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校对)第5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3/1130

  卖给德意志联邦,就必须要进行站队。现在柏林政府欠了英国人一屁股债,站队只能站英国人一边。
  现在到是爽快了,可是得罪死了奥地利,未来普俄战争怎么办?
  按照计划,柏林政府可是准备拉拢奥地利彻底击垮俄罗斯帝国的。不解决俄国人这个死敌,普鲁士永远都不能安生。
  陆军大臣罗恩:“没有那么简单,不要忘了法国人。如果巴黎政府冒险出兵占领莱茵兰地区,我们又该怎么办?
  我可不认为奥地利会为了莱茵兰地区和法国人打一仗,他们要是想出手,法国吞并意大利的时候就动手了。
  我觉得维也纳政府的战略并不是统一德意志地区,奥地利的领土已经够大了,人口也足够多,根本不缺什么。
  从维也纳政府的做法来看,这更像他们的一个政治口号。奥地利已经占据了大半个巴尔干半岛,现在又在进攻奥斯曼帝国。
  如果进展顺利占领了小亚细亚半岛,地中海东岸都是他们的领土,简直就是拜占庭帝国第二。”
  重建拜占庭帝国,这个野心可丝毫不比统一德意志地区小。奥地利没有嚷嚷着重建拜占庭帝国,可是领土疆域由不得大家不联想。
  威廉一世打断道:“奥地利想要干什么,不是我们能够阻止的。他们真要是有那么大的野心,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要重现拜占庭帝国,和他们利益冲突最大的就是俄国人、法国人。从维也纳政府放任法国吞并意大利地区来看,那么接下来首先针对的应该是俄国人。
  在俄罗斯帝国倒台前,我们都是可以合作的。不过哈布斯堡家族最擅长的是外交,而不是军事。
  弗朗茨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继位过后奥地利利用外交手段的不断扩张,我不认为他们会突然变得这么激进,这很可能是他们故意放出来的烟雾弹。”
  ……
  柏林政府在纠结,巴黎政府很热闹。政府中派系纷争不断,被拿破仑三世打压的共和派、奥尔良派、正统派都活跃了起来。
  拿破仑四世威望不够,没有压制各方政治势力的能力,只能按照拿破仑三世遗留下来的计划,在各派系中间玩儿平衡。
  皇权是保障了,可是党争却严重了起来。很不幸党同伐异被带入到政府工作中,为了反对而反对,更是常有的事情。
  被各方忌惮的法兰西帝国,在这个时候居然迟迟无法做出决定,这令拿破仑四世非常头疼。
  如果不是父亲的交代,他都要独断专行,直接做决定了。幸好他忍住了,要不然很快就会知道官僚们的下限有多低。
第一百四十三章、拉低的节操
  计划没有变化快,看着只是吵吵吵,就是不见动静的法国政府,弗朗茨不得不承认自己判断失误。
  桌子被掀翻了,可少了法国人这个主角参与,局势并没有向弗朗茨预料中那样发展。
  巴黎政府看似上演了一场闹剧,实际上恰好是最符合法兰西利益的选择。
  现在法国需要的是低调,尽可能的降低自己的存在感。要是这个时候跳出来争夺莱茵兰地区,正在闹别扭的英奥两国马上就会放弃成见,一起打压他们。
  法兰西实力雄厚,恰好和莱茵兰地区相邻,地缘政治决定了这个问题绕不来法国人。巴黎政府不表明立场,反而受到了各方的拉拢。
  维也纳宫,看着手中的情报,弗朗茨无奈的摇了摇头。
  这次掀翻桌子,奥地利究竟是赚了,还是亏了,现在还说不清楚,不过普鲁士王国肯定是赚了。
  要是按照英国人的计划,在国际会议上突然发难,就只有德意志联邦帝国一个买主。
  强买的生意,自然比不上两个买主竞争价钱高。估摸着卖掉莱茵兰地区,柏林政府的财政危机就过去了。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陛下,柏林政府已经放出消息,有意出售莱茵兰地区,现在比利时和德意志联邦帝国都表示出了兴趣。
  不过比利时缺乏列强支持,除非能够获得法国人的支持,要不然就算是普鲁士人想卖给他们,这笔交易也很难完成。
  德意志联邦帝国也出现了问题,帝国议会上已经有人提出莱茵兰地区的归属问题,很多邦国代表都已经明确提出莱茵兰地区必须以邦国形势加入。
  如果不是乔治一世及时宣布休会,或许现在议会已经做出了决定,断掉了中央政府直辖的可能。”
  (德意志联邦帝国乔治一世即:汉诺威乔治五世,原时空汉诺威已经灭亡,没有这个君主)
  看得出来,韦森贝格还在为德意志联邦议会慢了一步感到遗憾,要是已经做出了决议,那么奥地利的目标也就达成了。
  至于支持比利时获得莱茵兰地区,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幌子。原因非常的简单,比利时和法国靠得太近了。
  如果没有法兰西支持,或许他们还有竞争的机会;要是获得了法国人的支持,他们连争夺的机会都没有。
  法国人不是做慈善的,既然支持了比利时,那么势必要获得回报。
  要是普鲁士王国前脚把莱茵兰地区卖给了比利时,转身比利时又把上面的资源送给了法国人,那不是白忙活了么?
  从工业发展上来说,莱茵兰地区的资源对法兰西的价值,还在意大利地区之上。
  拿破仑三世拿下意大利地区,除了增加领土、人口、市场外,资源上几乎没有任何收获,反而让法兰西的资源危机更加严重。
  没有占领意大利地区前,不需要巴黎政府为意大利地区的能源操心。现在不一样了,这些问题变成了法国人自己的问题。
  法兰西每年都需要从外界进口数十万吨煤,这个数字还会随着工业发展持续攀升。
  短期内对法国经济的影响或许不明显,要是过上十年八年,法国的重工业就要掉队了。
  原时空法国变成了高利贷帝国,就是本土资源不足,需要从外界进口拉高了工业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高了,销售价格不得不随之提高。这导致很多法国工商业产品在国际上丧失了市场竞争力,逼得资本家们不得不转型。
  出于遏制法国人目的,获得莱茵兰地区的国家,就不能亲法,这是原则性问题。
  毫无疑问,这方面德意志联邦帝国做得更好,外交上一直在英奥两国中徘徊,比在英法两国中摇摆的比利时靠谱。
  费利克斯首相:“先看比利时的选择吧!如果比利时人有野心,想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能和法国人说不,那么把莱茵兰地区给他们也不是不行。
  我们也需要一颗遏制法兰西的钉子,没有一定实力是不行的。本来普鲁士是最好的选择,可是他们发展太快了。
  如果不是我们需要德意志统一战略做掩护,其实让汉诺威获得莱茵兰地区,整合德意志联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欲要取之必先与之,汉诺威整合德意志联邦实际上并不影响奥地利统一德意志地区。
  因为等弗朗茨觉得时机成熟,可以动手的时候,奥地利已经拥有世界霸主的实力,不惧被群殴了。
  单纯从利益上出发,德意志联邦帝国已经是一块鸡肋,只有拿下了莱茵兰地区,才勉强算得上是肉。
  德意志地区邦国那么多,要是都放了进来,帝国议会就热闹了。估计未来的中央政府有一大半的精力,都要用来调和内部关系。
  偏偏德意志地区分裂了几百年,民众早就习惯了邦国政治,再加上宗教因素,更改游戏规则必然受到反噬。
  这必须要找人背黑锅,要不然会危机统治的。原时空德二帝国都没有能够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足以说明问题。
  费利克斯首相想让乔治一世背这个黑锅,等他干掉了众多小邦国,奥地利再跳出来摘桃子,仇恨值可以少很多。
  弗朗茨点了点头:“这个问题急不来的,操之过急很容易替别人做了嫁衣。
  国策已经制定了,就按部就班的走下去。冒然更改计划,乃是大忌。这场戏必须要演下去,至少要我们争取十年时间。
  到时候就算是穿帮了,我们也大势已成。就算是英法想要捣乱,他们也要有那份儿实力才行。”
  再苟十年时间,这是弗朗茨的最低要求。如果可能的话,苟上二三十年更好。
  到时候法国人自己就掉队了,普俄两国也成功的升级成了世仇。英国人就算是想要作妖,也会因为找不到打手而作罢。
  原时空伦敦政府没有全力打压美国人,而是选择死磕德二帝国,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找不到打手。
  在弗朗茨的蝴蝶效应下,这个时空工业革命的推进速度要快得多。不光是电力提前开始普及了,就连内燃机发展速度也要快得多,柴油机已经诞生。
  尽管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没有办法推广运用,这也是动力体系的重大进步。动力系统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轮到飞机诞生了。
  空军发展了起来,才是奥地利取代英国霸权的时候。这不是弗朗茨怂,实在是皇家海军太强大,想要靠海军直接超车根本就不现实。
  “以己之短,博人之长。”这不是活腻了么?原时空德二帝国就用事实证明,英国人不会给竞争对手留下赶超皇家海军的机会。
  奥地利的地理位置比德二帝国要好一些,但多线作战的本质仍然没有变,没有美国那种独霸一块大陆的地理优势。
  空军诞生就不一样了,在新兴领域和英国人竞争,弗朗茨一点儿也不怂。沿着地中海部署一圈,非洲大陆和本土的交通线稳了,奥地利也就稳了。
  奥地利本土人口已经超过七千五百万,和俄罗斯帝国相差无几,是英国本土的两倍有余,非洲殖民地还有一千多万,并且拖的时间越长人口优势越明显。
  作为老牌帝国,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奥地利现在不缺资源和市场,没有迫切挑战世界秩序的欲望。
  挑战世界秩序的重任,还是交给新生帝国好了。除非有软柿子可以捏,要不然挑战世界秩序就是高风险低回报的买卖,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结果,都是战利品不够弥补战争损失。
  站在上帝的视角上看,老牌帝国实际上不是真正的敌人,新生帝国才是威胁。
  最典型的就是英法奥三国,大家互为最大竞争对手,还是矛盾重重,然而三国不但没有爆发战争,反而先结盟了。
  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动战争的动力不足,大家都是既得利益者,手底下有大片的殖民地,自家的都吃撑着了,谁还有心思去抢别人的?
  要知道战争也是有成本的,从第一次近东战争开始,欧洲各国之间直接爆发的战争,几乎都处于亏本状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3/11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