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校对)第7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0/1130

  理论上来说,皇家海军确实可以封锁俄罗斯帝国的海岸线,实际操作中根本就做不到。
  俄国造船业不发达,国内的远洋运输公司也是凤毛麟角,海外贸易的航运业务,大都是国际上的航运公司承接的。
  包括不列颠的航运公司,都从中分走了一块不小的蛋糕。皇家海军搞禁运,总不能连自家的船都扣留吧?
  说句不好听的话,俄国人的主要出海口都集中在波罗的海和黑海,就算是皇家海军堵门,大家还是可以冒充是和北欧联邦、奥地利做贸易。
  这年头又没有卫星监控,谁知道这些船舶的真正起点和终点。随便乱扣船,那是要引起国际纠纷的。
  听到这个答案,陆军大臣伊万诺夫怒气冲冲道:“陛下,英国人不断的挑战帝国的底线,现在不能再忍让下去了。
  我们必须要用最强硬的手段,给予他们强力回击。让全世界都知道,伟大的俄罗斯帝国是不好惹的!”
  “强硬”不是没有原因的,事实上伊万诺夫元帅担任陆军大臣过后,俄国军方还相对保守了起来。
  如果不是英国政府的甩锅行为,暴露了英军战斗力低下的弱点,伊万诺夫元帅是绝对不会现在跳出来主战的。
  亚历山大三世犹豫了,不敢打仗的沙皇,就不是一名合格的沙皇。
  爱好和平,那只是利益需要。现在英国人把弱点暴露了出来,要是不趁机落井下石,那完全不合情理啊!
  不过英国人真的这么弱么?
  亚历山大三世深表怀疑,他非常清楚印度殖民军,不代表英军的真正战斗力。
  这次进攻阿富汗的部队,大部分都是印度殖民军,本土调来的主力部队只有不到总人数的五分之一。
  见亚历山大三世摇摆不定,伊万诺夫继续游说道:“陛下,英国人早就是外强中干了。
  这么多年,一点儿进步都没有。英军的战斗力,恐怕还比不上第一次近东战争时期。
  阿富汗战争是就是一个证明,更早一些的南非战争,也是一个证明。
  当时,英国人可是主力齐出,结果连奥地利临时集结的一帮民兵都没打赢,英军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现在是最好的机会,中亚三个汗国已经被打残了,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兵临阿富汗。
  英国人虽然抢先占领了阿富汗地区,可是他们在当地的根基不稳,还有游击队捣乱。
  我们完全可以趁虚而入,夺下阿富汗地区,为南下印度打下基础。”
  弱肉强食是这个时代的本质,原本沙皇政府的最初目标,只是夺取中亚地区。
  至于阿富汗地区,自从落入了英国人的手中,军方就不再抱有期望,准备等待下一次机会的。
  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发现占据阿富汗地区的英军是弱鸡,连阿富汗游击队都搞不定后,伊万诺夫元帅立即改变了主意。
  “天予不取,必遭天谴。”
  错过了这样的机会,简直就是在犯罪。作为军方的领袖,这种送上门的软柿子都拒之门外,难道要去找硬骨头啃么?
  外交大臣奥斯卡·希门尼斯补充道:“前不久我们和法国人秘密接触了一下,巴黎政府不反对我们进入印度洋。
  如果这个时候和英国人翻脸,法国人是不会出兵干涉的,奥地利也会支持我们。
  外交上的障碍,已经全部扫清了。剩下的问题都在军事上,只要军方有把握获得胜利,南下战略可以实施了。”
  听到了消息,亚历山大三世心中一惊:“法国人这么快就卖队友了?”
  随即又反应了过来,貌似法国政府不想卖队友,现在也帮不上英国人的忙。
  为了中欧的问题,法奥两国正闹着呢。这个时候,出兵帮英国人打仗,不是给奥地利提供机会么?
  “财政上有没有问题?”
  按照惯例来说,几乎每一次战争爆发前,财政部都要例行反对。
  这不是财政大臣没有大局观,主要是沙皇政府穷,不提前打打预防针,万一战争进行到一半没钱怎么办?
  没有谁愿意背黑锅,所以俄国财政大臣一直都是反战派的领袖。只要提前说了财政困难,仗打一半没钱了,就不是财政部的问题了。
  每次财政部都反对,好不容易碰上一次不反对的,也不怪亚历山大三世感到惊讶。
  财政大臣阿利舍尔·古洛夫笑眯眯的回答道:“财政上确实有些困难,不过在众位同僚们的努力下,我们已经筹集了一笔战争经费。
  就在月前,我们和奥地利国家银行签订了五千万神盾的借款合同;另外我们还和法国财团达成协议,用工业原材料做担保,发行两点七亿法郎的债券。
  只要我们投入的总兵力在五十万人以内,战争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年,财政就能够支撑得住。”
  (1英镑=2神盾=25法郎)
  事实上,想要南下夺取印度的不光是军方,财政部对印度的渴望,一点儿也不逊色。
  因为在第三次近东战争后出售了战利品,以及帮奥地利安置移民获取了大量资金的关系,沙皇政府抵消了近三成的债务。
  加上最近这些年陆续偿还掉的债务,沙皇政府的债务总额下降了近四成。
  除了债务压力减小之外,最近这些年俄国的经济,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虽然还是蜗牛般的速度,总还是在前进的。
  自筹加外借,几十万军队一年的战争经费就出来了。
  亚历山大三世惊讶道:“法国人肯替我们发行债券?”
  由不得他不吃惊,因为信誉的关系,俄国政府发行的国债只能在本土销售,即便是到了盟友奥地利那边都卖不动。
  关系再好,利息再高,吃过亏的金融机构,都不愿意来第二次。
  相比之下,法国的金融管制就要松的多。债券是风险投资,发生违约购买者自行承担,不需要发行机构负连带责任。
  资本家嘛,只要利益足够高,自然会有人干。令亚历山大三世惊讶的是,法国政府居然没有出面干涉。
  要知道英法可是盟友,法国人这个时候替俄国人发行债券,完全就是再往盟友身上捅刀子。
  财政大臣阿利舍尔·古洛夫点了点头:“是的,法国政府没有出面干涉!
  不过利息和手续费都很高,而且债券的数额不能太大,并且只能以民间企业筹款的模式进行。”
  对沙皇政府来说,过程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结果。只要能够拿到钱,企业债和政府债券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
  ……
第一百二十二章、砸锅
  法俄暗地里有接触,英奥同样没有断过联系。只不过大家都心照不宣,假装没看见而已。
  要是较了真,那会没朋友的。
  19世界后期的国际关系,已经变成了一团乱麻。法奥两国在中欧问题上是对立的,可是在中亚问题上双方又是一致的。
  尽管各自的动机不一样,但是两家的目标都是挑起英俄战争,削弱竞争对手的实力。
  反过来看英俄两国也差不多,中亚都快要打起来了,在中欧问题上双方的立场也近乎相同:让法奥两国互掐,不能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
  伦敦
  尽管知道法俄两国早就暗地里眉来眼去了,可是法国人替俄国人发行债券的消息,还是引起了英国政府的强烈不满。
  格莱斯顿首相皱着眉头问道:“在这个时候替俄国人发行债券,法国人这是想要干什么?”
  时间点太敏感了,早些时候、晚些时候替俄国人发行债券都没问题,偏偏选在英俄翻脸的当口,针对意味太明显不过了。
  外交大臣乔治解释道:“法国人这是在报复,我们许诺了支持他们向中欧扩张势力范围的,但是在前面法国人谋求比德两国煤炭利益的时候,政府选择了中立。”
  真的只是“中立”么?
  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英国政府没有推波助澜,没有暗地里给法国人拖后腿,欧洲反法浪潮也没那么容易爆发。
  或许在英国政府看来,没有直接跳出来反对,那就算是对法兰西最大的支持了。
  暗地里给比德两国打气,向法国政府传递若有若无的警告,这些扯后腿的行为,都是职业习惯,根本就不算什么。
  面对这样的盟友,法国政府反应不激烈,那才有问题。
  本来就是互相利用,谁都没真把对方当成盟友,暗中坑一把也就不奇怪了。
  事实上,从一开始英国人就挖好了坑。支持法国人“扩张势力范围”,不等于支持法国人扩张领土,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或许在谈判的时候,为了忽悠人,外交官会含糊其辞,或者是口头承诺。但落到纸上的,绝对没有支持法国人向中欧扩张领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0/11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