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校对)第5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2/1130

  大家怕内战爆发,被人有机可趁,再次沦为殖民地。
  尤其是忌惮隔壁的奥地利,光奥属中美洲殖民地,就已经有威胁他们生存的军事力量。
  由于中美洲各国的前车之鉴,现在哥伦比亚政府连欧洲移民,都不敢随便接收,生怕被从内部巅峰了政权。
  哥伦比亚本身人口就不多,又不敢大量接收欧洲移民,经济发展自然不快。
  现在将巴拿马运河授权给法国人,除了为了物资援助外,还有引入法国人力量制衡奥地利的意思。
  这都是小问题,法奥两国都没有把哥伦比亚当成一回事。想要玩儿平衡,也要看自己能否驾驭的住,驾驭不住就要遭到反噬。
  如果巴拿马运河已经通航,那么为了利益,法奥两国确实可能爆发冲突,遗憾的是现在的运河只停留在纸面上。
  不可能让两个大国,为可能存在的利益爆发冲突。说白了,开凿运河也是需要前提条件的,如果地质条件不适合,挖不通也不奇怪。
  大家都是很现实的,能够考虑到十几二十年后的事情,那都是高瞻远瞩了。
  要是考虑百年后的事情,那就是在扯淡。世界变化这么快,谁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法国人给出的价钱不错,维也纳政府没有出面干涉。
  运河公司建立的非常顺利,尼诺这位背锅侠总裁,正意气风发的组织人员勘探地形。
  巴黎运河公司总部,已经开始筹备上市融资了。勘探报告都没有,设计计划没有出炉,上市计划就先出来了。
  这不是笑话,而是现实。在利益面前,这些程序都不重要,资本家们有的是办法规避。
  资本市场上这种骗局还有很多,只要能够赚到钱,项目的成败都没关系。
  尼诺还是有些能力的,要不然也成不了背锅侠。看着手中的的调查报告,尼诺总裁头疼了起来。
  巴拿马海峡属于热带海洋气候,当地雨水充足、土质疏松。
  单纯从施工上来说,土质疏松看似是一件好事,容易开挖土方。但是对运河工程来说,却是一场灾难。
  在尼诺总裁看来:“雨水充足+土质疏松=滑坡+淤泥”,这不但意味着运河开发过程中成本增加,就连后期运营成本也会增加。
  除此之外,当地丛林中毒虫众多,时常出现疾病,也是运河施工中要遇到的麻烦。
  “死人”尼诺总裁不在乎,有苏伊士运河的经典案例在,他非常清楚巴拿马运河要是没有几万条人命,怕是挖不出来。
  巴拿马海峡看似更窄一些,只要短短的61公里,只有苏伊士运河的三分之一略多,施工难度实际上反而更高。
  对手中不全的资料,进行初步评估后,尼诺无奈的得出这个他最不想要的结论。
  秘书拉尔夫沉声汇报道:“总裁,使馆刚刚传来消息,哥伦比亚政府借口劳动力不足,拒绝给我们提供劳工。”
  谁都知道挖运河人员伤亡大,为了开凿苏伊士运河,死亡十几万劳工的事情,在高层根本就不是秘密。
  哥伦比亚政府自然也有所耳闻,埃及政府就是跳了这个巨坑,搞得国内民不聊生,才让法国人趁虚而入占领了埃及。
  哥伦比亚的人口更少,要他们提供几十万劳工,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征召土著劳工也就罢了,要是敢用白人当劳工,估计劳工没凑够,国内就先狼烟四起了。
  尼诺眉头一皱:“和使馆联系,让他们继续和哥伦比亚政府沟通,无论如何也必须要让他们先提供一批劳工应急。
  董事会正在想办法寻找廉价劳工,只要度过了工程初起,后面就不需要他们了。”
  没办法,这年头坑太多了,投资者也不好骗。必须早点儿开工,才能够更容易的圈到钱。
  纸面上项目,又怎么比得上已经落在实处的项目呢?运河公司的招股计划,都把牛吹上了天,董事会天天催他开工。
  秘书拉尔夫:“是,总裁。”
  正欲离开,尼诺又补充道:“等等,把我们手中勘察到的资料汇报给董事会。
  记得,将可能爆发疾病这一条隐去。就算是本土都有可能爆发疾病,这样的备注,股东们不会想看。”
  没有做成本分析,尼诺也知道运河计划已经超过了最初的成本预估,想要用苏伊士运河三分之一的经费修一条运河出来,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好不容易才成为了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尼诺可不像看到运河计划夭折掉。要是错过了这一次机会,或许这辈子他都没机会更进一步。
  最好的办法是让运河计划先启动,到时候投入的资金多了,资本家们也就舍不得放弃,只能硬着头皮做下去。
  至于坑了幕后的大佬,会不会惹来麻烦,尼诺完全不担心。巴拿马运河公司是要上市融资的,这些成本都可以转嫁到投资者身上。
  在工作中出现漏洞,那是很正常的,只要没有给大家带来的丰厚的回报,一切都不是问题。
  对巴拿马运河项目,尼诺可是信心十足的,只要运河通航,他有信心在十年内收回成本。
  这还只是明面的收益,暗地里的收益应该是通航费的好几倍。这么丰厚的回报,足以平息股东们的怨气。
  ……
  伦敦,本杰明首相正对着战报发愁,他已经想到了明天的报纸上会写什么。
  在野党肯定会趁机搞事情,打击政府的威望。
  大家都是这么干的,在台上的时候努力工作,实施自己的政治主张,顺便捞取好处;在台下的时候,就拼命给竞争对手拆台。
  内阁会议上,本杰明首相把电报往桌子上一丢:“这是伊斯梅尔那个废物的求援电报。战争才刚刚开始,我们就损失了五分之一的部队,其中还还包括一个陆军团被打残了建制。
  至于战果,可真的是非常辉煌,歼灭敌军二十万。
  我宁愿相信太阳会从西边出来,也不相信这份战果是真的。都歼灭了二十敌军,还有请求远兵,难道敌人有几百万部队么?”
  虚报战国,这已经成为了英国陆军的顽疾。尤其是打了败仗的时候,为了逃脱责任,更是要制造出一份辉煌战国来。
  只是这次玩儿的有些过分,要是报个万儿八千的,伦敦政府也就认了。毕竟盖子揭开了,政府也会跟着挨骂。
  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通常发生了这种事情,大家都是悄悄的遮掩过去。
  陆军大臣福克斯一脸尴尬的说道:“首相阁下,这可能报务员搞错了,多打了一个零。
  我们已经派人核实过了,我军伤亡5876人,其中四分三都是印度殖民军,共计歼灭敌军15796人,四舍五入也就两万了。”
  这个数据,就要让人能够接受的多了。伤亡了五千多人,歼灭了近三倍的敌人,勉强也可以说得过去。
第一百九十八章、复杂的政治
  政治斗争是残酷的,这次埃塞俄比亚战争是本杰明内阁一手推动的,自己挖得坑,就得自己负责埋。
  英国民众是傲气的,他们可以容忍败给任何一个欧洲列强,却无法接受输给非洲土著。
  为了不被在野党抓住把柄,引发舆论抨击,军方的虚假战报,本杰明内阁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把印度殖民军损失,从伤亡人数中踢出去,另外阵亡人数先不要全部公布,把损失分摊到后续战争中。
  发动我们所有的力量,尽可能的引导舆论,把影响压制到最低。如果控制不住局势,就制造一个大新闻转移公众视线。”
  没有办法,本杰明不想刚上任,就灰溜溜的被赶下台。
  听了本杰明的话,陆军大臣福克斯:“抱歉,首相。刚才是我拿错了战报,那是上次英布战争的。
  这一份才是前线发回来的战报,经过了一个月的苦战,我军以阵亡351人、受伤1126人的代价,歼灭敌军9568人。
  不过埃塞俄比亚实在是太大,法奥两国又在虎视眈眈,为了抢在法奥两国之前占领埃塞俄比亚,前线部队向国内请求援兵8万人。”
  看着陆军大臣又拿出了一份新的战报,众人已经见怪不怪了。政治上的奇葩事多得去了,不多做几手准备怎么行呢?
  福克斯已经是第三次出任了陆军大臣,就连英布战争输得那么惨,他都能够全身而退,何况这次小败呢?
  如果内阁要追究责任,估计福克斯就要把前线那帮军官卖了;现在内阁政府不准备追究责任,作为好领导,福克斯自然要帮忙遮掩。
  本杰明请福克斯出任陆军大臣,就是看中的他应变能力。
  同样的战报,换了一个说法过后,情况一下子就发生了变化。
  求援都求的这么水平,原本是前线吃了败仗、兜不住了,瞬间变成了防备法奥抢夺战利品。
  毫无疑问,这个说法更能够让英国民众接受。万一未来战场上英军损失惨重,应付各方责难的借口都找好了。
  甭管什么样的败仗,把黑锅往法奥两国身上一丢,伦敦政府的责任就轻了大半。
  就算是在野党也无话可说,英国陆军就那么点儿,殖民的主力都是炮灰部队,打不赢陆军强国那是正常的。
  本杰明首相:“就这么对外公布吧!命令伊斯梅尔给我狠狠的教训那帮黑人,我们不能让小伙子们的血白流。”
  ……
  外交大臣爱德华:“外交部刚刚得到一个消息,或许对我们有所帮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2/11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