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校对)第4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8/1130

  硬是靠着工商业产品和矿产资源出口,普鲁士王国实现了贸易顺差。当然这其中更大的原因,还是波兰王国为普鲁士工商业产品提供了倾销市场。
  正常情况下,一个国家出现了贸易顺差,大量的资金从外界流入,应该是不缺钱的。
  可惜普鲁士是一个例外,这些财富都被用来偿还了债务,经济上不得不受制于英法。
  为了偿债,柏林政府尽可能的压缩开销。不过这并不包括军费,再穷也不能够穷军队,即便是现在普鲁士的军费开销也从来没有低于过财政收入的45%。
  这种背景下,柏林政府想要釜底抽薪,拆散俄奥同盟也就不奇怪了。
  只有彻底击垮了俄罗斯帝国,普鲁士王国才有一个安定发展的国际环境,才能够把军费开销压下去,安心的发展经济,摆脱债务危机。
  而拆分俄奥同盟就是赢得战争的第一步。威廉一世已经做好了提前发动战争的准备,真要是等沙皇政府完成了内部改革,战争的天平就完全倒向了俄国人。
  第一次普俄战争,普鲁士靠交通上的优势赢得了战争,这种优势自然要保留。
  即便是进行了扩张,普鲁士王国加波兰王国的领土面积也远远无法和俄国人比,这就意味着他们可以先修完铁路。
  目前计划进展的非常顺利,普鲁士的铁路建设进度,根本就不是俄国人能够比的。
  尽管亚历山大二世已经很努力了,但是俄罗斯太大了,区区几千公里铁路对这个帝国来说,实在是不值得一提。
  从战略上来说,俄国人要摆脱交通困境,至少需要三十万公里铁路。就算是忽视亚洲地区的领土,仅仅考虑欧洲部分领土,那也需要十五万公里,才能够勉强满足需求。
  相比之下,普鲁士王国就要好太多了,就算是加上波兰王国,他们再修一两万公里就足以满足战争需求了。
  当然想要达到原时空德二帝国那个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将铁路贯通到每一个乡镇,也只有德国人做到了。
  在仅仅5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建设了六万多公里铁路,可以说是五公里内必见铁路。德国人创下的铁路覆盖率,一直到21世纪都是一项无法打破的世界记录。
  当然,这种特殊情况是时代造就的。等汽车工业发展起来后,很多铁路都丧失了经济价值,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交通上面临的问题,亚历山大二世也是一清二楚。悲剧的是他想要吸引外资投资铁路,都无人问津。
  给再多的优惠条件都没有用,奥地利的捆绑铁路都坑死了不少资本家,很多铁路公司一亏就是十几年,谁还敢去跳俄国人的巨坑?
  现在英法资本投资普波两国的铁路,都只是投资有经济价值的主干道,支线铁路那是一概不碰。
  俄国铁路就更不用说了,那怕是把圣彼得堡到莫斯科的铁路拿出来招标,都没有铁路公司敢冒险。
  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风险,最主要的是大家对沙皇政府信誉产生了怀疑。万一铁路修完了,沙皇政府宣布铁路国有,大家还不赔死?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俄国铁路还是国有制,高昂的运营成本,让私人资本望而怯步。
  曾经有奥地利铁路公司前往俄罗斯考察,最后得出了结论,俄国铁路的总体运营成本是奥地利铁路的三倍。
  都是冬天惹的祸。除了小部分地区外,俄罗斯帝国就是一个冰雪国度。这个年代技术有限,铁路要冬季运营不仅风险高,所需要支付的维护成本也会大大增加。
  成本高也就罢了,关键是还地广人稀、经济落后。无论货流量,还是客流量都不足,这点儿收入根本无法满足铁路公司的运营。
  没有额外附加条件,谁愿意去冒险建造一条无法赢利的铁路呢?
  无法赢利,民间资本不肯投资,俄国铁路建设的责任都落到了政府肩上,这个建设进度自然就慢了。
  即便是到了21世纪,俄罗斯的交通都和便利扯不上关系,欧洲部分尚且过得去,亚洲部分客运还勉强,大规模货运依然是一个难题。
  这个年代更不用说,偌大的俄罗斯帝国运营的铁路总里程还不到一万公里,具体的来说是7876公里,不足普鲁士王国的一半。
  比历史同期还要少,这都是战争的后遗症。财力匮乏的沙皇政府,铁路建设进度也被拖延了。
  ……
  在威廉一世准备挖墙脚的时候,亚历山德罗维奇也抵达了伦敦。迎面而来的怪味,灰蒙蒙的天空,让亚历山德罗维奇眉头紧锁。
  号称世界第一大城市的伦敦,居然就是这副景象,实在是太令人失望了。
  唯一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景,大概是高高耸立的烟囱,冲天而起的浓烟,迎风起舞,宛若人间仙境。
  哦,这些美景都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万一被呛死了,可没有人会负责。
  这个年代的伦敦就是工业之美的最佳写照,全世界污染最重的城市之一,雾霾界的扛霸子。
  亚历山德罗维奇的运气不错,没有在冬天过来,不然他就可以感受一下这个年代最具杀伤力的生化武器。
  现在是秋天,伦敦的天气还凑合,能见度还有几百米,不会出现大规模中毒死亡事件。
  迎接亚历山德罗维奇的是英国王储爱德华,这不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了。两人也是亲戚了,欧洲王室是一家,这个说法一点儿也没有错。
  他们就拥有共同的老丈人,被尊称为“欧洲岳父”的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
  事实再一次证明,欧洲王室都不好惹,即便是小国王室,也架不住人家亲友团够强大。
  欧洲王室有一点规则很不错,那就是亲戚归亲戚,战争归战争,就算是战场上打得你死我活,私下里大家还是可以做朋……友,不对应该是“亲戚”。
  两人这点儿关系,还影响不到英俄两国的外交。亚历山德罗维奇还好点儿,已经开始参与政务,在政治上多少有些发言权。
  爱德华就惨了,因为他生活不拘礼节,有时失于检点,因此维多利亚女王一直不许他掌管有关实际朝政的任何事务。
  换句话说就是一个空头王储,除了有个高贵的身份外,政治上根本就没有他插手的余地。
  一阵礼节性的寒暄过后,两人乘坐马车离开了喧闹的港口。历史似乎在这一刻,翻开了新的一页。
  ……
第七十五章、利益动人心
  自从英布战争后,本杰明内阁就陷入了政治漩涡中。不要说考虑连任了,想要干满这个任期都需要努力。
  殖民部为此承担了责任,殖民大臣路易斯和开普敦总督德尔福同时引咎辞职,反对派依然不肯罢休,逮着这个问题穷追不舍。
  如果不是用“三国同盟”吸引了公众视线,转移了舆论关注点,没准现在唐宁街已经换了主人。
  这还远远不够,如果想要掩盖住这个污点,内阁还必须要在政治、外交上做出更大的成绩。
  对俄关系也是其中的一环,资本家们需要打开俄国市场,赚取更多的利润。
  在这种背景下,亚历山德罗维奇访问伦敦,自然受到了伦敦政府的欢迎。
  ……
  “皇储殿下,贵国想要借款的问题,原则上我们是同意的。只要你们能够说服银行家,借多少都不是问题。”
  外交大臣麦克林风度翩翩的说道,这是他的真实想法。只要俄国人能够说服银行家,无论借多少钱伦敦政府都不会干涉。
  亚历山德罗维奇眉头一皱,要是能够说服银行家,他也不用和英国外交部打交道了。
  “大臣阁下,现在我们遇到困难,需要贵国政府的帮助。”
  说这话的时候,亚历山德罗维奇内心深处受到了强烈的刺激,为了一笔贷款,居然要他这个皇储低三下四的求人。
  没有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要是不亲自出马,亚历山德罗维奇敢肯定,外交部那帮官僚是绝对谈不出结果的。
  这不是他们无能,主要是英国人想要来一场政治作秀,提高政府在民间的声誉。
  相比外交部的官员,和他这个皇储谈,能够增加更多的话题性。
  亚历山德罗维奇同样需要这笔资历,增加在国内的威望,双方也算是各取所需。
  外交大臣麦克林微微一笑,淡定的说道:“我们也很乐意帮助朋友,只不过现在有一点点麻烦。
  贵国政府设置的关税壁垒,严重影响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运转。如果贵国能够加入自由贸易体系中,那么这些都不是问题了。
  这是项双赢的选择,一旦加入了自由贸易体系,贵国的农产品出口将不会受到任何限制。对贵国解决财政问题,有非常大的帮助。”
  自由贸易体系,这是英国人为了打开欧洲各国市场提出的。在扩大英国商品市场的同时,还伴随着英镑——黄金结算体系,或者说是推行货币霸权。
  目前俄国人推行的仍然是金银复本位制度,一旦加入这个体系,就必须进行金本位币制改革。
  沙皇政府的货币体系改革,早就已经开始,只不过一直以来都是在奥地利的帮助下进行的。随着两国关系的遇冷,俄国人的货币改革也陷入了停滞状态。
  这让英国人看到了机会,想要趁机取而代之。将俄国人从半只脚跨入的神盾——黄金体系,拉入到英镑——黄金体系中,从而拉开同竞争对手的距离。
  现在国际货币市场上,流行着三大体系:英镑——黄金体系、神盾——黄金体系、法郎——黄金、白银体系。
  毫无疑问,英国人拥有加拿大、澳大利亚两大黄金产地,加上这么多的殖民掠夺积累,英镑——黄金体系自然占据了上风。
  紧随其后的就是神盾——黄金体系,奥地利国内的黄金产量也不低,加上非洲大陆黄金的补充,也在国际货币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
  不过距离英国人依然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为了弥补这个差距,维也纳政府一直都拉拢俄国人加入。
  只不过亚历山大二世不愿意做小弟,这个问题一直都没有谈拢。沙皇政府财政危机爆发后,双方再次展开了谈判,然而双方底线差距太大,依然是无疾而终。
  相比之下,法国人的金银复本位制度就比较悲剧了。法兰西的黄金产量太低,无法满足需求,不得不采取复本位制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8/11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