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校对)第8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6/1130

  很多法国人的观念还停留在拿破仑时代,自认为天下无敌。即便是我们在近东战争中曾经击败过他们,也没有改变这一切。”
  近东战争不能算,英法俄三国都以胜利者自居,唯一承认自己是输家的只有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奥斯曼帝国。
  奥斯卡·希门尼斯可以拿近东战争说事,伊万诺夫元帅却没有脸提近东战争。
  虽然俄军确实赢得了战略上的胜利,但是在战术上却输的一塌糊涂。所谓的胜利,完全是靠人命堆出来的。
  俄军的战损比,根本就没法看。很多时候俄军两倍的兵力,还被人家按在地上揍。
  在伊万诺夫元帅这种正统军人看来,那不是俄罗斯军队的胜利,反而是一种耻辱。
  觉察到气氛不对,亚历山大三世开口道:“好了,法国人的胃口大小,只是一个小问题。
  尽管不想承认,但是最近这些年欧洲四大列强之间的实力平衡确实被打破了,我们是最弱的一家。
  英法奥三国的实力都在我们之上,我们现在能够和英国人争夺阿富汗地区,也是法奥支持的结果。
  不过,法奥两国能够挑起我们同英国人的战争,以坐收渔翁之利,我们又何尝不能够效仿呢?
  中欧问题是法奥两国的核心矛盾,无论是奥地利要统一德意志地区,还是法兰西要东进中欧,只要其中一方踏出第一步,就会爆发激烈的冲突。
  现在我们和英国人在开战,法奥两国没有了后顾之忧。如果我们从背后推上一把,他们爆发战争的可能性非常大。
  只要利用战争让法奥两败俱伤,我们就有机会重新确立在欧洲大陆的优势地位,再不济也可以把他们拉到同一起跑线上。”
  坑队友谁都会,法奥两国可以拿俄罗斯帝国当棋子,亚历山大三世同样也能够反击。
  英俄已经打起来了,战后两国肯定会损失惨重。要是不消耗法奥两国的实力,那么四大列强之间的实力差距就要彻底拉开了。
  外交大臣奥斯卡·希门尼斯提醒道:“陛下,法奥两国一旦爆发了战争,我们就丧失了外来援助。
  没有法奥两国的支持,仅凭我们自己的力量,阿富汗战场恐怕……”
  亚历山大三世打断道:“不用担心,挑起法奥战争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就算是要采取行动,那也是阿富汗战场快要尘埃落定的时候。在此之前,我们都是好盟友。
  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的向法奥两国要贷款、要物资,他们想让我们卖命,那就必须要拿出好处来。”
  听了这个解释,众人松了一口气。挑起法奥战争没有关系,只要不影响到阿富汗战场就行了。
第一百三十八章、冬季攻势和游击队
  阿富汗的冬天很冷,不过严寒没有挡住战争的脚步。不知道是英国人太无能,还是俄国人太厉害。
  1889年的最后一个月俄军如同开了挂一般,先后拿下了马扎尔谢里夫、昆都士、恰赫恰兰,阿富汗地区五分之一的领土易主。
  就连英军重兵云集的瓦罕走廊和赫拉特也是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可能被攻克。
  打开窗户,寒风呼啸而过。望着飞舞的雪花,帕特里克中将打了一个寒颤。
  零下十几度的鬼天气,对英军实在是太不友好了,不列颠就从来没有过这么冷的天。
  不要说出去作战了,就连呆在烧着火炉的指挥部,帕特里克中将都感觉寒风刺骨。
  国内那帮官僚们错估了形势,准备的预寒棉衣是按照国内温度配置的,根本就不顶事。
  幸好后勤部的官僚们发扬了优良传统,按照之前的人数准备了棉衣。
  阵亡、失踪的士兵自然是不需要了,外出执行任务的官兵能够套上两层棉衣。
  即便是如此,入冬已来英军非战斗减员人员还是急剧增加。某些地区非战斗减员人数,还超过了和俄军作战的伤亡人数。
  前线的失利,与其说是俄军太厉害,还不如是阿富汗的冬天太磨人。
  尤其是对一些生活在热带地区的印度士兵来说,阿富汗的冬天就是人间地狱。
  手、脚、耳朵、脸……全身上下只要露在外面的,就没有一处是好的。
  相比之下,对面的俄军就要好得多,虽然也有非战斗减员,但那只是极少数。
  除了个别地区外,阿富汗的冬天比起俄罗斯帝国来说,完全可以称得上暖冬。
  结果自不用说,俄军士兵在这里如鱼得水,英军在这里度日如年。
  炮火的轰鸣声还在继续,赫拉特攻防战再次开始了,亲临前线坐镇指挥的帕特里克中将,此刻已经慌了。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俄国人敢在冬天降临前发起战争了。
  “国内的援军什么时候能够抵达?”
  印度援军是指望不上了,战争进行了三个月,印度总督已经先后给他派出了十五万援兵。
  数量看起来是不少,可惜战斗力实在是太感人。依托工事防守还凑合,参加野战就是送人头。
  尤其是冬天降临后,长年生活在热带地区的印度士兵,很多人都出现了冻伤,近十分之一的人丧失了战斗力。
  相比之下,不列颠的本土士兵就要好得多了,不仅战斗力更强,就连抗冻能力也要强得的多。
  英伦三岛也是有冬天,尽管没有这么冷,可是零下几度的天气还是有的。
  在这种背景下,英军士兵的普遍适应能力,都要比从来没见过雪花的印度士兵强得多。
  背后的中年军官回答道:“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国内的首批援兵,将在一个半月后抵达。”
  从战斗爆发到援兵抵达,仅仅只花费四个半月,对大英帝国来说,这也是质的提升。
  按照以往的惯例,能够在半年内将援兵派过来,那都是国内的官僚勇于任事。
  当然,这次高效率也是被逼出来的。敌人是不可一世的俄国人,又是冲着印度来的,英国政府想不紧张都难。
  尽管这个效率已经不低了,但是帕特里克中将还是不满意。前线的局势刻不容缓,拖得时间越长,后面的仗就越难打。
  “再派人去催,另外通知他们准备好御寒物品,阿富汗的冬天可不好过。”
  尽管现在说这些,可能已经有些晚了,帕特里克中将还是选择了提醒。
  远征军司令官不好做,印度殖民军的伤亡无所谓,可是英军主力一旦伤亡惨重,帕特里克中将就要倒大霉。
  国内短时间内是指望不上了。远征军遇到的情况虽然汇报了上去,可是等国内那帮老爷们做出决定,再组织生产、运送过来,冬天估计也差不多要结束了。
  让援军做御寒准备,实际上也是让官兵们自己想办法。
  英军沿途要经过不少地区,理论上来说是能够采购一部分御寒物资的。
  反正命是自己的,要不要为了增加战场上的生存几率砸钱——随意。
  ……
  顶着寒风,一支运输车队缓缓驶出了杰曼城。从车队前进的方向上判断,大致可以确定这是通往阿富汗地区的。
  “都给我打起精神来,马上就要进入阿富汗地区了。那边可不太平,一不小心就要提前见上帝。”
  中年军官响亮的声音传遍了运输车队,所有的人神情都严肃了起来。
  阿富汗地区可不太平,外有俄军扣关,内游击队肆掠,就连看上去老实本分的老农,都有可能随时暴起袭击运输队。
  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英军运输车队被袭击四百七十六次,其中四十六次损失惨重,更有五次全军覆没。
  共计阵亡护卫官兵1371人,阵亡民夫3476人,损失物资更是无法统计。
  高风险也意味着高回报,押送物资虽然威胁,可是收获也丰厚。
  一般来说,物资运输是允许发生损耗的。这就是大家财源,只要不超过规定的上限,上面是不会过问的。
  要是遇到了游击队袭击,还可以向上报损失,可以捞上一笔。
  只要做得不是太过分,上面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当然,该分出去的那一份,肯定是要给的。
  如果不是阿富汗地区的游击队太猖獗,运送物资实际上也是一份美差。
  油水不少、危险小,前线打赢了,运输车队的功劳不小;打输了战争,和他们完全没关系,通常是镀金军官的首选。
  遗憾的是阿富汗地区是个例外,单纯从伤亡比例来看,运输队的伤亡率并不比前线的部队小。
  远征军有关系背景的,都负责印度境内的物资运输,打发到阿富汗地区执行运输任务的,都是关系背景不够深的主。
  一名青年军官应声回答道:“放心吧,中校。这段路我们都走十几次了,就遇到一次乱民袭击,真正危险的路段在前面。”
  这是事实,越是深入阿富汗境内越危险,这已经是英军的共识。大部分袭击都是发生在内陆地区,尤其是山林地带最危险。
  经过长时间的袭击与反袭击斗争,英军也总结了一套对付游击队的方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6/11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