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校对)第9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4/1130

  实在是窟窿太大,没有办法平账了,或者是研发团队能力确实垃圾的,才会被放弃任其破产。
  这个月一款专利,过几个月又一项技术突破。利好的消息层出不穷,不断的刺激着市场信心。企业的融资越来越多,市值也在不断的膨胀。
  如果不是股灾爆发,这场接鼓传花的游戏还可以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有一天技术突破,然后又是另一个故事。
  可惜现实没有如果,现在泡沫破灭了,这种没有业绩支撑的企业,自然跌得一塌糊涂。
  “腰斩”再“腰斩”,那只是属于百分之五成功者的待遇。科技板块整体跌幅,那都是百分之八十往上,某些个股跌幅甚至高达百分之九十九点九。
  如果以市值计算身家,股灾爆发后,弗朗茨的纸面财富至少蒸发了八十亿神盾,比世界各国一年财政收入加起来的总和都要多。
  自己吹出来的泡沫,自然要自己吞下苦果了。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如果深入研究就会发现,从欧陆战争爆发开始,这些企业的大股东就开始进行了减持。
  大股东还是大股东,减持的股份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然而,就是这一小部分,现在就可以买下整座公司。
  获利颇丰的弗朗茨,眼下却高兴不起来。从前是在薅羊毛,拿别人的钱搞科研,烧起来自然不心疼了。
  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市场上无法融资,这些牛逼哄哄的高科技企业纷纷濒临破产,眼瞅着就要砸在自己手中了。
  摆在弗朗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自己出资救下这些企业;要么壮士断腕,甩掉这些吞金兽。
  毫无疑问,这两条路都不是什么好的选择。“出资”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那绝对是眼泪。
  要知道这可不是一家两家,而是上千家企业都要钱,绕是弗朗茨身家厚实也经不起这么败家。
  “壮士断腕”短期内确实没有什么损失,但是前面的努力都前功尽弃了。并且,有了这次教训,未来再想要编故事薅羊毛,都没有这么容易了。
  没有办法,股灾来得太快,作为大股东根本就跑不出来。更悲剧的是在这场股灾中,弗朗茨因为良心未泯,在做空的时候,漏掉了自家的产业。
  一时失足,造就了千古恨。错过了很多个亿的弗朗茨,眼下突然发现自己就是一个穷鬼。
  犹豫再三过后,弗朗茨无奈的说道:“宫相,找人仔细筛选一遍,将亏损严重且没有出成果的企业全部进行破产重组。
  剩下的企业,也要压缩开销,削减科研经费,尽可能的发展赚钱副业。
  皇室财团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暗中给予这些企业一定的帮助。原则上优先救助我们在国内的企业,海外的企业该舍弃就舍弃。
  另外派人从二级市场上,陆续收购国内优质企业的股票。距离谷底已经不远了,再往后就该反弹了。”
  挤掉了泡沫的股市,就是一地鸡毛。对比股灾爆发前,动则几十倍、上百倍的估值,现在这种几倍的估值,看起来明显要顺眼得多。
  壮士断腕,砍掉了一部分亏空严重的企业,弗朗茨的心正在滴血,急需抄底一部分优质资产进行补充。
  宫相米拉贝隆劝说道:“陛下,现在已经到了经济危机的尾声,大规模破产清算,我们的损失会非常大。
  不如让这些企业转型,必要的时候财团可以帮他们制造业绩拉升股价,找机会丢给后面的接盘侠。”
  事实上,这也是财团喜欢玩儿金融的原因。自己搞实业收益慢不说,关键遇到经济危机就损失惨重。
  相比之下,玩儿金融就轻松得多了。“经济危机”不光有“危”,同样也有“机”。
  对普通民众和企业来说,都是灾难性的危机,但是对金融财团来说却是一次大机遇。
  危机爆发时,可以玩儿做空;危机爆发后,可以抄底;危机结束过后,又可以转身将抄底来的企业卖掉,等下一轮危机继续玩儿。
  资本主义世界,每隔十来年的一次经济危机,既是市场的自我调节,也是幕后的这些家伙见果实熟了,想要进行收割。
  要不然,经济危机这么大的事情,在爆发前的迹象那么明显,大家又怎么可能没有察觉到呢?
  弗朗茨摇了摇头:“我想你理解错了,这次经济危机可没有这么容易结束。眼下虽然快要临近谷底,但是距离结束仍然是遥遥无期。
  最乐观的估计,帝国也要在明年才能摆脱大萧条。至于其他国家,那就要根据各自情况来看了。初步估计,要完全摆脱危机,至少需要两年以上。
  距离市场恢复信心,找到新的接盘侠,所需要的时间还会更长。不关闭这些亏损严重的企业,死撑下去我们的损失还会更大。”
  和以往不一样,这一次的经济危机是被人为延后了。按照资本主义世界的正常经济发展脉络,早在三年前就出现了经济危机的征兆,只不过最初的地点在法兰西。
  如果不是欧陆战争爆发,最先爆炸的就是法国人。或许是意识到了危机的严重性,法国人才会选择在泡沫破灭前发动战争。
  战争在转移危机的同时,也酝酿出了新的危机。如果欧陆战争刚结束,就任由危机爆发,那么持续个一年半载没准就度过去了。
  很遗憾,为了各自的利益,英奥两国政府纷纷采取行动延缓了危机爆发时间,牛市被人为延长了一年多,大盘再一次翻了倍,泡沫被吹到了无以伦比的地步。
  泡沫越大破灭后带来的破坏就越大,维也纳股市直接蒸发了四分之三,其他金融市场也是大同小异,带来的杀伤力远不是之前几次经济危机所能比的。
  听到这个噩耗,米拉贝隆脸色大变。持续两年以上的大萧条,破坏力简直就是堪比1848的大革命。
  如果神圣罗马帝国不能够率先走出来,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没准欧洲大陆又要重现1848年的大革命。
  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的欧洲世界比1848年,更加具备爆发革命的基础。
  波及各国的失业浪潮,恶化的经济形势,复杂的国际矛盾,欧洲各国之间的仇恨,都是革命思想的温床。
  不甘心失败的法国人,深陷菲律宾战争泥潭的西班牙,君主派和共和派快要打出狗脑子的葡萄牙,刚刚独立局势尚未稳定的意大利各邦国,都具备爆发革命的基础。
  作为新老大的神圣罗马帝国,看似威风八面,实际上也到了十字路口。一旦欧洲大陆爆发革命浪潮,维也纳政府的麻烦就大得去了。
  尤其是还有一个在暗中虎视眈眈,想要搞事情的不列颠;以及看似收敛了锋芒,却又野心勃勃的沙皇政府。
  在这种背景下,皇室财团要是不快点儿忍痛割肉,没准连割肉的机会都没有了。
  ……
第十七章、提前的米骚运动
  经济危机全面爆发,不光是弗朗茨不敢浪,英国政府同样也不敢在这个时候瞎折腾。
  向欧洲大陆输出革命看似能够打击神圣罗马帝国初生的霸权,问题在于革命思想是会传染的。
  欧洲的经济恶化,不列颠的经济情况同样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没到一颗火星就全面爆炸的地步,但是点一把火绝对能够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金融帝国,不列颠同样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泡沫帝国。泡沫破灭带来的损失,自然也是最大的。
  在这个金融高度发达的国度,有超过六分之一的英国民众,从事过股票、债权、期货投资。在伦敦,谈起股票扫大街的大妈都能给你掰扯半天。
  如果只是普通投资也就罢了,只要企业没有问题,大不了等下一次牛市解套,反正伦敦的牛市多,每隔几年都会来一次。
  玩儿杠杆的就不一样了,很多倒霉蛋都是一波流爆仓。在股灾中,从百万富翁到百万负翁,有时候仅仅只需要几分钟。
  人为延后的牛市破灭,比以往任何一次带来的损失都要惨重。据不完全统计,股灾爆发后的三个月内,伦敦的自杀人数就超过2万,数十万家庭因为股灾濒临破产。
  直接财富蒸发只是小问题,更严重的是企业融资变得困难了起来。现金流不足的企业,不是在破产的边缘苦苦挣扎,就是已经破产。
  为了度过危机,企业纷纷裁员、减薪,以压缩企业运营成本。受此影响,不列颠的失业率也是水涨船高。
  看看每天走到大街上游行示威的人群就知道,民众对现在的经济环境是相当的不满意。
  如何恢复经济,已经成为了摆在英国政府面前的最大难题。在这种危机时刻,罗伯特·塞西尔首相自然没有心思玩儿火。
  ……
  罗伯特·塞西尔首相疑惑的问:“维也纳想要和我们一起调停日西战争,难道他们准备放弃西班牙了?”
  不是他大惊小怪,实在是神圣罗马帝国没有放弃西班牙的理由。
  神圣罗马帝国是经济危机的最大受害者不假,但这仅仅是指经济总量上。如果分摊到经济体量上看相应的比例,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在这方面玩儿实业的肯定比玩儿金融的占便宜,不管纸面上的财富怎么蒸发,固定资产还是原来那些资产。
  看维也纳政府的表现就知道,最近一段时间还向欧洲各国发放了数额不菲的贷款,显然还留有余力。
  纵使想要向不列颠示好,也有别的选择。根本就犯不着放弃西班牙,毕竟西班牙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可以直接威胁直布罗陀海峡。
  外交大臣卡梅伦摇了摇头:“恰恰相反,维也纳政府不光没有放弃西班牙,反而要求我们停止对日本人的支持。
  按照韦森贝格那个老狐狸的说法,我们都是欧洲国家,不能看着日本猴子踩着西班牙上位。这个理由简直让人无法反驳,差点儿我就信了。”
  信不信还是要看利益,从短期来看,日本人赢得菲律宾战役,明显对不列颠更加有利。
  略加思索过后,罗伯特·塞西尔缓缓说道:“难怪最近一段时间,西班牙人这么活跃,不断的拜访自由党议员。
  如果这些不安分的家伙被西班牙人说动,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有大麻烦了。财政部尽快平账,从现在开始我们不能直接向日本政府提供资金了。”
  大欧洲主义的情怀没有杀伤力,但是“浪费纳税人的钱”的大帽子,就杀伤力十足了。尤其是在经济危机中,更是威力无穷。
  千万不要把议员想得太聪明,在他们眼中,党同伐异永远都比国家战略重要。
  民间就更不用说了,大部分英国民众都不知道日本、菲律宾在哪个疙瘩,和他们谈战略意义,与“对牛弹琴”没有任何区别。
  如果换成和神圣罗马帝国对抗,估计大家还勉强能够接受。不过政治很多时候,都是需要含蓄的。
  甭管神圣罗马帝国的威胁有多大,也不管两国暗地里的冲突有多激烈,罗伯特·塞西尔都不愿意将冲突明面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4/11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