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1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3/427


这次张之洞刚刚来到两湖巡视他以前治下的产业,却不料在这里接到了王思锐的电报。
而刘坤一也自知时日不多,加上这辈子也大起大落了几次,所以对于这种事情也就看淡了许多。甚至当他上任两湖总督的时候,也并没有携带太多他自己的人手,他只想做一些实业,而两湖总督这个职位之前是由张之洞担任的,他与张之洞有着相同的理想,所以两人倒也合得来。
“既然香涛老弟已经有了决定,那又何必问我这个即将步入棺材之人呢?这辈子大风大浪的也都见识过了,只是可惜了,你我兄弟二人没有生个好时候呐。”刘坤一有些遗憾道。
其实这一次张之洞前来两湖地区并不仅仅只是为了看一看他的那些产业的,而是要来与刘坤一商议未来的。
只可惜刘坤一近期身体状况愈来愈差,已经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了。而刘坤一的状况,也让张之洞有些担忧。
如果刘坤一这么撒手一去,那么他张南皮可就彻彻底底的成为了孤家寡人一个了,那些早期一起奋斗的老伙计们,也都一个个的走了。他张之洞又能挺到什么时候呢?
“你我幼时便看着这个国家被列强肆意的欺凌,于是便奋进一生的想要让他变的更为强大。可这人到迟暮之年,却才发现,原来我们所能够做到的,却仅仅只是这么一丁点,是这么的微不足道。甚至,就连保护一地百姓平安,也需要联合起来与洋人协商保证才可。
奋斗了一生,打拼了一生,打了一辈子的仗,在我们手下战死的汉家男儿何止千千万?可我们却打了一辈子的败仗,何言以对?
这小家伙哪都好,懂兵法,能御敌,又懂计谋,能算计敌人,更有一身的胆魄,敢去跟敌人叫板,这是你我兄弟二人所不具备的呐。只可惜,他太年轻了,年轻到了让我都不敢轻易的信任他的地步。”张之洞自嘲般的摇头说道。
张之洞混迹一生,能够与李鸿章这种历史超级大牛相抗衡,自身的势力又岂是吹出来的?
王思锐这段时间在京城以及盛京的情况,张之洞早已尽数掌握,虽说掌握了他的一举一动这有些夸张,但最起码,王思锐在京城、直隶、山东地区都施行了什么政策?做了哪些大事?在盛京的战争打成了什么样子?这些大体的情况张之洞还是很容易搞到的。
也正是因为王思锐的一系列政策,让张之洞在之前并未出声反对他,而张之洞自然无法将自己的真实考虑告诉其他人,所以只能以国有外敌为由,拒绝了其他总督的反王提议。
而随着王思锐在盛京大获全胜,不仅仅震惊了张之洞和刘坤一,更是将那些早些时候叫嚣着要反王的那些总督也给吓的不轻,现在一个个的压根就没有一点反王的意思了。
毕竟王思锐连日本人都打的过,而且还让日本人折损过半,而他自己却仅仅不过伤亡数千,这样的战斗力,也不说是全军倾巢而出了,就是出来一半的兵力,也不是他们能够抵抗的。
所以,现在那些反王的总督们,一个个的都在忙着搜刮各地的民脂民膏呢,一旦王思锐下令让他们挪个屁股,这帮家伙便会第一时间带着一家老小以及那些民脂民膏离开国内。
只要有钱,没有了权利又能如何?总不能为了权力而不要命吧?
而张之洞则是在王思锐的身上看到了国家崛起的希望,他的兵工厂虽然除设不久,但也已经为王思锐的汉军提供了上万支步枪,而且那些还是仿制的毛瑟步枪,仅仅只是这一点,张之洞便甘落下风。
此时此刻,张之洞正是要与刘坤一商议他们接下来到底要怎么办?是继续保持现状?还是反对,亦或者迎合?
不过再见到刘坤一之后,张之洞的心里面便明白了,他现在只剩下了一个选择,他只能去迎合王思锐。
“你我皆为国泰民安而奋斗,倘若他若是能够做到,我们拱手送出两个总督位置又何妨?现如今王思锐兵锋正盛,如日中天,且背后必然有洋人支持,你我二人怕是毫无抵抗之力,即便能够苟延残喘个几年,可几年之后呢?香涛老弟,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子孙后代考虑呐。况且,我们可以与他约法三章,倘若他真能让这个国家站起来,我们在交给他也不迟。”刘坤一说道。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坤一此刻在这件事情上倒是看得挺开的,毕竟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刘坤一现在已经没有资格再去贪图权利什么的了,他只想给自己的后人创造一个安稳的生存环境。
至于出国?刘坤一从来都没有想过,生是华夏人,死是华夏鬼。如果他们奋斗了一生的国家,最后却让子孙出国,这对他们将会是多大的讽刺?
“也罢,是该好好的考虑一下后人们了。”张之洞点了点头,显然是被刘坤一给说服了。
紧接着,张之洞继续说道:“我那边筹措了四百万两银子,今年也只能筹措这么多了,再多怕是要民变呐,不知岘庄兄筹措了多少?”
“六百万两银子,我打算近期就安排人送过去,毕竟洋人等不得呐。”刘坤一说道。
他的两湖地区要比湖广地区稍微富庶一些,毕竟之前张之洞已经在这里经营了那么长的时间,各方面的实力都要不错,第一批筹集六百万两白银已经很不错了。
可是两方加起来才一千万两银子,对于那四点五亿两白银,本息共计近十亿两白银的赔款,也依旧是杯水车薪。
不过有了这些银子之后,王思锐那边倒是也能够得到一年的喘息时间,至于在往后,这个他们就不知道了。
“好,回去之后我便安排这件事情……”
……
京城,电报发出去了将近一天的时间,可回复他的地方总督却是一个也没有,这让王思锐的脸上有些挂不住。
毕竟他是以朝廷的名义发的电报,而这名义上的朝廷,现在却竟然指挥不动那些地方总督,甚至连回封电报的时间也都没有吗?
王思锐暗暗的发狠道,可是他却没有任何的办法。
部队扩充的实在是太快了,以他目前的兵力,最多也就只能控制盛京,直隶,山东以及京师这几个地方,而这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要想继续控制其他的地区,最快也得一年以后才行,而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一年之后,王思锐将能够收复全国至少三分之二的区域。两年之后,将会收复全国。
不过这样做还是太危险了一些,毕竟收复是小,收复之后你总的派兵驻扎吧?万一这个时候洋人在来捣乱,你拿什么去抵抗?所以,最理想的时间是在五年之后完成统一大业。
而那个时候王思锐无论是军队还是经济情况,都将得到很大的好转,即便是洋人进攻,他也有多余的兵力去反击。
而不像是现在,即便是那些地方总督们明着跳起来反抗他,他也只能以朝廷的名义去收拾他们,这也就让那些明知道朝廷已经不存在的总督们有恃无恐了起来。
再一个,现在的兵工厂规模已经满足不了王思锐的扩军需求了,他必须要想办法继续采购生产线。
可美国人那边却死活不肯继续出售给他,德国人那边也是磨磨唧唧的,丝毫没有出售的意思,自己制造?现在还没有那个实力,这也是很让王思锐蛋疼的一件事情。
“大人,两湖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回电了。他们两个共筹集了一千万两白银,近期就会送抵京城。”
“呼……”
王思锐重重的出了口气,总算是有个好消息了。
而这两位的回电,必然会给其他的那些总督做到警示的作用,即便无法改变所有人的态度,但起码也能够再为王思锐带来至少一千万的白银,加上之前凑的一千万,三千万两白银,刚好够第一批支付给洋人的赔款。
现在王思锐可不想因为赔款的问题而再去招惹洋人,毕竟王思锐心里面很清楚,什么时候该去装大爷,什么时候该装孙子。
第221章
一年
彰德(安阳),作为河南与河北交界,王思锐更是将新组建的第二十五师驻扎于此,而此刻彰德城内,光是军队,便有一个整编师那么多。
其实前期的时候,二十五师是分别驻扎于彰德,淇县,林县,开州(濮阳)四地,而随着半年期限的新兵训练期完成之后,挑选训练精锐者进入二十五师,成为正式的野战部队,余下的编为五营人马,分别驻扎于以上四地之外以及内黄。
被编入二十五师的士兵,则需要立即移师至彰德军营,那里才是他们的大本营,也是他们驻守的地方。
而这一模式,王思锐很无耻的直接抄袭了后世。二十五师属于正规军野战部队,那单独编练的五营人马则属于地方守备部队,类似于后世的武装警察部队一样,虽然同属正规军旗下,但任务不同,训练不同,装备不同,所以,他们主要的任务便是协助官府维持地方治安,若兵力不足,可请彰德驻军出兵援助。
十九师驻扎于郑县,也是平汉铁路穿越黄河的地方,负责整个豫中地区,王思锐在划分区域的时候并没有搞的太过麻烦,而是直接在地图上横切两道,从上到下分别为北、中、南,临时性的取消了东、西两个区域。
虽然地图上取消了,但实际上却一点都没有大意,对于东西两端,王思锐可是严实的很。
而河南作为国内人口第二大省,全省拥有三千五百万人口,仅次于人口第一大省四川的四千八百万。
而王思锐的手脚一时间也难以伸到四川那边,所以,王思锐也只能将主意打在了河南这块拥有着浓浓历史沉淀的省份。
排名第三的是江苏,第四的则是山东,两者分别拥有三千两百万以及三千万人口。
如果再算上王思锐控制的直隶,盛京二地,那么王思锐治下的总人口已经达到了恐怖的一亿人口,占据了全国四分之一。
可以说,大量的人口为王思锐带来了新的发展,但也同样的带来了巨大的困惑。不过相比较于发展,那么点困惑也就不算是什么了。
一年的时间眨眼而逝,这一年里,王思锐的发展总体还是比较平稳的,对外,主要以稳定为主,依靠美国和德国这两个潜在盟友的周旋,王思锐倒也将英国人哄的有些摸不着北了。
盛京战争结束后,双方进行了长达半年的拉锯战,最终,因为其他列强的威压,日本人不得不放弃了他们的底线,并且将辛丑条约当中规定赔给日本的赔款降低为一千万两白银。
也就是说,直到1903年的1月份,王思锐才不慌不忙的将第一笔三千万两白银的赔款移交给了西方各国。而至此时,大清银行也纷纷收到了南方各省的捐税,共计八千万两,基本上等于清廷的一年税收。
而根据规定,下一次的还款期限应该是1903年的1月份,只不过因为日本的拖延,加上王思锐的哭穷,所以还款期被王思锐成功的拖延了一年的时间,也就是要在1904年的1月份交付第二笔赔款,数额同样是三千万两白银。
工业方面,德国人在山东的铁矿马上就能够开工生产,钢铁厂内的铁矿石已经堆积如山,看的德国人心里面好不高兴。
而王思锐这边也通过与德国人的合作,虽然武器生产线德国人不乐意卖,但是钢铁设备还是很情愿卖给王思锐的。
于是,王思锐又在盛京的鞍山与彰德各建立了一座年产三十万吨的钢铁厂,加上原先的钢铁厂,勉强能够做到年产百万的钢铁产量,已经大大的超过了日本。
不过,这只是纸面上的数据,这些钢铁厂真正能够投入到生产当中,也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
1903年的7月份,又是一季盛夏,去年的这个时候,王思锐还在盛京与日军作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的击溃了来犯的日军第三、第五以及朝鲜三个师团,从而震慑了一下西方列强,也让南边的那些总督们看到了王思锐的实力。
而就在二月份的时候,王思锐从一师,二十师这两个师里抽调了近万名优秀的士兵,经过了短暂的培训之后,将这一万名士兵分别派往山东与河南二地。
他们在那里将会负责训练新组建的部队,这两个自己治下的人口大省,只征召四个师的部队的确是有些少了,前面是因为自己没有足够的人手,所以才不得不限制了名额。
而这一次,王思锐不求进度,只是希望新组建的部队能够承担起防御地方的任务就可以了。如此一来,单单只是在河南,王思锐就能够腾出三个师出来。
喏,这一次在河南新组建的十万人新兵马上就要结束新兵训练了,这一次王思锐也亲自抵达了彰德,在这里视察一番之后,将会前往郑县,在那里对河南新招收的十万新兵进行整编。
至于武器,虽然没有人愿意继续卖给王思锐生产线,但活人总不能让尿给憋死不是?王思锐先是将天津制造局搬至一空,对生产设备进行了一番改造,勉强将自己的步枪产量增加到了二十万支一年。
而之后王思锐又一次走上了老路子,让胡安先是以智利的名义,向美国和英国各自购买了一条生产线,然后又让胡安贿赂了美国的一些资本家,从他们那里又搞到了两条生产线。
不得不说,后面的这两条生产线的钱,已经足够购买四条生产线了。而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商人,还真是只要你出得起钱,他们甚至能够卖给你枪毙他用的子弹。
而在经过了这一系列的大收购之后,王思锐手下的兵工厂已经达到了年产四十五万支步枪的产量,而这个,也足以应对目前的需求了。
除此之外,王思锐还悄悄的从德国引进了一条马克沁重机枪的生产线,虽然德国是禁止出售给王思锐这些设备的,但王思锐只能被迫无奈的采取了曲线救国的方式,先是买通了奥匈帝国那边,然后让奥匈帝国出面去购买这条生产线。
而在采用了流水线以及轮班制的方式之后,这一条机枪生产线一年便能够达到两千挺重机枪的产量。
虽然这一年里王思锐武装起了不少的部队,但是由于采用了流水线以及轮班制度,所以在给所有的部队配发了武器以后,手里还有多余的十万多支步枪。
因为大多数设备都是近半年才开始生产的,像那条重机枪生产线,更是上个月才刚刚生产出敌意挺重机枪,到目前为止也就生产了一百多挺机枪,数量还远远不及部队的需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3/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