个亿美金。
所以说,别看现在王思锐表面上是没多少钱了,到处要去哭穷,可要是真的来个知根知底的人去刨一刨的话,那么你会发现,王思锐绝对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收入方面,因为军工厂吸纳了部分钢铁工厂的利润,同时钢铁工厂又承担着铁路修建,以及其他一些政府项目的原材料供应,所以钢铁厂全部都是亏损状态,但总体而言,亏损的只是人工成本,等到未来国家项目完工之后,钢铁工厂将会逐渐的开始盈利。
其他工厂有盈利的,也有亏损的,但是总体状况还算不错,所以,民用工厂方面,这几年以来共计盈利4.1亿两白银。
国内最赚钱的企业是纺织业和盐业,国家投资的三座大型纱厂以及十座大型服装厂,两年来除去开销之外,共计总收入1.3亿两白银。
盐业因为政府出台了相关的管控政策,加之又投资兴建了数座大型的盐业工厂,使得产量大增,所以这几年来盐业的总收入为七百四十万两白银。”任天高说着。
王思锐点了点头,七百四十万两白银跟前面的1.3亿比起来的确太少了,但是跟后面的几百个工厂比起来,盐业的利润又的确不低。
4.1亿两的总收入,这些是四年来不断投入的产出总和,平均下来的话,一年的收入也就是一亿两,相比较于5.3亿两的总投资,总体上还是赔本的。
但必须要考虑到5.3亿两之中,有大部分资金都是用于军工产业,那是个只会吞钱而短时间内无法盈利的家伙,若是去掉的话,其实收入也还算是可观的了。
毕竟投入基本上是一次性的,后面的已经不需要国家投入了,但是每年的利润却只会越来越多,除非是经济崩溃导致崩盘,否则利润是不会越来越少的。
而随着还有大量的工厂需要投资,所以,未来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不过,在国家投资了三百多个工厂之后,王思锐也没打算继续再由国家去投入了,毕竟国有企业不是长久之计,必须要引入个人企业,国家的重点还是搞税收,然后再去将钱用在更需要的地方才行。
其实这一点跟后世共和国走的路子是一样的,只不过王思锐要比共和国觉醒的更早,他没有指望着那些国有企业因为活的时间太长,到了后面一年的利润连养活工人以及退休工人都很难的时候,才不得不寻求改革。
所以,在王思锐的脑子里,国有企业只是起到一个先锋军的作用,他们只是要将国内那些有钱的商人引入进来,然后在慢慢的将一些不太重要的国有企业甩卖给私人,头疼的事情让那些私人企业去搞就可以了。
同样的,由私人企业去搞工业,这个效果可要比国有企业迅速的多了,毕竟国家的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全国那么大的市场,国有企业才能占据多少?
所以说,打现在开始,这些企业已经开始面临着改革了,也必须要尽快的进行改革。当然,这个改革并不是向后世那样甩卖式的改革,而是要将每个行业里的企业保留至少两家,其余的全部甩卖出去。
而留下的这两家,则以高端,技术研发为主,毕竟,王思锐可还想着要利益最大化呢,同时也为了坑那些家伙一笔。
“恩,总体来说,这几年以来的工业建设成果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帝国政府需要做的,还有更多。”王思锐先是点头肯定了工业建设的成果,然后又转头看向了王士珍,他觉得,时机似乎已经到了,国家到底能不能腾飞,就看这次的计划能不能够成功了。
“回去之后,帝国政府那边要立即出台一项商业措施,国家鼓励私人出资办厂,所需要的设备,国家可以出面负责购买,并且保证从中不赚取一分钱的利润。如果有钱,或者有地,想要开办工厂的,国家可以以最优慧的价格卖给他们一块地皮,或者国家出资收购地主手中多余的土地,帮助他们建立工厂。而无论是什么形势的工厂,国家均以技术入股,占据工厂不低于百分之十的股份,国家只负责对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并派遣财务人员巡视,而不干预具体的运营。”王思锐直接将自己的意思说了出来。
没错,就是要以技术入股,现在正好是最合适的时候,国有企业已经运作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于技术方面也算是比较了解的了,支持一些小型工厂还是没问题的。
同样的,接下来各国有企业将会成立研发团队,不断的去更新,提高技术,这样那些私人企业就可以不用投入,就能够得到最新的技术,而付出的,不过是百分之十或者更多一些的股份而已。
从另一个层面来讲,这样做的话,政府的利润将会更多,因为除了税收之外,他还有这百分之十的股权分红。
倒不是因为王思锐真的很贪财,而是现在国内一穷二白,他倒是想在国内卖汽车,可尼玛国内有哪条道路能够让汽车跑起来的?不赚钱怎么养活军队?怎么修路?
第375章
朕陪你们过年
1905年,1月28日,农历小年,距离华夏传统的春节,只剩下了六天的时间。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这一次,他们终于可以过个安稳年了,帝国兴建的三百余座工厂,直接为五百多万人提供了工作岗位,而这五百多万个工作岗位,至少养活了两千万以上的人口。
一些家中没有人获得工作的百姓,这个年虽然过的不如别人,但是也比前几年更好了一些。
无论是谁家,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亲戚,或者邻居有在工厂里上班的,过年期间,工厂里也为工人们准备了不少的福利,再加上有工作的人忙碌了一年的时间,手里面也有了一些余钱。
邻居或是亲戚没有工作,生活条件不好的,这个时候他们也愿意伸手帮一把。
现在这个社会,远不是后世那个提钱翻脸的社会,这个时代的百姓,还是很淳朴的,虽然有时候会有那么一丝自私,但是大多数时候,也是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亲戚或是邻居饿死的。
这是帝国为他们带来的幸福,忙碌了一整年的工人们,也趁着这个机会好好的跟家人团聚一番,而没有获得工作的百姓,则期待着来年开春之后,帝国在投资一些工厂,可以让更多的人去工作赚钱养家。
对于百姓而言,这是一个既幸福,又充满了期待的一个新年,无论富有或是贫穷,他们都是感受到了帝国的强大而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或许,这是大多数人这一辈子里,感到最幸福的一年了。
但是对于某些人来说,这个年过的可就很差劲儿了。
原本距离过年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谁曾想到,帝国政府突然通电全国各省政府,小年之前,各省必须派出一队不低于十人的团队来到燕京,而这十人团队之中,至少应有一位副省长负责带队。
并且严令规定,十人中不准出现七品一下官员,这尼玛通电刚一下发,就让不少官员们一阵倒腾,这平日里折腾一下也就算了,怎么大过年的也不让人好好的过呢?
所以,此行进京的各省代表团队中,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盛京等地的官员虽然也有抱怨的声音传出,但大多数人也并没有表现的太过份。
如果开会占据两天的时间的话,那么他们路上赶的紧一些的话,除夕的时候也有可能赶回家中的,而抱怨声最大的,还是那些南方地区的官员,就是坐船过来,也要好几天的时间,然后从天津上岸到京城,差不多大半天的时间又过去了,反正无论如何,想回家过年那是不可能的。
“老秦?你竟然亲自来了?”一名五十来岁的中年男子,在见到一位熟人之后,不由的大吃一惊。
“呵呵,你老庞不是也亲自过来了吗?咱们做领导的,总不能什么事都让下属们去冲锋吧?既然他们愿意加班,那咱们跑跑腿也没什么好抱怨的。”秦政海呵呵一笑,回应道。
“我这是离的近,要是开完会时间早的话,坐火车回去说不定还能赶上团圆饭,你就是现在就往回赶,也赶不上了。”庞均一脸无所谓的说道。
“哈哈,老庞啊,这次你可是打错算盘了,想回家吃团圆饭?我劝你还是趁早打消这个念头吧,这个年,你是回不去喽。”秦政海听着庞均的话,一阵大笑的打趣道。
“老秦,你是不是有什么内幕啊?”
“内幕的确是有一点,但是我知道,如果你再不回到你们河南的席位的话,你老庞可就要挨批了。”秦政海指着高台的一侧,贼笑着说道。
“哎呦,我的妈丫,你怎么不早提醒我呢?不说了,我赶紧回去,散会后咱哥俩好好的喝上一杯。”庞均顺着秦政海手指的方向望去,瞬间吓的差点丢了魂,只见帝国总理王士珍以及其他几位大佬正陪同着皇帝王思锐登台,丢下一句话之后,急忙跑回自己的席位。
好在这次参会的人数并不多,虽然各省都来了十个人,但加起来也就三百来人,连整个礼堂的五分之一都还没有坐满,大家也都是靠前坐的,而庞均的席位也在秦政海的席位后面一排,相聚大约十来米的距离。
随着王思锐的登台,台下三十多省的代表纷纷起立致敬,虽然帝国取消了跪拜礼,但出现在台上的那可是皇帝,起码的尊敬,他们还是要有的。
而且,别看皇帝本人年纪不大,可要是真说起来的话,帝国内可是没一个人不服气的,至少扪心自问,将他们放在那个位置上,帝国绝对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一步。
王思锐笑着示意众人坐下,而这些人见皇帝都亲自发号施令了,自然没人敢忤逆,一个个的也都老老实实的坐了下来,有些年轻人更是好奇的伸着脑袋想要一睹龙颜,心中更是忍不住的激动着。
那可是皇帝啊,虽说过年不能在家,可要是回去一说自己见到了皇帝,还不把那些没来的人给羡慕死?
在王思锐出场的那一刻,台下所有人心中的抱怨早就已经被丢到了几十万里以外的爪洼国,屁话,这时候谁还敢不满?有些人就是一辈子也见不到皇帝一面,更何况还是这么近距离的接触?
保不准运气好的话,待会还能跟皇帝说上两句话,想想就能让人美死。
但是紧接着,王思锐的举动却让众人大跌眼镜,甚至不敢相信这一幕是真的,就连那些带队的大佬们,也不由得揉了揉眼睛。
王思锐竟然站在高台上,朝着在座的三百来人深深的鞠了个躬,这尼玛可着实将众人给吓的不轻,就连王士珍也没能摸清楚王思锐的套路。
不过既然皇帝都鞠躬了,那么以王士珍为首的其他大臣,也紧跟着鞠躬表示。
“朕知道,这个时候将你们喊道这里来,是很不公平的,你们将无法与家人团聚,辛辛苦苦,为国为民操劳了一年的时间,到头来别人都在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享着福,而你们却只能坐在这冷冰冰的礼堂内来听朕的唠叨。
朕于心不忍,曾经有那么一刻,朕想过要将这件事情先缓一缓,至少等过了这个年以后,再让你们过来。
可是朕想到了那些至今还待在前线将士们,他们已经有多少年头没有回家与亲人团聚过了?甚至,有几个师的将士还远在国外,在那天寒地冻的大北方受着大自然的怒气,忍着心中万般的亲情。
每每想到这些,朕便下不去这个决心,与那些将士们相比,朕觉得还是让你们辛苦一些的好,至少,你们不用每天冒着生命危险的待在前线。
虽然你们不用上前线,但是这一年以来,大家的工作还是有目共睹的,诸位一起努力,将这个国家从无到有,建设到现在这个模样,在朕的心中,你们与军队,一个就像是朕的左手,一个则是右手,缺一不可。
也希望你们能够理解朕的苦心,虽然这个年你们无法与亲人团聚,那就让朕来陪着你们过完这个年……”王思锐说了一大堆感人的话语,连下面的一些大老爷们都忍不住的双目通红。
在皇权至上的年代,皇帝只要稍微的体谅一下下属,那么下属就绝对会感恩戴德的去报答皇帝,更何况皇帝还亲自表示,要陪着这些无法回家过年的官员们一起过年呢?
在这个时代生活了这么久,王思锐也早已见惯了那些见到他就落泪的百姓,或是官员,或是军人了。
这一刻,他终于是明白了金三胖为什么会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泪水的汪洋了。
在后世的时候,王思锐还觉得金三胖国家的官僚们做的很假,不就是见个三胖吗?就算是再激动,有用得着哭吗?
一直到现在,王思锐才明白,感情金三胖就是朝鲜的皇帝,加上政府对他的神话,所以无论他走到哪里,哪里都会发生这样的轰动场面。
虽然是一个道理,但是王思锐却并不打算用金三胖的那种方式去统治,因为那是对国家的不负责,是对民族的不负责。
如果你能想象到,一个朝鲜的小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长大以后,到平壤的百货店里当个售货员,你就能知道金三胖到底将朝鲜搞成什么样子了?想想我们国家的小孩子,你要问他理想,最差的也是当个警察,伸张正义什么的,当科学家,航天员,飞行员等高大上,逼格差点顶破天的职业更是一大堆,这就是差距。
随后,由王思锐亲自主导,讲解了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在年后直接推行私人工厂计划,不过因为某些原因,所以私人工厂也不是想开多少就开多少的。
首先,将会由政府控制,严格筛选,第一批是以有钱和有地的这两类人,换句话说就是政府低价收购地主的土地,因为有工厂这个噱头,所以地主抵抗的力度也不会太大。
然后再将收来的土地高价卖给那些有钱的商人用来办厂,同时,帝国以技术入股,各地政府的职责就是,尽可能的为政府多拿一些股份,但不要超过百分之四十。
而明年一年的计划是,各省开办至少五十家以上一百家以下的私人工厂,对于这些工厂也需要做好规划,最好能够形成工业区,但也不要过于集中,每个县城都要布置,同时也要约束好这些私人工厂,允许他们开出的薪水比国有工厂低,但也不能低太多,底线是百分之七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7/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