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1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7/427


日本人可谓是绞尽脑汁的想要将其他国家给拖下水,可其他国家也都不是傻子,如果能够保证自己的利益,他们又凭什么为了你日本人去得罪王思锐?
至于《辛丑条约》,起初他们的确是抱着美好的幻想的,可事实上呢?经过这几年的时间,已经有不少国家都看出了想要完全的将这份合约执行到底,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这样必然会将华夏彻底的推到他们的对立面,甚至,以王思锐的尿性,以后他们国家的产品恐怕一点也不会进入到华夏市场。
华夏人不是印度人,华夏人不是那么容易被屈服的。
美国人其实在去年就已经看到了这一点,加上与王思锐交恶之后,美国国内的经济危机隐隐有种去而复返的姿态,所以,美国人那边已经开始酝酿着要返还辛丑条约的赔款了。
“我们日本人可以出八个师团14.4万人的兵力。”小村寿太郎第一个表态道。
如果没有第二次清日战争的话,那么日本人还有能力拿出至少十个师团的部队投入到新的战争当中,可这次日本人需要恢复第三和第五两个师团的战斗力,这就让日本人不得不勒紧了裤腰带。
而这八个师团,其实有五个是朝鲜师团,真正日本本土师团,他们最多也就只能拿出三个,再多的话,怕是会本土不稳。
日本的师团是按照德国师组建的,每个师团1.8万人,还没有二战时期那种动则两三万人的师团出现,与王思锐的汉军相同。不过在火力方面,日本人却完全没有办法去跟汉军相比,就是德国师也不能跟汉军主力相比。
“我们俄国人最多出兵五万,再多的话,远东地区就有些危险了。”俄国人格尔思想了下,说道。
俄国在远东只有十多万的军队,防守如此大的领土本就有着很大的难度,也幸亏他们北边没有其他国家,甚至还有很大一片的无人区,不然的话,俄国人能不能保住自己的领土都是一回事。
出兵五万,其实已经不少了,再说了,俄国的局势又不是像日本人那样,已经穷途末路了。
当然,俄国对于领土的渴望却并没有减小,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格尔思甚至已经在酝酿着将黑龙江收入俄国的版图了。
“很抱歉,我们美国无法出兵,我们的总统目前并没有战争的打算。”柔克义直接拒绝了通过战争来解决这次的危机。
对于王思锐,柔克义的心中还是比较复杂的,可以说,王思锐给了他新生,大量的订单,一度甚至让柔克义无限的接近了白宫,甚至未来有可能直接登顶。
可是随着总统被人刺杀,新总统的上台对华夏的政策发生了改变,原本就要进入白宫的柔克义,也只能被打发回了远东。
虽然美国与华夏交恶,但是柔克义与王思锐却一直都是朋友,就在上个月,王思锐还邀请柔克义参观了福特工厂,并且决定等到福特型车下线以后送给他一辆代步。
两人虽是朋友,但在国家立场方面,却又不得不站在对立面,这个决定,对于柔克义来说很痛苦。
在柔克义表态无法出兵之后,其他几国也纷纷表示了自己的态度。
英国人正在舔着伤口,所以此次只能派印度阿三前来作战,德国人是无心挑起战争,他们只想和平发展,眼见着英、德两国都不出兵了,法国人自然也不会单独出兵,他们表示可以派一些越南人从南部攻击华夏边境地区。
奥匈帝国自然也不会傻乎乎的去派兵来作战了,跟着大哥们吃肉就好了,大哥们都不玩了,他还玩个什么劲儿?
所以,算来算去,真正的“精锐”,其实也就只有日俄两国的不足二十万军队,如果是三年之前,二十万军队差不多能够打下华夏整个国土了。
可是现在,说句不好听的,他们甚至有可能连一个盛京都占领不了。
自从王思锐控制盛京之后,基本上已经将盛京打造成了一个兵站,那里的士兵更是多不胜数,有盛京本地的,还有其他地区调过去的,里面起码有二十万以上的军队。
所以,就这点军队,其实已经失去了武力干涉的资格了。
与其如此,还不如听英国人的建议,几国各自派一些部队到朝鲜和香港进行陆军演练,给汉军施加压力,同时在渤海进行海军演练,秀一下肌肉就好了,真打起来的话,还是尽快逃跑吧。
一名侍从官急匆匆的走进了会议室,附在萨道义的耳旁低声的说了几句,旋即将手中的一张纸递给了他。
听着侍从官的话,萨道义这次是真的震惊了,比听到王思锐通电反清还要更加惊讶。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萨道义缓缓的开口了,其实他们都接到了这条消息,只不过没有必要全部进来,而是让英国人自己进来通报一下,然后在告诉大家就行了。
“就在刚刚,王思锐发布了对汉军的整编计划,汉军即将被整编为五个集团军,一个卫戍军,共下辖十八个军,九十个师,一百五十余万人的部队。”
这些列强代表在听到萨道义的话之后,瞬间惊讶的合不拢嘴,满脸的不敢相信:“哦买噶,他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的部队?”
第275章
突然暴增的军队
“不管消息是不是真的,我们必须要打听清楚,军队大规模的整编,是必须要调防的,把所有人都派出去,密切观察注意华夏境内汉军的调动情况。”
于是乎,洋人们纷纷派出了自己所有的耳目,甚至连那些传教士也成为了他们的眼睛,密切的关注着军队的调动。
王思锐的整编计划,的确将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如果王思锐只是公布整编多少个师,那么洋人还会以为这有可能是他在故弄玄虚,想要恐吓一下他们。
可是王思锐却是直接公布出了军队的总人数,这么一盘算下来的话,每个师的人数差不多就是在1.8万人左右,这是汉军目前的正常编制,这可了不得啊,谁都不知道,汉军为什么会突然间窜出这么多的军队?
天津。
坐了一天一夜,差不多二十个小时的轮船,蔡松坡等人终于是抵达了天津。
从上海到京城,目前最便捷的方式便是先坐船到天津,然后再乘坐火车到京城。这样比全部走陆路的话,要快上半个月左右,只需要一天半的时间就能抵达京城。
而天津至京城的铁路本就有一段,后来八国联军时期被破坏掉了,联军撤军之后,王思锐筹集重金恢复了那段铁路,并且用了两年的时间,成功的连接了天津至京城余下的路段,这条铁路于一年前正式通车。
而与其一同通车的,还有京城至保定,据说明年的时候,黄河大桥便会完工,最迟后年,京城至汉口的铁路便会开通。
到那时候,南来北往的可就方便的多了,时间上也能节约五分之四左右。
蔡松坡他们刚好赶了个大早,来到天津车站的时候还没有太多的人,几人很快的便走到了售票窗口。
不过在他们前面的那些人,好像并没有买到车票,三人只不过是不死心罢了,所以才硬着头皮试一试的。
“你好,三张今天到京城的车票。”蔡松坡按照窗口公示的票价,从口袋里掏出了三张票的银子,直接通过小窗口递了进去。
“对不起,近期内列车不对外运行,如果您有急事需要去京城的话,可以顾一辆马车过去。”售票窗口内的一名妇女语气和蔼的说着,手中正拿着一支笔,在纸上写着什么。
透过窗口,蔡松坡看到了那张纸上的内容,近期因为调度安排问题,列车不对外运营,具体恢复运营时间暂定。
“为什么?这近期一没有下雨,二没有动乱,好好的铁路怎么就不运行了呢?”蔡松坡有些急了,对于乘坐国内的铁路,他还是比较激动的。
毕竟这是国内的第一条铁路,而且价格也并不贵,一张从天津到京城的车票只要一两银子,就是顾上一辆马车,到京城那边也得至少五两银子才行。如果乘坐火车的话,他们三个等于是省了二两银子。
也正是因为价格并不高的原因,所以自从这条铁路开通以来,每一趟列车上几乎都是人满为患。
“是因为调度的问题,我们只是售票的,上面说不让卖票,自然就不能卖票。”售票员说道。
“您好,我们三个刚刚从国外留学回来,想尽快到京城报考陆军参谋学院,晚了的话怕赶不上这一期的报名,所以有些急了,还请您见谅。”张孝准轻轻的拉了拉蔡松坡,旋即上前解释道。
“就感觉到你们三个身上一股子的兵味,要想买票也可以,出去左拐,大约一里地,到那里的天津预备役兵站去开一份证明,然后拿着证明在过来取票。”售票员说道。
“好的,多谢了!”张孝准对着售票员表示了感谢,旋即便拉着其他两人离开了这里。
而后面的人也听到了他们的谈话,一个个的只能无奈的离开,铁路是官府的,人家说不运营你能怎么着?
再说了,铁路自从开通之后就没有挺过,即便线路检修,也只是一周内每天停上半天的时间进行分段检修。
这次直接无限期的停运,肯定是遇到了什么大事。
“我闻到了一股战争的味道。”蒋方震叹了口气,说道。
“战争?”蔡松坡微微一愣,旋即仔细一想,好像的确是这么回事。
铁路虽然是国家的,但修建铁路的目的可不仅仅只是为了方便百姓的,铁路还具有更加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而铁路庞大的运输力,更是可以一夜之间将部队投送至百里之外的战场,用来调兵遣将那是在合适不过了。
蔡松坡曾经私下里不止一次的批评过王思锐的一些做法,比如畸形的工业部署,国内的工业几乎全部是围绕着军工产业打造的,民用产业几乎为零。
再比如王思锐的仁政政策,这个倒不是说不好,而是王思锐步子迈的有些太大了,以华夏目前的情况,还不足以支撑他的仁政,而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循序渐进,用十年的时间来完成。
百姓也是需要适应的,不能一下子给他们的待遇太好了,这样会让一些人膨胀的。
而对于政府来说,这样也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况且政府本就没钱,如此一来,口袋里就更是空空如也了。
尽管蔡松坡在很多方面都对王思锐进行了批判,可唯独铁路这一块,蔡松坡不仅没有批评,反而大声的叫好,甚至认为,应该修建更多的铁路。
因为铁路对于一个现代化国家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无论是商业意义还是军事意义都很重大。
谈吐之间,几人来到了一里地以外的天津预备役兵站。
其实这里只是一间普通的门店,挂上了预备役兵站的牌子,平时主要负责为百姓解释一下军队和预备役的性质,包括晋升的途径,服役的期限,军饷福利待遇等等。
说白了,其实这里就是一个军队宣传的地方,必要的时候,这里也承担招兵的任务。
几人进入到了预备役兵站内部,房间并不大,只有百十平左右,里面空空如也,除了几名军人以外,也就只剩下了一些破旧的桌椅。
“你好,请问是来了解军队政策的吗?”一张桌子后的军官看到了蔡松坡等人,站起来笑着问道。
“你好,我们是留日归国的学生,想要前往京城报考参谋学院,不过现在却买不到车票,他们说让我们来这里开具一份证明才行。”蔡松坡说出了他们的来意。
“哦?留洋的高材生啊?你们是日本哪座学校的?”军官笑着问道。
这些留洋归来的学生在军内的确很吃香,在国外进修了几年之后,在经过参谋学院的培养,这些人的晋升步伐往往要比本土直接培养出来的军官要快很多。
其实这也正常,本土军校学员里大多数都是军队送过去的,他们还要学习认字什么的,比起那些留洋学生自然有着很多的劣势。
不过本土学员也有本土学员的优势,比如,从军校回到部队之后,他们可以直接被任命为参谋,或是排长。
而那些留洋回来的,却是实习参谋以及见习排长,这两个可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我们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现在还没有毕业,我们是提前结业回国参军的。”蔡松坡说道,旋即将自己的证件递给了对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7/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