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校对)第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130

  “改革?弗朗茨你怎么会对这个感兴趣,还是说有人对你说了什么?”梅特涅诧异的问道
  “没有人说什么,最近一个多月,我在对维也纳实地考察,心中有些疑问,想要向你请教!”弗朗茨淡定的回答道
  “哦,什么疑问说来听听?”梅特涅故作感兴趣的问道
  “梅特涅先生,现在外界宪政改革的呼声非常的高,可是我看到的工人们却麻木不仁,每天都在为了一日三餐而奔波,难道对他们来说工作比尊严还要重要么?”弗朗茨故作不知的问道
  “不,弗朗茨!他们是在为生存而努力,一天不工作,他们可能就要饿肚子,在生存面前什么都不重要!”梅特涅斩钉截铁的说道
  “哦,既然如此,那么我们改革为什么不向他们倾斜呢?至少先让他们拥有足够的面包!”弗朗茨故作天真的说道
  “弗朗茨,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资本家们是不会答应提高工人待遇的!”梅特涅摇了摇头说道
  “是么,那真是太糟糕了!”弗朗茨故作叹息的说道
  ……
第七章、布局舆论
  点到即止,弗朗茨没有继续深入这个话题。
  资本家们也不是好惹的,就算他们还没有在政府中占据主导地位,所拥有的实力依然不容小觑。
  站在弗朗茨的位置上,提出疑问可以,要他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去冲锋陷阵,和资产阶级硬抗还是算了吧!
  这个伟大而又艰巨的任务,弗朗茨已经决定交给贵族阶级保守派了,梅特涅首相就是人选之一。
  或许有一天,资本家们在要求开放选举权,实施宪政,解放农奴;贵族老爷则要求制定劳工保护法,保障工人阶级的权益了。
  不过,等这两帮人把口号喊出来过后,奥地利民众大概就要傻眼了。
  这也是奥地利的实际情况决定的,贵族还停留在封建阶级,和资本家们是天然上的利益冲突,双方还没有来得及合流。
  要是等到了20世纪初,贵族和资本家们结成了利益集团,那就真的是除了推倒重建外,再没有办法了靠政治手段搞定了。
  除了在梅特涅面前煽风点火外,弗朗茨还有其它的准备,他可不认为自己的话,就能够打动梅特涅这个老狐狸。
  不要看他们的关系很好,可在政治上,大家从来都是不看交情的。
  在闲聊的同时,弗朗茨还拿到了开办报纸的资格,在1848年3月革命前,奥地利帝国都是实行的书报检查制度。
  截止到1848年3月维也纳大革命前,奥地利全国一共拥有79种报纸。这是报纸,不是报社!
  考虑到一家报社可以同时发行几份报纸,那么报社的数量只会更少。
  看看这一组数据,就知道在这个年代,想要办报纸是多么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不过这对弗朗茨来说,都不是什么问题,对书报管制那是为了遏制革命思想的传播,谁都可能支持革命党,唯独他这个皇位继承人,不可能支持革命党革自己的命。
  弗朗茨还是非常有道德修养的,急民众之所急,忧民众之所忧,所以他的报纸名字就叫《我们要面包,我们要奶酪》。
  这家报纸的定义,也和名字完全一样,为了报社的安全,他决定要把报社放在警察局门口。
  这个年代开报社也非常的麻烦,就算是弗朗茨可以省略最繁琐的手续,但是人工、场地总是需要自己找的。
  最重要的还是报社编辑和记者,这些人必须要有热血,敢于直面这个残酷的社会,同样又不能太热血,连吃谁的饭都忘了。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这句话还是非常有道理的,19世纪中期奥地利也涌现出了大量的文人墨客,这些人有的坚持创作,有的中途改道跑去玩了政治。
  不管怎么说,笔杆子们宣传的功力不是贵族能够比拟的。
  比如说那位律师出身的匈牙利政治家科苏特,就是一位宣传强人,1847年拉开了匈牙利独立的序幕,还一度成为了匈牙利共和国的元首。
  当然了,他也具备文人的通病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制定的计划往往脱离了实际情况,起义自然是被镇压了。
  弗朗茨对科苏特没有兴趣,就算宣传能力再强,也架不住他是一位极端民族主义者。
  双方在天然上就是对立的,当然了如果想要收买的话,也未必不能够成功,只不过弗朗茨没有这个兴趣。
  在他的用人观念里,忠诚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能力,最低的用人底线,也必须要保证不是敌人。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弗朗茨在纸片上写了几个名字,然后吩咐道:“劳尔,派人查一下名单上面的这几个人,如果没有问题的话,就以报社的名义给他们寄一封邀请函!”
  “是,大公!”随从劳尔连忙说道
  这个年代想要招人可不容易,大学还是象牙塔,里面没有普通人,身份最低的父母也是小资本家。
  所谓的励志故事,都是用来骗人的,高昂的学费根本就不是勤工俭学能够凑齐的。
  社会上的文人墨客,也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落魄,当然家道中落的是例外。
  想要招人,要么在人流大的地方挂个广告牌,要么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更多的还是通过熟人介绍。
  熟人介绍,这肯定不适合弗朗茨,他接触的人就没有混得那么落魄的,龙不与蛇居,自然不会认识那些普通工人。
  不过这个还不着急,招聘普通工人还是很容易的,相比其他行业,在报社上班还是一份很体面的工作,不怕没有人来应娉。
  反倒是招聘记者和编辑需要时间,弗朗茨邀请的人都是现在社会上知名的文人墨客。
  来不来都无所谓,这只是在告诉他们现在奥地利又多了一家报社,他们也多了一个发表文章赚取稿费的地方。
  自始至终,他都没有抛头露面,虽然很多人都会知道他是这家报社的幕后老板。
  如果不是考虑到经济上的问题,弗朗茨不介意一次性开几十家报社,明火执仗的去争夺舆论主导权。
  考虑到投资回报率的问题,弗朗茨果断的怂了,掌握一家报社平时指点江山,需要的时候可以带节奏就可以了。
  奥地利的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啦,现任首相克莱门斯·梅特涅就曾经是改革派的代表人物。
  只不过现在他已经里外不是人了,国内的资产阶级嫌弃他的改革力度不够大,没有能够全部满足他们的利益。
  贵族保守派,同样也排斥他这位首相,作为贵族利益集团的代表者,他主张解放农奴损害了贵族集团的利益。
  就连维也纳宫廷,实际上对他这个改革派的首相不怎么感冒,原因非常的简单,口号喊得太久了,改革却没有看到成效。
  弗朗茨可能是这个时代最能理解他的人了,用一句形象的话说:奥地利帝国就像是一所虫蛀了的房子,如果移动一部份,谁也不知道会倒塌多少。
  出于谨慎负责的态度,梅特涅进行的改革非常小心,唯恐一个不好就玩崩了。
  这种缩脚缩手的改革,自然是不能够成功了,没有流血的改革,怎么可能成功呢?
第八章、爱德华-冯-鲍恩菲尔德
  “你想要开一家报社,想过怎么赢利了么?”苏菲夫人关心的问道
  赢利?
  这是不可能赢利的,至少在短期内是无法赢利的!
  报社也不是那么容易开的,报纸的销量更不可能一天就起来,没有销量自然也就没有广告收入。
  正常情况下,前面几个月报社就是纯亏损,然后慢慢的提升销量,然后再接一些广告,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的实现赢利。
  这个年代维也纳的民众还不富裕,中产阶级的数量是相当的少,报纸的销量自然是很低。
  “我准备先刊登小说,培养一批稳定的读者,偶尔插播一点儿民众感兴趣的新闻,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赢利的问题还不着急,等报纸销量超过两万份过后,再考虑这个问题,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弗朗茨胸有成竹的说道
  “两万份,这可不容易,据我所知在维也纳本地销量超过两万份的报纸只有三种,除非是做全国市场!”苏菲夫人想了想说道
  显然,她也是做了功课的,没有信口开河。
  弗朗茨点了点头,他知道即便是这三家,也不是每天都能在维也纳卖掉两万份报纸,只有在有劲爆新闻的时候,才能够卖到两万份。
  没有办法,这个年代维也纳人口还不到五十万,能够买得起报纸的人不会超过八万,这里面愿意掏钱订报纸的人会更少。
  弗朗茨估计维也纳长期订阅报纸的群体,大约在两三万之间,其他人都是偶尔买一份报纸。
  可以说这个年代的报社生存环境是相当的恶劣,再加上严格的报检制度,这个行业并不好做。
  弗朗茨的目标是在一年内将报纸的销量提升到一万份,其中在维也纳能够销售六千份就算是成功了。
  苏菲夫人想了想说:“弗朗茨,既然你已经考虑清楚了,就大胆去做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1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