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校对)第6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4/1130

  “这个世界就这么大,大自然的馈赠无法满足全人类的需求,为了生存大家只能去争、去夺。
  普俄战争就是矛盾升华的结果,谁也无法做出让步,退让就意味着灾难。”
  这不是胡说八道,而是有足够的理论依据。根据奥地利政府搜集到的资料分析,社会学家普遍认为当前全世界有70%的人都处于饥饿状态,也就是说全世界有超过十亿人吃不饱饭。
  准不准确,这个问题没有必要争议。大部分人处于贫困状态,连维持生计都困难,这是社会现实。
  不要说工业没有发展起来的地区,就连自诩文明世界的欧洲大陆,在3.2亿的总人口中贫困人口也超过2亿。
  当然,相比其它地区,受殖民红利的影响,欧洲民众的日子还是要好很多,大部分人只要努力工作,都能勉强填饱肚子。
  造成饥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统治阶级的剥削、区域粮食产能不足、殖民统治……
  全人类的饥饿问题,21世纪都没有能够解决,这个年代更加不可能解决。
  能够做的也就是自扫门前雪,在发展国内的同时,再出去掠夺一把,基本上就可以让国民填饱肚子了。
  如果说第一次普俄战争,还有面子之争、意气之争的成份;第二次普俄战争,就完全是生存空间之争。
  导致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是利益,仇恨早就退到了次要地位。
  沙皇政府想要恢复大国地位、冲出波罗的海、收回失地,就必须要击败普波联邦。
  反之亦然,普波联邦想要更进一步,也只能向东扩张。
  可以说从柏林政府决定弃海上陆后,战争就已经注定。这是地理位置决定的,不成为殖民帝国,就只能向东边扩张。
  西边的德意志联邦帝国实力虽然不咋地,可是人家地理位置特殊,西进相当于同时宣战英奥,或者说是宣战英法俄奥四国。
  南边是实力更强的奥地利,北边是北欧联邦。从地理上来说,柏林政府也算是北进途中和俄国人对上的。
  海伦皇后对政治不感兴趣,除非是必须,通常她都不会参合。在她看来,这些问题远没有早日抱孙子重要。
  “你看着办吧,要是腓特烈埋怨,我就告诉他是你的意思。”
  到底还是心疼儿子,海伦皇后不想腓特烈受委屈。普通人在欧洲血流成河的时候结婚没什么,可是作为奥地利皇储,要是在这个时候结婚受影响是难免的。
  只要一想参加婚礼的宾客,不是来送祝福的,反而忙着聊普俄战争,那副尴尬场面,海伦皇后就觉得隔应。
  弗朗茨微微一笑,非常自信的做出了判断:“放心吧,普俄战争打不了多久的。如果顺利的话,今年年底就能结束,最迟也就拖到1882年。”
  普俄分出了胜负,那么年底就可能结束战争;要是分不出胜负,战争拖上两年,也就结束了。
  现在还没有进入20世纪,想要像世界大战一样持续四五年,国力也支撑不住啊!
  做父母的就没有不着急抱孙子的,拖着儿子的婚事,弗朗茨也是被逼无奈。身在皇室,婚姻必须要为政治服务。
  既然如此,自然要利益最大化了。牺牲这么大,不捞一笔丰厚的政治资源,腓特烈就亏大了。
  普俄战争结束欧洲局势巨变,才是奥地利向德意志联邦渗透的最佳时机,腓特烈的婚事恰好是各方正大光明接触的机会。
  原本已经谈好的事情,也可以趁机拿到明面上来,最后达成的政治成果,少不了腓特烈这个当事人的一分。
  在德意志地区统一运动中做出了贡献,积攒了政治声望,这对腓特烈未来继承皇位非常重要。
  二代皇帝也不好当,尤其是父亲特别牛逼的。外界会把他们进行对比,可是政绩又岂是那么容易做出来的?
  弗朗茨是处于变革大时代,这个特殊时期上位的,取得的成就后面根本没办法复制。
  ……
  正在弗朗茨为儿子操心的时候,普俄战场也出现了变化,在历经千辛万苦之后,普军终于在乌克兰战场占据了上风。
  擅长外线作战的毛奇,充分发挥了普军速度快的优势,采用围点打援、声东击西等一系列战术,不断调动俄军,在运动中集中优势兵力和俄国人决战。
  一系列可以列入军事教材骚操作过后,在1879年末到1880年初这几个月内,普军先后歼灭俄军二十余万,被欧洲媒体称为“沃伦大捷”。
  战术上普军是成功的,战略上仅仅只能算是略占上风,俄国人丢掉了沃伦大部分地区,却保住了战略要地布列斯特,毛奇基辅攻势未尽全功。
  小小的遗憾不算啥,不管怎么说南边也是赢了,其它战场就要糟糕的多了。尤其是北部沿海遭到了俄国海军的袭击,多个港口城市在炮火下沦为废墟,损失惨重。
  中部战场也好不了多少,战场上虽然没有吃亏,可是俄军不断派哥萨克骑兵深入搞破坏,令柏林政府苦恼不已。
  不知道是不是天赋的缘故,在正面战场上哥萨克骑兵的战斗力并不比普军骑兵强多少,可是一旦化身为强盗,就如同开挂一般战斗力暴涨。
  有一次一支哥萨克骑兵团抢劫完后,不小心陷入了一个普军骑兵团和两个步兵团的包围中,结果他们硬是击败了普军骑兵团,带着部分战利品突围而出。
  尽管这和普军来得匆忙,包围圈没有来得及扎紧有关系,哥萨克骑兵的战斗力还是令人普军上下大为震撼。
  这不是个例,只要仔细分析研究就会发现,在保护自家战利品的时候,哥萨克骑兵总是能够超水平发挥。
  有成功的自然也要失败的,为了打击俄国人的嚣张气焰,普军也多次布置陷阱,成功伏击这些抢劫的“强盗”。
  利益动人心,再大的风险也无法阻挡哥萨克的发财梦。
  况且,沙皇政府这次很大方,不光是战利品全部归自己,还提供了丰厚的奖励,只要参与抢劫就要3卢布的赏金。
  看着汇总的普俄两国战损,弗朗茨得出了:“平手的结论”。
  俄国人士兵伤亡更惨重,普波联邦平民伤亡更多,谁都没有占到便宜。
第两百四十五章
  冬风拂面,吹散了飘散的云朵,混着泥土香味扑面而来,令人沉迷。
  宁静的小村中,一缕缕炊烟升起,被吹的东倒西歪,仿佛诉说着生活的多艰。
  夜幕渐渐降临,负责警戒的民兵约瑟夫·韩松了一口气,今天总算是安全了。没有度过书,约瑟夫·韩不知道该怎么感慨,只能无奈了叹了一口气。
  自从普俄战争爆发,边界地区的气氛就紧张了起来,尤其是哥萨克骑兵肆掠后,更是将气氛推向了高潮。
  布达斯琪村地处卢布森,距离前线不足一百公里,自然是重点警戒区。
  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柏林政府就地组建了民兵,并且发放了武器。
  普俄两国边界线实在是太长了,在普军主力被牵制住的背景下,后方即便是严阵以待,也无法全面防御敌人的入侵。
  大城市还好,有军队驻守,哥萨克骑兵不会去啃硬骨头,分散在各地的小镇、村庄就到了血霉,成为了“强盗”的最爱。
  约瑟夫·韩亲去过一个被“强盗”洗礼后的村庄,完全就是人间地狱。
  燃烧的房屋,挂在村口的人头、满地的残骸、缺胳膊短腿的幸存者……都在诉说着“强盗”们的暴行。
  在现实逼迫下,老实巴交的约瑟夫·韩拿起了武器,加入民兵队伍中保卫小村的安宁。
  说是保卫,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和敌人一战的实力。民兵的主要任务是发现敌人后及时发出信号,掩护民众进入城堡中、防守城堡,等待正规军过来。
  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城堡,也不是每座城堡都有防守的能力,只有少部分大贵族的城堡能够抵挡“强盗”的劫掠。
  最近百年来,波兰地区屡遭战火,当地很多贵族都没落了。新兴贵族家底不厚实,很多人受新思想影响,已经放弃城堡建设。
  平原地区没有城堡要塞,想要抵挡骑兵的劫掠,几乎是不可能的。
  为了安全起见,当地民众早就行动了起来,在政府组织下,修复或者是重建城堡,抵挡“强盗”的入侵。
  这方面欧洲民众都很有天赋,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抢劫,几千年下来,大家早就练就了独特的保命本事。
  这一次无非是敌人凶残了一些,日子还是要照样过。
  在随时可能被强盗劫掠的危机下,黑夜成为了大家的最爱,敌人是不会在这个时候行动的。
  放下了紧张的心,民兵们三三两两的回家,约瑟夫·韩也在其中。或许是身心疲惫,大家都默契的没有说话。
  回到家中,妻子已经准备好了晚餐,食物非常的简单,烤土豆和蔬菜,都是自家种的。
  五口之家,只有六枚拳头大小烤土豆,显然是不够吃的,甚至还不够约瑟夫·韩一个人的食量。
  没办法,民生多艰。平常时期,他们都只有两餐的,分别是早上和下午,晚上不需要干活,所以没有晚餐。
  约瑟夫·韩参加了民兵,每天都要训练,营养必须要跟上;妻子和孩子要去修要塞,也需要增加营养,这才狠狠心加了一顿晚餐。
  今夜实在是太黑了,一丝月光都没有,向来节俭的妻子,不得不狠心点燃了蜡烛。
  或许是肚子太饿了,又或许是舍不得,连土豆皮都没有剥,约瑟夫-韩就塞入了口中。
  “韩,听说二十里外的菲克镇被俄国人洗劫了,所有的民兵全部被杀,你外出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啊!”
  妻子忐忑的声音,让约瑟夫·韩心中一颤。菲克镇的情况他也听说了,何止是民兵全部被杀,就连老弱妇孺也死伤惨重。
  敌人杀死了所有反抗者,幸存者也是非伤即残。很明显俄国人在故意制造伤员,增加柏林政府的负担。
  或是因为伤员过多,政府无力安置;或是为了激发民众们的抵抗意志,小村也被安置了几名伤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4/11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