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校对)第9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7/1130

  毕竟,普鲁士军方的“复仇计划”仅仅停留在“想”的阶段,又没有采取实质上的行动。
  反正也就那么几个步兵师,纵使训练的再怎么精锐,也对中央政府构不成威胁,反而多了一个可堪一用的打手。
  弗里德利希严肃的回答道:“放心吧,将军。我是丢不了的。刚才只不过是人太多,没有注意到你们离开。”
  施利芬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不同于年轻军官们的好奇,老一辈普鲁士军官对神圣罗马帝国的感情才是最复杂的。
  作为亲身经历两次普俄战争的主,施利芬亲眼目睹了普鲁士王国的衰落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复兴。
  曾几何时,施利芬还曾以统一德意志地区,建立大普鲁士为己任的。
  德意志地区确实是统一了,只不过不是普鲁士去统一的。相反普鲁士王国在统一过程中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自身衰落了。
  伴随着普鲁士王国这个邦国老二的衰落,德意志地区再也没有了有实力和奥地利抗衡的邦国,德意志地区的内耗随之被消弭一空。
第三十六章、选择很重要
  伴随着普鲁士王国的没落,曾经那个牛逼哄哄的容克贵族集团,同样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落。
  事实上,容克贵族的衰落,不光是因为战败,即便是打了败仗,他们仍然是普鲁士王国最大的一股政治力量。
  真正导致容克贵族集团衰落的原因,还是政坛上后继无人。没有办法,战场上死太多了,以至于后备力量跟不上。
  两次普俄战争的直接结果,就是令百分之五十六的容克完全丧失了土地,更有百分之十七的贵族家庭绝嗣。
  后备力量损失惨重,原本政府中由容克贵族把持的重要岗位,不可避免的要让出来。
  一个萝卜一个坑,容克贵族集团的收缩,同样也伴随着
  其他政治力量的崛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普鲁士王国的政治格局也慢慢发生了变化。时至今日,容克集团虽然仍然是普鲁士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但“军队拥有国家”却彻底成为了历史。
  尤其是神圣罗马帝国复立后,容克贵族集团的地位,再一次遭到了冲击。
  在此之前,他们虽然丧失了对国家的主导权,但是凭借对军队的掌控,无论哪个政治派系执掌普鲁士,都不敢轻视他们。
  现在不一样了,头上多了一个老大。想要掀翻桌子,也必须要先考虑老大的感受。
  要不然早上才掀翻桌子,晚上平叛大军就杀过来了,哪还怎么玩儿?
  除了要钱之外,施利芬一行人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加强同维也纳宫的关系。
  欧洲贵族是一家,可不是开玩笑的。别看神圣罗马帝国复立才三年,但早在三十年前、或者说更早,容克贵族就和哈布斯堡王朝有过联系了。
  只要仔细研究弗朗茨分封出去的领主出身,就会发现很多德意志地区耳熟能详的贵族姓氏,其中也不乏容克贵族的姓氏。
  一个两个可以说是巧合,十个八个那就是非常巧合,可数量放大到千儿八百,那就不是一句巧合能够解释的。
  出现这一幕的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德意志地区的土地都有主了,而贵族的儿子却不一定只有一个。
  除非是大贵族,都能够安排上。要不然只有长子能够继承家业,次子必须自谋生路。
  嫡系成员都是如此,旁系那就更不用说了。事实上,绝大多数贵族旁支,除了顶着一个贵族姓氏之外,就是一普通人。
  看着英法等殖民帝国在海外赚得盆满钵满,德意志地区的民众自然是羡慕嫉妒恨,其中也包括贵族。
  在维也纳政府发出号召,宣布加入殖民浪潮的时候,大家的反应还算平静,当弗朗茨祭出分封大法后,那就再也忍不住了。
  甭管领地是否偏僻,但是能赚钱、能传家的属性,却是存在的。对大多数人来说,纵使拿不到爵位,收获一座农场也是不错的选择。
  随着一次次移民政策的展开,越来越多的德意志民众参与到了殖民运动中,其中自然也少不了贵族。
  凭借良好的教育,过硬的军事素养,加上背后家族资源、人脉的支持,这些人很快就脱颖而出。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在欧洲大陆同样适用,贵族世界同样也是现实的。一旦发了家,甭管是旁系也罢、嫡系也好,在家族中的话语权都会大增。
  人都是有圈子的,到了海外自然有海外的圈子,再加上一系列的联姻下来。神圣罗马帝国还没复立,德意志地区的贵族集团却先一步合流了。
  既然在做大蛋糕的过程中,统治阶级完成了合流,那么德意志地区统一,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看似顺理成章的事情,但这背后同样是“有人得意,也有人失意”。
  虽然容克贵族也参与了其中,但三十年前殖民浪潮的巅峰时期,恰好也是普鲁士王国的高光时刻。
  第一次普俄战争的胜利,普鲁士从俄国人手中夺取了大片土地,容克贵族们也赚得盆满钵满。
  大家的注意力都在欧洲,参与到海外殖民运动的都是边缘人物,能够动用的资源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等到第二次普俄战争失败后,容克集团不光在政治经济上赔了个底朝天,年轻一代更是大量阵亡,想要掺合都实力了。
  一步错,步步错。
  错过了殖民浪潮,容克贵族集团损失的不光是殖民过程中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在神圣罗马帝国复立后,容克集团在帝国中的影响力也微乎其微。
  事实上,受损的不光是容克集团,整个普鲁士王国在帝国中的话语权都不高。
  尽管他们的军事实力,仍然是所有邦国中仅次于奥地利的,但是论起话语权来,连前十都排不进去。
  一句话“朝中无人”。
  小邦国虽然自身体量有限,但是人家统治阶级和维也纳政府勾搭的早。提前就做了投资,早早将后辈送到了奥地利发展。
  海外殖民地有他们的人,帝国军中有他们后辈,中央政府中同样能够看到他们子弟的身影。
  数十年过去了,是金子的早就闪闪发光了。当初的投资,现在就反馈到了政治上。
  朝中有人,总是能够带来一些便利的。若是普鲁士军方面临的困境,搁在了其他影响力大的邦国头上,问题早就被解决了。
  不就是缺军费嘛,又不是没有办法解决。不说拿到中央军的同样标准,但是提高中央政府拨款标准,总是可以操作的。
  普鲁士王国也是边界,北边是北欧联邦、东边俄罗斯帝国,妥妥的军事重地。要求中央政府承担40%的军费,完全说得过去。
  除此之外,还可以接外派驻扎任务,以获得中央政府的补贴。
  要是运气好要是遇上了,没准还能捞两个作战任务,那就啥问题都没了。
  当然,从中央政府拿走的钱越多,受到的影响也会越大,自主性肯定要大受影响。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可能什么好处都让你占尽了。吃谁的饭,为谁卖命,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普鲁士王国军队现在就拥有高度自主性,能够从皇帝手中拿到的军费自然是高不了。
  和所有没有军事威胁的腹地邦国一样,中央政府只承担25%的军费。
  陆军部给出理由非常简单:没有外来军事威胁。
  不开玩笑,这是认真的。
  陆军部还给出了合情合理的详细解释:俄罗斯帝国是帝国的盟友,不需要防备;而北欧联邦实力有限,对帝国构不成威胁。
  同样的事情,换个说法就是两种不同的结果。偏偏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单纯从表面上根本就无法分辨对错,连辩解都难。
  作为普鲁士军方的一员,施利芬自然不认可帝国陆军部的说法。但是没有办法,他找到反驳的理由。
  普俄之间存在矛盾,不等于神罗和俄国人也有矛盾。俄奥同盟持续了很多年,维也纳政府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沙皇政府不会入侵。
  至于北欧联邦,那就不用提了。谈北欧威胁论,施利芬自己都觉得丢人。
  为了寻找一个要军费的理由,施利芬也是绞尽脑汁。至于国内事先准备的理由,从抵达维也纳那一刻开始,他就果断的选择了放弃。
  俄国威胁论也不是好谈的,真要是一味强调俄国人的威胁,没准维也纳政府就派兵帮助他们守边疆了。
  具体可以参考西边的卢森堡公国,防御问题就是由中央军承担的,邦国军队只承担辅助作用。
  真要是到了那一步,普鲁士军方的自主权就全没了。中央军承担了边防责任,在普鲁士设立一个军区,也是合情合理的。
  “三生不幸,知县附郭”。
  头顶上有了一个统筹区域武装力量的军区,普鲁士军方就成为了那个倒霉的“知县”,被架空只是时间问题。
  ……
  郊外一座军营中,参加阅兵的普鲁士军官团,此刻正在场上浑汗如雨。
  作为指挥官的施利芬,此刻却是愁容满面。
  “怎么,还在为军费的事情发愁?”
  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背后响起,将施利芬从沉思中拉了出来。只见他皱了皱眉头,而后反问道:“马肯森,你这不是明知故问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7/11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