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校对)第7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3/1130

  最后是工业用粮增加,包括医药、化工、酒精、淀粉等多个行业,对粮食的需求量都在持续增长。
  需求增长迅猛,不等于产能也能够迅猛增长。事实上,从农业危机爆发后,维也纳政府一直都在鼓励种植经济作物。
  不是弗朗茨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但是奥地利真的不缺粮食,继续增加产能的后果就是谷贱伤农,甚至是直接烂在地里。
  要不然农业出口联盟建立,估计现在都还处于农业危机中,大家一起把牛奶往河里倒。
  当然,拉拢俄国人也是原因之一。
  俄罗斯帝国每年出口的粮食,超过百分九十都流入了奥地利,其中近一半粮食加工完成后,最后又回流到了俄罗斯销售。
  俄奥同盟能够延续下来,民间关系一直保持友好,实质上也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
  通常来说利益上的联盟,往往是最稳固的,然而俄奥这种关系却是例外。
  假如某一天俄国人完成了工业革命,本土的加工产业发展了起来,粮食利益链也就断了。
  不过这是未来的事情,短时间内不需要担心。
  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背景下,沙皇政府的贵族老爷们,还是喜欢做旱涝保收的矿老板、大地主,对风险巨大的工业并不热衷。
  弗朗茨清楚,这些都只是表面上的原因。十年之后,近东开发计划也差不多该完成了,奥地利真正意义上大势已成。
  到了那个时候,德意志统一进程也该提上日程。主动打破局势拉仇恨的事情,维也纳政府是不会干的。
  奥地利还没有单挑欧洲世界的能力,挑拨欧洲各国的关系,就非常有必要了。
  法国人的殖民地开发计划,确实损害了奥地利的利益,可是和国家战略相比,暂时的损失还是可以接受的。
  因势利导,鼓动英国人加入进去,看似英法实现了粮食自足,国家战略安全不再受限制,实际上也让他们站在了俄国人的对立面。
  动了俄国人奶酪,涉及到了几千万人的利益,沙皇政府就算是想和英法站在一起,俄国民众也不会答应。
  以一敌三失败的几率太高,以一敌二、以二敌二,或者干脆一对一,胜算就大大增加了。
  作为一名成熟的君主,弗朗茨还是觉得能不打仗,最好还是不要打仗的好。
  “首相说得不错,法国人要开发殖民地,我们根本就拦不住,也没有必要去拦。
  外交部做做样子,让外界知道我们非常的不满,最好是让英国人觉得法国人这一击打在了我们的软肋上。
  诱导伦敦政府加入进来,人为制造一起最严重的农业危机,为我们的下一步战略创造机会。”
  农业危机可不是什么好玩儿的,真要是发生了,粮食出口国固然损失巨大,英法两个参与者也绝对不会轻松。
  法国人还好,有关税壁垒保护,巴黎政府是不会让国内粮食价格崩盘的。
  英国人就麻烦了,自由贸易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在享受自由贸易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必须要承担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以英国人的作风,农业危机一旦爆发,前期的投资就全部打水漂了,国会那帮老爷们会勒令政府止损。
  消耗钱财事小,关键是政治上的动荡,能够拖延英国政府做出决策的时间,这对奥地利接下来的计划非常有利。
第六十五章、都不好过
  或许是出于恶心奥地利,法国人的大农场计划没有保密,在巴黎政府做出决定后不久,就向外界发布了消息。
  这是可以理解的,此刻胡蒂尔等人率领的起义军第八师已经膨胀到了八万之巨,眼瞅着就要突破十万大关了。
  战斗力怎么样姑且不论,但是破坏力法国人已经领教到了。这支乌合之众部队,一路走来只干了两件事:疯狂扩编部队和劫掠庄园。
  胡蒂尔等人充分发挥了欺软怕硬的风格,法国人严防死守的城市一概不碰,专挑实力薄弱的乡村、小城镇下手。
  即便是大部分士兵都拿着冷兵器,靠人海战术的优势,那也是一路所向披靡。
  事实上,很多时候都不需要进攻,望一眼叛军的数量,沿途的守军都望风而逃了。
  不是没有人抵抗,主要是兵力劣势太严重,小城镇中的法军士兵太少,埃及人又靠不住。
  集中兵力驻防大城市,才是最佳选择。一般来说,只要法军士兵超过一千,第八师就不会去碰钉子。
  死磕没有任何意义,又不是过来打天下的。直接浪就行了,抢地盘的事情由后方的起义军来干。
  有第八师穿插乱窜,埃及地区的法军也丧失了再次集结的机会,不得不各自为战。
  毕竟能打的法军士兵少,大部分军队都是殖民地部队,守城还可以,出去打野战也就比起义军强一丢丢。
  折腾出了这么大的动静,法国政府自然不爽了。本着我难受,你也不要想好过的精神,法国人就直接亮牌了。
  然后所有的农业股票,都都开始暴跌。一群自以为是的专家学者,纷纷冒出来唱衰农业股,更有甚者直接认为新一轮的农业危机就在眼前。
  好吧,这一次算他们蒙对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从事农业生产的企业,日子都不会好过,用每况日下来形容或许比较贴切。
  就算法国人不来这一波,农业危机还是会爆发。随着化肥技术的不断发展,粮食产能过剩是必然趋势。
  就算奥地利这样的粮食出口国,不去推广工业化肥技术,那些粮食进口国也会推动。
  虽然没有后世使用化肥产量增长几倍那么迅猛,可是产量增长百分之几十,还是可以有的。
  粮食产能可以大幅度增长,然而市场上的粮食需求量,却不可能一年暴涨那么多。
  磷肥已经诞生,并且开始大规模运用了;钾肥已经在皇家科学院的实验室诞生,没有推广就是为了维护粮食价格稳定。
  至于后面的氨肥、复合肥,暂时还没有影子。人类的需求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源动力,现在奥地利就属于动力不足的那种。
  为了在农产品出口中赚取更多的利润,对大规模提高粮食产能的化肥技术研究,弗朗茨并不是很积极。
  对后世很多绿色食品推崇者来说,或许这是最好的年代,没有使用化肥农药的纯绿色食品,满大街都是。
  受法国大农场计划的影响,世界各大粮食出口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恐慌。
  ……
  圣彼得堡,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原粮出口国,沙皇政府无疑是最头疼的。
  亚历山大三世是亲身经历过农业危机的,正是在上一次危机中沙皇政府惊慌失措,傻乎乎跑去和英国人签订了臭名昭著的粮食换贷款协议。
  这是亚历山大二世为数不多的黑历史之一,被英国人忽悠缺了,加入了英镑——黄金体系。
  即便是最后赖了英国人的账,综合下来俄罗斯帝国还是亏损数千万卢布,政治上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有过一次经验教训后,亚历山大三世意识到了农业对俄国的重要性,对国际粮食市场上的变动更是格外关注。
  “法国人公布的大农场计划,你们怎么看?”
  农业大臣鲍尔沙克苦涩的说道:“这简直是糟糕透了。目前欧洲需要大量进口粮食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不列颠、北德意志和意大利地区。
  剩下的瑞士、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等国,虽然也是粮食进口国,但是他们的需求量非常有限,加起来都不到百分之十。
  如果让法国人的粮食自足计划成功,国际粮食出口市场将萎缩至少五分之一。
  没有了这部分市场,新一轮的粮食产能过剩,注定会在欧洲爆发。
  作为欧洲最大的原粮出口国,这种情况一旦发生,我们必然会损失惨重,甚至爆发新一轮的农民破产潮。”
  亚历山大三世眉头一皱,这些道理谁都知道,他想要的是解决方案,而不是在这里听抱怨。
  “有办法避免最糟糕的情况出现么?”
  亚历山大三世期待的问。
  可惜看出问题容易,要解决问题难。这是大势所趋,不是仅凭个人能力,就能够化解的。
  鲍尔沙克摇了摇头:“国际市场萎缩,这不是农业部能够左右的。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通过外交手段,令法国人放弃大农场计划。”
  踢皮球,农业部没有办法应对农业危机,不得不寄希望于外交部。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法国人已经退出自由贸易体系,就算是国际粮食价格下跌倒谷底,他们也可以采取关税壁垒,保证国内市场免受冲击。
  实现了粮食自足,法国政府每年都可以节省大量的外汇支出,扭转目前的贸易逆差局面,我实在是想不到法国人放弃的理由。
  与其指望法国人脑子进水,放弃大农场计划,还不如现在开始想办法削减粮食产能,或者是扩大市场需求。”
  面对踢过来的皮球,外交大臣奥斯卡·希门尼斯毫不犹豫的进行了回击。
  俄奥两国都是法兰西在欧洲大陆上的竞争对手,在打击竞争对手的同时,还能够获得丰厚的收益,法国政府没有道理不干。
  别说俄国人过去施压,就算是欧洲各国一起施压,法国人也不会放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3/11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