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校对)第4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7/1130

  按照俄军的计划,要在两天内拿下阿瓦,然后迅速向四周扩张,做出直捣黄龙的架势,逼迫苏丹政府调集周边的军队拦截。
  现在不可能的,增加了三天时间,情况就截然不同。苏丹政府拥有了重新调整兵力部署的时间,战争的难度增加了。
  看着一排排抬着伤员的担架从眼前路过,听着伤员的哀嚎声,伊万洛夫冰冷的心也融化了。
  强忍着怒火,伊万诺夫命令道:“维拉索尔中将,立即向联军指挥部求援,请奥地利派出医护人员救治伤员。
  哈罗斯夫中将,你负责指挥接下来的善后工作,今天之内必须要肃清阿瓦城的敌人。”
  这是他所能够做的全部,俄军中严重缺乏医护人员,只能保障军官们的人身安全,士兵受伤那就只能听天由命。
  以往的时候,那是没有办法,打仗怎么能够不死人呢?药品价格这么高,沙皇政府又穷,根本就买不起。
  况且,医护人员在俄罗斯帝国都是中产阶级,他们在国内就过得很舒服,很少有人参军入伍。
  不光是俄军,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都有这个共同的问题。相对来说,奥地利、普鲁士这种全民皆兵的国家,做得还要好一些。
  维也纳政府在十几年前就大肆建设医护学院,培养了一大批医护人员出来,在全民义务兵役制度下,这些人也是要入伍服役的。
  加上部队本身也培养了一部分战场急救人员,在同时代来说,奥地利军队战地医疗救护体系算是最完善的。
  伊万诺夫上将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主,现在由奥地利人负责后勤,自然要开口救助了。
  不奢求每个士兵,都能够获得足够的药品,至少也要进行有效的战地急救,尽可能想办法救活轻伤员。
  重伤员非常遗憾,这个年代医疗技术有限,救过来的可能性非常低,并且很多人就算是救活了,也废掉了。
  甚至有些伤亡忍受不了疼痛,需要战友帮忙解脱。战争就是这么残酷,“一将功成万骨枯”,那是一点儿也不夸张。
  “是,司令官阁下。”两人近乎齐声回答道
  说完,各自离开执行命令,伊万诺夫上将继续巡视战场。放眼望去,尽是被炮弹轰炸出来的坑坑洼洼。
  血腥味、硝烟味清晰可闻,在太阳照耀下,大地格外黄里透红,气氛格外的诡异。
  走着走着,伊万诺夫脚下似乎踩到了什么,低头一看,赫然是一颗只剩下半边的脑袋。上面已经覆盖了一层薄薄的泥土,被伊万诺夫一踩裸露了出来。
  皱了皱眉头,伊万诺夫继续前进,战火刚刚熄灭,还来不及清理战场,一路上他见到了的断肢残骸。
  胳膊、大腿、脑袋、内脏……只要人身体上有的部件,在这里都能够找到。这就是一片人间地狱,如果不是内心强大,普通人看上一眼恐怕就要崩溃了。
  (不敢详细描写,血腥暴力要404,作者君只能……)
  对伊万洛夫这样的军人来说,这都是小儿科了。战场上本来就是尸山血海、苍茫白骨,更加血腥的场面他都见识过,内心早就已经麻木。
  “唉!”
  暗自叹了一口气,伊万诺夫也不确定这场战争是否正确,如果有可能的话,他宁愿选择最初的“袭扰计划”。
  ……
  阿瓦城内,奥斯曼帝国军队已经跑得差不多了,留下的都是阻击敌人的敢死队。
  这些人大都伊斯兰狂热分子,不光是自己要留下来拼命,还要组织平民一起留下来拼命。
  武器已经发了下去,由于数量不足,大部分人手中只能拿着冷兵器凑数,刀、剑、长矛、弓箭仿佛一夜之间又回到了中世纪。
  阿克约尔师徒也在其中,他们反应慢了一步,没有趁乱逃离阿瓦城,现在只能与城市共存亡。
  作为第一座被攻克的城市,阿瓦的抵抗绝对会是最激烈的。苏丹政府对赢得战场信心不足,企图用这种激烈手段吓退敌人。
  如果所有奥斯曼人都拼死抵抗,即便是家大业大的奥地利也耗不起,战争也是需要考虑成本,不可能无休止的投入下去。
  少年有些颤抖的问:“师傅,敌人真的要把我们全部杀死么?”
  生死面前平常人都无法保持冷静,何况是一名少年呢?中学生的年龄,本该在学校读书、学知识的,却被迫走了战场。
  阿克约尔故作淡定的说:“谁知道呢!一会儿打起来了,你小子机灵一点儿,一旦脱离了他们的视线,就随便找个角落躲躲,坚持到天黑了我们再跑路。”
  说话的时候,阿克约尔的双手还在颤抖,显然他没有表面上那么沉着冷静。
  保家卫国,对他们这些朝不保夕的小市民来说,实在是太奢侈了,可望而不可及。
  敌人恐不恐怖不知道,奥斯曼政府的恐怖,他们可是亲身体会过的。
  阿瓦也是港口城市,自然免不了受到外来思想的冲击,大家的意识观念也在慢慢的发生变化。
  对奴役他们的奥斯曼政府渐渐产生了怨恨,丧失了忠诚,这种变化平常时期不起眼,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就发生了变化。
  俄军开始进程了,潜伏在建筑物内部的奥斯曼人并没有阻止,现在不是决战的时机。
  乌合之众是打不赢正规军的,冷兵器更干不过热武器。
  阿瓦城已经被放弃了,残存的守军已经撤到了城外,准备依托地形阻击俄国人,迟滞俄军的速度。
  想要给俄国人添麻烦,最好的晚上黑灯瞎火的时候,到时候城内的民众可以利用地形优势,给俄军制造大麻烦。
  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俄军可不是小绵羊,进城就是来吃肉的。沙皇政府穷,俄军一直都有以劫掠代替军饷的传统。
  参加阿瓦战役的俄军也不例外,维也纳政府给他们提供后勤物资,可没有给他们发军饷。
  就算是弗朗茨舍得给,沙皇政府也不敢要。真要是发下去了,打破了俄军的廉价薪酬体系,未来战争怎么打?
  牺牲这么大,要是不从阿瓦城中捞取一笔好处,怎么能够弥补大家受伤的心灵。
  面对破门而入的俄军士兵,奥斯曼人的埋伏进行不下去了。没得说,那就打吧!
  哭声、喊杀声响彻云霄,俄军士兵在战场上早就杀红了眼,面对敢反抗的奥斯曼人,自然是毫不客气的举起屠刀。
  等哈罗斯夫中将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阿瓦本来就是一个小城,因为战争的关系,又跑掉了一批,现在留下来的倒霉蛋也不过两三万人。
  这么点儿民众,怎么可能是上万俄军的对手呢?战斗持续到了傍晚时分,除了一部分幸运儿躲藏了起来逃过一劫,剩下的都成了俄军士兵的刀下鬼。
  肃清全城确实做到了,人都死得差不多了,阿瓦自然安全了。可是后遗症,却让哈罗斯夫中将欲哭无泪。
  说好的抢劫,怎么变成了“屠城”?好吧,这也不能全怪俄军士兵,见奥斯曼人手中拿着武器,他们也只是提前消灭敌人。
  只是这个理由,估计也就俄国人自己会信。说了出去,谁都不会相信。
  欧洲大陆不流行屠城,当然屠杀“土著”不算。只不过这都是之前的事情了,进入19世纪后期就算是殖民者玩儿屠杀,也会遮掩一下。
  事已至此,哈罗斯夫中将只能硬着头皮认了,屠夫将军的帽子他是戴定了。
  好在,这里是奥斯曼帝国,在欧洲世界奥斯曼人比土著的地位也高不了多少。
  令哈罗斯夫中将欣慰的是,以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的恩怨,国内的激进派、宗教人士会支持他,沙皇政府说什么也不能拿他当替罪羊。
  ……
  次日,刚刚进城的伊万诺夫上将就被这个恐怖“战果”惊呆了。作为俄军的总指挥,他看问题就要全面的多。
  表面上看,以欧洲世界和奥斯曼帝国的恩怨,很多人指挥拍手称快。
  可政治上,并不是简单的看恩怨,这次事件已经给欧洲各国提供了干涉这次战争的借口。恐怕要不了多久,圣彼得堡就要面临国际社会的外交压力。
  意识到了事件的严重性,伊万诺夫立即下令道:“立即封锁消息,对阿瓦城内发生的事情下封口令,对外统一宣布驱逐了全城的民众。”
  事已至此,只能耍无赖了。除了咬死不承认外,伊万诺夫上将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停顿了一下后,瞪了哈罗斯夫中将一眼,伊万诺夫又补充道:“尽快把事情的经过整理出来,汇报给联军指挥部和圣彼得堡,这件事情已经不是我们自己可以处理的了。”
第一百二十六章、制造恐慌
  维也纳宫,刚刚收到阿瓦被攻克的好消息,弗朗茨还没来得及高兴,坏消息就接踵而至。
  俄国人提供的理由,弗朗茨不关心。“屠城”已经成为了事实,参与者那么多想要保密太难了,现在需要的是善后。
  如果换个时间点,那也无所谓。反正毛熊的名声又不好,再增加一个“屠夫”的名头,也不会掉块肉。
  欧洲很少发生屠城事件,类似的事情却经常干。表面上看抢劫比屠城文明,实际上很多时候抢劫,造成的后果和屠城差不多。食物都抢光了,让民众怎么活?
  19世纪之前,欧洲大陆人口上不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战争中伴随着的抢劫,大量的民众因为缺乏食物而饿死。
  殖民地更不用说,谁也不比谁干净多少。只不过殖民帝国掌控着世界话语权,大家假装没看见。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陛下,阿瓦被屠的消息肯定瞒不住,现在需要立即进行善后。
  民间舆论不担心,民众不会在意奥斯曼人的死活,最多也就感慨两句,麻烦的是英国人。要是伦敦政府趁机搞事情,政治上对我们非常不利。”
  得,这都直接认定是俄军屠城了,根本就不相信俄国人的解释。
  弗朗茨也不相信俄国人的解释,当地民众激烈反抗他相信是有的,但所有人都那么跳出来抵抗俄军入侵,这不是搞笑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7/11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