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校对)第8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6/1130

  沙皇政府准备宣而不战,可是外界不知道啊!俄国人也是要面子的,这种事情稍稍的做就行了,要是说出来那就尴尬了。
  受俄国人参战的影响,欧洲世界普遍看好反法同盟,西班牙自然也不会例外。
  原本处于观望状态的中立派,此刻也倒向了主战派,主战的声音渐渐压倒了主和派。
  没办法,反法同盟大势已成,西班牙加入进去只需要跟着打酱油,就能够成为战胜国。
  再加上,奥地利给得太多了。直接把法国人的地图丢过来,看中哪里选哪里,实在是让人难以拒绝。
  马德里王宫中,主战派和主和派再次陷入了激烈的争吵中。
  摄政的玛丽亚·克里斯蒂娜王太后由于出身奥地利,为了避嫌,在这个问题上一直保持着中立。
  见争吵升级为骂战,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太后终于忍不住了:“都给我闭嘴,注意你们的身份,不要搞得和跑马场一样!
  俄国人已经参战了,今天让你们过来是商议我们该怎么选择,可不是为了听你们在这里吵架的。”
  保持中立不等于没有立场,尽管没有直接说出来,哦但是大家还是知道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太后是倾向奥地利的。
  或许在局势未明前,玛丽亚·克里斯蒂娜不会为奥地利火中取粟,可是现在的情况已经不一样了,反法同盟获胜只是时间问题,西班牙必须要进行站队。
  继续保持中立,看似是两不得罪,实际上也是两相厌弃。现在还没有什么,等欧陆战争结束后,就轮到他们倒霉了。
  中立也是需要前提的,要么自身实力雄厚,可以不用站队;要么就是无足轻重,站不站队都一样。
  很遗憾,没落的西班牙两者都不是。现在不站队,欧陆战争结束后,势必会遭到霸主国的打压。
  外交大臣伯纳德-罗伯特尔斯:“欧陆战争局势已经明朗了,俄国人参战后,法国人获胜的概率几乎为零。
  外交部认为,奥地利现在拉拢我们的目的,已经不单纯是为了对法战争,更多的应该是战后重建国际秩序。
  不光是我们,除了英国人之外,欧洲所有的中立国都在奥地利的拉拢范围之内。
  只不过因为地缘政治的缘故,我们需要付出的更多一些,要同法国人开战。不过付出和收益是成正比的,在利益分配上维也纳政府是有诚意的。”
  站队永远是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偏偏西班牙还没有拒绝的底气。现在拒绝奥地利的拉拢,就意味着自绝于未来的欧陆政治体系。
  “没有那么严重,就算是奥地利赢得了战争,他们也没有办法一手遮天。英国人、俄国人、法国人是不会让他们肆意妄为的。
  反倒是参加这次战争更加危险,法兰西有多强大,大家又不是不知道。上一次反法战争的教训,我们不能忘记。别看反法同盟势大,最后谁胜谁负还不一定。
  西班牙已经不起折腾了,就算是要站队,那也要等他们分出胜负之后。”
  说话的是保守派领袖旺加里·玛塔伊侯爵,由于亲自参加过上一次反法战争,目睹了西班牙战败的惨剧,患有严重的“恐法症”。
  不光是他,凡是经历过上一次反法战争的,都是“恐法症”患者,属于西班牙政府最坚定的反战派。
  “侯爵阁下,你还停留在上一次反法战争中,没有拿破仑的法兰西是不一样的。
  看看战场就知道:在非洲,他们被奥地利一路吊打;在南线,法军同样被奥地利压制;唯一看上去占据上风的中欧战场,实质上也没有占到便宜。
  如果不是法国人驱逐了莱茵兰、比利时的民众,增加了反法同盟的后勤压力,延迟了决战时间,或许他们早就战败了。
  现在俄国人又加入了反法同盟,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法国人靠什么翻盘?就算是拿破仑那么厉害,最后还不是战败了。
  拖到最后站队,确实很稳妥,只不过在未来重新分配利益的时候,也没了我们的份。
  不要指望战后有人制衡奥地利,现在的国际局势已经不一样了,战后还有没有法兰西都是一个未知数。
  不要忘了,奥地利可是向我们承诺法兰西的领土可以任选,显然他们是准备瓜分、或者是肢解法兰西。
  不参与进去,错过了这次机会……”
第两百零五章、大决战
  相比西班牙,夹在法奥之间的瑞士就更悲剧了。中立神马的不用想了,小国没有选择权。
  如果说奥地利拉拢俄西两国是因为政治需要,那么拉上瑞士就完全是为了凑数。
  不站队没关系,奥地利是爱好和平的,不会强迫大家加入。只不过战后的国际秩序建立,非参战国也不就用参加了。
  别看原时空瑞士中立的很开心,连欧盟也懒得加入,那是建立在美国崛起、欧洲没落的基础上;现在就游离在体系之外,最终的结局无非是怎么死的问题。
  别的不说,一个粮食禁运,瑞士撑不过一年就要饿肚子;一个关税壁垒,瑞士初生的工业马上就要退回中世纪。
  不用怀疑,战后的奥地利绝对有能力做到这一点。无论是战败的法兰西,还是独立的撒丁王国,都不可能为了瑞士和奥地利对上。
  说白了,霸主国也是需要立威的。一般来说,都会选一只鸡杀了用来儆猴。奥地利也不例外,现在唯一不确定的就是谁会成为那只倒霉鸡。
  小国的存身之道,第一条就是识时务。在西班牙向法兰西宣战后,顶不住压力的瑞士政府,紧跟着向法国人宣战。
  反法同盟的队员集合完毕,奥地利终于汇聚出了无可匹敌大势,纵使英国人亲自下场也无力回天。
  维也纳宫,看着插满小旗的地图,弗朗茨缓缓说道:“决战的时机到了,俄、西、瑞三国的加入,法国人的军心士气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
  命令前线部队,发起全面反攻,我的要求只有一个,尽可能削弱法国人的实力。
  外交部继续努力,争取在法国人投降前,把欧洲所有的中立国都拉下水,为战后重建国际秩序打下基础。
  当然,英国人除外。”
  没错,至始至终弗朗茨都没有指望这些新盟友的力量,
  拉他们入场的主要目的只有两个:
  其一、捆绑更多的国家在战车上,尽可能多的给法国人制造敌人,大家一起来分摊仇恨。
  其二、打击法国人的军心士气,削弱法国人的抵抗意识,为决战增加胜算,尽可能减少己方的伤亡。
  当然,顺带的好处就更多了。欧洲大陆就这么多国家,参战国多了,能够成为调停国的国家就少了,就算是英国人想要干涉,也拉不到够份量的盟友。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陛下,现在欧洲大陆就剩下三个中立国了,他们和法国人几乎没有利益牵连。
  利诱根本就不现实,如果强迫他们对法宣战,或许他们会迫于形势答应下来,但内心肯定会不满。
  与此同时,我们还会给外界留下一个做事霸道的印象,不利于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反正他们的实力有限,参战也不能带来实际意义,不如随他们去算了。”
  毫无疑问,这三个中立国不包括不列颠。从英俄关系恶化开始,奥地利政府就下意识的将英国人排除在了欧陆之外。
  看了看地图,弗朗茨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现在的中立国也就葡萄牙、荷兰以及北欧联邦了。就算是他们参了战,也没机会上战场了。
  不光是他们,就连俄、西瑞三国弗朗茨都不准备给他们参与决战的机会。
  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如果西、瑞两国反应快点儿,或许还有机会凑个热闹,参与痛打落水狗的游戏,其他不接壤的国家,就不用想了。
  法国人的家底很厚实,参加决战固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和丰厚的收益相比,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老大也不是好当的,尤其是在分配利益的时候,想要让大家服气,最基本的公平还是要做到的。
  弗朗茨已经做好了计划,实施收益和贡献对等原则,为反法战争做出了多少贡献,战后就拿走多少战利品。
  做出贡献少的,除了最初许诺的利益外,剩下的利益分配就和他们没关系了。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奥地利想要独吞法属非洲,自然不能让太多的国家参与到大决战中,要不然吃独食就太难看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向外界亮肌肉,让大家明白这个老大实至名归,不是一个花架子,往后做事的时候把眼睛放亮点儿。
  ……
  中欧战场,年迈的帕特里斯·麦克马洪元帅,拖着疲惫的身体进行最后的动员。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老元帅这是快要油尽灯枯了。如果不是有强大的信念支撑,或许他已经倒下了。
  自从俄国人参战的消息传来,绝望的情绪就在法军营地中蔓延,尤其是意大利士兵闹得最凶,甚至有人在军营中公然传播反战思想。
  为了稳定军心,麦克马洪第一时间下令镇压,先后处决了数百人,才稳定了局势。
  铁血手段能够震慑人心,却没有办法恢复士气。或许国内的官老爷们不明白,但是前线的将领都清楚,法军已经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境地。
  “想必你们都知道了,国际局势突然发生变化,俄国人向我们宣战了,西班牙和瑞士也跳出来落井下石。
  这只是一个开始,如果我们不能在战场上击败眼前的敌人,粉碎敌人的野心,那么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敌人跳出来。
  法兰西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现在需要我们拿起武器,保卫我们的家园。
  别看他们人多势众,实际上都是一群乌合之众。只要打垮了领头的奥地利,国际上的反法势力就会退却。
  ……”
  帕特里斯·麦克马洪元帅用洪亮的声音,向军官们灌输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心灵鸡汤,只求激发大家的信念,为法兰西赢得一线生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6/11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