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校对)第7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9/1130

  要安置移民,也不可能让大家都在城里待着,最容易扎根恢复过来的还是农业、矿山、工厂。
  有就业岗位,才能留住人。这年头的第三产业,根本就没发展起来,核心支柱还是第一产业。
  钱是必须要投的,拿下奥斯曼帝国就是为了获得一个稳定的大后方。要是不建设,一片空白的后方,就如同阿拉斯加之于俄国。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弗朗茨缓缓说道:“对外公布计划吧,看能不能吸引一部分投资者过去。
  如果能够恢复当地的部分产业,减少从本土运输,成本应该能够往下压一压。”
  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维也纳政府,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恨不得一神盾分成两次花的穷逼。
  就算是先期预算超支几千万,弗朗茨也只是略微有些惊讶。增加几千万神盾的开销,无非是多发行几千万神盾的债券,还谈不上财政危机。
  政府之前的预算有误差是正常的。大家都坐在办公室里,根据前线传来的战报资料分析,看着地图进行做出的预算。
  现在已经接管了近东地区,搜集到了第一手资料,重新进行做预算,自然会有差距。
  ……
  陆军大臣费斯拉夫递上了一份文件:“陛下,这是近东战争中立下战功的官兵名单,以及陆军部关于战后退役、伤亡抚恤的处置方案。
  本次战争中,军功累积够封爵官兵共计286人,其中71人是爵位升迁。
  战后需要退役官兵共计28.6万人,其中27.8万人退役后会转入预备役,需要支付补贴8768.9万神盾。
  这次战争中,阵亡和伤残士兵共计18134人,需要支付抚恤金1365.36万神盾。
  按照本土2倍的军功田奖赏标准,包括阵亡士兵在内,有资格申请军功田的共计66424人,拥有部分军功符合补差授田的共计84376人。
  按照官兵或者是阵亡士兵家属的意愿,本次申请军功田的官兵人数共计150359人,申请授田数量为1176.48万公顷。
  因为部分官兵申请补差价的缘故,这部分资金可以基本上抵消掉退役补贴和伤亡抚恤。”
  毫无疑问,炮灰部队不在统计范围之内,要不然伤残、阵亡数字可以增加十倍。
  在奥地利这种国家,战争是改变命运的最佳机会。一场近东战争,又有两百多个幸运儿脱颖而出。
  相比封爵来说,爵位升迁实际上更难,上一步需要的军功往往是之前的数倍,越是往上难度越大。
  不过这都是小问题,任何世界都是如此,越往上路越窄。
  军功田还是一如既往的受欢迎,这让弗朗茨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反正近东地区到处都是无主之地,弗朗茨不介意都散出去。
  军功田受欢迎,不仅是这些土地享有税收优待外,还附带着崇高的社会地位。
  只要有条件申请,就不会有人放弃。虽然不能买卖,但是转手出租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的。
  近东地区相对本土是偏僻了一些,可是标准也放宽了,可以获得一倍的面积补偿,如果是山林地区还可以更高。
  相比海外殖民地来说,这种挨着本土的地区,还是更加受欢迎。不是谁都喜欢出远门,离家近总是好的。
  况且,奥斯曼帝国虽然野蛮了一点儿,大家还是承认他们的,心目中的定位要比穷乡僻壤略高一点儿。
  从这方面来说,给奥皇卖命还是不错的。既有钱拿,又有地拿。
  只要不死,几场战争下来,就是一个农场主,运气好还能直接逆袭成为贵族。
  就算是军功不够,只要有这玩意儿,还是可以申请授田,只不过面积有限。
  在非核心领土区域,都是允许大家低价购买部分土地,同样享有军功田待遇。
  这是当年维也纳政府财政困难,弗朗茨发不起抚恤金,采取的特殊政策。
  本来后面应该取消的,怎奈奥地利帝国膨胀的太厉害,拥有大片的无主之地。
  没有开发的土地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仅靠政府的力量开发肯定是不够的,弗朗茨不想做那种有名无实的大地主,所以这种政策就延续了下来。
  新增十几万农场主,算上家属百八十万移民就有了。有这些嫡系作为统治核心,在移民几百万过来,近东地区就稳了。
  根据奥地利社会学家们的研究发现,农场主是造人最厉害的,其中的佼佼者更是能生出一支足球队。
  物质条件相对优渥、生活压力小,乡下娱乐活动又少,成为了奥地利人口增长的主力军。
  在全世界资产阶级崛起的大背景下,奥地利的农产主阶级也在不断壮大。新生的军功贵族,为这一阶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奥地利常年位居世界第一农产品出口大国,垄断欧洲市场上四分之三的农产品出口,又为农场主发展壮大提供了物质基础。
  弗朗茨没有关注农场主阶级壮大的问题,先天上限在哪里放着,受制于土地资源。
  能够逆时代壮大,那是奥地利在扩张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土地。当这些土地被开发完,就是农场主阶级的上限。
  当然,只要奥地利不衰落,凭借地缘政治的优势,继续垄断欧洲农产品市场,农场主阶级就是一股重要的力量。
  加上和贵族组成的政治同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压制住资产阶级还是没问题的。
  作为皇权的忠实拥护者,这些人都能随时扛枪上战场,是国家的武力担当。
  有这些支柱在,就算是压制不住了,还可以掀翻桌子。
  理论上,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奥地利的资产阶级腰杆硬不起来,除了没有武力外,国企和皇室财团的存在也是一个有效的制衡。
  谁要是飘了,不知道天高地厚。在规则范围之内,弗朗茨就可以让他分分钟破产,财团也不例外。
  资本主义世界就可以用资本说话,水、电、能源、交通都被卡死了,再牛逼的资本家也兜不住。
  除非放弃实体专攻金融,真要是如此也就成不了气候。财团牛逼在于他们有钱的同时,还控制着一大帮人的饭碗。
  离开这些根基,钱就只是一个数字。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就非常有限了。
  接过文件,粗略的扫视了一遍,弗朗茨:“先把现金发下去,政府尽快落实授田工作。
  考虑到近东地区的特殊情况,可以先确定区域,具体土地分配暂缓。相关部门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贵族授爵仪式,就放在圣诞节前一天。相关事宜,内阁负责安排。”
  ……
第四十二章、土地定性
  维也纳政府的近东大开发计划,无疑是给国内经济注入了强心剂,最先做出反应的就是股市。
  建筑、医药、工程设备等多个板块股价暴涨,仿佛新的牛市又要开启了。
  相关企业为了刺激股价,纷纷宣布加入近东开发计划中,一夜之间“近东开发”成为了奥地利最热门的名词。
  不光是国内资本被吸引了过来,海外资本闻风而动的也不少。
  欧洲大萧条资本没有了去处,奥地利的近东开发计划,无疑是赶上了好时候。
  为了吸引眼球,维也纳政府自然不会提什么先期计划,重点宣传的自然是“十亿神盾大投资”。
  这绝对是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投资,在本世纪都不可能被超越,拿出来吹牛没有半点儿压力。
  原时空欧洲资本连万里迢迢之外的美国都敢投资,近在咫尺的近东地区就更不用说了。
  可惜这帮家伙太精明了,一个个都滑不溜秋的,弗朗茨想坑几个倒霉蛋承接铁路建设,都没有人上钩。
  即便是授权垄断经营也无人问津,没有办法现在的近东地区就是一片白地,维也纳政府的计划看起来再怎么漂亮,那也只是计划。
  资本家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在移民计划没有展开前,谁会想不开去投资修铁路?
  大家参与进来是为了发财的,可不是过来做贡献的。近东开发计划,就算是进行的再顺利,繁荣起来那也是十几年后的事情。
  在此之前,投资铁路注定是亏本的买卖。连续亏损十几二十年,才有可能盈利的买卖,确实是价值投资。
  可惜这年头还流行赚快钱,长期性的价值投资,不在资本家的考虑范围之内。
  大家更喜欢搞一个看上去就能赚大钱的项目,进行艺术加工描绘出一片宏伟蓝图,然后上市圈钱。
  成功了就是血赚,失败了也有接盘侠承担损失。这也是大家不愿意投资铁路的原因之一。
  这场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其中的主要因素就包括铁路过剩,尤其是英法等西欧国家,重复建设的铁路太多。
  看股市就知道,铁路股价是下跌最厉害的。
  股灾中打个七八折算是利好,很多铁路公司市值都直接腰斩,某些下跌特别厉害的,还不足巅峰时期的十分之一。
  吃一堑,长一智。
  投资者们刚刚经历了社会毒打,暂时对铁路丧失了兴趣,这个项目很难忽悠到接盘侠,资本家们自然不感兴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9/11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