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校对)第5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5/1130

  从经济数据上来看,法国人已经跑偏了。为了保持经济高速增长,不知道哪个天才想出来发展以金融业为核心的产业链。
  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你们觉得法奥平衡还能够维持多久?”
  高利贷帝国的本质没有变,自从拿破仑三世死后,法国政府就压不住国内的资本家,经济不由自主的向金融上倾斜。
  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法国工业成本不断增加,这种情况变得愈演愈烈,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越来越低。
  短期内,虚幻的数字掩盖了矛盾大家还看不出来危机。可一旦战争爆发,所有的问题都会爆发出来。
  没得说,世界老大总是要打压老二的。法国人的泡沫被戳破,就是奥地利和英国人翻脸的时候。
  经济大臣莱因哈特·哈尔德根:“军事上的平衡能够维持多久,这要看国际局势的变化。不过在经济上,平衡早就被打破了。
  根据统计局收集到的数据分析,法国的工业实力只有英国人的68.1%,只有我们的58.6%,这个比例还在持续下降中。
  重工业领域差距更大,以钢铁产业为例:法国钢铁产量只有英国人37.2%,不到我们的三分之一。
  煤产量更加悬殊,不足英国人的三分之一,不足我们的四分之一。
  这些数据已经能够说明很多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新增的意大利地区,几乎没有为法国重工业做出贡献,煤产量可以忽略,钢铁只有几个小作坊。”
  不是轻视意大利地区,当地真的就没多少资源。资本家们当初愿意支持拿破仑三世,就是为了获得更多廉价的工业原材料。
  谁也没有想到,法国同样也是资源贫瘠。吞并了意大利地区仅仅只是名义上增加了法兰西的国力,实际上更多的还是负担。
  别的不说,没有意大利地区,法国的资源绝对匮乏不到现在这种程度。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弗朗茨做出了决定:“加快和俄国人的谈判进程。只要俄国人肯将储备的黄金存入奥地利国家银行,不足的部分就接受他们的领土抵押。
  如果沙皇政府同意将其中百分之九十的资金,用来采购奥地利商品,我们就接受他们用工业原材料抵偿债务。”
  贷款收不收的回来已经不重要了,普波联邦既然做出了选择,奥地利就不能没有反应。
  况且,这也是早就注定的。以沙皇政府的国际信誉,除了奥地利外,谁敢借钱给他们?
  要是维也纳政府不支持俄国人,这场战争还没开始,就已经分出胜负了。
  财政大臣卡尔脸色大变,连忙劝阻道:“陛下,俄国人的财政状况非常糟糕。即便是赢得了战争,他们也没有能力还钱。
  黄金抵押没有问题。可是领土抵押完全没必要,奥地利现在不需要这些烂地。
  瓜分普波联邦完全就是一张空头支票,现在英国人已经决定支持普波联邦,法国人支持他们几率也很大。
  有英法做后盾,俄国人就算能够获胜,也灭不掉普波联邦,最多也就收回波兰地区,我们不需要这些烂地。”
  卡尔一再强调“烂地”,弗朗茨也非常的头疼。从非洲本土化开始,维也纳政府高层在欧洲大陆的扩张欲望就没了。
  不是说俄国人拿出来抵押的土地就真的烂了,相反还很肥沃,主要是需要付出的成本太高。
  弗朗茨硬着头皮解释道:“这是战略需要,我们需要普俄两败俱伤,同时消除两个潜在威胁。
  不给沙皇政府提供资金,俄国人拿什么去打?
  抵押品的问题,还可以慢慢和俄国人谈。可以先忽悠沙皇政府,只要他们赢得了战争,可以拿普波联邦的领土换。
  凡是德意志地区的故土,我们可以按1:3的比例置换,尽可能的让他们抵押乌克兰地区。
  如果沙皇政府坚持拿保加利亚地区做抵押的话,就让他们加上君士坦丁堡。还可以允许他们进行赎回,不过要利滚利。”
  财政大臣卡尔忧心忡忡道:“以沙皇政府的信誉,恐怕很难让他们履行条约,到时候恐怕又是一场纷争。”
  不是“恐怕”,而是必然会发生纠纷。以俄国人的信誉,主动兑现承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到时候还是要看实力。
  这一点弗朗茨很放心,普波联邦不弱,战后的俄罗斯帝国不死也要脱层皮。
第两百二十四章、奥地利威胁论
  威廉一世的伦敦之行后,国际局势变得越发明朗。英普关系升温,刚刚结束了同盟的俄奥两国再次靠在了一起,决定欧洲未来局势走向的选择权,又到了法国人手中。
  如果巴黎政府支持俄国人,这场战争的胜负已经提前决定了。反之要是支持普波联邦,那么这场战争还要打过才知道。
  凡尔赛宫,拿破仑四世非常满意现在的局面。普俄两国争先拉拢法兰西,这种左右欧洲未来走向的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
  外交大臣邓布利多:“陛下,俄国代表团突然改变了行程,取消了伦敦之行,预计三天后就会抵达巴黎。”
  拿破仑四世微微一笑,他知道沙皇政府急了。综合国力俄罗斯帝国比普波联邦更胜一筹,但是战争比的不光是综合国力,还有外力。
  普波联邦已经获得了英国人的支持,如果再获得了法国人的支持,即便是俄罗斯取得了奥地利的支持,仍然会吃亏。
  残酷的现实告诉俄国人,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在财力上英法两大金主加起来,能够提供的资金肯定比奥地利拿出来的更多。
  说白了,这场战争是俄国人的战争,不是奥地利的战争,维也纳政府可以支持他们,却不可能无限度的投入。
  除非能够在短期内结束战争,要不然最后拼的就是财力。有过上一次战争的教训,沙皇政府已经没有了速胜的幻想。
  拿破仑四世摇了摇头:“现在才开始行动,俄国人怕不是傻了吧!”
  俄国使团抢在威廉一世访问巴黎前抵达,表面上来看肯定不算晚。不过拿破仑四世说晚,也是有道理的。
  曾经法俄两国有相互靠拢的机会,可惜双方都没有珍惜。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反法战争带来的两国矛盾,近东战争中又再一次放大。
  拿破仑三世一度想要缓和法俄关系,遭到了英奥两国的阻挠,最后以失败告终。
  普德领土交易过后,法俄丧失了联手的利益枢纽,最后一次联盟的机会破灭。
  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随着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法国已经没有和俄国人结盟的需要。
  年纪轻轻的拿破仑四世,同样也是野心勃勃,想要超越父亲,建立更大的功绩。
  因此,法兰西需要的只是小弟,而不是竞争对手。
  俄罗斯帝国不可能放下架子给人当小弟,就算是亚历山大二世能够卧薪尝胆,俄国民众也不会答应。
  外交大臣邓布利多摆了摆手:“俄国人的外交一直都比较随性,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从当年尼古拉一世和奥地利结盟开始,到亚历山大二世继位过后执行的亲普疏奥战略,再到后来普俄翻脸,以及俄奥同盟破裂都是如此。
  沙皇政府的外交战略,受个人意志影响太大了。不仅没有长远规划,还时常发生变化,甚至是自相矛盾。”
  似乎意识到了什么,邓布利多果断的选择就此打住。沙皇政府的外交政策乱,法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其实也没有好多少。
  欧洲大国中外交政策延续最好的是英奥两国,英奥两国的欧陆平衡政策,从反法战争结束后一直持续到现在。
  中途虽然发生过变故,但大的方向从来没有变化过。现在的欧洲政治格局,都是英奥“欧陆平衡”政策下的产物。
  拿破仑四世点了点头:“算了,这也是一件好事。俄国人来了,我才好和普波联邦谈价钱。
  欧洲大陆太小了,容不下这么多大国。一个奥地利、一个英格兰,就够我们受的了,再也不能出现第四极了。”
  蛋糕就这么大,三家分就已经不能满足大家的胃口了,再来一家分蛋糕的,谁都不会欢迎。
  在压制后来者崛起的问题上,英法奥三国的立场可以说是一致的。无论是支持普波联邦,还是支持俄罗斯帝国,都有一个前提条件——不能让他们发展壮大。
  英法奥三国这次分成两波,看似是因为利益,实际上大家心里早就达成了默契:不能让普俄两国任何一家轻松赢得战争。
  在这一轮外交竞争中,俄国人从一开始就输了。无论沙皇政府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获得更多支持。
  外交大臣邓布利多:“陛下,从伦敦传来的消息,威廉一世在寻求大国结盟,英国人已经明确拒绝了他们。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威廉一世还会寻求和我们结盟。这个问题关系重大,我们必须要慎重。”
  “普法结盟”,如果是在二三十年前的话,法国政府巴不得有一个盟友分担压力。即便是在十几年前,法国政府也会毫不犹豫的答应。
  现在不一样了,英法奥三国同盟姑且不论,法国还有一个西班牙盟友,对盟友的需求再也不是那么饥不择食了。
  拿破仑四世冷笑道:“没什么好考虑的。普波联邦想要和我们结盟,那也要先击败俄国人再说。如果他们输了战争,还有什么资格和我们谈结盟?”
  现在法普结盟,法国政府除了承担义务外,能够拿到什么好处?
  即便是普波联邦获得了胜利,拿破仑四世都要好好权衡普法结盟的利弊。至少英奥两国的态度,他们就不得不考虑。
  ……
  盛大的欢迎仪式结束,再次造访巴黎的亚历山德罗维奇(亚历山大三世)皇储脸上露出了浓浓的忧愁。
  看似盛大的欢迎仪式,却夹杂着浓浓的疏远之意。毫无疑问,巴黎民众是不欢迎他们的。
  如果不是波拿巴家族想要融入欧洲王室圈子里,非常重视礼节,恐怕面子工程都懒得做了。
  刚开始就是一个下马威,亚历山德罗维奇对接下来的谈判已经不抱有希望。
  本来按照他的意思,第一站是访问丹麦的,将北欧联邦当做公关重点,至于英法尽人事听天命就行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5/11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