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427


这几天以来,王思锐的反映就没有正常过,即使联军真的打过来了,他们也可以从其他的城门跑出去。
可王思锐却一反如常,不仅绘制了京城地图,同时要命令马三如去寻找一些暗道。
这幅做派,完全就是想要留下来与联军决一死战的架势。
王思锐看了眼马三如,轻轻的点了点头。自己的这几个手下,除了王树起以外,马三如是王思锐最信任的,所以这会儿王思锐也就没打算隐瞒太多。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明天联军就会发起最后的攻击,而清军恐怕早已是外强中干,就以目前的状况,能够顶上一天就算是不错的了,我们必须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属下明白了!”马三如恭恭敬敬的鞠了个躬,旋即急匆匆的离开了院子。
因为战事紧逼,城墙附近所有的民居商铺都被临时征用了过来,作为勤王军的临时驻地,同时也是为了方便他们能够及时的支援城墙上的作战。
王思锐的营一共被分到了十一座院子,平均每座院子要住三十个人。而王思锐所在的这座院子,则被充当为了指挥部。
待马三如走后,王树起也收起了先前的正经,一脸关心的劝说道:“少爷,既然京城守不住,您为何不做好准备带着弟兄们离开京城?何必要继续留下来趟这趟浑水呢?”
“王叔,不是我非要趟这趟浑水,而是身不由己啊,这大好的河山,数之不尽的财富,又怎能落入洋人之手?”王思锐苦笑道。
若不是看中了京城中的那些财富,王思锐又怎会傻乎乎的待在这里去跟洋人拼命?即使要拼命,也要等到把部队训练好了以后,而不是现在这种东拼西凑起来的杂牌军。
“少爷,您……?”王树起被王思锐的话吓的脸色顿时苍白不已,这王思锐是动了歹念了啊,这可如何是好?
第31章
联军攻城
“少爷,此事万万不可!”在听到王思锐的想法之后,王树起下意识的想要劝王思锐不要这么做。
王家其实并不缺钱,而且在官场上也有一些人脉。但无奈王家书代经商,却始终无人从政。
而王思锐在王家又属于比较特殊的那一个,打小便梦想着当一名将军,驰骋沙场,对于商业方面却又毫无兴趣。
也正是基于王思锐的这一爱好,王家才会想尽了办法的给王思锐弄到了这一个营的编制。并且希望王思锐能够好好的在军中发展,日后也算是在官面上让王家有个照应。
可谁知道王思锐到了军中以后,压根就是两眼一抹黑,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事情该怎么做。
可到了后来,王思锐却又像是忽然间开窍了似的,接连带着五十余人残兵败将打了两场大胜仗。
原本以王树起的想法,王思锐既然有了战功,到时候王家在稍微的运作一下,继续往上升倒也并非难事。可谁曾想到,王思锐竟然动起了歪心思。
若王家的条件不行也就算了,可偏偏王家又是巨富之家,每年的利润便有上百万两银子,经过数代人的积累,说是富可敌国也一点也不为过。
“没什么不可的,自古以来便是强者为尊。满清坐拥大好的江山,却将国家治理成这个样子,如今更是外敌四起,还有何颜面坐享江山?如今也就是我实力不足,所以才无法进行更大的计划。但是这一次,在抵抗外敌的同时,我也得去拿一些不属于他们的东西。”王思锐低声的说道。
这也是他第一次跟其他人说起他心中的计划,而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打小便跟着自己的王树起,王家的绝对心腹。
其实王思锐也可以继续隐瞒下去,但事到如今,继续隐瞒下去已经没有什么必要了。因为王思锐不可能带着整个营的人马去抢,所以这个任务只能够落到王树起的身上。
而王树起又必须要知道整个计划,不然这个计划根本就没有办法去实施。
在王思锐的记忆里,王家的确很有钱,但是到底有多少钱,这个王思锐也并不清楚。
可是王思锐却很清楚,紧靠一个家族便想养活起一支规模巨大的军队,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为除了军饷,他们还需要去买大量的军事装备,而这些却又是极为烧钱的,仅仅依靠王家,是根本养活不起的。而且王家也不可能将所有的积蓄都拿来让王思锐养军队,甚至,这件事情还得瞒着家里面。
这年头养私兵那可是满门抄斩的罪过,谁又敢冒着这个风险去做这件事情?
“少爷……”王树起一时竟不知该如何说起,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办。
如果这件事情被人知道了,那么后果可是极为严重的。而且,既然要做这件事情,那就免不了滥杀无辜,毕竟为了保命,所有看见的人都必须要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王叔,朝廷顽固不灵,使得如今国力急速衰退,兵士毫无斗志,上层且无法正视自己的地位,结果导致内忧外患不断。既然他们无法继续庇护天下百姓,我们为何又要将性命交给他们呢?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的。”王思锐叹了口气,说道。
其实自从王思锐穿越回来以后,王思锐便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反清派,甚至比南边的孙雯更加反清。
原因无他,正是因为王思锐深知满清给大汗天下所带来的危害,正是他清楚,即使表面上作出了妥协的西宫太后,可实际上却死死的将权利握在自己手中。
正是因为他看到了满清灭亡以后,中华大地陷入几十年战乱,导致国力迅速衰退,民不聊生的现状。
所以王思锐才会制定这样一个计划,他不会去走孙雯的老路,要走,也走一条全新的路。
枪杆子里出政权,王思锐就是要走枪杆子这一条路,彻彻底底的杜绝清朝灭亡以后的几十年战乱景象,避免小日本再次侵略华夏这种悲剧发生。
说他是愤青也好,民族英雄也罢,自打穿越回来之后,王思锐的内心深处便坚定了这个信念。
不知该如何劝说的王树起,最终只能一个人无奈的离开了这座小院子。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只要王思锐真的确定干了,哪怕身败名裂,王树起也会毫不犹豫的跟着王思锐一起干的。
一夜无话,次日的王思锐,还是被街道上的响声给吵醒的。
天刚刚亮,外面的街道上便热闹了起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城外的联军规模忽然间增加了数倍,据传已经有近两万联军在城外集结。
而此时此刻,京城内的气氛也到了最紧张的时刻。百姓们更是收拾好了细软,时刻准备逃跑,不过还有大部分并没有打算要逃。因为这一逃之后,就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了,他们舍不得。
与其他军营的慌乱不同,王思锐的部队倒是淡定的很。尽管有些士兵也表现出了紧张的姿态,但有上官在场压着,他们也只能表现出淡定来。
别人都在到处乱跑,或者想着后路。唯独王思锐的部队,一大早起来便开始分发弹药,分发干粮。
而王思锐本人也在做着最后的交代,虽然时间不够,但是之前的几天时间里,王思锐已经将巷战的一些基本要领告诉了士兵们,并且让他们做了一些练习。
接下来,整个京城即将陷入为期几个月的恐怖气氛当中,杀戮,将成为京城内最常见的情景。
而毫无疑问,对于王思锐来说,这同样的也是一个机会,一个他崛起的机会。
整整一个上午,洋人在不断的调兵休整。而城墙上也聚拢了大量的清军士兵,但这个时候大多数人却都只是傻傻的看着,并没有做任何的战斗准备。
午饭刚过,一层厚厚的乌云忽然间遮挡住了太阳的光芒,城下的联军开始走出了军营。
“轰~~~”
第32章
城破
“轰~~~”
“嗖……”
一颗75毫米口径的炮弹,在一名名联军士兵的操纵下,被迅速的推入炮膛,然后拉下炮绳。
75毫米口径的火炮不比军舰上的大口径舰炮,在声势方面也远远的有所不如。
但是在内陆地区,一门75毫米口径的火炮却足以解决一切问题。
炮弹狠狠的发出吼叫声,无情的将空气撕裂,迫使空气不得不发出一声声极其悲哀的惨叫声。炮弹拖拽着长长的腔调,似是一位伟大的君王即将降临一般。
“轰……”
眨眼间,一颗炮弹坠落在东便门城外约五十米左右的护城河中,一道惊天水柱腾然而起,随后又无奈的散落一地,样子甚是悲惨。
护城河水,使炮弹的威力被缩小了一些。
可即使如此,也还是给城墙上的清军士兵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就连大地,似乎都被这无情的炮火所征服。
大地在微微的颤抖着,使城墙上的清军士兵能够很清晰的感受到这股巨大的威力。随之,一个个的清军士兵,脸上顿时布满了恐惧感。
这是一门法国1897式75毫米野战炮所带来的效应,这也是联军阵容中为数不多的野战炮,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步兵火炮。
这门火炮的重量仅有1544千克那么重,炮身长2700毫米,仰俯角—11度至+18度,最大射速为15发每分钟,最大射程8550(榴弹)米和6800(榴弹散)米,炮口初速为500米每秒。
联军火炮之少,很大程度是因为交通不便,后勤麻烦。所以大多数的联军火炮都被遗留在了天津的码头上,但是法军的五门火炮却被带了过来。
只需要两匹马牵引着,就能够走任何地形,这对于联军来说,无疑是方便了许多。
而这门火炮所配备的榴弹,其威力以及射程也远远超过了清军的老旧火炮。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法国人同意将全部十五门火炮中的五门借给俄国人,而原本联军商议的是休整一日,待15日在会攻京城,然而俄军却抢先在13日便发起了攻击。
俄军的抢攻,打破了清军最后的幻想,同时也打乱了联军的计划。不过联军司令部对此却并没有太多的表示。
联军总司令瓦德西既没有命令俄军停止进攻,也没有命令其他的部队去支援俄军。
但是此时瓦德西的命令似乎已经不管用了,日本人见俄国起了攻击,也不甘落后的开始进攻齐化门(今朝阳门),英、法、美也相继进攻,英军则趁虚攻占广渠门。
尽管联军只有五门火炮,可是清军也依旧无法做到对联军火炮有任何压制性的作用。
因为此刻的北京城内,根本就没有多少火炮。
或许是朝廷里知道这年头社会上可能不是那么的安全,即便是守卫京都的一些部队,也不是可以完全放心的。他们很是担心,如果这些人若是将炮口对准了皇宫,那又该如何?
加上朝廷的自负,自以为没有人能够打到京城,所以压根就没有打算装备任何的火炮。甚至连城墙上的固定火炮都没有考虑过要配备,而这也就导致了如今的这幅局面。
联军仅仅只用了五门火炮,便将城墙上的数万守军给死死的压制了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